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四世同堂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跟话剧《四世同堂》中人物语言的京味儿特征与其文化内涵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主题:四世同堂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4

话剧《四世同堂》中人物语言的京味儿特征与其文化内涵,该文是四世同堂类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跟文化内涵和《四世同堂》和京味儿特征类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四世同堂论文参考文献:

四世同堂论文参考文献 人物分析论文历史人物论文语言教学和杂志人物论文

话剧《四世同堂》中人物语言的

“京味儿”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高 娜

(天津大学 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天津 300350)

[摘

要]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田沁鑫成功地将其搬上了话剧舞台,自2010年首演以来,备受关注.话剧《四世同堂》在人物语言上继承和保留了老舍原著小说中的语言风格,通过“儿化音”和老北京方言土语的运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京味儿”特色.同时,在“京味儿”语言的背后也蕴含了鲜明地域性和强烈时代性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了老北京人的精神和文化风貌.

[关键词] 话剧;《四世同堂》;“京味儿”;语言;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 I 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6)11-0075-02

老舍先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巨匠,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戏剧、散文等作品,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田沁鑫执导的话剧版《四世同堂》自2010年全国首演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话剧《四世同堂》在台词、结构、舞美等方面集中体现了老舍小说中特有的“京味儿”特征,成功地将八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搬上了话剧舞台.

近年来,对话剧《四世同堂》的研究多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从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的还相对较少.话剧是语言的艺术,台词在话剧表演中占据灵魂性的地位.本文拟从话剧《四世同堂》的台词入手,探究其人物语言的“京味儿”特征,进而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为进一步研究话剧《四世同堂》中的人物语言奠定基础.

一、语言的“京味儿”特征

话剧《四世同堂》在台词设计上使用了大量的“儿化音”和老北京方言土语,使得人物语言具有浓郁的“京味儿”特色,贴近当时北平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人物形象鲜明可感.

(一)“儿化音”的大量运用

“儿化音”在北京话口语中被广泛使用,用于表达一种轻松明快、亲昵可爱的感彩.在话剧《四世同堂》中,大量使用了“儿化音”,使得整部作品带有浓郁的“京味儿”特色.话剧《四世同堂》使用的“儿化音”中,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儿化音”成为北京话口语的固定搭配,在口语中成为习惯,必须带“儿化音”使用,否则这个词则无特定意义.例如:

(1)韵梅:让弟妹操心了,瑞宣自个儿会跟爷爷说的.

(2)四大妈:小崔,这是怎么茬儿?

“自个儿”在北京方言中表示自己,“怎么茬儿”则表示“怎么回事”.在这两例中,若去掉“儿化音”,则 “自个”“怎么茬”便不再具有其表示的特定意义,同时也失去了“京味儿”的特色.

2.有些北京方言带“儿化音”与不带“儿化音”表示的意义不同,这类方言的“儿化音”是必须使用的.例如:

(1)李空山:看来你得先变筛子眼儿了.

(2)李四爷:千万别让你们老家儿知道了,知道了就走不成了.

“眼儿”表示小孔、小洞,而“眼”则表示眼睛;“老家儿”在这里表示家中的老人、长辈,如去掉“儿化音”,“老家”则表示自己出生成长的地方.在这两例中,带“儿化音”和不带“儿化音”表示的意义不同,这类词多为名词,如“口儿——口”“头儿——头”等等也属于此类情况.

3.带“儿化音”或不带“儿化音”均可,表示的意义不变,“儿化音”也只是表示一种亲切、喜爱的感彩.

(1)祁瑞宣:啊?你看见小三儿了.你看真着了?

(2)崔媳妇:是啊.你欺负人长顺儿干吗啊?

(3)菊子:宝贝儿,你怎么了?

这几例中,“儿化音”带或不带表示的意义没有区别,“儿化音”只是增强了感彩.

(二)北京方言土语的广泛使用

在话剧《四世同堂》中,北京方言土语俯拾皆是.北京方言土语的广泛使用,体现出了浓厚的“京味儿”,在此可分为方言词语的使用和方言惯用语的使用两大类.

1.方言词语的使用.话剧《四世同堂》使用了大量的北京话口语中的方言词语,方言词语的大量使用,使得整部话剧的“京味儿”特征更加鲜明,人物形象鲜活可感.例如:

(1)李四爷:关城门喽,老街坊们,各家各户麻利儿地存点儿粮食咸菜伍的.

(2)大赤包:你大晚上站当街干吗呢?北海?你不自个儿去的吗?跟谁去的?

(3)祁瑞宣:你把这袍子先搁回去,我去跟我妈要些首饰先当了,这年头也用不着头面了.

“伍的”作为北京话口语中常用的句末语气词,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当街”一词表示家门口、街口,这里“站当街”则表示在街口站着;“头面”则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示女性头上、脸上的饰品.在话剧《四世同堂》中,诸如此类方言词语不胜枚举,使得整部话剧“京味儿”十足.

2.方言惯用语的使用.在话剧《四世同堂》中,除了使用大量的方言词语,还使用了大量的方言惯用语,地域色彩鲜明,贴近当时老北京人的日常生活,使得“京味儿”特色更加显著.例如:

(1)招弟:行了,别在这儿散德行了.

(2)冠晓荷:夫人,冠某我算是白活了半辈子,……,倒霉政府迁南边去了,让我吃挂落儿到今天,要是在……,要是在家里还不给我面子,那我不如直接解裤腰带,我上吊得了我.

“散德行”指在外面丢人现眼,是一个不带有强烈恶意的贬义词;“吃挂落儿”形容与己无关,却受到牵连,被无端牵扯进事件当中.在话剧《四世同堂》中,除此之外,还有诸如“饶世界”“嘬牙花子”等老北京惯用语的使用,使得人物语言幽默风趣、轻快自然,凸显了鲜明的“京味儿”特征.

总之,话剧《四世同堂》中的人物语言体现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京味儿”特色明显.在改编的同时继承和发展老舍先生小说的创作特色,保留了原著的语言风格.

二、“京味儿”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反映出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时期,老北京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和精神文化心理.话剧版《四世同堂》在改编的同时,吸收保留了原著的核心和精髓,在浓郁“京味儿”语言的背后,展现出了带有鲜明地域性和强烈时代性的文化内涵.

(一)鲜明的地域性

话剧《四世同堂》主要展现出的是北平城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全剧围绕小羊圈胡同展开,在“京味儿”语言贯穿始终的同时,还通过运用老北京地名词语和京剧等戏曲形式表现出了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1.老北京地名词语.在话剧《四世同堂》中,运用了大量的老北京地名词语.由于话剧舞台表现形式的局限,只能通过人物语言、布景转换等方式向观众传达其地域特色.老北京地名词语的使用,使得观众不出剧院,不脱离舞台上的“小羊圈胡同”,便能够感受到鲜明的老北京地域特色.例如:

(1)小崔:敢情,您哪的活儿?

拉车甲:东交民巷.

小崔:您呢?

拉车乙:鼓楼大街.您呢?

拉车丙:我,菜市口.

小崔:您呢?

拉车丁:正阳门.

这一段通过小崔与几个车夫的对话,道出了各自的目的地.“东交民巷”“鼓楼大街”“菜市口”“正阳门”均是老北京有代表性的地名,在表现鲜明地域性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当时生活在底层的老北京人力车夫的生存状态.

(2)招弟:要不你也甭走了!北平多好啊.煤市街、鲜鱼口、东安市场,还有摩登男女那样儿,并着肩走路.中山公园柏树下面乘会儿凉,再到北河沿儿喝酸梅汤,然后赶去看平安电影场,咱不坐人力车,坐电车去,叮叮当当的.……

这一段中涉及到的老北京地名,如“煤市街”“鲜鱼口”“东安市场”等均是当时供上层社会享乐的地方.在此,冠招弟作为冠家养尊处优的大小姐,在她眼中,北平城便是一个充满了享乐与安逸的地方,即使国难当头.这些地名从冠招弟口中说出来,既符合她的身份特征,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以冠家为代表的甘做汉奸走狗的亡国奴们的心理状态.

2.京剧等戏曲形式的运用.在话剧《四世同堂》中,小文夫妇是京剧票友、祁老太爷是京剧戏迷、尤桐芳是唱大鼓书出身,京剧和大鼓都是当时老北京流行的,从而从艺术层面展现出了整部话剧鲜明的地域性特征.例如:

(1)祁老人:咱们京戏也讲究绕弯儿,但不在嗓子里绕,是在脑瓜顶上绕.比如程砚秋程老板的唱,讲究的是脑后音儿.

(2)小文:明儿咱们去了中南海,不唱那花哨的,最好来一段《审头刺汤》,才叫应景.改朝换代都得死人,有钱的、没钱的,做主子的,做奴婢的,都得死!好戏里必须得有个法场,行刺、砍头,才热闹、才叫好.

祁老人一生老实勤恳,不关心国家大事,代表了当时很大一部分北平城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小文夫妇虽为一代伶人,但在国难当头之时,同样具有一腔拳拳报国之心,一段《审头刺汤》令人心生敬佩.

除此之外,全剧还共有三处直接运用了京剧和鼓书的唱词,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凸显了地域性特征.例如:

(3)大赤包:(唱)一见皇儿跪哀尘……

(4)尤桐芳:(唱)马嵬坡下草青青……

(5)李空山:(唱)我站在城楼……

(二)强烈的时代性

话剧《四世同堂》表现的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时期北平城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理,文化内涵也蕴含着强烈的时代性.在抗日救亡的大背景之下,不同的人表现出了不同的精神风貌.有以大赤包为代表的汉奸走狗,有以祁瑞宣为代表的忍受亡国之痛却无力反抗的普通百姓,也有以祁瑞全为代表的走上抗战之路的热血青年.

北京自明清以来,便一直是中国的都城,北平城的老百姓一直在天子脚下,生活安逸.面对外敌入侵,北平城的百姓被迫在乱世中求生.在北平的文化中,有着儒家的忠孝之义,也有着慵懒、不思进取、自私自利的贪婪本性.这可以从如下两段台词中表现出来:

(1)祁瑞宣:咱们俩一个尽忠,一个尽孝.你出城杀日本人,我留下来,焚书、挂白旗、做亡国奴.

(2)冠晓荷:卢沟桥一响炮,八百年土都给震下来了,整条胡同都跟着晃悠,我心里头这个高兴.活该!我不待见这政府,因为它不给我官做,因为它不给我官做,所以,我不爱它!我不爱了政府,也就不爱了国,我不爱了国呢,这国,他亡不亡的,跟我也就没多大关系了!

(下转132页)

(上接76页)

祁瑞宣的话中满是无奈,面对亡国之痛,作为家中长子,空有报国之情,却无能为力;冠晓荷的话中又满是欣喜,面对国难,他想到的只有自己的利益.北京城多少年以来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他们不同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心理,他们的本性在抗日救亡的大时代背景之下暴露无遗.

三、结论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可谓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话剧版《四世同堂》在改编的过程中,保留了原著的精髓,凸显了“京味儿”的语言特色.同时通过浓郁的“京味儿”语言,展现出了其背后具有鲜明地域性和强烈时代性的文化内涵,表现出了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北平城百姓的众生百态.

总之,田沁鑫改编《四世同堂》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将八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浓缩成三个小时的舞台剧,克服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继承和发展了原著的语言特色和精神内核,向老舍先生以及在乱世中求生坚守的无数北平城普通百姓致敬.

【参考文献】

[1]田沁鑫.田沁鑫的排练场之四世同堂[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朴希亘.《四世同堂》改编研究[D].北京大学,2014.

[3]孟庆达.京味儿语言中的儿化音[J].北京纪事,2008(12).

[4]唐凌,牟森过.遥远的北平城的想象——深度访谈:话剧《四世同堂》编剧、导演田沁鑫[J].艺术评论,2011(03).

[5]孔庆东.论话剧《四世同堂》的改编[J].艺术评论,2011(03).

[6]张炜.老舍小说中的北京文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2).

归纳上文,上文是一篇关于经典四世同堂专业范文可作为文化内涵和《四世同堂》和京味儿特征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四世同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鲁迅:《野草》以与语言和生命困境的言说(上)
第一节“怎么写”  1924年至1927年a,鲁迅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语言危机,他自己也很清楚 一个以写作为生的人,连续写了那么多年,却发现自己无话可写,无话可说,这是怎样的难堪.

深度挖掘人文情怀,传播社会正面价值话剧《明天》创作展演与传播推广会纪要
2018年9月26日,由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共同主办的话剧明天创作展演及传播推广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第五会议室隆重召开 会议围绕霍秉全自编自导的话剧明天的创作.

老舍在重庆完成小说《四世同堂》
著名作家老舍在“七七事变”后抛家弃舍,只身从济南来到武汉,又辗转来到大后方的重庆 在重庆,老舍与文化名人梁实秋同住在北碚 那时,文协常组织各类为抗日募捐劳军的慰问活动,为参加活.

漫谈话剧《北京人》
曹禺为何认为这是一出喜剧曹禺写戏,特别讲究作品的独特性,所谓一戏一格,绝无雷同,这从根本上反映出了作家丰厚的生活经历,尤其是对人生百态的所思所想所痛所感 任何一个事件的起源和发生,每一个带有性格色彩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