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时代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跟巨人之间的较量记安东鲁宾斯坦和他的时代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主题:时代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2

巨人之间的较量记安东鲁宾斯坦和他的时代,该文是时代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与安东和鲁宾斯坦和巨人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时代论文参考文献:

时代论文参考文献 安邸杂志安大自考论文答辩齐鲁医学杂志齐鲁护理杂志

文/王 遒

在十九世纪,钢琴演奏界始终被李斯特(F r a n z L i s z t)的光芒所笼罩.而不为众人所熟悉的是,在他身后,隐藏着另一位巨人的身影,那就是安东·鲁宾斯坦(Anton Rubinstein).在历史的洪流中,鲁宾斯坦的身影渐行渐远,关于他的记载多有不实之处.本文试图在历史的长河中追寻安东·鲁宾斯坦的身影,在某种程度上再现十九世纪钢琴演奏艺术史的某些历史真相.

十九世纪上半叶是李斯特演奏事业的巅峰时期,通过频繁的巡回演出,李斯特成为当时的钢琴之王.而1849年后,他定居魏玛,转向作曲和指挥,并培养了浪漫主义时代最重要的一批演奏大师.而安东·鲁宾斯坦则从1854年接替李斯特,开创了自己的职业巡回演奏生涯,并以1 8 8 5~1 8 8 6年间史无前例的“历史”音乐会告别舞台.此外,安东·鲁宾斯坦于1862年在圣彼得堡创立了俄罗斯的第一所音乐学院,为日后俄罗斯钢琴学派奠定了基石.在他的众多弟子中,约瑟夫·霍夫曼定居美国,创办了举世闻名的柯蒂斯音乐学院.而另一个留在俄罗斯的学生菲利克斯·布鲁门菲尔德则对以海因里希·涅高兹为代表的二十世纪俄罗斯钢琴学派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教出了霍洛维茨等钢琴巨擘.

透过历史的迷雾,我们发现李斯特和安东·鲁宾斯坦这两位巨人的艺术生涯隐约交织在一起,然而两人的关系却始终若即若离.史料上相关记载时有相悖之处,甚至传说鲁宾斯坦是贝多芬的私生子,并曾跟随李斯特学习.但这均非事实,尽管安东·鲁宾斯坦的外貌确实很像贝多芬.少年时,安东·鲁宾斯坦曾在莫斯科师从法裔俄籍钢琴家亚历山大·维洛营,但鲁宾斯坦和格伦·古尔德相似,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自学成才的.1841~1842年间,十一二岁的鲁宾斯坦在巴黎举行音乐会,连李斯特和肖邦也为之倾倒.尽管此后鲁宾斯坦从李斯特身上获益良多,但他确实从未成为李斯特的学生.1846年,十六岁的鲁宾斯坦为李斯特试奏,希望被收为弟子,却遭到了冷冷的拒绝,李斯特对他说:“有才能的人必须凭自己的本事来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李斯特收徒基本上来者不拒,这是李斯特唯一一次记录在案的拒收贤才.是因为觉察到一个强有力的对手?还是这个十六岁男孩身上有某种他不喜欢的气质?我们不得而知.此时,鲁宾斯坦刚刚丧父,仅靠在维也纳教钢琴维持生计,而一向以慷慨著称的李斯特并未出手相助.鲁宾斯坦对李斯特的冷漠态度多少有些失望.日后,李斯特曾多次宣称自己是安东·鲁宾斯坦的崇拜者,而鲁宾斯坦则回敬说:“我们所有的人只是小兵,而唯一的主帅是他(李斯特).”由于被大师拒之门外,鲁宾斯坦只能通过刻意模仿李斯特的演奏风格,以自己超人的悟性和异常的努力来训练自己,探索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虽然如此,但安东·鲁宾斯坦和李斯特一直保持着通信往来,李斯特的每封信中总是亲热的称呼鲁宾斯坦为“我亲爱的贝多芬第二”,直至鲁宾斯坦1859年回到俄罗斯.而在关于他俩1871年相逢的记述中,尽管时过境迁,鲁宾斯坦对李斯特仍然有所保留,他写道:“我们像老朋友那样见了面.虽然深知他的瑕疵(比如说某种浮夸的姿态),但我对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演奏家——而不是作曲家——总是充满敬意.”

1854年鲁宾斯坦开始了一系列为期四年的欧洲巡演,逐渐确立了他一流演奏家的地位.首场音乐会在巴黎上演,那儿有鲁宾斯坦的知己圣桑.两人一度形影不离,他们轮流担任乐队指挥或钢琴独奏来合作演出协奏曲,私底下他们也常在一起进行四手联弹.

鲁宾斯坦的天才和骨子里的大师风范也给同时代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甚至还能游刃有余地即兴演奏,要知道这门艺术在十九世纪晚期,已经走上了下坡路.Karl Goldmark记述了某晚鲁宾斯坦以贝多芬第八交响曲末乐章的一个动机即兴发挥的情景:“他对低音进行了对位处理.接下来他先是把它发展成一段圣歌,继而演绎出一段四声部赋格,然后又重新回到如歌的曲调.再接下来他重返贝多芬原作的形式,随之而来的是一段和声独特、情调欢快的维也纳圆舞曲,全曲最终随着一连串主题若隐若现并逐步升级的炫技段落而收尾.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当时鲁宾斯坦的演奏已经逐渐固定成型——富有广度、灵巧和生命力,近乎无限的宏大音响,伴随着大量错音.当弹得忘我后,鲁宾斯坦似乎不在乎出了多少错音.因而学院派,特别是德奥学派的钢琴家们对他很不感冒.William Mason记录道:在快的段落中,鲁宾斯坦的手指容易失控,但他能预先计算好所在.钢琴家海勒在1862年给肖邦的学生哈勒的信中,毫不留情地指出:“在一般的乐段中,他是如此地夸张,而在紧要关头,他又忽略了多少东西!”众所周知,克拉拉·舒曼也对鲁宾斯坦持批评态度.1857年,听过鲁宾斯坦演奏门德尔松《c小调钢琴三重奏》后,她说:“鲁宾斯坦如此飞快地掠过那堆音符,以至于我完全无法抑制自己的反感……而他竟然还完全盖过了小提琴和大提琴,害得我听不到它们的一点儿动静.”几年后,克拉拉出席了鲁宾斯坦在布雷斯劳的一场音乐会.她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的批评:“鲁宾斯坦的演奏不再规规矩矩,这让我愤怒.除了粗暴野蛮的砸琴,就只剩左踏板发出的阉人歌手般单薄的音响.”来自美国的钢琴家艾米·费伊也认为鲁宾斯坦的演奏过于夸张.她说:“鲁宾斯坦拥有宏大的精神力量,饱含诗意,但将这一切都堆到一整场音乐会中,就太过火了.还是让鲁宾斯坦弹几首小曲,而让陶西格来弹一整个晚上吧.……鲁宾斯坦从不在乎他丢了多少音,即便如此,他还是能呈现出自己对作品的解读,并使之鲜活起来.”

然而,那些更在意音乐本身对精神所产生的冲击,而认为错音无伤大雅的人则对鲁宾斯坦赞不绝口.德国评论家莱尔斯塔勃称他为钢琴上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彪洛认为,鲁宾斯坦是“乐界的米开朗杰罗”.赫尼克宣称:“鲁宾斯坦的能量和无人匹敌.”汉斯里克在1884年的一篇评论中的看法较有代表性:他抱怨说鲁宾斯坦的节目单太长——超过三小时,弹包括三部奏鸣曲在内二十多首作品,每部作品“都以惊人的体能和真诚的音乐打动了听众”.这点也体现在二十世纪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身上,虽然这两位同姓的犹太钢琴家并没沾亲带故,然而在众多错音方面,两者却心灵相通.阿图尔·鲁宾斯坦曾在自传中说,尽管他在音乐会演奏中的错音可以装满一大箩筐,但却无损于他的音乐所传达出的精神实质.安东·鲁宾斯坦恐怕也会深以为然.

虽然一向以宏大和震耳欲聋的音响著称,但鲁宾斯坦在他需要时,也能弹得细致有加.没几个钢琴家能比他弹得更加控制、更为优雅,虽然他较少展现这一面.鲁宾斯坦清楚,人们花钱买票为的是感受他的宏伟音响.与此相应,他的音乐会曲目单大都是无比艰深的重量级作品.为此,即便在成名之后,鲁宾斯坦也孜孜不倦地坚持每天练琴.他有句名言:“一天不练琴,我自己能察觉到;两天不练琴,音乐家们就能察觉到;三天不练琴,听众就都知道了.”

十九世纪下半叶,正在崛起的新大陆当然不会错过鲁宾斯坦这样的演奏大师.当时还并不出名的斯坦威钢琴公司邀请鲁宾斯坦在1872~1873年演出季进行一次美国巡演,鲁宾斯坦则开出了每场二百美金的天价,而且由于不信任美元和美国的银行,他还坚持要求直接以黄金支付,这在相当长时间内都无人能及,也远远超过了李斯特当年的盛况.鲁宾斯坦在美国停留了239天,举行了215场音乐会,雄狮般的鲁宾斯坦以超人般的体力和毅力完成了这次壮举.这轮巡演也直接宣告斯坦威钢琴从此进入了一线品牌的行列.

1885~1886年间,鲁宾斯坦在欧洲各主要城市分别举行连续七场的音乐会,介绍钢琴文献的发展历程,并作为其舞台生涯的结束.他在自传中说:“为了准备这样的音乐会,需要五十年,甚至整个人生.”每场音乐会演奏两次,其中一场售票,另一场专为学生们演奏.这一系列名为“历史”的音乐会规模之宏大、曲目之艰深,至今无人能及.比如第二场音乐会就由8首贝多芬奏鸣曲组成,第四场(舒曼专场)由《C大调幻想曲》《克莱斯勒偶记》《交响练习曲》《升F小调奏鸣曲》《狂欢节》《幻想小品集》构成.不管在哪个时代来看,这都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这里面是否或多或少地包含着同李斯特较劲的因素?我们不得而知.

但在这一系列曲目中,却不见勃拉姆斯的作品,虽然鲁宾斯坦和李斯特始终维持着微妙而复杂的交集,但在艺术品味上,他还是和李斯特-瓦格纳同属浪漫主义阵营,站到了以勃拉姆斯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的对立面.但同时,鲁宾斯坦又表示:“对古典主义者来说,我是瓦格纳派的人,对瓦格纳派的人而言,我又是极端的保守者.”这进一步反映出鲁宾斯坦同李斯特间若即若离的关系.

整个欧洲音乐界被鲁宾斯坦的功绩所震惊.各国音乐评论家一致认为:这些系列音乐会是音乐史上最突出的事迹,其规模及影响远远超越了包括李斯特在内的同时代演奏家们.如果说,十九世纪上半叶是李斯特的时代,那么十九世纪下半叶则属于安东·鲁宾斯坦.

同时,作为作曲家的鲁宾斯坦深受门德尔松、舒曼、肖邦的影响,但与其演奏风格相反,他的作品缺乏个性特色,并与俄罗斯当时兴起的民族乐派形成对立.鲁宾斯坦同时站在浪漫主义的边缘和民族主义的,导致他的作品随着他逝世而逐渐被人遗忘.他的所有作品中唯有《F大调旋律》最为深入人心,成为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如今,二十一世纪的钢琴家们又试图重新发掘安东?鲁宾斯坦作品的艺术魅力,他的钢琴作品又开始有复活的趋势.录制李斯特钢琴全集的澳大利亚钢琴家Leslie Howard就录制了鲁宾斯坦的四首钢琴奏鸣曲和音乐小品;美国钢琴家Joseph Banowetz也录制了鲁宾斯坦的5首钢琴协奏曲和其他独奏作品.这些都为大众进一步了解鲁宾斯坦的音乐创造了新的途径.不得不承认,作为作曲家的安东·鲁宾斯坦,其作品在音乐史上地位要远逊于巨人李斯特.作为李斯特身后伴随的影子,鲁宾斯坦始终像桑丘一样,亦步亦趋地伴随着堂吉诃德似的李斯特,直至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终结.

参考书目:

Taylor, Philip. Anton Rubinstein: a life in music.Bloomington :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7.

(作者单位:中国音乐学院)

本文汇总:这是一篇关于安东和鲁宾斯坦和巨人方面的时代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时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安东尼波登:一名有态度的厨师谢幕
2018 年6 月8 日,安东尼·波登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一家酒店自杀身亡了 这位传奇名厨的人生,就这样止步在61 岁 安东尼·波登与粉丝间建立的亲密感,是超越了任何民意调查的.

看和被看的生命史诗第68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安东尼娅家族》叙事学读解
对电影的读解通常是从一遍遍的拆解和复述开始的,而一旦完成了这些程序就会发现,眼前的这部电影是一个体系多么严谨巧妙的完整作品 安东尼娅家族是由荷兰女导演玛琳·格里斯自编自导,1995年9月.

安德鲁罗杰斯,雕塑大地的宽广胸怀
文李姜苒 图由受访者提供安德鲁·罗杰斯(Andrew Rogers),澳大利亚最杰出的雕塑家之一 作品在国际上广受好评,被众多澳洲、美洲和欧洲的私人和公共机构藏 在刚刚开幕不久的第57届.

雾和镜杨德昌和安东尼奥尼电影
【摘要】作为20世纪80年代台湾电影新浪潮的主力导演之一,杨德昌在青少年时期深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以及法国新浪潮的影响,而安东尼奥尼……意大利电影导演对他的影响尤甚 本文试从杨德昌创作的前三部电影分析其.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