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文化遗产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和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文化遗产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0

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该文是文化遗产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许昌市和保护相关论文范例.

文化遗产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遗产论文参考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

许昌市位于河南中部,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许昌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上,无论是在政治、军事、经济还是文化上,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昌积淀了丰富厚重的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见证一个地方传统文化和历史变迁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审美和经济价值,可以说这是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

2003 年,中国开始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较之物质文化起步稍晚,但是历经十几载春秋的保护与发展,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文化传承人才的流失等客观因素的出现,不可避免地对我市诸多优秀非遗项目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导致一些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正在逐步消失.即使通过建立藏馆、进行影音图像记录、扶持传承人等方式进行抢救性保护,也很难改变人们认为非遗就是老玩意儿的旧观念.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成为目前亟须的一大难题.

一、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现状

(一)现状

目前,许昌市非遗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构成了许昌独特的文化魅力.其中,全市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 大类,共计356 项.这其中106 项属于市级项目,除此之外,更有3 项国家级项目和29 项省级项目.这些非遗的传承人目前有278 人.目前,许昌市已建立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4 家和研究基地3 家,同时还建有2 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二)制度层面采取的保护措施

近年来,许昌市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抢救工作,本着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保护.目前已经形成了市、县、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出台,制定和完善了许昌市非遗保护的规章制度,使非遗保护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构建了市、县两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名录,对一些濒危项目进行了抢救性记录.

(三)文化推广方面取得的成效

1. 利用各种场所大力宣传非遗保护工作.目前,许昌市针对非遗的保护与利用采取了许多形式多样、渠道众多的推广与宣传方式.例如,许昌市举办“ 钧瓷烧制技艺作品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和庙会等非遗展演、展示,并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方式进行对外宣传.

2.全面展示非遗保护成果.许昌市先后建成了钧官窑遗址博物馆、喜根根艺博物馆、档发制作展示馆等各种展示馆(传习所).现在共有综合性非遗展示馆(传习所)6 座,通过展示馆全方位地展示许昌市的非遗保护成果.

3. 扩大对外交流.通过组织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扩大对外交流.例如,参加 “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活动,扩大了对外影响力.

4. 全力打造非遗品牌.许昌市近年来采用了很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手段,打造许昌的非遗品牌.例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场馆建设,这些场馆不仅可以向公众展示许昌的非遗情况,还可以在这里学习和进行相关研究,不仅对许昌的非遗文化品牌培育和宣传起到很大作用,也为非遗的传承奠定了基础.

除了建设特色场馆,许昌还建设了许多非遗特色基地.其中,2 个基地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 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2 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 个.

5. 合理利用,扩大发展规模.在加强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对具有市场开发潜质的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做成规模企业.这些非遗项目在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反过来又促进了对非遗的保护投资,使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比较顺利.

二、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

(一)非遗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仍需落实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河南省出台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了市、县要把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但由于种种原因,许昌市、县并没有设立专门的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全市非遗保护中心除个别单列外,其他均挂靠在当地文化馆,一线非遗保护工作者均为人员.工作人员除要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要承担非遗系统分类整理、名录项目申报等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因而这就致使负责相关工作的人员流动性极强,无专人负责的情况下,一旦发生人员变动,很大程度会造成我市申报国家级、省级名录项目和相关保护工作的停滞.再者,目前的一线工作者并非专职的研究人员,缺乏专业知识背景,也不利于非遗保护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非遗保护种类涉及面广,统筹协同不足

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涉及范围广,包括民间戏曲、舞蹈、文学、传统技艺、医药、习俗等组成部分,非遗保护包括认定、规划、保护和利用四个方面,相关部门、单位和主体包括各级政府、门、财政部门、传承人、民间组织、高校、非遗文化爱好者等.目前非遗保护工作虽然由政府部门主导,门组织实施,但缺乏凝聚力和统筹协同力度,没有将社会各界力量整合进来,政府在非遗保护中的任务与作用从引导和主导变成了大包大揽,导致保护工作处于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的状态.

(三)非遗保护重视不足,职责不明

目前非遗保护工作虽有“一法一条例”作为执行依据,但需要地方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一些不具备经济效益的非遗项目对GDP 增长和经济发展没有直接推动力,是典型的软任务,一些地方领导和部门对非遗保护不够重视,做得好与不好也无关领导政绩和责任.表现为没有资金保障,也未列入领导和部门考核,不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保护工作呈阶段性,连续性弱.

(四)非遗资源档案保存手段单一,缺乏“活化”

许昌市自2009 年起就全面启动了非遗普查工作,收集资料多以文本资料、图片影像、录音等为主,再加上其他原因,收集的资料中多是静态的文本物件,多数非遗文化保存方式较单一,如果只依靠简单的方式,采集现有资料,那么对活态非遗资源就很难收录.加之许昌市尚没有建立统一规范的资源数据库,造成各个非遗中心的保护工作各行其是,很难统一管理,不仅造成政府管理资源上的浪费,也致使这些丰富的非遗文化碎片化呈现,没有形成体系,影响非遗的统一传承.

(五)非遗教育传承体系亟待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非遗的传承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尤其是部分非遗项目因其口传心授的特殊传承方式及非物质性,不少非遗项目面临后继乏人或后继无人的危机,有些项目甚至已失传.政府虽然提供了传习所场地, 但一方面非遗项目多兴起于农耕文明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已难以适应时代需求,感兴趣的人在减少;另一方面,要学成这些项目,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目前由于大部分项目无法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年轻人自然避而远之.许昌市虽进行了非遗进校园、进教室的实践和探索,但是并未形成体系,也并没有厘清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各主体责任.

三、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有效路径

(一)完善机构建制,落实非遗保护专项资金

针对目前非遗保护机构存在的“有建制无编制”、人员配备单薄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对非遗机构独立建制,落实其人员编制,以公开招聘的形式吸纳优秀的专业研究人员作为骨干力量,打造一支专业性强、稳定性高的非遗保护队伍.落实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加大地方财政投入,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并可通过社会公益基金会,有条件地吸纳社会资本参与非遗保护工作.同时加强资金的监管,提高使用效率,以便于更好地开展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人传习活动、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传承人、帮助经济困难的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国家、省市项目等必要性保护工作.

(二)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形成保护合力

非遗保护工作因为涉及一个地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留存的形式也多样,因此相关保护工作也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多学科性,甚至还会涉及群众,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资源,将一些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吸纳进许昌市非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内,非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联合非遗机构、代表性传承人、高校、企业、民间力量搭建非遗保护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多方联合,进一步深挖我市非遗项目的潜在社会价值,达到全民参与的新局面.

(三)规范非遗数字化保护标准,建立数字化资源数据库

一是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非遗数字化保护标准,应从各个层次覆盖许昌市非遗的所有门类,并把数字化管理标准贯穿于非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二是建立一个分类明确、齐全,并且资料翔实的非遗资源数据库,一方面可以实现非遗保护工作业务处理自动化、服务多样化、管理科学化,另一方面数字化资源数据库可以保存和记录非遗项目的信息, 并通过网络和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手段向公众进行展示和传播.

(四)构建非遗教育传承体系

我国目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同时也确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倡用教育来提高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这种认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延续、发展的关键.建议教育部门及各级院校提高对非遗的重视,并聘请知名传承人担任教师,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课程,引导学生成立非遗兴趣社团,以规模不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传统文化在学校的传播.(作者单位:许昌塔文化博物馆)

总结,上文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许昌市和保护方面的文化遗产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文化遗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谈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各族人民精神生活和文化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自民间,具有草根与泥土的精神,它们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健康发展是它的主旋律,无论是价值体系、情感内涵,还是伦理道德取向,它都与国家的历史波.

城市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其经验基于深圳的实证
【摘要】本文分析了深圳在非遗发掘保护、传承和研究三方面取得的成效及深圳非遗保护的两大创新举措——“非地非遗”“非遗文创”,认为非.

人文生态视野下的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摘 要】非遗作为人类宝贵的资源财富,其艰难的处境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如今仍有许多民间珍贵的非遗亟待抢救性保护 中国非遗保护与研究工作已进展十几载,高校作为传承文化、思想创新的重要载体,在非遗保.

数字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摘 要】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能够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转化和应用,具体表现为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渠道;打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限制;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来面貌;充分挖.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