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电影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和电影《驴得水》的善恶博弈和悲壮叙述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主题:电影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0

电影《驴得水》的善恶博弈和悲壮叙述,该文是电影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跟《驴得水》和悲壮叙述和善恶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电影论文参考文献:

电影论文参考文献 电影世界杂志电影文学期刊关于水的论文电影杂志

现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导致电影文化的泡沫化现象也愈发严重,这种泡沫带给观众感官刺激和欢声笑语的电影越来越多,引导观众进行人生思考的作品却逐渐减少.而《驴得水》作为近年来比较成功的将话剧搬上荧幕的作品,做到了影片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引人人胜的故事和意想不到的情节,在众多干篇一律的电影套路中独辟蹊径.电影剧本丰满,环环相扣,锋芒毕露,引发人生思考,具有深刻内涵.电影故事比较简单,讲述了在民国时期,几位乡村教师为了解决吃水问题而谎报教师数量,以骗取教育部公饷的故事.虽然简单易懂,但多角度地影射了深刻的社会问题,比如对人性矛盾的探讨,女权主义者可以看到对性解放的需求,以及历史上及现今时代仍旧存在的知识分子的悲哀等等.本文试从影片对人性善恶的披露、丑恶中的清流以及国民教育的重要性三方面人手,希望能在电影的失态之中发掘电影本身暗含的美好.

一、悲痛地直面善恶冲突

每一个曾经特色鲜明的人,都改变了曾经的自己.每一个力图改变社会的人,最终也被这个社会改变.观众大多怀着休闲娱乐的目的走向这一部喜剧,但没想到呈上来的是一部如鲠在喉的悲剧,笑得苍白无力,哭得无所适从.

该影片的导演周申比较年轻,之前的作品大多是话剧、舞台剧等,《驴得水》是他首次执导电影,就获得了巨大成功.在访谈中他曾经表示为了让每一个层次的观众都能看懂电影的真正内涵,影片采用了最为平实的叙述方式,力图把观众的注意力全部引向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民国时代的1942年,几个胸怀大志的乡村教师,在孙校长的动员组织下,力图改变当时中国当时基层教育的落后面貌,结伴共赴一个落后乡村进行基层教育实践.为了解决吃水的问题,养了一头驴挑水,但由于资金匮乏无力承担养驴的费用,迫于无奈将驴虚报成了“吕得水”老师用以骗取资金.面临即将到来的教育部特派员的视察,不得已拉来一个铜匠凑数圆谎,但随着故事的发展,谎言局面超出他们的控制,在和权利面前,他们无能为力并逐渐被吞噬.

一幕幕“喜剧”粉墨登场,落幕却看到了悲壮惨烈的人性冲突及对人性的讽刺.其实,影片开端的驴棚着火也就影射了各位角色的命运:周铁男冲在第一个,他在故事中是一位比较年轻气盛、意气风发的青年,面对火灾却拿扫把灭火,结果扫把着火引火上身,一颓不振;张一曼冲在第二个,奋不顾身进入驴棚救火,但此刻的驴棚也意味着是一个火坑;裴魁山却选择了不断往里面埋土,却捧捧埋在了张一曼身上;校长出来振臂一呼.一他指挥,结果驴棚全部烧着了;孙佳年龄最小,稚气未脱,由她始终是把一头牲畜当成朋友可以窥见,义无反顾要去灭火,黑白分明,甚至扬言他们关于“吕得水”的谎言,却也因为父亲而妥协,对应了最后那场闹剧婚礼.他们本都是理想主义者,校长是民国时代典型的中小型知识分子,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忍辱负重对中国农村教育做出一丝贡献,勤勤恳恳、和蔼慈祥.但在最后正如萨特讽刺说“人是一堆无用的热情”,他渐行渐远,学校门口悬挂的“学做人’的标语是对他最大的讽刺,他默认了张一曼的身体交易行为,面对裴魁山对张一曼的侮辱谩骂也不加以阻止,并亲自动手剪去了张一曼的长发,面对特派员的威逼利诱甚至对单纯的小女儿进行了道德绑架.裴魁山算是将人的动物性体现到极致的人,至始至终几乎看不到他人性的光芒,就算是跟张一曼表白的场景,也是一副自以为是的恩客嘴脸,见利忘义,表白被拒受打击之后,就对张一曼百般羞辱,最肮脏低俗的话语都从他口中吐出.周铁男,尊崇校长,满腔热血,说到集资*奖学金需要奉献时甘于牺牲,面对拿着杆的警卫时拿着剪刀勇于抗衡,但是随着响体验了濒死的感觉,立即反转下跪求饶;看到张一曼即将被警卫,眼神躲避、畏畏缩缩,他成为剧中最大的反转.故事风暴中心唯一的女性角色张一曼,外表放荡,内心单纯可爱,一直在追求所谓的自由,最后却是由她来承担谎言背后一切不堪的惩罚.

影片虽然设定的是已成为历史的民国时代,但对人性的探讨却是一个超越时代的话题,影片中塑造的每一个角色在当代社会依旧能够找到,“吕得水老师”也是每一个人的写照,是动物亦是老师,动物性和社会性一直交叉共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道:‘‘人来源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可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所以,就看最后是“生存,还是毁灭”,是“这么着还是那么着”.人性是最经不起考验的东西,佛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但人可生如蝼蚁也可美如天神,正如康德所说:“有两件事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2】世界如果有无边的黑暗,那你就做星空中的明灯;世界如果充满压抑的沉默,那你就做那一声振聋发聩的呐喊.

国内近些年的电影处处充斥着一种非我们时代的一种纸醉金迷,时刻为观众钩织一个虚幻的泡沫,也有为了照顾中国人所向往的圆满欢乐,而回避悲剧回避角色黑化,但只有在该死亡时死亡、该绝望时绝望,故事才能做到从生活中产生.所以说,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中国观众的审美水平相对不高,能够如此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人性矛盾的悲怆,是勇敢的,这也是电影艺术所应有的样子.

二、荒诞绝望中流淌的清流

影片中唯一的从一而终没有反转的角色,出人意料的却是又丑又凶的铜匠老婆.她一出现就是在学校撒泼,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蛮横泼辣、皮肤黝黑、满口黄牙,一看就是配角龙套人设.但到最后才发现,原来她才是全剧中少有的正面形象,还是个受害者.所谓正面形象,因为她是全剧里始终如一的那个人,我们看到最大的反转铁男怂了,最朴实的铜匠变坏了,最黑白分明的佳佳也撒谎了,而这个泼妇呢,她的目的始终是铜匠,丈夫被“睡服”家庭被破坏,她来讨说法;铜匠被张一曼羞辱成“牲口”.她敢于直视这些号称知识分子的人,反驳“你们才是牲口”维护铜匠;最后去大闹婚礼抢夺铜匠,面对强权,她是唯一一个敢于迎向口并果断夺的人.这场一发不可收拾的闹剧也正是被她所终止,仔细回想,她表面上的凶狠泼辣,看似粗鲁的行为却是最温柔的,没有给任何人造成伤害.所谓她是受害者,这就涉及到另一个女性角色张一曼,现实生活中,张一曼就是“小三”人设,反抗束缚,追求自由,这种自由是性解放?还是女权主义?也许她自己也没搞明白,她内心单纯,逃避世事,在裴魁山表示想带她一块赴西南联大这一当时中国最是倡导思想自由之地时,却断然拒绝,这一场景从侧面表明了她对“自由”到底为何物是模糊不清的.她破坏了铜匠老婆所始终维护的家庭,并且表示“这种场面我见得多了”,暗示这种“小三”行为并非第一次,而一曼的美丽单纯也就掩盖了其实泼妇才是真正的受害者.明明是正面形象的人却得不到同情,反而引导大家同情“睡服”别人老公的一曼,这种讽刺阴暗的表现手法在很多悲剧电影中都有体现.

在当今这个只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人情冷暖不顾的时代,底层民众社会正逐渐被边缘化.现如今我国的电影类型大致有三种:首先商业片盛行,追求票房盈利,受西方电影模式影响,充斥过多的特效,自由主义盛行.一类是主流影片,即通常所说的主旋律电影,《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积极向上,热血沸腾.还有一类是迎合小部分知识分子的小众文艺片,傲然立于尘世之外.而中国社会的现实确是沉默的大多人,最平淡也是最伟大,最简单也是最真实,如《霍比特人》中灰袍巫师甘道夫面对盖拉德利尔夫人的疑问,即为什么选择平凡弱小的霍比特人来对抗黑暗世界时,甘道夫答道:“我不知道,萨鲁曼相信只有强大力量才能震慑邪恶,我不相信,我觉得平凡琐事、普通人每天的生活能遏制黑暗,善与爱的平凡举动,或许是因为我害怕,而平凡的霍比特人能给予我勇气.”

三、以改善教育为希望指向

上文一直没有谈影片中另外一个重要角色“铜匠”,他是最矛盾的个体,在故事的上半场,虽衣着褴褛一口乡土口音,却也是学习天才,迅速掌握张一曼所教的英语,也知道了在中国传承千年的“有教无类”;并且初尝爱情滋味,就向姑娘表达了自己纯粹的感情,当看到他向张一曼的背影唱起情歌之时,大多观众会以为这一幕会呼应之前一曼唱过的《我要你》,共谱爱情,但事实证明,《驴得水》是不会落入俗套的.在故事的下半场,这几个“品行不端”的小学教师为了应付赶走铜匠老婆,张一曼不得已对铜匠恶言相向,进行了一番羞辱,“你在我心里就是一头牲口”,之后,憨厚的铜匠彻底变了,在获得话语权后,更是展现了强烈的报复心理.

但他仍旧是一个牺牲者,先是被这几个小学老师利用,再被政府官员利用,金钱上、感情上均是一无所获.他至始至终没有一个名字,只是象征性的角色,说他只是代表我们最原始的动物性一头“驴”也好,最后被官员、知识分子所宰杀吃掉;说他代表中国沉默的大多数也好,故事结尾也没有提到铜匠在闹剧之后到底得到了一个什么结果,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出场又莫名其妙的消失.

国内某电视台曾推出一档真人秀节目《变形记》,让中国边远山区穷苦人家早早成熟的孩子和城市中因父母宠爱等原因变得刁钻任性的孩子进行交换,互换父母及成长环境.当节目组和观众自然而然的关注城里孩子的反叛与后期成长之时,而谁能帮助农村孩子来顺利消化交换结束后重新回到农村的感受.一个人一辈子没有希望是不可怕的,因为他们总会习惯然后麻木,但是如果被他人强迫给了一个希望,让他意识到自己原先的生活是多么可悲,却在给了短暂幸福之后,又把他强塞回原来的生活,何其残忍.影片中的铜匠正是被这么残忍的对待了.

铜匠身上的闪光点是他对知识的追求,帮学校撒完谎之后校长送他几本书,回家之后用心读,孙佳也给他进行了1个月的辅导,收获巨大.这表示了人类追求知识、渴望教育的社会性,电影故事虽让人觉得悲壮绝望,但电影故事的发生地却是可以让人焕发生机的学校,这是知识的象征,是人文性的变现,是与人类身上的动物性相对抗的伟大力量.但教育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只传承知识,更在于塑造每一个人的品德.

结语

《驴得水》的演员中没有明星,电影也并非大制作,但该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国产喜剧电影更多的可能性,喜剧原来也可以做到有立场有态度有思想,让观众笑着流泪,引发对现实社会的深入思考.中国电影需要这样的新鲜血液,这次话剧改编也为其他同类题材电影提供了创作借鉴之路.

评论:上文是一篇关于《驴得水》和悲壮叙述和善恶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电影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电影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驴得水》电影喜剧对人性道德
摘 要驴得水是一部戏剧冲突和感情冲突强烈的讽刺荒诞喜剧影片,它以悲剧为内核,用戏谑喜剧做外壳 在影片中对于人性的拷问是一个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这是开心麻花团队的第二部荧幕作品,拍摄技术和水平可圈可点,.

衣冠禽兽:人性异化下的现实主义闹剧电影《驴得水》影评
程 淼(西南大学 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400700)【摘 要】电影驴得水是一部讽刺人性与反思教育制度的现实主义荒诞喜剧 影片以黑色幽默的方式构筑起历史架空式寓言,将现实镜像下的人性层层解构 在一幕幕.

电影《驴得水》中的张一曼形象分析
【摘 要】看完电影驴得水,许多人都喜欢上了三民小学的老师张一曼,被她的随性不羁震撼,被她的可爱烂漫打动,为她的多才多艺折服,也为她的悲惨结局落泪 疯狂荒唐的年代,都是吃人的社会,都是进步女性的焚炉 这.

新媒体背景下中小成本电影的营销手段以电影《驴得水》为例
【摘 要】新兴媒体在不断发展的今天,每一个行业都在不断改革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并更好地推广营销自己的产品 驴得水电影的成功系列营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产品策略方面,准确把握电影本身的话剧基础 .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