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现代服务业相关论文例文 和高校文科协同中心的实施路径和治理模式以南京财经大学现代服务业协同中心为例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主题:现代服务业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0

高校文科协同中心的实施路径和治理模式以南京财经大学现代服务业协同中心为例,本文是关于现代服务业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跟南京财经大学和实施路径和协同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现代服务业论文参考文献:

现代服务业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会期刊协同采编系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论文实施方案

何剑平 (南京财经大学)

[摘 要]协同创新是高校提高创新能力, 国家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 本文通过以南京财经大学现代服务业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与治理为例, 探索高校文科协同创新中心的实施路径和治理模式, 对高校文科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与治理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协同创新; 实施路径; 治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7) 11-0032-02

一、协同创新的内涵与意义

(一) 协同创新的内涵

协同创新的定义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研究员彼得 · 葛洛给出, 即 “具有共同愿景的人员组成网络小组, 借助网络交流想法、 信息以及工作情况, 合作实现共同目标的协作研究方式” . 另有学者指出, “协同创新是指在政府、 金融机构、 科技服务*机构、 非营利性组织等支持下, 企业、 高校、研究机构投入各自优势资源共同进行技术开发,解决重大问题的协作研究” . 本文认为: 协同创新是以高校、 企业、 研究机构等为核心, 以政府、 金融、 *组织等为辅助, 突破主体间的界限和壁垒, 有效聚集创新资源和要素, 协作互动的网络化创新模式; 其本质是一种管理创新, 是解决科技资源分散重复和科技创新主体间彼此封闭的重要方法.

(二) 协同创新的意义

1 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

1942 年, 美国实施了 “曼哈顿工程” , 标志着科技发展进入了全社会协同创新的 “大科学” 时代. 之后, “阿波罗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 以及我国的 “两弹一星” 工程都堪称大科学时代协同创新的典型案例.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 科技发展正在呈现出 “高度分化” 与 “高度综合” 的统一, 大合作大协同的大科学时代已成为趋势.

2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国家创新体系是在现代科技创新过程中,各创新主体之间相互联系而建立起来的,是由各创新主体构成的有机共同体,其动能在于通过协同创新实现各创新要素优化组合和高校协同, 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通过开展高校与高校、 高校与研究机构、 高校与企业、 高校与地方政府以及国际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更多样的模式和更多广阔的平台, 全面提升人才、 学科、 科研 “三位一体” 的创新能力,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做贡献.

3 国家创新效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的必要手段

长期以来, 我国创新要素分散重复、 创新主体彼此隔离等导致创新效率低下, 创新效益差. 为此,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 把建设科学合理、 富有活力、更有效率的国家创新体系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主攻方向, 统筹各创新单元协同发展、 协同创新, 提高我国创新水平和创新效率.

二、南京财经大学现代服务业协同创新中心的实施路径

(一) 加强顶层设计, 探索体制机制改革, 构建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

文科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关键在于加强顶层设计,通过深化体制改革, 合理配置学校资源, 优化科研组织, 改革人事制度、 人才培养模式和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等, 构建利于汇聚和释放创新各要素的长效协同机制.南京财经大学现代服务业协同创新中心坚持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为导向, 深化与地方政府、 科研机构、 企业的融合; 坚持以生产服务业为基础, 以整合优势资源为动力, 以政、 产、 学、 研联合为载体、 以推进理论研究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将协同中心建成全国现代服务业领域知名的研究中心, 成果转化中心、 示范推广中心和政、 产、 学、 研一体化示范基地; 制定了利于协同创新的科研管理体制, 建立了柔性化、 国际化的人才流动平台, 构建了 “本科—— — 硕士—— — 博士—— — 博士后一体化” 的人才培养模式, 制定了鼓励中心人员的激励、 考核机制.

(二) 整合校内资源, 加强跨学科协同, 统一创新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

高校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知识创新的载体和技术创新的源头. 在协同创新过程中, 协同创新中心能否有效发挥作用, 关键在于能否将校内资源整合协同起来; 能否突破学科内的固有思维模式, 推进学科交叉融合, 将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运用起来;能否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创新积极性, 将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统一起来. 南京财经大学现代服务业协同创新中心组建了稳定的研究团队和研究中心,研究团队由国内著名专家或政府部门领导负责,承担了很多课题研究, 开展了多个领域的科研组织与合作, 实现了校内资源的整合与跨学科协同, 成为政产学研紧密合作的实质性机构.

(三) 突破协同主体间的界限和制度局限, 设计“共赢” 机制, 建立协同创新联盟

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各协同主体存在利益的差异和制度上的局限, 涉及到资源共享、 知识产权、 利益分配等诸多问题. 要想建立协同创新联盟, 实现有效的协同创新, 必须深化改革, 打破现行的被重重利益捆绑的体制机制, 建立有效汇聚各种创新元素, 有利于释放人才、 信息、 技术等的长效协同创新机制.南京财经大学现代服务业协同创新中心在基于合作自愿、 优势互补、 沟通便利的基础上, 构建了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 由多方参与管理, 确定总体发展思路和协商、 决策重大事务, 明确各方职责和资源成果的所有权; 在承认各协同主体地位和利益的基础上, 突破 “以单位和以学科为本位” 的科研体制和 “学科—— — 行政—— — 经济” 的利益分配机制, 形成以问题为导向和以项目为平台的动态体制机制,建立有利于各主体利益实现、 合作共赢的协同机制.

(四) 加强校企合作, 建立与第三方科技*组织的密切联系,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 我国科技投入金额和科技成果数量持续增长, 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仍然偏低, 科技和经济存在 “两张皮” 的现象. 据调查显示, 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为 25%, 而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 5%, 这与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 80%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在于高校与企间缺乏深度合作,沟通机制不畅, 科研体制相对封闭; 科研立项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科研成果以成果专利认定而不是以最终形成产品、 商品来评价; 缺乏科技*组织对校企合作成果的评价; 企业重视短期效益,导致科研成果不能持续创新.南京财经大学现代服务业协同创新中心加强了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以企业为主体和市场为导向, 采取联合攻关、 技术转让、 委托研究、 共建基地、 共建实体等模式, 营造有利于校企合作、 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 加强与企业的长期合作, 实现长期持续创新; 积极引进第三方科技*组织来认定评价校企的合作成果, 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

三、南京财经大学现代服务业协同创新中心的治理模式

(一) 在组织构成上, 南京财经大学现代服务业协同创新中心积极与政府、 其他高校和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合作交流, 从而加强高校与高校、 高校与企业的联系程度, 强化多所高校与多家企业的网状协同创新能力,并建立组织化研究单位、 产业联盟和研发联盟, 通过提供科研模式和激励措施, 鼓励学科、问题驱动的研发活动,开展多加企业或产业整体发展和需求的研发活动.

(二) 在组织管理上, 设立管理委员会, 作为研究院的最高决策机构, 负责行使如下职责: 制订、 修订研究院章程; 制定研究院发展战略; 任免研究院院长、 副院长; 指导并监督研究院工作; 决定研究院其他重大事务. 管理委员会设主任 2 名, 由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南京财经大学领导兼任; 委员 4~6名, 分别由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服务业处负责同志和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 科研处、 国际经贸学院等负责同志兼任. 管理委员会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研究院在管理委员会领导下, 组织开展日常工作. 研究院实行双院长制, 分别由管理委员会成员的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南京财经大学的相关领导兼任; 设执行院长 1 名, 由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负责人兼任,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服务业处负责人兼任副院长.

(三) 在项目构建上, 以产业创新为导向, 协同创新平台项目, 加强创新人才的教育培养. (1) 协同创新平台项目. 南京财经大学现代服务业协同创新中心在研究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以及研究成果向产业部门的转移等环节中都为大学与产业的协同创新提供机会,并使大学与产业部门的研究人员协同决定他们的研究日程,为大学与产业之间以及各部门内部研究者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提供机会,增强大学研究成果与产业需求的相关性. (2)以产业创新为导向的研究项目. 开展与产业需求相关的研究项目,促进产业创新和生产力提升是协同创新项目的主要目的.为缩短常规的大学向产业技术转移前必要的酝酿期,南京财经大学现代服务业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向产业部门提供中心科研成果,使产业部门及时高效地获得大学研究成果. (3) 创新人才教育培养项目. 南京财经大学现代服务业协同创新中心把卓越工程教育作为其主要目标, 鼓励大学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研究项目, 使学生能够获得与产业直接相关的工作经验.通过开展各式各样人才教育培养项目, 如学生参与研究活动、 与专家密切交流与合作、 考察产业研究基地、 作为实习生到基地实习等, 学既能够接受相关培训, 提高其适合产业环境的研究能力和交流技能, 也有利于他们由大学向产业部门过渡.

参考文献

[1]叶仕满.协同创新: 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J].中国高校科技, 2012(3).

[2]龚克.大科学时代需要大协同创新[N].中国教育报,2011-06-11 (A5) .

[3]李忠云, 邓秀新.高校协同创新的困境、 路径及政策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 2011(9).

[4]吴绍芬.协同创新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J].高校教育管理, 2012(6).

[5]林涛.基于协同学理论的高校协同创新机理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3(4).

本文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南京财经大学和实施路径和协同方面的现代服务业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现代服务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协商在高校内部治理中的实施路径
摘要在高校发展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方式对其内部存在的问题无法使用比较恰当的方式来解决 要解决高校内部治理中的问题,首先要对高校内部各方面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和分析,促使学校能够在公司治理的方式中进行相关经.

相互作用视域下地方高校和地方文化协同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和绵阳市为例
摘要高校文化与地方文化两者相互依存,密切联系,对高校文化与地方文化协同发展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于校地相互作用的视域,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和绵阳市为例,结合当前校地互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和路径
【摘 要】高校是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阵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涵的深厚人文底蕴和精神价值,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思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资源,坚.

以学定教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陈金明以学生作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与制定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这是“以学定教”的内在含义 对于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而言,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熟悉学生.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