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水利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和明清贵州水利的时空分布和区域特征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主题:水利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5

明清贵州水利的时空分布和区域特征,本文是水利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和贵州水利和区域特征和时空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水利论文参考文献:

水利论文参考文献 水利建设和管理期刊区域经济学论文水利水电技术期刊水利论文

摘 要:对明清贵州水利资料统计分析,发现明清贵州水利时空分布特点是:水利的时空分布明显不均衡,时间上,明清两代的中期水利数量较多,前期、后期水利数量较少;空间上,明代今铜仁市水利发达,水利数量较多,清代遵义市水利兴盛,水利数量大增;黔西南州与六盘水市,明清时期水利数量一直很少,水利发展严重滞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不仅影响到明清贵州水利的空间分布,还使得贵州水利区域性特征明显,表现为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井灌方式普遍分布.

关键词:明清;贵州水利;时空分布;区域特征

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8-0143-03

前基本上聚焦于对安顺鲍屯水利的研究,境内其他地方的水利鲜有人涉足,也无人对明清贵州水利展开动态性整体研究,分析其时空分布状况,考察其区域特征.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明清贵州水利展开系统的研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点,探讨自然地理因素与贵州水利呈现独特的区域特征的关联性,为当今贵州水利建设提供些许借鉴.

一、明代贵州水利的时空分布

按水利工程的功能和用途,一般可将其分为农田水利、防洪排涝、饮水、航道疏浚等水利类型.传统社会本质上是农业社会,对各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体现在农业灌溉方面.因此,在传统社会,农田水利工程是最为普遍、最为常见的水利类型.明清时期的贵州同样如此,境内以农田水利工程居多,其他类型的水利所占比例甚小.介于此,本文讨论的水利是指为保障农业用水需求而修建的各类农田水利工程.同时,为对明清贵州水利的时空分布有更客观的把握,不能确定具体时间修建的水利工程也不纳入讨论范围.

1.时间上分布不均衡

根据对明代水利情况的梳理,统计出明代各时期水利数量,见下表1.

据上表可以发现,明代贵州水利在时间上的分布均衡不一,前期、中期、后期兴修的水利数量明显不均,悬殊较大.表中显示,明代贵州共修有水利93 处.其中,前期16处.中期区域内水利发展较快,修筑水利工程48 处,是前期的3 倍,增幅高达200%.进入后期,境内水利呈现衰败迹象,只修有29 处水利,较中期减少了17 处,降幅为35.4%,下降趋势明显.从数量看,中期修有的水利数量最多,为48 处,比前期、后期两个时期加在一起的水利数量还多3 处;其次是后期,拥有29 处水利,几乎是前期水利数量的2 倍.前期最少,仅有16 处.以上数据表明,各时段水利分布确实不均衡,差异较为明显.从前、中、后三个时期内的各王朝兴修的水利数量看,同样如此.前期,共有水利16 处,其中洪武年间就有了14 处,永乐年间2 处,而宣德、景泰时期无兴修水利的记载;中期有水利48 处,然弘治、嘉靖两朝就分别修建水利25 处、18 处,占中期水利总数的89.5%,而正统、天顺、成化、正德、隆庆5 朝才修有5处水利,占比仅为10.5%.再看后期,后期共有水利29 处,然万历朝就有23处,占比为79.3%,崇祯年间5 处,天启时期则更少,只有1处水利.

2.空间上分布不均衡

水利是人类为应对水旱灾害而开展的改造自然的一种经济活动,依赖于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因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和人文环境的影响,明代贵州水利的空间分布也很不均衡,呈现出较大的地域差异性,表2 清晰地反映出这一特征.

上表显示,铜仁市修有水利31处,明显超过其他地区,属区域内水利发达地区.紧随其后的是安顺市和黔东南州,各自兴修了14处水利工程.再次是黔南州、遵义市、贵阳市和毕节市分别修筑有10处、9处、7处、6处水利.黔西南州和六盘水市水利严重滞后,仅修有2处水利工程,显然属于水利落后地区.上述数据表明,清代贵州水利的空间分布明显不均,各地水利发展严重失衡.如铜仁市拥有水利31处,而黔西南州和六盘水两地各自仅有1处水利,悬殊太大.即使是水利数量同排在第二位的安顺市和黔东南州,其水利数量也还不到铜仁市水利数量的一半,只有14处,悬殊同样较大.铜仁市水利工程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市州,这与明代今铜仁市境“内地化”进程较早有很大关系.早在明永乐年间,今铜仁市管辖的思南、石阡、松桃、铜仁等府厅就进行了改土归流.受其影响,境内民众水利意识较强,重视兴修水利.据《明天启实录》载,时思南府民众“相其地形,深浚沟渠,高架圩埂”,大力开展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而黔西南州和六盘水市,自然条件恶劣,开展水利活动难度大,加之明时两地属“边缘中的边缘”,社会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导致两地水利严重滞后.从地理区位看,明代贵州水利主要分布于黔东、黔中,其次为黔南、黔北、黔西北,黔西南则更次之.据上表2 可知,黔东分布有45 处,即黔东北铜仁市31 处,黔东南州14 处.黔中分布有21 处,即安顺市14处、贵阳市7 处.黔南分布有10处,即黔南州10处.黔北分布有9处,即遵义市9处.黔西北分布有7处,即毕节市6 处、六盘水市1 处.黔西南分布有1 处,即黔西南州1处.由上述不难发现,明代贵州水利的空间分布,同样是均衡不一,各地水利悬殊较大.整体上看,区域内水利数量呈现自东向西急剧减少的特点.

二、清代贵州水利的时空分布

1.时段上分布不均衡

清代贵州的水利事业在明代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发展较快,从表3 可看出这一点.清代贵州境内新修农田水利666 处,大大超过明代的93 处,整体上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水利的时段分布与明代一样,存在明显的差异,各时段水利分布很不均衡.

首先,各时段水利分布差异显著,水利发展呈现阶段性特点.从前期、中期、后期三个时间段修建的水利数量看,境内水利表现为前期发展、中期兴盛、后期衰落的总体特征.如上表显示,前期兴修水利工程177 处.进入中期,境内水利事业大兴,发展较快,嘉庆、道光年间,共修建327处水利,占清代水利总数的49.09%,比前期增加了150处,增幅高达84.7%.道光以后,境内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战乱不断,社会动荡,尤其是咸同年间爆发的持续18年之久的贵州各族人民大起义,导致大量的人员亡失和生产的严重破坏,耕地荒置,民生凋零.受其影响,后期境内新修水利工程数量大为减少,仅修有162 处水利,水利数量回落明显,降幅达50.4%,不但较中期较少了165 处,甚至还比前期少12处,仅占清代水利总数的24.3%.由此可见,各时段的水利数量确实相差悬殊,水利发展阶段性特征显著.其次,从前期、中期、后期三个时间段内各王朝兴修的水利数量来看,清代贵州水利的时间分布,同样均衡不一.从各王朝修建的水利数量可窥一斑,前期,境内水利呈曲折发展态势,经历先发展、中间衰落,后恢复发展三个阶段.表3 清晰反映了这一特点.顺治年间,境内仅修有2处水利工程;随后的康熙王朝,水利数量猛增到70 处,增加了35 倍;之后的雍正王朝,新修的水利数量急剧下滑,只修有11 处水利设施,较康熙年间减少了59 处,降幅高达84.2%;乾隆时期,区域内水利活动兴起,新修水利94处,比顺治、康熙、雍正三朝修建的水利还多11 处,占前期水利总数的53.1%.中期,境内水利在乾隆年间较为繁荣的基础上,一路高歌猛进,进入鼎盛时期.上表显示,嘉庆年间修建水利多达107 处,道光年间猛增到220 处,比嘉庆时期修建的水利数量2 倍还多.后期,境内水利结束了中期一路高歌猛进的发展态势,出现明显的衰败迹象,表现为先衰落、短暂中兴后,再次衰落.咸丰、同治年间,兴修的水利数量较道光时期明显减少,呈断崖式下降趋势,分别只修筑了28、29 处水利;光绪朝境内水利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新修水利102 处,比咸同两朝还多45 处,占整个后期水利总数的61.8%.之后的宣统年间,水利再次滑入低谷,仅修有3 处水利,一方面与清末贵州社会动荡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宣统王朝存在时间太短有关.最后,从年平均修建的水利工程数量来看,顺治年间0.11 处/年,康熙时期1.16 处/ 年,雍正年间0.84 处/年,乾隆时期1.54 处/年,嘉庆时期4.08 处/年,道光年间8.8 处/年,咸丰年间2.54 处/ 年,同治年间2.23 处/年,光绪年间3 处/年,宣统年间1 处/年.从以上数据可知,清代贵州年平均兴修的水利数量最多的,依然是中期的道光、嘉庆年间,分别是8.8处/年、4.08 处/年;其次是光绪年间为3 处/年,这三个历史时期,也是修建水利数量最多的时期.其次是咸丰、同治两朝,其年平均修建的水利数量为2.54 处/年和2.23处/年,显然高于乾隆时期的1.54 处/年和康熙时期的1.16 处/年.接下来便是宣统年间1处/年,雍正年间0.84处/年,顺治时期年平均修建的水利数量最低,仅为0.11 处/年.上述表明,清代各时期年平均修建的水利数量,悬殊确实较大,如道光、嘉庆年间,分别是8.8 处/年、4.08 处/年;顺治、雍正年间,仅为0.11处/年和0.84处/年.可以说,这也是清代贵州水利时段分布不均衡的具体表现.

2.地域上分布不均衡

从行政区域来看,清代贵州各地区水利事业发展状况明显不一,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根据对水利工程修建地的梳理,我们对清代贵州各地兴修的水利工程数量进行了统计,如下表所示.

利,明显领先其他市州,紧随其后的是黔东南州,修有111 处水利工程;其次是贵阳市81 处、黔南州76 处、安顺市71 处、铜仁市65 处、毕节市57 处;黔西南州的水利较为落后,只有25 处水利工程;六盘水市的水利则严重滞后,仅修有14 处水利工程,还不到遵义市水利数量的1/10.一般来说,一个地区水利数量的多少,是衡量这个地区水利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从这个角度看,清代贵州各地水利发展确实均衡不一,严重失衡.

三、自然地理环境与贵州水利的区域特征

水利活动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和人文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科技落后的传统社会,自然地理因素对水利的制约作用尤为明显,其中地形地貌便是直接影响水利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形异常复杂,岩溶发育,山地多平地少.这种独特的地形地貌,一方面给水利活动的开展带来许多困难和不便,同时也使得贵州水利区域性特征明显,地域色彩浓厚.

1.山地多、平地少与水利小型化

明清贵州水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规模偏小,灌溉面积普遍不大,呈零星分布状.除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外,更多的是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所致.贵州境内重峦叠嶂,山高谷亦深,山地广布,平地甚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康熙时贵州巡抚田雯称,黔境“尺寸皆山,欲求所谓平原旷野,积数十里而不得袤丈[1].这种“尺寸皆山”,地少平畴,耕地分散的自然地理特征,意味着兴修大中型水利的难度大、成本高,许多地方甚至没有必要.基于自然条件和经济利益的考虑,境内民众多选择修建各类小型水利,从地方志书可得到印证.检阅地方文献,发现明清贵州境内能灌田万亩的较大中型水利工程,屈指可数,仅有4处①,多数为灌溉数百亩,甚至数十亩、十几亩的规模.以清代水利发达的天柱县为例,康熙年间,境内就修有28 处水利设施,其中载明确切灌溉面积的为23 处,共灌田8 094亩,平均每处水利工程灌田351.9 亩;规模最大的薄皮寨坝,只能灌田1 900 亩,最小的岩门寨坝,仅能浇田40 亩(康熙《天柱县志》).又如,水利较为兴盛的余庆县,清代较大规模的水利设施有36 处,竟没有一处能灌溉千亩的②.由此可见,受自然地理因素制约,明清贵州水利规模确实偏小,灌溉面积有限.

2.岩溶发育与井灌普遍

井灌这种灌溉方式,主要是在我国北方干旱少雨地区,南方地区比较少见.然明清时期,井灌却是贵州农业灌溉的重要方式,非常普遍.主要原因是境内岩溶发育,伏流密布,地下水资源丰富,具备凿井引灌的良好自然条件,加之井灌这种灌溉方式很适合境内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土地支离破碎,耕地零星分散的特点.因而,区域内开泉修井蓄水,以灌农田,较为常见.对此,地方志书多有记述,如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毕节卫城东15 里,凿有清水井,“灌田甚广”;普定卫城侧凿有马场井,以灌农田,同样“灌田甚广”.清代,境内井灌更是普遍,凿井以资灌溉很常见.据道光《遵义府志》卷4 载,时遵义府境内开凿有檬子井、红井、葡萄井、马骡井、关刀井、雷水堰九井、白沙井浇灌农田.如葡萄井,能“灌田2 千亩”;红井“灌田千亩”.安顺府有大井、北仓井、双眼井等.兴义府有清泉二井,“水深数尺,居民赖以资引”(咸丰《兴义府志》).黎平府城南边有乌鸦井,“可灌田数百亩”(光绪《黎平府志》).

3.地形复杂与水利类型多样化

一般来说,修建何种类型的水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形地貌.正如乾隆《石阡府志》所言,“山流引渠,高田作堰,平地开塘,沿河筑坝”.由此可见,不同的地形地貌决定着不同的水利类型.贵州地形复杂多样,分布有高原、山地、丘陵、山原、河谷阶地、台地及盆地等不同形态的地形地貌.如此复杂的地形,促使民众因地制宜地修建了各种水利类型,常见的水利类型主要有塘堰、渠坝、井池等.此外,针对区域内高阜山田难以灌溉的情况,民众还创造性地发展了枧槽、过水桥等适合境内山多沟深、地形起伏大的灌溉类型.如乾隆年间,平远州(今织金县)的民众多“用木搭架,置枧接水入田”.同一时期的铜仁府、松桃厅,民众使用枧槽引水灌溉也较为普遍.过水桥这种灌溉类型,平远州分布广泛,规模较大的有下红岩桥、大麦桥、沙派桥、下寨桥、依补桥等过水桥.传统社会较为少见的水利类型像“地龙”,这种独特的灌溉设施,境内也多有分布.如思南府于清嘉庆、咸丰年间分别修有庄坝地龙和三汇溪地龙.都匀府、铜仁府同样建有地龙这种独特的水利设施,浇灌农田.

四、结语

上述表明,明清贵州水利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明清两代的中期所修水利较多,前期、后期水利数量则相对较少,在前、中、后期三个时段内,水利分布也均衡不一.水利的空间分布,同样不均衡,水利数量悬殊较大.表现为,明代今铜仁市水利兴盛,境内修建了较多的水利设施.清代,遵义市水利蔚然兴起,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而黔西南州与六盘水市,因受恶劣的自然条件制约和落后的社会经济影响,明清时期水利数量一直很少,发展严重滞后.贵州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不仅影响到水利的空间分布,还使得贵州水利区域性特征明显,如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井灌普遍.

参考文献:

[1][清]田雯.《黔书·序》[M]光绪刻本.

(责任编辑:李鹏飞)

言而总之:本文论述了关于对写作贵州水利和区域特征和时空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水利本科毕业论文水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石河子大雾时空分布特征
摘要本文统计分析了1961—2013年石河子垦区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石河子地垦区大雾天高发时段多在08时到13时,16时至20时较少出现大雾 一年中大雾主要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冬季大雾.

中国旅游经济的区域特征与影响因素
旅游业是绿色产业的代表,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 长期以来,发展地区特色,突出地域优势,一直是地方旅游业发展指导思想,这也赋予了我国旅游经济显著的区域特征 文章简单探讨了我国旅游经济的区域发展特.

贵州省委老慰问住院老干部临时党支部老党员
7月18日,贵州省委老走访慰问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老干部临时党支部老党员、老干部,了解高龄生病离退休老干部党员的学习、生活、身体情况, 同时, 把党的温暖、组织的关怀送到患病离退休老干部党员的.

贵州省委组织离退休党支部支委成员赴遵义市花茂村开展专题调研活动
近日,贵州省委于组织离退休党支部支委成员赴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开展“我看改革开放新成就”专题调研活动 老同志们先后参观了有着厚重历史感的苟坝红军村、苟坝会议三合院、红九军团司令部.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