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大学生网络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与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中的主体性和思政课教学设计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大学生网络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1

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中的主体性和思政课教学设计,该文是关于大学生网络相关论文范文文献跟主体性和教学设计和社交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大学生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社交礼仪论文大学生消费行为论文大学生网络安全论文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

吉菁

(山西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030006)

[摘 要]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与思政课教学设计创新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在网络社交平台的行为表现,发现其主体性有了重大变化,其自我呈现更加主动、自主选择更加多样、自我管理更加积极.思政课教师可依据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最新特点,进行思政课教学设计创新,帮助学生主动确立学习目标、设计学生主体体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力、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行为评价.

[关键词]网络社交行为;大学生主体性;思政课教学设计;创新

[ DOI] 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32. 199

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一直是教育者思考并实践的重要议题.在影响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劣最为关键.教育者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方面不断尝试与突破,试图找到一种完美的教学设计.在此过程中,“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的观点逐渐达成共识.而要使学生在学习中体现自我的推动力量,需明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状况,而网络社交媒介的崛起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条探究途径.在探明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现状之后,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接近大学生群体自身发展的思政课教学设计.

1 网络社交平台是了解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新渠道

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基础之上,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是“知识”而不是“人”,因而易形成学生被动学习和受教育的情况.随着人们教育理念的转变,主体性这一人类根本属性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逐渐受到重视.

由于个体主体性发展无法被直接感知,只能从其外显行为进行观察与推断,因此,教育者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和介质去了解受教育者.传统的了解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获得信息而形成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认知,这种渠道只能获取间接资料,且具有不确定性;二是通过心理测量对大学生心理特征进行研究;但研究者多采用被试的自我报告获得数据,这样的数据来源受被试在答题时的掩饰、疲劳、情绪等主观性因素影响,易出现误差,从而导致反应失真,影响到测量结果.而网络社交媒介的崛起则为教育者提供了新的契机,弥补了上述两类信息来源渠道的不足.网络社交工具是指互联网中旨在促进人们社会交往的社交软件,主要包括即时通讯工具、微博、语音直播等多种应用.由于人们的网络使用及网络社交行为能够被实时、准确记录下来,因而这些行为痕迹可为我们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质开辟一条新的渠道.

大学生在网络社交平台中的印记——文字、照片、评论、互动等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合和分析,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大学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自我意识、人格、情感特征及思想动态.教师只要参与到学生的网络社交群体中,即能根据学生所发微博、微信、的动态、评论、转发等内容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价值观念进行研究和观察,是教师搜集信息的绝佳渠道,并因此弥补以往大学教师与学生接触较少,难以掌握第一手资料的不足.研究者通过使用网络捕获的大数据及观察网民的在线行为就能得到更为真实有效的信息,并以此作为评价依据.

2 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中的主体性分析

大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每天使用网络时间平均达到4小时,其中大部分时间用于社交网站.很多学生从初中时期就开始触网,多年的网络使用使其主体性获得了发展.

2.1 自我呈现更为主动

自我呈现意味着个体将自身的价值观念、情感状态、内心想法主动表露出来与他人分享.网络社交工具如、微博、微信等为大学生的自我呈现搭建了多元化、立体式的展现平台.社交网络的非临场性及匿名性引发了网络中的“去抑制效应”,使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表现出不同于面对面交流时的行为,他们在网络人际交往时更加放松、约束感更少、自我表达更具开放性.大学生成为社交网络中的活跃者,他们在自己的社交圈中“相互拥趸、彼此取暖”不断强调着自我和个性.从发布生活状态、进行社会事件评论到秀旅行、晒获奖证书等网络行为均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喜爱表达自我、善于呈现自我的特征.

2.2 自主选择更加多样

大学生主体性特征的另一体现是自主选择性增强且多样化.选择权是人类基本权利之一,关系到个体最终能否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个人只有在自主选择生活目标、行为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时,才能发挥主体的作用,实现自身的权利.

网络社交平台为大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且选择具有多样性等提供便利.互联网媒介中信息覆盖面广,几乎涵盖人类生活的所有层面,而社交网络加速了信息的流动及迅速传播.舆论、社会事件、新闻热点等常常一发生便即刻被发送至网络,并以“核裂变”方式迅速通过个体网络组织的社会联系向四周发散.网络社交平台因而成为信息的共享平台和集散地.开放的信息传递模式导致信息量大增,且呈现形式多样,因而为大学生自主选择的实现提供了空间.从当前大学生的网络评论、转发、发布内容中可以看出个体间对时事的评论、价值观念、各自的兴趣爱好、认知风格、交往方式等都存在差异,而这种个体化的表现得益于大学生的自主意识的提升及选择性的增强.

2.3 自我管理更加积极

自我管理意识的提高是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又一重要表现.自我管理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情感、观念、目标达成等方面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等控制过程.大学生有意识地通过网络社交工具调节和管控自身的思想和行为是自主性提高的显著特征.他们常在网络空间中公开自己的若干行为,如睡懒觉、旷课、长时间玩游戏等,并表达懊悔和内疚.这类行为属于大学生自我约束、白我监督的自我管理形式.由于网络社交空间具有公开性,当个体将自己的承诺公开化之后,即被视为个人向社会做出的承诺;而承诺被认为应当兑现,否则,个人的诚信将受到质疑.因此,将自己的决心公开化,可以给自我带来一定的社会舆论压力,敦促自己更好地履行诺言.网络社交平台将社会监督和自我促进二者有机结合,成为调动大学生主观能动性、整合自身资源进行自我管理的有效工具.从而使大学生获取了强有力的内部管理能力.

3 基于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思政课教学设计创新

如上所述,在网络社交化的推动下,大学生的主体性在现时代已有长足的发展,因此,思政课教师应在教学设计和创新中契合该特点,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做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3.1 公开教学计划:促学生自主制订学习计划

与高中政治课相比,大学思政课教学在学习内容的复杂程度、学习方法、课堂环境、考试评价等方面均发生颠覆性变化.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无法适应,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受到限制.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应从帮助学生明确方向,精准定位人手.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缺乏个性差异,而学生可根据教师公布的教学计划,制订符合自身需求、兴趣及方法的学习目标及计划,将指向全体的学习任务转化为个人的、符合自己个性特征的学习目标,这样,可减少困惑和迷茫,发挥学习主动性.

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中表现出的自我管理能力可帮助他们白行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思政课教师可在学期初将教学大纲、各章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主要内容、考试方式等以及与学科相关的推荐书目上传至网络平台,并对如何制订详细的学习目标及计划进行说明,促使大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本学科学习计划.

3.2 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主体参与为导向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设定的时间之内,师生共同展开知识的教与学的活动.由于教学活动受到教学目标所限,需要在短暂的时间内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知识等产生变化,因而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场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既非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过程,也不是简单的师生互动过程.它需要师生两方面的共同卷入,各白发挥主动性,才能达到目标.在思政课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当中,除一定的理论讲解之外,可增加大学生的课堂体验式活动.只有个体亲身体验与实践,才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动心和人脑,产生道德情感体验,从而实现教育目标.主体式体验活动要求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表达、创造及自我呈现的能力,而网络社交过程恰恰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因而有效地保证了体验式活动的顺利开展.

体验式活动(如校园情景剧演出、主题发言、小品表演、角色扮演等)常常需要大学生之间分T合作、集体创作、互相协调,因而十分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由于体验式活动需要较长时间准备,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提前为学生讲解要求和布置任务,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和排练的时间.

3.3 教学内容编排: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大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内外两种因素.外界的奖赏、惩罚、社会赞誉、物质利益等是外部诱因;而探索未来的兴趣、对问题成因探究的渴望、解决问题的需要、学习中获得快乐则是学生学习的内部推动力.随着个体自我管理水平的提升,其行动的动力会相应加强,内部动力是推动大学生能够白主、持久学习的长久驱动力.

如何成功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力遂成为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面临的难题.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解决思路.该理论指出,学生的认知发展分为两种水平,一种为现有的水平,另一种则是在教育的作用下所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具有差异,而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是要消除二者之间的差异.这说明,教师在创设具体学习目标及问题时,应尽可能了解学生已掌握知识的水平及认知风格、个性特征等背景基础即原有的水平,并同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创设“最近发展区”,并致力于缩小二者间的距离.只有当教学内容既与学生的知识背景发生一定的联系,又有其未知的部分,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产生求知欲和学刁动力,如果教学内容太难或太易,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则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丧失听课兴趣.

3.4 教学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行为评价

现行的思政课教学评价方式多以纸笔测验的方式进行,与其他考试并无二致.结果导致许多教师与学生将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的学习未加区分,同等对待.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思政课教学目标的性质认识不清.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学习本质上属于人类情感的学习.情感类知识的学习与其他知识学习的不同之处在于,个体除认知发生改变之外,情感上也要产生变化.这样,个体才能形成发白内心的认同和遵从.仪仪掌握思想理论知识,但没有相应情感的产生,就无法表现在最终的言行举止上.传统书面考试的评价方式只能考察学生掌握思政理论知识的程度,不能反应学生内在道德品质的真实情况.因此,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大学生主体性提高的特点,鼓励他们更多地从行为角度而不是考试分数对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评价,如上课有无迟到、旷课的现象、参加班集体活动的次数、参与公益活动的次数等.只有自主的行为评价能够实施,真正德行的形成才不会远.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

[2] Suler J. The Online Disinhibition Effect[J]. Cyber PsychoIogy&Behior, 2004,7(3): 321 -326.

[3]喻围明.社会化媒体崛起下政府角色的转型及行动逻辑[J].新闻记者,2012 (4).

[4]杨丽珠.儿童心理学纲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基金项目]本文是作者主持的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社交化趋势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项目编号:2015 JCS20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吉菁(1975 -),女,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

总结,本文论述了大学硕士与大学生网络本科大学生网络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主体性和教学设计和社交方面论文范文.

网络社交对大学生精神孤独的影响与教育以陕西省十所高校为例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对人们的生活中产生的影响越来凸显 社交网络的日益繁盛,使得人们慢慢远离了现实中的人与人的交往和沟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交往逐渐开始趋向于虚拟的网络交往.网络交.

网络传播在大学生网络诉求中的作用
赵欣(石河子大学,新疆石河子832000)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表达诉求、实现利益的一种有效途径 为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诉求,规范大学生的现实行为,文章通过探究网络传播在大学生.

租售僵尸网络控制权行为的刑法
摘要僵尸网络(bocnec)可以为攻击者提供隐蔽且高效的一对多控制机制,攻击者不断的实现技术的升级换代,直至今日仍处于迅猛发展状态之中 租售僵尸网络控制权行为的现实危害性不可小觑 我国通过扩大解释传统.

西藏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与教育
1 引言西藏大学生作为跟网络联系最密切的群体,他们是网络的主要使用者,自身的网络素养也成为人才素质的一项指标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负面影响 网络也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