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大学生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与对大学生移动阅读优良品质培育*相关论文怎么写

主题:大学生论文写作 时间:2024-07-16

对大学生移动阅读优良品质培育*,该文是大学生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和思考和移动和品质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大学生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投稿大学生小论文范文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

关键词:大学生;移动阅读;智能阅读;阅读推广

摘 要: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移动阅读的现状,以及影响大学生移动阅读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图书馆通过改善网络基础设施,提高阅读体验,构建具有准确性、权威性以及针对性的移动阅读体系,加强图书馆移动阅读导 读服务功能,跨领域合作,营造健康阅读环境等措施,以培育大学生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25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04-0079-03

1大学生移动阅读现状

1.1智能移动设备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随身阅读工具

根据“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18至29周岁群体的手机阅读接触率最高,达到92.8%,较2015年的89.6%略有上升.大学生作为阅读的“主力军”,阅读工具也在逐步更新.移动阅读因为其高效化、多样化、即时化等特征,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阅读机会.由于传统纸质图书存储密度小,占用物理空间大,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手机已经成为高校每个学生必不可少的随身设备.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大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迅速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1.2逐渐丰富的阅读内容

伴随着移动智能设备功能的逐步更新,大学生的阅读内容也更加丰富,微信、知乎、微博和各种手机报等媒体代替纸质书籍成为大学生的主要阅读内容.从教育视角看,移动互联网环境让数字信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态势,仅知网就实现3,000多种大众刊物和7,900多种可供在线阅读的学术刊物.非学术的信息更是种类繁多,有400多家国内媒体的刊物实现在线全文阅读,其丰富性和便捷性改变着大学生的阅读习惯\[1\].在移动终端上,大学生可以迅速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阅读的视频化也有效避免了文字的枯燥性.移动设备已经成为多数大学生日常生活管理、课程管理的“得力助手”.

1.3移动阅读的共享互动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足不出户就可观天下”已经切实普及到移动阅读终端上.移动传输速度快,空间占有率小,通过移动阅读终端,大学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信息在线与他人共享,对某些观点的看法可以通过移动阅读终端与他人一起谈论交流.移动阅读不仅仅是一种阅读的方式,更是保持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亲密沟通的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

2大学生移动阅读品质分析

2.1技术因素

2.1.1移动阅读的功能及视觉体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移动阅读端界面也在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例如,目前拥有约6亿用户的掌阅iReader,从最开始单一的“白底黑字”的阅读模式发展到排版媲美纸质书籍.掌阅iReader阅读器支持手势翻页,有多种翻页特效,支持书签、全屏、自定义看书文字与背景、白天与夜间看书模式、自定义缩放、自定义看书时的屏幕亮度、备份看书历史、自定义编码等,功能非常强大.

2.1.2移动阅读的资源更新及筛选.在传统的阅读模式中,传统书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和多个行业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书籍的印刷与发行,当读者有阅读需求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寻找、购买.而移动资源则不同,在无线网络技术普及的现代生活中,上传或下载自己需要的图书信息只需要几分钟甚至几秒的时间.读者只需要在移动终端上动动手指就可以轻而易举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移动信息管理员还可以在应用后台筛选出不适合传播的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删减,保证了移动阅读的绿色与和谐.

2.2经济因素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络成本也不断降低,符合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据调查,有26.9%的读者青睐移动阅读的原因是付费少或不付费,移动阅读凭借优质的信息资源,满足了大学生的阅读需求,节省了大学生的阅读费用,已成为大学生阅读的首要选择.

2.3需求因素

首先,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要发展方向.大学生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需求,任何时间、任何有效资讯都可能会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而关键词、短句等简短有效的阅读引导方式和长篇累牍的阅读方式相比更能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其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变化.他们已经从传统的纸币支付向网络电子资源移动支付方向转变,移动智能终端的便携性和功能多样性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阅读效率.

2.4政策因素

2016年6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第五条和第六条明确提出:“通过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信息服务,应当依法取得法律法规的相关资质.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和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不得利用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法律法规禁止的活动,不得利用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法规禁止的信息内容.”而对移动阅读的要求是数据提供商必须取得“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加强内容审核,这意味着移动阅读领域很多“藏私”的内容将不会再出现.《规定》第七条提到,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不得制作、发布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应用程序.”国家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和网络文化建设,不但推进了移动阅读的开展,而且还给其快速传播搭建了通道.

2.5移动阅读健康分析

移动阅读和传统阅读相比更加环保节约,可以让大学生摆脱沉重的书籍包袱,但由于移动阅读终端小巧便携、功能多样,深受大学生们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低头族”的一员.由于他们长时间直视移动屏幕,造成眼部极度疲劳,从而引发各种视力问题,且颈部和大脑也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导致其精力和注意力不集中,无法有效地学习.

2.6移动阅读质量分析

移动阅读虽然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碎片时间的短暂性,移动阅读把大学生带入了“浅阅读”时代,缺少经典阅读,强化了人们以看为主的接收方式,读书仅局限于文章的表面,不能深入挖掘其内涵.手机阅读使大学生缺乏思考再创造的机会,如何营造优质的移动阅读环境,已成为移动阅读面临的严峻问题.

3培育大学生移动阅读优良品质的策略

3.1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开发身份识别系统,提高阅读体验

网络基础建设作为开展移动阅读的前提条件,其作用至关重要.首先,图书馆应开发身份识别系统\[2\].大学生在使用移动网络获取信息时,多存在用户使用权限的问题,很多信息不能做到随访随用,这给移动阅读带来了障碍.所以,校园网络建设要在资源使用权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开发灵活的信息资源访问模式,适当开放资源访问权限,让大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获取对移动资源的访问权.如用学生证编号作为识别标识,建立个人访问权限,尽量做到“随时随地,想读就读”.其次,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图书馆可以把无线网络作为切入点,扩大其覆盖范围.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提升用户的体验感,进而可以增强其阅读意愿.

3.2构建具有准确性、权威性、针对性的移动阅读体系

3.2.1移动阅读体系.移动阅读是由网络阅读发展而来,网络阅读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纸张阅读的新型阅读模式.移动阅读是指使用带有电子阅读功能的移动智能终端进行的便携化、移动化、全面化的阅读行为,阅读的内容可以是课程内容及文学作品等,也可以是各种分类的互动资讯、动漫周边、手机杂志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传统阅读固有的阅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多数人群的阅读需求,移动阅读由此应运而生.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敢于挑战自我、乐观进取且竞争意识很强的学习群体,图书馆对他们进行正确的阅读引导,至关重要.为培育大学生移动阅读的优良品质,建立准确完整的移动阅读体系,已成为图书馆必然的发展趋势.

3.2.2在教育视域下构建移动阅读体系.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提供阅读资源,所以阅读资源的质量至关重要.首先是阅读资源的权威性.由于当前市场上出售的图书质量参差不齐,所以图书馆在构建移动阅读体系时要注重图书质量的权威性,要确保阅读链接资源能够给大学生提供权威且可信度高的资料\[3\].其次要体现全面性和准确性.全面性强调阅读资源能够满足每一位大学生的多样化信息需求;准确性要求阅读资源要紧跟时代步伐,对所提供的阅读信息及时更新,保证大学生获取到科学、准确、全方位的信息资源.

3.2.3移动阅读读者的需求特征.每一位大学生在借阅图书时都有着不同的目的和阅读方式.其阅读方式可分为传统阅读、网络阅读和移动阅读三种,其分别代表微阅读、浅阅读和深阅读.移动阅读需要有针对性地面对庞大的读者群体,进而更加合理地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3.3主动出击,积极沟通是关键

图书馆可以通过优化搜索引擎,做好数据分析,依据日常搜索的数据量,向读者推出关键字搜索、专业信息分类搜索、热点搜索等多种搜索模式,方便读者快速查找;还可通过引导 读者建立阅读账户模式,根据读者日常阅读习惯,向其推荐和日常阅读内容相关的信息;定期采用网络调查方法,获取读者关注的信息热点及行业最新资讯;组织线下座谈会,邀请不同领域读者参加并做好活动总结;鼓励用户上传信息并做好筛选、审核及分类工作;建立用户模块,做好沟通交流,积极搜集读者意见及建议,可以快速获取读者需求.移动阅读既可以满足大学生的知识需求,也可以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笔者认为,移动阅读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人群,在教育视域下形成独有的特性,建立起完善的阅读体系.

3.4跨领域合作,创造健康的阅读模式

3.4.1规避移动阅读中的不良因素.移动阅读有利有弊,创造健康绿色的阅读环境已成为移动阅读面临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可以采取“运动+阅读等于爱心公益”的模式(以下简称“阅动模式”),引导大学生正确阅读.

3.4.2阅动模式.阅动模式就是通过累积一定的运动量与阅读累积量,兑换相应的公益基金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高校图书馆通过与爱心企业合作建立公益基金会,开发相应的信息记录与捐赠、兑换平台,定期更新并发布一对一帮扶任务,高校图书馆负责筛选适合大学生阅读的信息并发布在该移动平台上,企业负责提供爱心公益基金.大学生建立平台账户后通过领取任务的方式进行移动在线限时阅读,并在阅读后完成阅读调研,获得对应的阅读值.阅读任务结束后平台发布运动提醒功能,大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合适的运动量获得运动值,当运动值和阅读值累积到一定量时就可以兑换相应的公益基金.

3.4.3阅动模式的优势.阅动模式的公益性可以提高大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阅读完成后的审查调研可以让大学生在阅读时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可以获取更多大学生对于阅读的需求,有助于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数据供给的逐步完善.爱心企业参与公益活动也可以提升自身的良好形象,宣传企业文化.

3.4.4阅动模式的基础构思.首先是公益资金引进方式.高校图书馆管理层通过与爱心组织或爱心企业协商,建立高校公益基金组织,公益资金由第三方机构监管,每季度公示一次资金流向,确保每笔资金流向公开透明.其次是阅动模式平台主要结构.高校图书馆设立开发部门,负责开发阅动模式线上平台并做好模块规划.阅动模式线上平台整合了专业模块、交流模块、共享模块、任务发布更新模块、运动模块、资金流动公示模块和动态公布模块等七个模块.具体来说:①专业模块.其主要针对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发布阅读资源,可以与高校图书馆网站共享更新,能有效控制各种成本.②交流模块.其又分为两个小模块:模块一用于用户与管理开发者交流沟通,模块二用于用户与用户之间沟通交流,类似于论坛性质,可以提升平台的互动性.③共享模块.其用于用户与用户之间资源上传共享,用户之间的资源共享可以逐步完善平台资源,能够有效控制资源成本.④任务发布更新模块.其用于发布最新的公益任务,要求学生在领取任务后,当完成一定的专业知识阅读量和运动量时在该模块提交任务,获取相应的公益基金,用于帮助已领取任务且需要帮助的对象.⑤运动模块.该模块需要与移动设备端做好对接,识别移动设备端的运动数据,完善数据同步功能.⑥资金公司模块.该模块由第三方提供资金流动数据,并对数据定时、定期更新和同步,确保每一笔资金都有明确来源和流向.⑦动态公布模块.其可以作为一个辅助模块,开发者与用户可以在此发布各种资源信息,开发者也可以发布各种资讯以及一些重大事件的通知.最后是加大阅动模式与阅动平台宣传推广力度.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扶持并组织学生成立阅动社团,并给予阅动社团一定的权限;开发阅动模式微信公众号,通过扫一扫等方式推广其公众号,增加公众号的粉丝量,并定期推送关于阅动模式的资讯信息,提升粉丝活跃度;每季度根据阅动平台反馈数据评选阅动之星,举办表彰活动,从而带动大学生参与阅动模式的积极性.这种模式可以给提供公益资金的爱心企业或组织带来更好的声誉,同时也可以帮助高校图书馆有效规范并推行健康绿色移动阅读模式,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移动阅读习惯.

4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大学生阅读需求的多样化发展,移动阅读体系的完善已经成为学校和社会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完善移动阅读模式,要求图书馆员在关注网络技术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发展的前提下开发完整的移动阅读系统.馆员要做好筛选识别与信息过滤工作,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迎合大学生的阅读需求,正确引导他们的阅读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构建集工作、学习、健康为一体的移动阅读体系.

综上所述,本文是关于经典大学生专业范文可作为思考和移动和品质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基于广东大学生的调查
(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湛江524088)摘要大学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群体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对象,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

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移动阅读与其服务
摘 要本文对新媒体条件下大学生移动阅读的现状、行为特征、阅读需求及目前移动阅读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特色移动阅读服务平台、加快客户端资源建设、针对目标群体进行信息资源.

论如何培养艺术院校大学生的阅读兴趣
摘要一个国家阅读的普及程度、阅读水平、读书形式将直接影响该国家的国民素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天之骄子”,阅读的习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一种形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

高校美术设计对大学生能力和艺术素养培育
文 郭华忻州师范学院【摘要】现代很多高校在美术设计专业学习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管理上都有创新能力和艺术素养培养的内容,高校已经将美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艺术素养的培养与教育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主线,学.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