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追求幸福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跟今天我们如何追求幸福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主题:追求幸福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1

今天我们如何追求幸福,该文是追求幸福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和追求幸福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追求幸福论文参考文献:

追求幸福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幸福的论文什么是幸福论文幸福论文幸福教育论文

钱理群

本文系钱理群先生2010年3月于宝钢讲演鲁迅的节选.

回顾我们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其实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就我个人而言,我最早对幸福的理解,就是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有一个基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记得读大学时,我就定了三大幸福指标——一间房,一本书,一杯茶.在我的想象中,如果能坐在完全属于自己的书房里,自由自在地一边喝茶,一边读书,就是最大的幸福了.这是一个典型的读书人的幸福观,也可以说是做了几十年的梦.因为在我们生活、成长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不但要有一间独立的书房是一种奢望,而且追求“一本书,一杯茶”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罪恶,因此受到了数不清也说不清的批判.

今天诸位就没有我这样的苦恼,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解决了生存、温饱这两个问题以后,还会遇到新的问题,主要是精神发展的苦恼和不幸福感.

三大不幸福

我在准备今天的演讲时,正好看到《南风窗》上的一篇文章,谈到现在企业、公司的白领有三大不幸福.

首先是不安全感.因为这些白领的幸福感全部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他的全部价值都捆绑在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不错的收入上,一旦失去工作,收入降低,人就一无是处,这就产生了极其强烈的不安全感.特别是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失业成为悬在每个人头上的一把剑,工作战战兢兢,唯恐得罪上司、老板,不得不主动加班加点,实际上把自己出卖给了公司,还整天惶惶不安.

其二,是突然失去目标的焦虑感.原来目标很明确:要有好工作、好收入,要有房子和车子等等.而一旦目标实现或基本实现,就出现一个问题:有了房子,有了汽车,又如何?反过来想想,自己为此付出了多大的代价?透支了健康,透支了感情,透支了生活,这样做到底为了什么?许多人都为此而焦虑.这是可以理解的:人毕竟是有精神追求的,单纯的物质享受是不可能成为人唯一的生活目标的.《南风窗》的这篇文章就提出了一个“心安何处”的问题.老百姓常说:心安是福,只有心有所安,才会有真正的幸福.但是,何处使我们心安,我们的精神家园在哪里?失去生活目标,失去信仰,找不到精神家园,这大概就是现在基本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的中国人普遍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

另外,很多人还有孤独感.这是这些年来物质生活为中心的发展以及竞争所带来的后果.在无休止的竞争中形成了一个“他人即敌人”的观念,用敌意的眼光看周围的人,以“恶意假设”彼此对待,把别人做的事情都从坏的方面去想,比如现在很多人看到老人倒在地上而不敢去救,因为别人会怀疑你的动机.这样,人与人之间,就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感.医生不相信病人,病人不相信医生;老师不信任学生,学生不相信老师.自己释放恶意、敌意,又彼此交换恶意、敌意,这就极严重地毒化了社会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亲情、友情也逐渐淡化.所以,有人说,我们上班是戴着面具的,回家摘下面具后就觉得是孤单一人.这些年,在城市里,特别是在大城市,不仅孩子玩游戏机,连大人也在玩游戏机,其实是借此填补心理的空虚.这样的孤独感、空虚感,发展到极端,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自杀现象.

五条关于生活方式的建议

政府提出过六项关于幸福的标准,即: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这其实也是一种幸福观.

在这方面,鲁迅有很精彩的论述,他讲过三句话:第一,“钱是要紧的”,物质是基础,人的本能并非罪恶;第二,“自由不是钱所能买到的”,金钱并非万能,物质不能尽“人性之本”;第三,自由“能够为钱所卖掉”,如果对金钱崇尚过度,就会变成金钱的奴隶,失去精神自由.鲁迅强调,要“致人性于全”,也就是说,要在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自由发展之间,取得一种平衡,保证人性的全面、健康发展.

我在北京曾和很多青年志愿者讨论过,我们应当建立一种怎样的合理的生活方式.我讲了五点.

第一,就是要多读书,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的重要内容,甚至成为生活习惯.读书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的空间和时间,人际交往都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读书超越时空,和百年之前、万里之遥的古今中外的人交友,这就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精神空间.精神的追求高了,在物质追求上就应该有所节制,这就是鲁迅说的,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这就是“简单的物质生活”.其实,朴素、简单,是更接近人的本性的,是一种更本色的人的生活.

第二,在紧张和安闲、进取和散淡之间取得一种平衡.现代生活是高度紧张化的,是不是可以有点变化?中国道家的传统追求散淡,儒家追求进取,我们能不能在儒、道之间寻取某种平衡?现在也有一种理念叫“慢生活”,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三,在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之间寻取某种平衡.长期居住在城市的人能不能去乡村生活一段时间?我以前说过一句话:立足天地,仰望星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人的生存方式,也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顺便对于在座的年轻的父母提一个建议,你们在培养子女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安排孩子每年到农村去生活几个星期或者一个月,不是去旅游,而是真正的生活,让你们的孩子与农村的孩子一起在田野里疯跑,在河水里游泳,这对孩子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长期生活在城市,尤其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狭窄空间,是会束缚孩子的成长的.

第四,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中寻求某种平衡.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手工劳动.因为现代化企业都已实现了机械化,这就带来了人的手越来越不灵巧的问题.手工劳动其实不仅仅是一种劳动,而是关乎人的健全发展.所以,手工劳动是不能取消的.现在很多人设计新的生活方式,就是利用业余时间做手工活儿.美国就有手工俱乐部,大家一起织毛衣,男的自己打造皮箱,女的做皮包,全部的活动都是手工完成,在互相交流中显示各自的创造力.

第五,在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取得某种平衡.人不能完全把自己局限在家庭的私人生活中,应当适当地参与公共生活.要提倡一种志愿者的精神,把帮助别人作为一种生活的习惯,甚至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

以上所谈理想的幸福生活,有一个基本思路,就是要在各方面取得平衡:物质与精神的平衡;紧张和安闲、进取和散淡之间的平衡;城市生活、乡村生活之间的平衡;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平衡;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之间的平衡,等等.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的平衡,在我的理解里,这是“幸福的度日”的关键.

(摘自《鲁迅与当代中国》)

括而言之,上文是一篇关于追求幸福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追求幸福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追求幸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一位幸福幼教人的追求和坚守
20世纪90年代,“考师范,当老师”对当时的农村女孩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谋生出路 1991年,师范院校毕业的刘胤顺理成章地来到北京市延庆区第三幼儿园当了一名幼儿教师 在那个年代,.

幸福教育:追求教育原生态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小学基于幸福教育理念的学校课程建设
托尔斯泰在幸福论中指出“人生是为了让自己幸福而存在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 理想.

钱理群:今天我们如何追求幸福
本文系钱理群先生2010年3月于宝钢讲演鲁迅的节选 回顾我们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其实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最早对幸福的理解,就是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有一个基本的工作和生活条.

一台相机一个团队一生追求
十六年的军旅生活锤炼了他的坚韧,十七年的工作铸就了他的忠诚,疾病使他不得不忍痛过早地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是,困难和挫折没有压倒他,这些年,他走过山山水水,用手中的镜头,用一帧帧照片,记录着祖国的发展变化.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