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一带一路相关论文范文例文 和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类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主题:一带一路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9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本文是一带一路相关论文例文跟国家直接投资和贸易效应研究和背景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一带一路论文参考文献:

一带一路论文参考文献 国家出版总署期刊查询国家论文网国家一级刊物国家人文地理杂志

●王怡安 许启航

摘 要: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越来越紧密,经贸合作也在不断加深.面对新的历史条件,我国应如何在更好地“走出去”的同时,使自身经济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此种情况下,文章以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贸易效应为切入点,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由此为“一带一路”发展实施提供具体的政策性建议.为了探究所选课题,文章选取了“一带一路”沿线14个主要国家2010年至2014年五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与贸易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由此可知,我国应当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加大对沿线国家的投资力度,为我国贸易增长、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的驱动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 对外直接投资 贸易替代效应 贸易互补效应

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11-050-04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地在加快,世界各国间的往来都要比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更加紧密,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配置.其中,跨国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地区经济、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愈来愈强,资本带来的已经不仅仅是外汇、货币,更多地是使一个地区的生产加入“国际的车间”,它已经成为了国家间竞争的重要手段.中国经过近40年的改革发展,无论从经济体量还是从贸易总额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能够影响世界经济走向的庞大经济体,这种世界格局的变化下,注定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开放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的内部、外部环境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方式的革新、市场规模的变化、技术手段的进步无一不是影响未来我国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我国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重大战略构想,表明我国在融入国际经济社会的同时,注重区域协同发展,也标志着我国逐步进入了主动引领全球经济合作和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新时期.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第二大经济体、第三投资大国、最大的外汇储备拥有国,我国的经济实力与影响力相助,国内资金实力雄厚,在这新一轮的对外开放过程中,我们开始为新兴国家提供重要资金来源,满足外部市场需求.

关于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贸易效应等相关理论基本都是由外国学者所贡献的,虽然近年来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深化,我国学者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研究也有不少成果,但大多是单单就对外投资本身的研究,如投资方向、投资风险、投资策略等等.而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会给我国带来怎样的贸易效应,是搭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实证研究,将为今后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理论提供新视角.

其次,本文将主要研究“一带一路”沿线的14个主要国家,他们都是中国在亚欧地区有着长久往来基础的合作伙伴,对于贸易效应的探究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由于当前主要贸易伙伴对我国的订单需求不断下降,寻求新的贸易合作伙伴也是当务之急,本文的研究结果正是为贸易、投资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文将采用定量分析法.笔者将通过数据模型、实证研究的形式来探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带来了怎样的贸易效应.笔者将从文献综述的角度回顾国内外有关本文所涉问题的理论,并通过数据与图表的方法探究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投资与贸易的基本情况.而实证研究部分,本文将选取2010-201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直接投资与贸易数据,以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引入新的解释变量以探究多因素条件下投资与贸易的相关性.

二、文献综述

Jonathan D. Pollack 与 Philippe Le Corre(2015)两位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员在《为什么中国要走向欧洲》中提出:自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与欧洲的经济往来就越来越频繁,并且中国开始购买欧洲的债券.而各国单独对付强大的中国将不利于欧盟的长远发展,但是如果将“一带一路”计划与欧洲各国自己的基础设施发展计划结合,中国就可能增强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并取得抗衡欧盟的实力.Alexander Gabuev(2015)在《欧亚丝路联盟:俄罗斯——中国达成共识》中提出:中国应当与俄罗斯在中亚地区进行分工.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对该地区的资源有很大的需求,同时中国有着庞大的资金储备,所以中国理应成为驱动中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且俄罗斯将会寻求“丝路基金”的支持,以推进俄罗斯的基础设施建设.Hemant Chandak(2015)在《印度和“一带一路”模式》中提出:印度应当参与到“一带一路”下的诸多项目中去,比如建设数字化印度以连接“信息丝绸之路”,进而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同时印度还能借助“一带一路”解决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拓展自身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式.Nicholas Farrelly(2015)在《缅甸能从中国计划中受益吗》中提出:缅甸无视“一带一路”计划没有任何好处.借助这一计划,缅甸可以计划建立数以千计的桥梁、工厂和通讯设施,从地缘政治中获益.Prakar Sahoo和Abhirup Bhunia(2014)在《孟中印缅走廊改变南亚贸易》中提出:孟中印缅四国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近10%,而且这四个国家在“一带一路”实施中,可以利用贸易互补优势,缅甸为主要的货物出口国,印度则为服务出口国,中国则是最大的制造业出口国和能源消费国,而孟加拉国则是低端产品出口国.这四个国家可以通过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搭建区域供应链,最终实现双赢的合作.

李琼(2014)认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接活力亚太经济圈,西临发达欧洲经济圈,整条线路上的国家间具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可以预计中国与亚欧国家间的贸易与投资规模在未来将继续扩大,合作领域将继续延伸.“丝路经济带”的国家应就贸易、投资便利化等问题进行详细而深入的讨论和计划,降低贸易、投资进入门槛.贾庆国(2015)认为:“一带一路”实施中应支持私营资本的进入,强化市场在其中的决定性作用;还要加快制定、完善相关的在外经营、投资法律规范,避免非法操作;还要积极促成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寻求他们在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支持和尊重.

陈君君(2016)分析了我国与沿线国家间的贸易格局:在对外贸易上,东南亚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与中国关系最紧密的地区,而中亚、西亚两地区同中国在贸易结构上呈现产品的互补性.对东欧的“丝路计划”则应利用400亿“丝路基金”加快推动与其的交通建设.李荣林(2002)最早介绍了国外贸易与直接投资关系的理论,综合阐述了相互替代、互补和投资补偿三大模型,并揭示了投资将通过什么样的机制来影响贸易.张如庆(2005)则选取了我国1982至2002年的ODI与进出口数据,通过数学模型的搭建,他认为直接投资与贸易具有单向因果关系,是贸易的变化引发了投资的变化,而反过来ODI对贸易的替代或创造效应都不明显,故而认为可能是该时期ODI规模过小,而贸易增长速度却飞快造成的因果关系不明显,并不能否认ODI产生贸易效应.张晓静(2015)则在实证研究中加入了贸易便利化的控制变量,贸易便利化的条件包括市场准入、边境管理、运输和基础设施、商业环境四个因素,从这一视角看ODI产生何种贸易效应实际上还要参考两国贸易条件等外生因素.

总的来说,“一带一路”毕竟提出的时间还不久,国内外理论研究基本上处于政策解读层次.本文将在已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专注于14个重点沿线国家的投资与贸易的关系研究.

三、基本理论

(一)贸易替*论

最早阐述了对外直接投资会产生贸易替代效应的是发表了《国际贸易与要素流动》的蒙代尔,他在H-O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修正.基于要素禀赋模型,当两个国家间商品可以随意流动而要素却不可以时,因为禀赋的差异必然会进行贸易,并通过长期的调整以达到要素的均衡.然而现实情况下,往往国别间货物流通并不自由,关税壁垒、高额补贴等贸易障碍会促使货物出口国扩大生产,以寻求较低.长期的结果就是出口国的生产要素升高.由于资本可以自由地流动,为了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率,进口国的资本必然会以ODI的形式进入出口国,最终最大化相对投资效率,降低生产要素的至产品的转换成本.综上所述,蒙代尔得出了只要两国间贸易存在障碍,就会产生直接投资,且直接投资将实现对产品的替代.这就是贸易替*论.

现实中的替代效应可能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出口的替代,当劣势或产能过剩产业转移至低要素或高要素回报率国家时,东道国将扩大此产业的规模,进而抑制母国的该产业出口;另一方面就是进口替代,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采购运输等成本,母国的资源密集型产品会直接在要素丰富国投资设厂,而这样一来就减少了对该要素的进口.

但这一理论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对资本自由流动的假设在现实中并不常见,许多国家不仅设置贸易壁垒也会设置资本壁垒,其中就包括汇率制度的影响.其次,对外投资的替代效应仅仅是从资本的角度来思考的,如果直接投资能够扩大市场规模、扩大生产规模、扩大消费能力,则是否还会产生替代效应则就待定了.

(二)贸易互补理论

小岛清(1978)在拓宽资本内涵的基础上——即资本不只是货币资本,还应包含技术、人力资本——强调了发扬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强化国际分工这一观点.当一国加大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时,通过扩大国际贸易可以继续保持其优势.该理论下还有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即国家应当对外直接投资设厂,借助东道国比较优势,发展本国已经不具优势的边际产业,进一步扩大东道国与本国的优势产业的生产成本差距,从而使得贸易规模扩大.就此可以得出对外投资带来的是贸易创造效应而非替代效应.

与此理论背道而驰的美国也从反面印证了这一理论:作为拥有技术和人力优势的国家,对外投资的却是其优势产业,如电子、纺织等,这种投资不仅使得美国国内生产要素偏高、要素收益率低,带来贸易替代效应,还给东道国带去技术溢出等优势,培养了一个又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三)内部化理论

巴克利、卡森和拉格曼(1976)联合提出:对外直接投资的本质是企业为了加强内部活动的协调、优化资源配置而进行的管理与控制权扩张.

此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市场尚不完善的,也就是存在产品差异性、交易成本、管理模式差异等市场信息障碍,并会使企业参与市场活动的成本上升.如果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得到的内部化收益超过在外部市场上进行交易以及为实现内部化而投入的成本总和,企业就可以采用内部交易来取代外部交易.

辛静静(2013)由于实际中国与国之间往往存在着投资与贸易的两重障碍,所以传统的贸易替*论假设的资本自由流动便不复存在,且对外直接投资在今天也不仅仅指的货币流动.正因如此,如今对二者关系的探讨也多是偏向于贸易创造或者“不完全替代”.而后还有从投资动机角度审视该问题的——将传统的替*论和边际产业理论等进行了综合,动机是降低成本或者促进出口的直接投资带来的当然是贸易创造;若动机是抢占东道国市场,则直接投资会替代贸易.

以上的理论都是默认国别间具有要素禀赋差异,这其实是囿于传统国际经济学的窠臼了.在当前的全球经济大背景下,具备技术、人才、资金的发达国家明显对国际互联互通不再那么苛求,而更多时候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其中的新兴市场国家间的互通有无,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以我国为首要发起人的“一带一路”经济带了.下文讨论“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与沿线国家在资本和贸易上的合作,并假设、分析二者关系.

理论假设:

假设“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生贸易互补效应.且对外贸易受投资东道国与沿线国家的市场规模、消费能力、生产要素成正相关;与贸易障碍成负相关.

四、实证检验

(一)变量选取

为了使实证效果更加明显,本文选取了“一带一路”沿线14个主要的合作伙伴,以我国对他们的贸易额为被解释变量,年直接投资额、历史累计投资额以及东道国国内生产总值为解释变量.又因为第三部分中分析指出,对外投资的动机差异造成不同结果,故而我们选择东道国的市场规模、消费能力、生产要素、两国绝对距离及合作紧密程度为工具变量,减少对外直接投资内部的自相关问题.所有变量及符号见表1.

(二)数据收集及处理

根据中国经济信息网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数据的统计,我们选取了如下的14个国家2010年至2014年的5年面板数据: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俄罗斯、伊朗、哈萨克斯坦、土耳其、捷克、越南、泰国、菲律宾、沙特阿拉伯及阿联酋.本文所用数据来源包括: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告》、UNCOMTRADEDATABASE、国家统计局等.

为了下文的分析方便,我们将以变量符号为其名称;变量单位确定如下:EOC与IOC单位为美元,ODIF与ODIS单位为美元,NGDP单位为美元,WFP单位为人,IPC单位为美元,DTB单位为公里,FTA为质别数据,合作紧密则为1,合作不紧密则为0,本文以是否签订相关协定为标准.因为变量波动与异方差的影响,我们将对EOC、IOC、ODIS、ODIF、NGDP、WFP、IPC取对数.

(三)模型搭建——以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

鉴于本文研究的是对外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故本文将搭建两个多元回归模型.本文选取模型的基础是贸易引力模型——贸易引力模型是在牛顿万有引力公式基础上衍生出的一种新的空间交互作用模型,基本原理和假设是两个物体间的交互作用取决于二者质量和摩擦大小,其基本形式如下:

Yij等于 C·Xiα1·Xjα2·Fijα3

Yij是两个实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大小;C是常数项;Xi和Xj 分别是两个实体的质量;Fij则为两个实体间的摩擦大小,对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可能阻碍可能加强.α1、α2、α3分别为三个变量对交互作用的影响程度.依照传统贸易引力模型,前人的研究多以两个国家间的GDP和国家距离分别作为引力模型中的三个解释变量,而本文为了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效应,将ODIF(年对其直接投资净额)和ODIS(历史对其直接投资累计额)作为主要的两个解释变量X1、X2,并将根据不同的研究假设调整Fij具体包含的变量.由于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都为宏观数据,存在较大的变量波动与异方差影响,故我们将对传统引力模型的等式两侧进行对数化运算,变为如下的多元回归方程:

LnYij等于C+α1lnX1+α2lnX2+α3lnFij

这种情况下,我们便可以将模型中的变量替换为本文所研究的对象,需要注意,此模型解释的均为所选变量的百分比变化.根据“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国家间与我国不同的关系,本文依据上式设计了如下两个不同的模型:

1.模型一:不含工具变量的情况

lnEOCit/lnIOCit等于C+β1lnODIFit+β2lnODISit+β3lnNGDPit+εit

(1)

下角标表示第i个国家的第t年的数据,通过对此模型中的参数β1、β2、β3的估计,分析证明对外直接投资是否带来贸易创造.

2.模型二:加入工具变量的情况

lnEOCit/lnIOCit等于C+β1lnODIFit+β2lnODISit+β3lnNGDPit+

β4lnWFP+β5lnIPC+β6DTB+β7FTA+εit(2)

(四)参数估计及回归分析

通过Stata的相关系数矩阵功能,可以先大致估计一个大致的变量相关关系.如表2.

可以看出,ODIF/ODIS与EOC/IOC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所以我们假设直接投资带来贸易互补效应是可能的.

对于面板数据的处理应当先确定运用哪一种模型.

首先通过stata的xtreg fe指令对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处理,可得进出口的F检验结果分别为:

根据回归结果,进出口的GLS回归方程的P值均为0,表示模型显著.由此可得,当不考虑东道国的一些具体情况时,每增加1%的投资进出口分别增加0.096%和0.016%,而累积投资额每增长1%进出口将分别增长0.049%和0.198%.可以看出尽管有正向的相关性,但直接投资净额对贸易产生的影响非常小,原因可能是本文选取的时间跨度比较短,而贸易是具有中长期属性的项目,任何外生因素对其的影响都有一个传导时间.但总体上可以确定,“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直接投资与贸易是互补的.

接下来则为了减弱传导时间的影响加入几个工具变量并进行回归,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根据模型2的回归结果,模型2在进出口的回归上都做到了在5%水平下的显著,仅有个别工具变量因为相关性的问题不显著.可以发现无论进口还是出口,都是对外投资历史累计额的影响更加大一些,对于进口,累计投资额ODIS每增长1%就会带来0.269%的贸易创造,对于出口,累计投资额ODIS每增长1%就会带来0.1%的贸易创造.从我们加入的控制变量来看:

1.劳动人口.可以看出,无论进出口,东道国的劳动人口越多,直接投资带去的贸易创造就越大.其回归结果也保持在5%的水平上显著,每增多1%的劳动人口,进口就增加0.227%,出口就增加0.539%.这是因为东道国可利用的劳动力增多意味着我国可以进行边际产业的转移,利用东道国的劳动力,进而拉动贸易的发展.同时,劳动人口的增加还意味着东道国国内市场规模的扩大,无论消费性还是生产资料性的进口都会有显著增长.

2.人均产值.这一指标在进口上表现为负相关,在出口上为正相关.作为反映东道国物质需求程度的指标,进口上的回归结果与我们预期的正相关不同,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在模型和变量设置上有些许不合理,以人均产值反映国内市场可能不具有直接性.另一方面的原因还可能是东道国大多为发展中国家,更倾向于鼓励产品出口和国内消费,不鼓励进口;还有一种可能是沿线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而我国对其进口主要还是能源、矿产等.因此“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应增多扩大市场类的ODI,改善投资结构、进口结构.

3.两国距离与合作紧密度.这两个指标的影响就比较符合分析假设了,但可以发现,“一带一路”背景下距离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小,相信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它对贸易的负面影响将越来越小.而两国合作关系是否紧密非常明显地影响两国的贸易水平,并且能够显著地反映到进出口额上.

(五)小结

通过Stata对“一带一路”沿线14个主要国家ODI和贸易额的实证分析,尽管所得到模型的R2都不是非常高,但是毕竟以R2来评价模型效果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不能因为低R2而否认本文所设置的变量间的相关性.通过参数估计的分析,我们现在可以确定前述假设是正确的,即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将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ODI与贸易呈现互补关系.通过实证检验还可以发现,这些国家普遍与我国有着历史、政治渊源,且国内环境相对稳定,利用发展贸易,因此回归模型呈现正的截距项.

五、结论

通过以上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出,在全球贸易环境恶劣、我国总体贸易状况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一带一路”的推行和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将是改善我国经贸发展态势的重要动力.尤其是对各国的直接投资成果,不仅标志着“走出去”的巨大成功,还为将来更多的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了理论和案例经验.当然面对良好的未来预期也要正确认识当前的不足——今后的民营企业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投资时,既要重视周边国家,更要把目光投向经济带的西段;既要保持对能源、资源的投资力度,更要打开更多领域和行业;既要追寻资本回报,更要注意综合考察东道国商务环境规避风险;既要寻求文化、经济的融合,更要尊重东道国风俗和传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走出去”战略实施得越来越好.另外,本文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选取的研究国家主要是“一带一路”中与中国经贸往来最频繁的,而其他许多国家尤其是中东欧的国家可能存在样本回归后不显著甚至拒绝原假设的情况.因此,未来的研究应扩大研究对象,或者对中东欧国家进行专门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琼.“新丝绸之路”的经贸金融战略意义.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4)

[2] 贾庆国.“一带一路”亟待弄清和论证的几大问题.人民论坛,2015(9)

[3] 陈君君.浅谈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现代经济信息,2016(27)

[4] 李荣林.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文献综述.世界经济,2002(4)

[5] 张如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5(3)

[6] 张晓静.“一带一路”与中国出口贸易:基于贸易便利化视角.亚太经济,2015(3)

(作者单位:王怡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许启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北京 100029)

(责编:贾伟)

此文结论:本文论述了大学硕士与一带一路本科一带一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国家直接投资和贸易效应研究和背景方面论文范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地区普通高校汉语国际教育和人才培养以百色学院为例
甘林全(百色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摘 要】随着各国间的交往联系增多,世界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尤其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之下,对于民族地区普通高校.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非通用语素质选修课教学优化以德语教学为例
摘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推行,中国和德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增多,高校的德语素质选修课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地发展与改进,从而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针对目前学校、教师、学生.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和文化自信的培养途径以英语和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跨文化交流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英语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就更加重要 本文对英语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

一带一路背景下服务地方的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以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
【摘要】“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战略的推进,使地方高校外语专业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外语专业要紧跟时展步伐,不断调整改革,开展多元化教学 本文以三峡大学外.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