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有关内蒙古科技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和论蒙古族题材影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例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内蒙古科技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3

论蒙古族题材影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例,该文是有关内蒙古科技论文范文与内蒙古科技大学和心理健康和蒙古族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内蒙古科技论文参考文献:

内蒙古科技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张晓丽

(内蒙古科技大学 文法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摘 要]在注重大学生知识技能、人文素养培养的同时,着眼于民族题材影片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应为一项有意义的探索.本文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个案,结合学校开展的亿光年电影周等活动,描述蒙古族题材影片放映与讲析的缺失,探寻蒙古族题材影片,乃至影视课程可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承担起的作用.

[关键词]蒙古族题材;内蒙古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2-0058-03

199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第一次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此后,1995年、1999年、2001~2004年,国家教委、国务院、教育部都曾发调要重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①.在政策的引导下,一时普通高等院校开始积极探索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2012年3月6日,搜狐健康频道亦曾发文讨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讨论“大学生是否是危机四伏的一代”,讨论涉及了大学生诸如犯罪、思维失常、轻生、迷茫等心理问题[1],再次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事提上日程.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之时,除建设专业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外,在已有研究证实“高校选修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客观存在”[2]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应该将影视赏析类的课程纳入人文类选修课中.同时,应在电影周等类似的活动中,积极推荐民族题材影片,尤其是蒙古族题材影片.本文结合内蒙古科技大学在此方面的探索与缺失,论述蒙古族题材影片对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影片赏析对我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必要

  目前内蒙古科技大学对在校本科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其中有3位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心理辅导,回答学生心理方面的咨询等工作.其二,设心理健康类课程,其中必修课程一门,选修课程7门.分别为必修课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和选修课《人际交往与沟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大学生什么教育》《大学生心理与行为》《大学生成长课堂》《健康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校仅开设一门通识必修课的情况下,通过课程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就落在了现有的7门选修课身上.假设这两门课每学年都能够开4次,每一次选课人数可达200人,那么每一学年也仅能有5 600人可以选到此类课程.这还是这7门选修课开设的最理想状态.但相比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近24 000人而言,是远远不能实现学生通过课程教育来完成心理健康教育之需的.

  在2015年11月10日至2015年11月21日,笔者对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学生做了一次“关于开设电影类公选课程的意见调查”.在回收的112份有效问卷中“你喜欢电影的程度”一题的回答结果为:选择“非常喜欢”的有26人,占

23.2%;选择“喜欢”的有50人,占44.6%;选择“一般”的有34人,占30.4%;而选择“不喜欢”这个选项的仅有2个人,占1.8%.由此,可以看出对电影“非常喜欢”与“喜欢”所占的比例高达到67.8%,占三分之二以上的比例.这说明,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学生大多数人是喜欢电影的.这一点也可以从“亿光年电影周”时,每一场放映厅中学生都会坐得满满的得到印证.

  综上所论,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其数量而论,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学生们喜欢电影,愿意积极地参与到于此相关的活动中,因此有必要在我校开设电影类的选修课程、讲座.又因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在校生中也有部分为蒙古族学生,尤其是民族预科班,全班均为少数民族学生,绝大部分为蒙古族学生.因此,对于我校来说,我们的“电影类”课程就应该设置相应的民族题材电影赏析单元,尤其是蒙古族电影.让学生通过影片领略草原的宽广,品味蒙古族人对草原的依恋,感受蒙古族人对生命的挚爱等.这些因素都能够承担起对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作用.

二、蒙古族题材影片赏析于学生的缺失

  蒙古族电影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逐渐从“革命文艺作品”样式中蜕化出来,开始呈现电影本身之美,开始了民族意识的复苏,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关注本土的文化深层意蕴,迎来了蒙古族题材电影的春天.塞夫与麦丽丝成为此期贡献最大的代表.在这10年中,他们从《骑士风云》(1990)、《东归英雄传》(1993)、《悲情布鲁克》(1995),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997),以及其后的《天上草原》(2004)、《圣地额济纳》(2010),创作了热爱故土、崇拜自然、崇拜英雄、崇尚自由等精神内核具有一致性的蒙古族题材影片.

  塞夫与麦丽丝的成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到目前为止直接以塞夫、麦丽丝的电影为题,或以他们所拍摄的某部电影为研究对象的期刊论文有27篇,硕士论文4篇.这些研究从1994始,除《骑士风云》外,上述影片都有单独的研究论文.期刊论文的研究视角分别为从影片的民族性②、形象塑造③、影像的动作化设计④、电影的叙事⑤、影片中呈现的民俗文化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4篇硕士学位论文则是从其电影叙事的文化身份建构,民族性和电影导演艺术三种视角来探讨塞夫、麦丽丝的影片⑦.就研究数量看,对塞夫、麦丽丝电影的研究是当前对蒙古族题材电影关注的最多者⑧.就现有研究内容来看,有宏观的民族性、叙事、民俗文化的切入,也有微观的人物形象、细节、动作设计等方面的研究.纵观已有的研究,可以说对塞夫、麦丽丝的研究已经形成了很好的态势.但电影是需要观众的,研究者只是其观众的一部分,甚或只是一小部分.其观众的大部分是非研究者的普通观众,其中则包括文化素养相对较高的大学生.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将观众对民族题材电影的接受状况,民族题材电影对大学生,尤其是民族地区在读的大学生的作用、意义纳入研究范畴.在此研究理路下,我们来关照蒙古族电影,尤其是为研究者看好的、具有代表性的塞夫、麦丽丝所导演的电影,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群体的接受情况.

  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团委与文法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共同推出“亿光年电影周”活动.本活动目前已经开展了三届,受到了学生的好评.电影周放映的电影为学生和老师所推荐.三届放映的影片如《霸王别姬》《阿甘正传》《追风筝的人》《辛德勒的名单》《赤壁》和《夏洛特的烦恼》等.三年来,没有放映过任何国产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因此,在“关于开设电影类公选课程的意见调查”中,在回答“你看过蒙古族电影吗”这个题目时,仅有35位同学观看过蒙古族题材电影,而且多为蒙古族学生.而看过的蒙古族题材电影也仅仅是《成吉思汗》或者是《季风中的马》,而对于研究者关注较多的塞夫、麦丽丝所导演的《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等影片则无人看过.

  这样的结果值得反思.除反映出塞夫、麦丽丝导演的电影所受研究者的关注与我校学生的观看率不成正比之外,还应想到内蒙古科技大学是校处民族地区的大学,在我们这样的院校中如果对少数民族题材类的影片都绝少关注,那么在非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或更少关注.然而,民族题材的影片对于我们关注民族的历史,了解民族文化之根是有着重要作用的,一个民族如果遗忘了自己的历史,就相当于丢失了民族之根.因此,民族题材的影片有助于我们,不论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观众去思考自己的民族文化之根在哪里,有助于打开视阈看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通性,这一切都有助于学生培养自己开阔的胸襟.

三、蒙古族题材影像阐释的英雄精神

  每个时代都会涌现自己的英雄,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英雄评判标准.但不论岁月如何变迁,民族差异大小,由于心灵的相通,因此不同的民族,不同时代都有对英雄的共同呼唤.导演蒙古族影片的塞夫、麦丽丝是怀有浓重英雄情结的导演,他们将这种情结转化为艺术形象时,便构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并符合人类审美相通的英雄形象.

  电影《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核心语汇是“成长”.这里的“成长”不仅是年龄的递增,还是心灵的成熟.对于一个英雄来说,心灵的成长尤为重要.成吉思汗是草原上的英雄,对于他可以讲述的故事很多,但影片没有侧重于讲述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而是讲述在那个铁与血的年代,英雄的成长历程.正是苦难的磨砺,母亲的引导,他逐渐走向成熟,拥有了草原一般的胸襟,最终成就了一统草原,结束各部纷争的英雄伟业.成吉思汗如此,塞夫、麦丽丝影像中的英雄大都类此.这样的英雄形象,对于我们心理相对脆弱,易于偏激,易于放弃的学生不是很好的心理教育的案例吗?

  胸襟像草原一般的英雄们,都不会计较个人的得失.在“大义”面前个人的恩怨即便是杀父之仇,也可以暂且搁置;在大义面前,狭隘的心胸转而开阔.这样的英雄很多:《骑士风云》中的阿斯尔和他的兄弟们这样,《悲情布鲁克》中的车凌这样,成吉思汗也是这样.在塞夫、麦丽丝的电影中,即使是不着力打造的角色,也依然隐现着英雄的影子.如《悲情布鲁克》中的嘎拉森,他是王府的卫队长,王爷正在跟日军谈和平问题.这样对公职来说,他该执行王爷的命令,与日军和平相处,与抗日的车凌对敌.嘎拉森最初是这样做的,他开打伤了抗击日军的车凌.但他内心始终处于矛盾中,始终在抗日与执行命令之间痛苦地纠结,他在车凌受伤坠崖后,向追来的日军开,之后跳崖而死.嘎拉森在抗日与守诺之间,选择了符合民族利益的抗日大义.如果说主角抗击的英雄行为是一种必然,那么配角的这番对英雄的诠释也在告诉人们:什么样的人才是草原上真正的英雄.

  要成为草原上真正的英雄,还要拥有一个重要品质:重然诺.蒙古族人一旦立下誓言,就会对此坚守不已,不论是面对怎样的困难都不会却步放弃.《东归英雄传》中以千户长阿拉坦桑为代表的英雄群像中的每个人,在随时身死之境依然坚守护图东归的誓愿.《骑士风云》、《悲情布鲁克》中英雄们的坚守更是民族品格的彰显.如果不避概括过于简单之嫌,《悲情布鲁克》的导演语汇为“信诺”.影片开篇车凌和众兄弟立下誓死保卫草原的诺言,嘎拉森则因对王爷许下诺言而又要在正义之间纠结,最终以死完成守诺.嘎拉森的妻子卓拉在不明真相悲伤之时,在吉丽玛女神峡谷对蒙面人许下誓言……这是一个围绕誓言展开的故事,言说了蒙古族人对“誓言、信诺”的理解.片中嘎拉森之父图布沁老人的话即为最直接的注解:“我的孩子,蒙古人发出的誓言是无法更改的.”“我们蒙古人是讲信义的.誓言不能轻易出口,不能轻易更改.”正因如此,我们就可以理解片中嘎拉森为什么会选择自己跳崖,因为他曾经对王爷许下过诺言,他不能违背诺言.图布沁和卓拉会相信不是车凌杀害了嘎拉森,也是因为车凌说:“大叔,我敢对苍天起誓,您的儿子嘎拉森不是我杀的.”

  今天我们在和平的土壤中生长,在和谐的语境中发展,然而却经常听到“世风日下”、“信用缺失”的感慨.这不禁让我们思索在商业冲击文化之时,在大河奔流、泥沙俱下之际,我们,尤其是大学生在欣赏这些影片时,能从中受到怎样的心理教育?我们这样的时代还需不需要此类英雄?现代文明虽然使人类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大自然的重压,但人与人,团体与团体以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生存竞争都极度加剧.紧张的生活,快节奏、殚精竭虑地为生存而奔波,使得本该更有准则、信誉、慈爱、恻隐之心,更有责任感、成就感、幸福感、社会实现感的当代人的精神世界迷茫了.现代文明中的英雄性格消解于安逸、慵懒或放荡之中,于是,信仰出现危机.但是从另一个侧面我们又能看到共同的危机使人们贴近,又使人们渴望英雄精神的回归.塞夫与麦丽丝的英雄影像便是一种英雄精神的回归,当我们在谈素质教育时,就应该关注到他们的英雄影片,因为他们的影片在启示我们怎样分清大家与小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启示我们真正的英雄不是个人私欲的纵欲化、感性泛滥化、目无法律的放荡化,而是对社会和民族大义的带有庇护、拯救愿望的守护神式的慈爱、信诺和恻隐之心.要成为这样的英雄就是在尽好本职中练就一身“英雄本事”:师者重教,学生力学,农者思耕,政者勤民……在平凡中护养一颗英雄之心.这就是影片给我们展示的,我们的时代所需要的英雄所具有的精神精髓,这些均可以成为高校进行心理教育的案例.

大学是一个人成才、成人的重要阶段,但也是大学生走向自我管理的第一步.在此期间,他们自认为已经长大,但在心理上,他们却有着颇多不成熟的孩子气.此阶段,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都将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一定的疏导与防范.影视赏析课上,甚至相关课程中,用学生喜爱的经典影片作为个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失为一种不错的尝试.笔者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适时引入蒙古族题材的影片为案例,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因此,在尝试引入优秀影片作为大学生心理教育案例的过程中,尤其是民族地区,不妨加大对民族题材影片个案的引入,这对传播民族文化、塑造学生广博的胸襟都大有裨益.

【 注 释 】

①国家自1994年出台的应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具体为:199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德育内容;199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再一次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部2001年4月颁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2002年4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任务和内容、工作原则、途径和方法、师资队伍以及组织领导和管理等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并提出了具体实施意见;2003年1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重要的议事日程.

②从民族性角度研究塞夫、麦丽丝影片的比如:郭培筠《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再论蒙古族导演塞夫、麦丽丝的电影创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路广《塞夫、麦丽丝电影音乐的民族风格初探》(《电影评介》2011年第4期)等.

③从形象塑造角度研究塞夫、麦丽丝影片的比如:杨璟、吕鸫《民族、性别与女性形象消费——论麦丽丝导演电影中的蒙古女性形象》(《电影评介》,2011年第5期)、张晓丽《塞夫、麦丽丝影片的英雄形象论》(《芒种》,2013年第4期).

④从动作设计角度研究塞夫、麦丽丝影片的比如:柳强、李英慧《影像的动作化设计影像“动作化”设计——塞夫、麦丽丝电影创作侧面管窥》(《语文学刊》2007年第11期).

⑤从电影叙事角度研究塞夫、麦丽丝影片的比如:肖俊《从女性角色和影像叙述的角度浅谈<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电影文学》,2011年第9期)、妥佳宁《第三世界理论视阈下的少数族裔影像叙事——以塞夫、麦丽丝影视创作为中心》(《名作欣赏》,2012年第10期).

⑥从影片呈现的民俗文化角度研究塞夫、麦丽丝影片的:韩玉英《解析<悲情布鲁克>中的民俗文化》(《语文学刊》,2010年第8期).

⑦这四篇研究塞夫、麦丽丝的硕士论文分别为:柳强《塞夫、麦丽丝90年代电影导演艺术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顾茜《塞夫、麦丽丝民族题材电影的艺术风格研究》(内蒙古大学,2009)、刘馨月《塞夫、麦丽丝的创作对中国电影民族化的探索研究》(吉林艺术学院,2012)、苏日嘎格《塞夫、麦丽丝电影叙事中的文化身份创建》(内蒙古大学,2013).

⑧将对塞夫、麦丽丝电影的研究与当下为评论界关注较多的优秀青年导演宁才相比,对宁才导演的电影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仅有11篇期刊论文.

【 参 考 文 献 】

[1]http://health.sohu.com/s2004/daxueshengxinlijiankang.shtml.

[2]周秋竹.浅析选修课对地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理论月刊,2005(8).

本文点评:这篇文章为大学硕士与内蒙古科技本科内蒙古科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内蒙古科技大学和心理健康和蒙古族方面论文范文.

论辅导员在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0后,一些大一新生甚至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普遍年龄在1825岁之间 大学生由于所受教育不同,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能用分析一般社会青年的方法去分析大学生的心理 本文以独立学院的英语.

艺术设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一、设计和艺术设计的定义设计和艺术一样,从人类开始就已经存在了,它是人类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设计”就是借用一定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物质手段将技术与艺术、审美和功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积极心理学导向下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积极心理学导向下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张 艳(湖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时刻关注的问题 结合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积极心理.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B844 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07 070摘要当前我国互联网事业获得长足发展,网络普及率较高,再加上大学生群体是使用网络的主要人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