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色彩心理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和纯诗理论指导下中日诗歌色彩心理的比较方面论文例文

主题:色彩心理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2

纯诗理论指导下中日诗歌色彩心理的比较,该文是关于色彩心理函授毕业论文范文跟诗歌和色彩和中日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色彩心理论文参考文献:

色彩心理论文参考文献 现代诗投稿论文指导记录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军事理论论文2000

【摘 要】本篇论文以中国和日本的“纯诗”理论做切入点,以这个思潮影响下产生的诗作为主要文本,从而来比较分析中日这个时段(1919年-1949年)诗歌的联系与区别所在.本篇论文主要从诗歌色彩心理为主要比较观测点,从而探寻两国诗歌的区别所在,并探讨产生这些区别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中国新诗;日本诗歌;色彩心理;比较

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4-0177-02

“纯诗”理论无论是对于中国文学还是对于日本文学而言都是一个舶来品,“纯诗”(htePuerPoeyrt)是法国象征主义的诗学命题,最初来自美国诗人爱伦·坡,它是出于对当时美国文学严重的道德说教倾向的抵触,提出了一个回归文学本体的艺术构想:即单纯地为诗而写诗,爱伦·坡描述的这种纯粹的诗,以“美”为目标,美是它的真正要素.“纯诗”理论首先是进入到了日本文学当中,日本的文学家结合了当时的环境和日本文学的实际从而解读了他们心中的“纯诗”理论.另外20世纪中国文学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五四文学阶段.这是一个充满新生活力,呈现出新的发展势头与特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五四文学的先驱们仍不断地从日本文学中吸取某些精神养分,弥补、充实自己,以增强前行的力量.这个时候中国文学思潮也直接受到了日本文坛上的这股唯美主义思潮的影响,间接受到了法国“纯诗”理论的影响.这种现象的产生也与当时中国留日学生、学者们有关.

虽然是同时代的诗作,并且是在类似的文学思潮熏陶下产生的诗作,可毕竟是两个国家的诗作,社会大背景和环境也是不同的,所以中日诗作的色彩心理上存在极其明显的区别.

一、中日诗歌色彩心理上的比较

色彩心理是指客观色彩世界引起人们的主观心理反应,在长期的生产和社会的实践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不同色彩的不同理解和感情上的共鸣,并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同时人们主观的心理也会移情,而将不同的情感投射到客观色彩上,就产生了对色彩的不同感受.比如:暖色调使人感到兴奋、温馨,而阴暗的冷色调却使人感到沉重、阴森、忧郁.在色彩分类中红色、橙色、为暖色,象征着:太阳、火焰;绿色、蓝色、黑色为冷色,象征着:森林、大海、蓝天;灰色、紫色、白色为中间色.

(一)中国新诗中的色彩心理

中国新诗中的色彩心理主要是冷色调,这与当时的国内外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新诗中的主要色彩为黑色、白色等冷色调,诗人们在这个时期的外部环境也是很混乱的,在这样的心境下写出来的诗歌难免有点“冷”.

其中蒲风的《荔枝湾上卖唱的姑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诗人在诗中叹道:“荔枝湾,水也添上无数暗黑的皱澜.阴影里不再显出摇曳的倒映,深沟却更是恶臭的渊源.唉!冷的荔枝湾谁来游玩?臭的荔枝湾谁来卖唱?哦哦!你两个卖唱的姑娘,戴上你阴沉的脸孔,忍耐着冷风的刺伤……呜呜咽咽,叮叮咛咛——你们可准备寂寞地弹唱到天亮?”这“暗黑的皱澜”和“阴影”等都写出了这个社会的黑暗和诗人的无奈.在侯汝华的《水手》这首诗中描写了旧中国水手的漂泊生活和内心的浓重的忧愁.诗中写道:“待到夜色垂落了,星子跟灯塔的秋波参杂着一个肺病女歌在城头的古调,而你的多年的劫运又浮上黑影在记忆里,为的是海已幽黯,你却离家乡的果树园更远了.”黑影都已深入记忆里了,这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这里诗人通过这个颜色表明水手内心的惆怅.

另外力扬的《雾季诗抄——我们为什么不歌唱》中作者把这个大环境比作“严冬”,诗中这样写道:“当黑夜将要退却,而黎明已在遥远的天边,唱起红色的凯歌——我们为什么不歌唱?当严冬将要完尽,而人类的相望的春天,被封锁在冰霜的下面——我们为什么不歌唱?”诗人期望黎明,厌恶黑夜,但是黑夜还是存在着,这个让诗人很是苦恼.在程光锐的《黎明鸟》一诗中记录了一只黎明鸟,“夜是辽阔的,夜辽阔得像海洋一样.你困惑于夜的遥远的航程,在这被长久的黑暗封锁的林子里,很久很久,你没有唱出歌声了.……有时月光像雪花一样凝结在树丛里,凝结在树丛以外的土地上,于是,你为这雪亮的月光所诱惑,突然从梦中醒来,惶惑而又急速,你就殷勤地开始歌唱了.……我说,太阳对于一切生物就是生命,对于黑夜里的受难者就是一支美丽的歌.对吗?我的黎明鸟,——我的天才的伴侣!”这两首诗中也是以“黑暗”为主色调,整个诗篇中都是以黑色为底板,这样一来其实给人更多的是一种压抑的感觉.

最后,中国新诗中也有白色为主色调的诗歌,臧克家的《生命的零度》就是这样一例,诗歌一气呵成“一夜西北风扬起大雪,你们的身子像一支支的温度表,一点一点地下降,终于降到了生命的零度!……我知道,你们是不愿意死的,你们也尝试着抵抗,但从一片苍白愤然想象里抓不到一个希望做武器,一条条的心,很快地便被人间的寒冷击倒了.”在这一片苍白愤然的想象里,作者悲愤的心情是可以体会得到的.

总而言之,中国新诗的基本色调是属于冷色调的,这不仅写出了中国人民内心对战争的悲愤,也写出了中国人民在面对战争时的无奈.

(二)日本诗歌中的色彩心理

在这个时期的日本诗歌在色彩心理上与中国新诗有着根本性的不同,日本此时期的诗歌更多表现出来的是暖色调,尽管也有一些反战诗歌,但是其余大多数的诗歌反映出来的是暖色调的气息,而且基本上是以“红色”为主色调.

例如在北原白秋《晚霞》中这样写道:“血红的晚霞喷泉的水雾那滋润、蒸腾.闪亮的是小园里弯弯的绿树凄草芳馨、鲜花簇簇燃着五彩斑斓的回顾那溢出喷池的水色哟”当读者读到“血红的晚霞”,就会自然而然地感觉到热血的沸腾,这就是红色的魅力所在.

日夏耿之介的《青面美童》中,“月晕惨红的夜晚,水银的珠墒顺着蓝袍下落,……青面美童呵,站在我这满布皱壁的门边.”月亮一向给人的感觉是冷色调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是别有一番风味,“月晕惨红的夜晚”给读者却带来了温暖的感觉.而在日夏耿之介《雪上的圣母像》中却读到了“”的暖色调,“呵,屹立在茫茫的雪原遭受着万千思绪之魔的欺凌我的心屡屡吐出的叹吁感到舒畅、快活、惬意欢欣我感到了远方上帝那锐利的、银自而寒彻的呼吸……”

这样比较起来,中国新诗主要是冷色调,而日本诗歌主要是暖色调.这与当时两国的国情有这很大的关系,在内忧外患的国内外形势下,怎么可能写出温暖的诗篇出来呢?所以这也就是中日诗篇冷暖色调的根结所在.

二、产生的原因

结合具体时期的诗歌文本,通过对中日诗歌从色彩心理上的比较分析,发觉中日诗歌在这个阶段存在着差异.之所以会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根本在于当时的国际政治因素.

之所以要讲这个因素的原因在于,任何一个作家的创作都是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的,人是一个社会人,所以社会会给诗人们的身上打上时代的烙印.中国在1919-1949年可以说既是一个觉醒的时代,也是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五四运动”确实给中国带来了国外的新风,但是接下来的战争年代带给中国人民更多的是伤痛的记忆,因此在这个时代的中国诗人不免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所以在他们笔下多数会有忧国忧民的情思,会更多地记录下所看到的黑暗面,于是冷色调也就理所当然地产生.而同时代的日本在经过明治维新之后,在国际影响力和实力上都大大提高,这个时代相对于日本诗人而言是一个大好的时期,日本欣欣向荣,人们都安居乐业,这个时候日本诗歌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面貌就是积极向上的,所以这个时候的日本诗歌多以暖色调为主,从而与中国诗歌有一个明显的分割线.

“纯诗”理论在中国和日本的传播再发展,并各成一派.并且中国的“纯诗”理论的发展既有西方的影子,也有日本的侵润,这样中日的“纯诗”理论是交错发展的.而中日诗歌在“同一”文学思潮的关照下,也各有特点,各成一脉.文学的花园里也是因为有这些同中有异的花朵而显得更加有生机活力,而且两国文学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

总结,本文论述了关于经典色彩心理专业范文可作为诗歌和色彩和中日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色彩心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指导圆的切线判定教学
【摘要】 圆的切线判定是初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的热点,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对切线的判定认识大体分为五个层次,这是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体现 本文利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对圆的切线判定.

新形势下青年教育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学习总书记关于青年教育的重要
摘要作为新一代领导人的核心,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围绕“青年是什么、培养怎样的青年、如何培养青年”的时代主题,做出了一系列关于青年教育的重要论述 这些论述.

纯诗与物的可能朱朱近作的一种
在一幅肖像素描的背面,朱朱曾写下这样的句子“现在你的生活如同一条转过了岬角的河流/航道变阔,裹挟更多的泥沙与船”a 这或可概括朱朱创作的某种转向 在一次新诗集的分享会上,朱朱也.

新批评理论视野中的海子诗歌评析
海子在一个明媚的春天悠然辞世,然而他留给世人的是近300万字的诗稿和无法言说的震惊 骆一禾认为“海子是我们祖国献给世界文学的一位有世界眼光的诗人”a,西川认为“诗人.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