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商业*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和儒家思想的当代商业*实践以《论语》为例方面论文范文集

主题:商业伦理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6

儒家思想的当代商业*实践以《论语》为例,本文是商业*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跟儒家思想和商业*和实践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商业伦理论文参考文献:

商业伦理论文参考文献 儒家思想论文商业杂志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

杨文毅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9)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家积极引进西方商业模式,物质财富迅速增长.但与此同时,金钱至上等扭曲价值观甚嚣尘上,丧失道德底线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本文以《论语》为例,发掘儒家思想的当代商业价值,弥补当前中国商业*的不足,助力当代商业*实践.

关键词:《论语》;商业;*;儒商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6.02.03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2—0134—03

收稿日期:2015—10—28

作者简介:杨文毅(1992—),女,河南省洛阳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沿海区域经济研究.

中华民族是一个素来注重道德修养的民族,中国传统文化数千年来也形成了独特的道德*.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并奉孔子为师宗,而主要记述孔子言行的《论语》则成为儒家文化的代表作品.因此,从《论语》着手研究儒家思想与当代商业*的关系,就必须仔细探究孔子对于财富和道德关系的思想和主张.从孔子的整个思想来看,孔子的财富观是统一在“仁”的思想体系中的.一般认为孔子重义轻利,对于“仁”的现实载体“君子”来说,注重财富是一件可耻的事.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利”对立论者认为这就是最强有力的证明.但综观《论语》,似乎并没有反映出孔子对财货嗤之以鼻、避之千里的态度.

一、孔子的财富观

孔子所倡导的不过是仁义为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只强调了君子的高洁品行是在“义”中体现的,而小人的卑劣本性是在利益的钻营中暴露出来的,并不是说君子是反对利益的.毕竟君子也是人,柴米油盐也是日常所需,仔细阅读《论语》我们甚至可以发现儒家所提倡的发财致富的方法.孔子所提倡的富有不仅是个人的富有,也包括国家的富有,是带有浓厚人文主义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的财富观.我们对孔子关于财、利言论的分析应将其放在《论语》的整部语言环境中,以客观的态度去厘清孔子的财富观究竟是什么.

首先,孔子将其学说的所有内容都奠基在“仁”的范畴上,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财富观也是如此.不讲“仁”的“利”就是小人之“利”,“仁”之于君子是须臾不可离的,“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在孔子看来,不讲仁德之人所追求到的财富才是值得唾弃的,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两个信息:一是儒家不赞成通过卑鄙手段获得不义之财;二是儒家不反对通过合理经营利国利己的仁义之财.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这就很好地反驳了“义”“利”对立论者对于儒家思想不触财货的偏见,孔子的意思很明确,天下之事,没有能做与不能做之分,只要是合乎于“义”的事情君子都可以去做,经商致富也不例外.

孔子还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这就进一步表明了孔子的态度,只要是合乎道义的工作,哪怕是卑贱的他也愿意去做.由此可见,追求财富并不与奉行仁义背道而驰.在孔子看来,民生富庶、百姓和乐正是儒家一直致力于创造的社会氛围,鄙衣陋食而乐在其中是圣人追求的至高境界,但对于一般民众,只有让他们先富裕起来,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才能施以仁义礼教,毕竟孟子讲:“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惟能.”

其次,既然国家不能按照圣人君子的标准去要求普通百姓,那么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呢?他的施政方针显然是“富民”思想.但由于生产条件的历史局限性和当时的具体社会状况的限制,不可能让所有的百姓都富裕起来,那么对于那些贫困的人应如何对待呢?对此,孔子在教育他的弟子们时提出了一个理想性的观点.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我们可以看出,是孔子的弟子子贡首先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向贫富不同的人们提出了这样的道德要求,即“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平心而论,这在当时诸侯混战的社会条件下已是很难做到的,但孔子对这样晦暗的社会状况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把“仁”的思想寄寓在对民众的教育之上,要求他们“贫而乐,富而好礼”,这就带有圣人君子的意味了.贫者安贫乐道,富者重礼尚贤,不同阶层的人遵守不同的礼法秩序,虽然贫富有别,但殊途同归,都可以实现“仁”的境界.

最后,孔子还谈到个人的财富与国家财富的关系以及国家的财富观应是什么样的.孔子认为,具有君子之风的商人应做到“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这就是典型的儒商风范,经商谋利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最大限度地造福社会大众.“惠而不费”,即广泛地施惠众生却不会感到自己有所破费,这是一种十分高尚的君子情怀;对“劳而不怨”,杨伯峻先生把它解释为役使民众合乎义礼,这样百姓就不会抱怨,而笔者则将其理解为商人自己辛劳奋斗,在谋利的同时造福社会却从不抱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即合理经商却不贪婪,富裕安泰却不骄狂.这就是《论语》中一以贯之的经商之道.

二、《论语》中的商业*——以晋商、徽商为例

首先,商业*是指任何商业组织或生产机构,以合法手段从事赢利时所应该遵守的*准则.商业*的根源就是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思想.自明清以来,由以晋商、徽商为代表的“儒商”继承并发扬光大了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儒家商业精神.这是一种带有浓厚人文色彩的,专属于中国这个古老东方国度的商业精神.然而,由于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帝国在经济文化上的衰落,“儒商精神”并没有被很好地传承下来.面对当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片面追求经济增速,商业*缺失,生态环境破坏等众多问题,我们有必要重新着眼于中国传统文化,去探寻其中优秀的传统商业*,借鉴晋商和徽商的那套*体系和经营艺术来规范和指引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运作及发展,帮助建立一套完整而符合中国特色的当代商业*体系.

其次,我们要追问儒家精神和商业*到底有什么关系?儒家精神的哪些内涵可以作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有效元素?以《论语》为例,我们认为其思想的最大经济价值就是对于商业*的构建.在《半部论语治企业》一书中,作者意图建立一套以儒家*观为核心的商业*秩序,书中作者以“仁”、“义”、“礼”、“智”、“信”、“学”、“德”为纲铺陈开从经营管理到市场竞争,从公司的经营者到一般的参与者应奉行的*规范,是十分有借鉴意义的.商业*的构建不靠生产和销售,靠的是管理的人、生产和销售商品的人.换句话说,商业*的建立与完善依赖于市场经济运作中活的主体,他们互相协作构成团队参与市场竞争,而在团队中领袖又无疑是最重要的决策者.因此,作为团队的领导者要树立“仁”的理念,即“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晋商和徽商为例,他们崇尚“行贾不忘儒”,不仅注重对自身和子女进行儒家经典文化的学习,也将其作为商业准则要求所有员工在经营活动中时刻践守.徽商李大皓就对他的后继者说:“财自道生,利缘义取.以此严于律己,做到视不义富贵若浮云.”

第三,无论是治学为人还是经商从政,孔子都始终坚信一个原则,那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商业*中,这是一种利他主义经济观,也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相一致的.如果说“仁”在商业*的构建中相当于灵魂的位置,那么“礼”则起到了建构整套*的骨架的作用.我们认为,在整个以“仁”为核心的商业*体系的构建中,“礼”的运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道德和*的实践进程中,没有“礼”的支持,“仁”的信念就变成了空中楼阁,而“义”、“智”、“信”、“学”、“德”等概念与“仁”一样,是需要建立在“礼”的实体秩序之上的,“礼”能否实现直接关系到上述几个概念的落实.

三、《论语》中商业*的实践

商业*的实现,首先应建立尊崇儒家精神的礼法制度.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但是,一味地讲求仁义是不现实的,只凭借少数高尚者的道德自觉不足以建构起整个商业竞争领域内的良好秩序.在商业竞争中,当利益与道义相冲突时候,人们将如何抉择?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件、地沟油事件等早已超出了道德领域的范畴而触犯了国家法律.由此观之,商业竞争之中关于*道德约束的一套“严格”的礼法制度势在必行.

其次,建立各省份各行业的商会组织,制定符合儒家礼法的商业竞争规范.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我们不仅要遵循“礼”的内在机制以约束自身,我们更要重视“礼”的外在约束以增强企业自身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规范.虽然对于不同企业来讲,商业*规范的制定差异较大,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还是有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是必须要贯彻和遵守的,如:以人为本、公正公平、诚实守信、竞争合作、创新进取、服务社会、保护环境等等.商会组织在维持企业进行合乎礼法的行为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三,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应致力于建立完善的商业法律法规,并且鼓励、支持和引导国内企业学习、弘扬和践行符合儒家精神的商业规范.在国家强有力的政策约束和商会组织的监督下,以儒家精神为核心的商业*规范的建立和遵守就指日可待.

最后,致力于培养新时代的“儒商”群体.历史上的“儒商”曾经创造了伟大的商业辉煌,而在新时代的当下中国社会也需要这样一群“儒商”,来增强中国经济的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中国企业形象,创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新时代的“儒商”,既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企业家,也是具有高度人文关怀的企业家.他们应该立足于中国儒家传统优秀文化,求利而不唯利,不以获取利益为终极目标;他们应该对国家和民族怀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达则兼济天下”,服务于人民和社会.新时代的“儒商”是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最具吸引力和特色的名片,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要求,是解决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存在的问题的重大举措.要想使中国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积极而主动地培养新时代的“儒商”群体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8.

[3][日]涩泽荣一.论语与算盘[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4]林发源.半部论语治企业[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

[5]骆祖望,陶国富.企业*通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

[6]伍华佳.儒家*与中国商业*的重构[J].中国社会科学,2012(03).

[7][美]琳达·K·屈维诺、凯瑟琳·A·尼尔森.商业*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盛暑寒]

上文总结,该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儒家思想和商业*和实践方面的商业*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商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突发事件报道的融媒体传播实践以《江淮晨报》抗洪抢险系列报道为例
刘刚【摘要】在互联网普及、新媒体蓬勃发展以及新时期受众接受信息方式多元化的背景下,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需要打破常规,探索多种传播渠道与传播平台的联动 本文以江淮晨报对合肥抗洪抢险事件报道为例,研究传.

徐渭的进步思想以其作品《四声猿》为例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8801作为明朝出色的剧作家,徐渭的艺术造诣不可小觑,从四声猿到南词叙录再到歌代啸,无一不表现出他对现实的愤恨和不满 作为文坛奇.

《论语》中的和谐思想与对产品设计
摘要论语为儒家思想的扛鼎之作,通过对论语中和谐思想进行分析归纳,可得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方面的的和谐 论语中体现出的和谐与当代产品设计中人—产品—环境系统各因素之间协.

教育戏剧的教学过程和实践以童话《小红帽》为例
【摘 要】近年来,教育性戏剧在国内的发展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面向儿童的戏剧教学实践,将教育戏剧的概念、教育戏剧的教学过程、教育戏剧实践中的经验和不足予以总结,并以经典童话故事小红帽为例,将戏剧教学环节细.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