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课堂教学类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跟手机和课堂教学的关系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课堂教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3

手机和课堂教学的关系,本文是课堂教学类论文怎么写与课堂教学和关系研究和手机相关论文例文.

课堂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论文外语教学期刊教学论文范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摘 要]关于手机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当前主要存在冲突论、共生论和双向论三种观点,其中认为二者为共生关系是主流意见.对这三种观点的基本思想、理论依据和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分析,发现手机与课堂教学系统之间是一种非线性关系.手机的娱乐功能与课堂教学相冲突,而手机的学习功能又与课堂教学目标一致.手机与课堂教学之间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其影响具有两面性.

[关键词]手机;课堂教学;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8) 12-0066-03

手机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是当前教育领域争论的热点问题.对于二者的关系,研究学者目前还没有形成共识,主要存在冲突论、共生论和双向论三种观点.

一冲突论

冲突论认为手机与课堂教学处于相互矛盾、对立冲突的状态,二者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见图1).他们将手机看成“洪水猛兽”,主张严格禁止或限制学生的手机进入课堂,因为手机打破了课堂教学原有的“生态平衡”.他们认为学生课堂使用手机行为是课堂问题行为、隐性逃课行为.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学缺乏吸引力、课堂管理松散以及学生自制力缺失等,因而主张从教学管理、课堂管理以及学风建设等角度提出应对措施.其主要理论依据为:

1 课堂“低头”现象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新常态,具有普遍性、多发性和隐蔽性等特点.教师的知识权威、学校的制度权威受到严重削弱,教师的课堂话语权和“尊师重道”的传统理念遭到严重破坏.如施光荣[1]、高毅[2]、董振华[3]、陈志刚[4]、蔡雪珍[5]、刘芳[6]、孟凡启[7]等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现手机会严重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对课堂教学秩序、课堂教学效果、师生关系、课堂学习气氛等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且这种影响呈泛化、严重化和扩大化趋势.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康小明博士也坚决反对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认为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因为课堂学习内容与手机功能关联度不大,而且网上提供的学习资料良莠不齐[8].

2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学生课堂使用手机主要用于娱乐和社交,学习功能使用较少.如王明发现,学生课堂使用手机主要用于通信社交,占84.58%;作为学习工具来获取知识只占32.14%[9].陈灿也发现,手机虽然具有学习功能,但调查显示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用途主要是娱乐[10].叶娌燕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认为学生手机使用过于娱乐化,分配于课程学习的时间少[11].

3 学生媒介素养意识淡薄、自制力普遍缺失,需要第三方监管.学生对于手机普遍缺乏批判和否定意识,手机使用边界模糊,不能区分学习与娱乐的界限.如代艳丽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视角,指出学生低头行为是由于对智能手机的非理性使用、缺乏对交往理性的认识和工具理性的批判[12].杨璐在《全民手游时代》中谈到,“手机的普及相当于给每人发了一台游戏机,人天性就会被电子游戏所吸引.电游是人性的黑洞,沉迷是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失衡”[13].如果我们允许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无异于将游戏机、电视、电脑带入课堂.然而,“求知的过程不全是轻松愉快,更多是艰辛苦恼,而携带手机往往会成为学生逃避艰苦的智力劳动的一种出路.[14]”

4 “手机在场”严重干扰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影响课堂学习.何吴明提出“手机在场”效应,即手机在身边时,双方的关系质量和亲密度都会受到影响[15].孙彦川提出“不会杀人,但是人要是带了,就可能在冲动下杀人[16]”的观点,认为只要手机在场,就会不断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分配有限的注意力资源,从而影响课堂学习.另外,手机使用还会增加学生的认知负荷,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信息超载.手机不断出现的无关性信息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

基于上述现象,冲突论者坚决反对学生手机进入课堂,主张从时间和空间层面上对学生手机进行集中管理,如推行“无手机课堂”活动、课前上交手机、安装手机信号屏蔽仪等措施,将手机排斥于课堂之外.冲突论者的理论基础是传统的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强调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任务和课程设计都应围绕知识传递为中心.他们认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在教育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的教为主导,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位置,扮演着“知识传授”的角色,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不容置疑.而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应加强课堂管理,防止课堂问题行为出现,以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二共生论

共生论认为,手机与课堂教学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手机可以融入课堂教学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见图2).他们认为,教育应与时俱进,跟上时展潮流,应积极探寻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中山大学王竹立教授认为,“传统学校教育教学将被彻底改变,而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理论将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流指导理论[17].”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也认为,“学生自带设备进课堂是新兴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大趋势[18].”龚志敏也谈到,“智能手机进入学校课堂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教师应改变对智能手机禁止入课堂的态度,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与职业素养,适应时代的发展[19].”王明也认为,应改变以往“控制手机”的管理思维转向如何“利用手机”,将手机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融入课堂教学[20].共生论的理论依据为:

1 学生课堂玩手机根源在于教师教学缺乏吸引力.学者詹志华认为,课堂上“堵和禁”手机媒体是一种欲盖弥彰的行为,最应该检讨的是教学本身,如反思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艺术等[21].洪松舟也认为,学生是否会在课堂使用手机,最关键的是教师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2].刘明江说,教师上课的质量决定了学生手机的流量[23].卜庆娟指出,“当学生的诉求已经发生改变时,教师再沿用原有的教学方式方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要主动创新,通过双方或多方互动让.[24]”

2 手机学习功能与课堂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不全是娱乐社交,还有部分学生用于学习交流.目前有很多学习类APP 软件,功能齐全,操作便捷,如英文单词查阅软件,可以有效促进阅读和知识消化.李浩然的研究发现,46.2%的学生经常使用手机查阅资料[25].

3 “无手机课堂”无法根本解决课堂“低头”问题.周红兵指出,在手机出现之前,学生也不能完全投入到课堂当中.课堂玩手机行为只是过去课堂教学干扰因素的新表现,只是由于这种表现过于集中,单一和强大,才会引起高校和社会的关注[26].共生论的理论基础是教育信息化理论.他们认为,信息技术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形态,教育信息化是不可抗拒的潮流.手机使传统课堂教学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学内容、知识呈现方式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变化.手机的出现打破了以教师、书本为中心的知识垄断局面,形成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模式.另外,手机使学生和教师在知识接受方面处于平等地位,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师生角色和地位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和辅导者.

三双向论

双向论认为,手机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一种工具或技术手段.手机好与坏的价值判断取决于人类使用手机的目的.手机媒介的含混性决定了手机对课堂教学影响的相对性,手机对课堂教学既有正向作用,也有负向作用(见图3).如骆绍烨[27]、卜庆娟[28]、张秋月[29]、陈怀志[30]、王兵[31]等一致认为,手机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手机的学习功能可以促进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手机的娱乐性质又会影响课堂学习.李栓栓将课堂手机使用行为分为“非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和“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32],认为“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会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而“非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则能促进课堂学习.双向论的理论依据为:

1 手机功能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决定了手机对课堂教学影响的双重性.一方面,手机的开放、共享、交互等特性为手机融入课程教学提供了外在条件.另一方面,手机开发商提供的信息主要是以娱乐和社交为主,限制了手机成为课堂教学媒介的条件.

2 手机对课堂教学发挥何种影响主要取决于学生对手机使用的认知和选择.即人在技术面前,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作为手机使用者,选择听课还是玩手机,有很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双向论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技术中性论.技术是人类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或工具,不具有主体选择性.技术本身无所谓善恶,它的善恶来自使用者的目的,是人的价值观点把它引向善或恶,技术本身是价值中立的.手机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实质是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影响教育,而教育的滞后引发了技术与教育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手机对课堂教学的负面效应主要源于手机的不合理使用,不能归结于手机本身的问题.手机对课堂教学客观上确实产生了很多消极后果,但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通过手机来实现.手机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建设性作用,以手机为互动媒介或教学载体,可能会更充分利用现代智能手机的人机互动与信息传播功能,把一种负面现象转换为可以利用的高科技媒体.因此,技术中性论者反对技术异化和盲目的技术进步,提出应全面辩证地看待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四对手机与课堂教学关系研究的评论

冲突论从行为管理角度将课堂使用手机行为看成消极行为,认为手机对课堂教学起着消极作用,容易造成教学意外发生,需要教师及时纠正.而共生论站在教育信息化角度提出将手机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从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品质.冲突论与共生论对学生手机使用的权限和边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难以形成统一定论.其根本原因在于对手机本质的认识和理解的差异,前者将其看成是问题性行为,后者将其看成是非问题性行为.双向论则从唯物辩证角度提出应放弃对手机“禁或放”的二元割裂思维,辩证看待手机这一新兴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因为手机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双重性质的,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另外,研究发现三种观点之间也不是完全孤立的,彼此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比如共生论和双向论之间就存在某种关联,支持共生论观点的,可能也支持双向论.但冲突论与共生论之间不存在关联,二者是互相矛盾、互相排斥的.

手机的娱乐功能与课堂教学是相互冲突的,而手机的学习功能与课堂教学是相互融合的.若将手机作为工具来看,手机又是中立的,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双重的.手机与课堂教学发生关系主要通过人,是人将手机与课堂教学联系在一起.冲突论者将手机看成是影响课堂教学的罪魁祸首,主张放弃手机回归正常课堂教学中.这种极度悲观的理论主张,虽然在警示手机媒介的负面效应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排斥技术的态度和做法显然是极端的,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也是行不通的.手机与课堂教学更有彼此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融合的协同关系.因此,冲突论的观点显然有失偏颇.共生论看到了手机走进课堂的必然性,认为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对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提出将手机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为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有效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从这点来看,是值得肯定的.尽管共生论在理论和实践中遇到很多问题,但这种强调手机与课程教学融合的观点成为大势所趋.(责任编辑:张宏玉)

参考文献

[1]施光荣.大学生手机依赖对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0):83-84.

[2]高毅.大学课堂“低头族”现象、成因及其消解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5):56-59.

[3]董振华.浅议手机对高职院校课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8-61.

[4]陈志刚,灵芝,等.手机对大学课堂教学的影响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2011(2):54-56.

[5]蔡雪珍.手机对大学生课堂学习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0):46-47.

[6]刘芳.大学生手机依赖对课堂教学的不良影响及应对[J].黑河学刊,2014(1):171-173.

[7]孟凡启.由课堂“玩手机”管窥大学课堂纪律[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6):25-27.

[8]孙彦川.要让学生心甘情愿地不带手机—专访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康小明副教授[J].中国教师,2012(1):11-15.

[9]王明.服务教学导向的大学生课堂手机使用的管理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6(11):27-30

[10]陈灿,范海兰,等.本科生课堂玩手机普遍现象下教学方法的改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89-92.

[11]叶娌燕.手机媒体环境下高校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高教论坛,2016(4):47-49.

[12]代艳丽.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大学生“低头族”的启示[J].学术探索,2016(1):48-52.

[13]杨璐.全民手游时代[J].三联生活周刊,2018(8):33-40.[14]田义勇.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9):55-58.

[15]何吴明.为何离开手机就焦虑[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5(12):1-2.

[16]孙彦川.要让学生心甘情愿地不带手机—专访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康小明副教授[J].中国教师,2012(1):11-15.

[17][18]黎加厚,王竹立.最终改变课堂的或许是手机———关于学生自带设备进课堂的讨论[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0):4-12.

[19]龚志敏,王会霞.智能手机与互联网+ 课堂的发展趋势及策略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2):1-4.

[20]王明.服务教学导向的大学生课堂手机使用的管理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6(11):27-30.

[21]詹志华,董皓.高校思政课堂手机媒体管理策略审思[J].教育评论,2015(11):90-94.

[22]洪松舟.手机助力课堂学习的新思路[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0):28-31.

[23]刘明江.手机进课堂应对策略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72-75.

[24]卜庆娟.教师如何实现与手机的竞合———高校价值共创课堂教学模式之思[J].德州学院学报,2017(8):103-106.

[25]李浩然.大学课堂使用手机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6):56-57.

[26]周红兵,何池友.智能手机时代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11):30-33.

[27]骆绍烨,庄美连.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现状及成因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2):146-150.

[28]卜庆娟.教师如何实现与手机的竞合———高校价值共创课堂教学模式之思[J].德州学院学报,2017(8):103-106.

[29]张秋月.智能手机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多重影响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6(12):85-87.

[30]陈怀志. 智能手机给高校课堂教学带来的冲击和启示[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

[31]王兵.论手机上网对高校大课堂教学的影响[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7-9.

[32]李栓栓.大学生课堂手机使用行为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5.

总结,这是关于课堂教学和关系研究和手机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课堂教学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课堂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班级规模和课堂教学之间关系的多角度
【摘要】本文从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法学多个角度,对班级规模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呼吁摒弃超大规模班级教学,回归到适当班额或小班化教学的轨道,以促进和保证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系
语文教育是以教学活动的形式来传承文化,发展文化的 近年来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较多的问题,课堂教学往往是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在这种传.

生态课堂教学原则在初巾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潘晓军【摘要】运用生态课堂教学原则进行初中物理教学,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一切课堂活动,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命体验的审美空间,让课堂教学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在自然、和谐、的环境中实现课程、师生、知识…….

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和
许 吉角色扮演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形式,尤其对于语言的学习过程而言 让学生进入各种语言情境,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表达和陈述人物想法感受,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过程 在初.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