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博物馆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和安徽省博物馆藏潘玉良《1940年自画像》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

主题:博物馆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4

安徽省博物馆藏潘玉良《1940年自画像》,本文是有关博物馆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与博物馆藏和潘玉良和《1940年自画像》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博物馆论文参考文献:

博物馆论文参考文献 博物杂志订阅

张轩宁

(首都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北京 100048)

摘 要:自画像可以反映艺术家的绘画技巧和内心世界.潘玉良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既重要又富有传奇性的人物,通过对潘玉良《1940 年自画像》作品的研究,寻找潘玉良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的坐标位置.

关键词:潘玉良 ;自画像 ;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03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3-9481(2016)01-0022-03

一、悲惨的身世

潘玉良原名陈秀清,后改名为潘玉良.潘玉良家原本经营一家小毡帽店,潘玉良的母亲聪明、能干,绣得一手好花.父亲制作毡帽、母亲为毡帽绣图案,他们的毡帽颇受顾客的赞赏和欢迎,销路很远.但父亲被奸商所骗,一气卧病不起.随着潘玉良父亲和姐姐的去世,只剩下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儿时的潘玉良总是依偎在母亲身边,呆呆地看着母亲刺绣,感受到了绣布上那明快、鲜亮的色彩,红的、黄的、绿的、紫的……潘玉良也常在母亲外出或做饭的时候,偷偷在母亲的绣布上绣上几针,由此可见潘玉良对色彩的敏感和对艺术的向往.潘玉良常幻想长大后也像妈妈一样,能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就在玉良八岁的时候,母亲终因劳累过度倒在了绣架上.母亲在临终前,把玉良托付给了唯一的亲人舅舅.

二、与艺术结缘

泪别儿时绣花梦,被卖青楼却不知,无意撞进艺术门,终于结上艺术缘.

潘玉良的舅舅是一个大烟吸食者,在潘玉良母亲去世后,卖掉了她家所有的财产,带走了潘玉良.在潘玉良十四岁的时候,因烟债和欠款,把潘玉良卖到安徽芜湖的一家青楼,并给潘玉良改原名陈秀清为张玉良.这笔交易以两百大洋成交.在这里,潘玉良结识了改变其一生命运的新上任的海关监督潘赞化 .芜湖商界*长为了在海关使货物过关方便,想通过的方式,来贿赂潘监督,却不成想到潘监督为人正直、清廉,作风正派,并不为所迷惑.但因潘玉良恳求,将潘玉良纳为妾,并将潘玉良送至上海渔洋里租赁的新居,由潘赞化同去日本留学的老朋友、同乡来照看,还为潘玉良请了个教师.潘玉良为了感谢潘赞化的恩情,遂改同潘姓,得名潘玉良.在上海的居所走廊闲逛时,潘玉良发现邻居洪野先生在画画,这引起了潘玉良的好奇心,每有空闲时,就到洪野先生家看洪野先生作画,也随之对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日积月累,随着潘玉良画技的提升,潘玉良报考了上海美专.到了发榜的那天,榜单上却无潘玉良的名字.因为潘玉良的出身,当时的教务处的先生们怕引来继展览*画之后的又一场风波,未予录取.洪野先生向刘海粟校长说明了情况,刘校长手执一支饱蘸了墨汁的大毛笔在榜文上最右边空隙处写上了“潘玉良”三个字. 在上学之前,洪野教授对潘玉良说:“我们就要结束教学关系了,你将从王先生学画.不过,有句话我要直率地告诉你,以你的基础,能学到这个水平,已经很不简单了.要在往前进一步,就不那么容易了.美与苦是一对孪生兄弟,每向前走一步,都要付出艰苦的劳动.”1918 年,潘玉良考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师从王济远学习西画.[1]

欧洲是西方美术的发祥地和大本营, 要学习正宗的西方美术,最直接的途径是到欧洲留学.虽然19 世纪末已有零星的中国人到欧洲留学美术,但大规模留学欧洲则在1919 年勤工俭学运动之后. 之后在校长刘海粟的鼓励下,1921 年7 月,潘玉良在上海考区参加了法国里昂中法大学的招生考试,报考官费留学,并且被录取了.一个月后,就以素描成绩优秀考入国立里昂美专,师从德卡教授.1923 年,潘玉良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巴黎国立美术专科学校,与徐悲鸿、方君璧、邱代明成为同学,师从达仰、西蒙等教授.1925 年,她结束了巴黎国立美专的学习,来到了艺术之都罗马,进入了罗马国立美专康帝马斯教授工作室学习.1926年,她获得罗马国际艺术展览会金质奖.1928 年她从油画专业毕业,正式考入雕塑班,成为琼斯教授的正班生了.1929 年,她在罗马坎迪宫与刘海粟相遇,并应刘海粟校长之邀,出任上海美专任西画系主任和教授,并应留法同学、大学艺术系主任徐悲鸿之邀,出任大学艺术系教授,每周兼任两节课.后因美专同事出言不逊、横眉冷对,未经与刘校长商议,便辞去上海美专教授一职.

1932 年,潘玉良在大学举办第二次个人画展,刘海粟致电潘玉良,除表示祝贺外,他还要亲临现场.在展览现场,刘校长首先对潘玉良的作品表示称赞,但其后,话锋一转表示并不喜欢也不主张这种描绘,刘校长主张借鉴西方的艺术来表现和发挥我国的绘画艺术,并对潘玉良说:“我们向西方文化艺术作探索、借鉴时,可不能被他们束缚了个性,成为俘虏,我主张用个性去解释自然.”也正是刘海粟这番话,促使潘玉良决定拜张大千为师.

1937 年,潘玉良终因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再次赴法,之后再也没有踏入祖国半步.

三、安徽省博物馆藏《1940 年自画像》研究

艺术作品最能反映出艺术家的心境、状态与处境.欧洲是许多中国艺术家向往现代艺术的圣地,而艺术圣地的中心在巴黎,潘玉良就选择在巴黎栖居.在其艺术作品中,自画像占有着特殊的地位.自画像不仅是艺术家绘画技巧和对现实的呈现与表达,也是艺术家的情绪、处境的内心独白.在潘玉良再度赴法之后,其艺术作品臻于成熟,这与其出身、国内生活的坎坷经历有着直接的关系.

1940 年,巴黎沦陷,德国法西斯肆意掠杀,巴黎深陷水深火热之中.身居巴黎的潘玉良不仅仅是为自己的生活、处境担忧;另一方面,国内抗日战争局势愈演愈烈,她还担心着远在国内的家人,担心祖国的命运.潘玉良的房子、画室被德军征用,她不得不迁居巴黎的郊区,这时的巴黎到处笼罩着战争的气氛,物价飞涨,食品奇缺.潘玉良忍受着饥饿与灾难,也不愿卖给德军一幅自己的作品.1940 年作品《屠杀》揭露了德军德国法西斯的残忍罪行.

作于1940 年的《自画像》(图1)是潘玉良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的绘制的.背景是有点泛黄的、近似于平涂的墙面,画面左半部分是半张桌子和桌子上的花瓶,花瓶里插着菊花,菊花的画法可以说是兼工,很有层次感地表现出来.潘玉良坐在一张有西式风格的椅子上,椅子的靠背部分上有花纹,侧面部分有金属扣式的装饰,右胳膊搭在桌子上,右手自然下垂,左胳膊和左手自然垂在腿上.潘玉良身着黑色白花纹旗袍,从头发上旋转的笔触和肌理可以看出头发是烫过的,并用发带束着自然下垂着.这幅黑旗袍自画像显得很规矩、端庄、贤惠,给人以中国传统的古典美、婉约美.但是舒展的眉毛、忧虑的眼神和茫然的表情恰到好处地揭示出了潘玉良此时身心游离的状态.潘玉良的油画多吸收野兽派、巴黎画派、印象派等艺术特点,富于现代感.[2] 在近乎于平涂的黑色旗袍上,有中国线描似的图案,图案的细致又与花卉和桌布色彩的随意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白色的桌布融汇了印象派的笔法和色彩,垂下来部分的色彩变换更加突出了印象派的色彩特点.整幅作品都用褐红色轻松、娴熟的笔法勾勒出了轮廓线;而背景的墙面、桌布的顶面、蓝色花瓶、面部、胳膊和黑色旗袍,或多或少地受日本浮世绘平涂技法的启发,块的平涂结合中国传统线描的技法,用笔、用色松紧结合、富有节奏感.无论从构图、人物表情、衣着、笔触和技法都显示出一种规矩、古典的意味;在规矩中,又富有随意性,这种随意性又富有章法;但在古典中,又不乏有中西结合,可谓融中西于一炉.

潘玉良最初走上艺术道路只是因为对邻居洪野先生作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向洪野先生求教.考取上海美专之后,师从王济远学习西画.其后,在刘海粟校长的鼓励下,远赴法国,先后考取了里昂中法大学、里昂美专、巴黎美专和罗马国立美专,师从德卡、达仰、西蒙、康帝马斯、琼斯等教授.“潘玉良的油画,题材很广,风景人物皆有很高的造诣,虽然留法时与徐悲鸿同师西蒙、达仰等,但在画风上却与徐悲鸿有着一定的距离.”[3] 虽说徐悲鸿和潘玉良都是融合中西的实践者、执行者,但潘玉良的油画是很有现代感的、富有装饰性,这正是因为潘玉良的艺术语言中同时吸收了野兽派、巴黎画派、印象派等艺术特点.“在这个时期的西画画家中,潘玉良是对印象主义的技术和效果有敏感体会的少数画家之一,她明了写实的基本历史,但对法国画家的视觉感受也非常理解,同时也对野兽派的平面有天生的认同,她似乎本能地理解自由使用色彩的美学趣味,放松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是为了光的斑斓,也是为了画面的自主性.”[4] 可见潘玉良在20 世纪早期留法艺术家的位置,她不仅仅对写实绘画有一定的建树,而且,也通晓法国画家在绘画中用视觉的感受来营造画面的手法.潘玉良对野兽派的平面性有着高度的认同,她善于在看似复杂的画面中有章法地用放松的笔触使用强烈的色彩,这一切都是潘玉良精心设计的.“有时潘玉良甚至离开了印象主义而表现出装饰性的效果,画面给人的感受是轻松而自由的.”[4] 可见,在繁华的艺术中心巴黎,潘玉良不仅受到正规的学院派教育,欧洲的其他流派、街头的景象都让其产生灵感.在这幅《自画像》中,印象派、野兽派的痕迹可能并不明显,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1940 年潘玉良创作的其他几幅作品中,诸如1940 年作品《花摊》《窗前女人体》 等,都无不完美地展现出印象派、野兽派的痕迹,“《花摊》是巴黎街头常见景物,也仿佛是画家信手拈来的画题.画家以花棚内为视点,以卖花女为背景,通过购售鲜花的情境,表现了巴黎妇女的生活习俗,也体现了画家对人生、对自然、对美的爱心.为此,她弱化了购花人的色泽,却以原色点染了虽在阴影中却依然明亮的鲜花.一只黑白的小花狗在花摊前跑来跑去,更活跃了画面气氛.画家用中国水墨画线描技巧速写般地记录了卖花女的姿态,在笔端里浸透着她对祖国传统艺术的一番情愫.”[6] “《窗前女人体》中红色的墙壁、地毯、圆桌与深蓝色基调的床垫形成鲜明对比,线与色倾向于法国野兽派的画风,且具装饰意味.”[6] 在潘玉良再度赴法之后,无论在艺术形式、艺术语言、作品风格、面貌等诸多方面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多幅潘玉良的自画像中,我们总是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眉眼间总会透漏出淡淡的忧伤,这种忧伤是来自社会的压力,青楼的经历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潘玉良偏要在逆境中奋起,用勤奋和努力来改变别人对自己看法,试图改变不幸命运.当然,功夫不负有心人,1926年,潘玉良的作品在意大利罗马国际艺术展览会上荣获金质奖,是罗马皇家美术学院获奖者中的第一个中国人.曾受刘海粟之邀任上海美专绘画研究所主任兼导师,并受徐悲鸿之邀请,兼任大学艺术系的油画教学.王济远为其举办的“中国第一个女西画家画展”,展出潘玉良历年油画等作品80 余件,震动中国画坛.潘玉良在国内共举行过五次展览,且颇受好评.1937 年之后,潘玉良再次踏上巴黎的土地,在巴黎期间她长期担任中国艺术会会长,作品多次参加巴黎有代表性的沙龙.潘玉良的作品不仅在法国展出,而且先后参加了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德国、瑞士、比利时、希腊等国的美术展览会,获奖20 多次.1959 年,潘玉良荣获巴黎市金像奖和比利时银质奖.此时欧洲艺坛已公认她是巴黎的代表画家之一.

参考文献:

[1] 朱伯雄,陈瑞林. 中国西画五十年1898-1949[M].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355.

[2] 王镛. 中外美术交流史[M].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135.

[3] 阮荣春、胡光华.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M]. 天津: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35.

[4] 吕澎.20 世纪中国艺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55.

[5]http://www.namoc.org/zsjs/gczp/cpjxs/201304/t20130417_220686.htm(中国美术馆网站).

[6]http://www.namoc.org/zsjs/gczp/cpjxs/201304/t20130417_220686.htm(中国美术馆网站).

作者简介:

张轩宁(1991-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

小结,这是关于经典博物馆专业范文可作为博物馆藏和潘玉良和《1940年自画像》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博物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传统音乐海洋的畅所欲言(下)张玉榛《印度音乐教育》述评
(接上期)“口传心授”⑧是印度音乐教育传承模式的主要传承手段,在学习最开始的几年中,学生主要根据老师所授内容来完成学习,老师所授内容主要以口授方式进行,没有书籍和乐谱 此过程需.

民国时期油画中西合璧以女画魂潘玉良为例
奚莉雯(海南大学 艺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摘 要】民国时期,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西方交流也较以前更加频繁,范围更加广泛,女性意识不断觉醒 潘玉良是民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女画家,她.

温婉细腻西藏博物馆藏历代玉杯
四川韩军“玉杯”,古时也称为“玉桮”,或“玉盃”,玉制的杯子或杯的美称 韩非子·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石涛《苦瓜和尚书画册》考释
内容提要石涛是中国绘画史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所藏石涛苦瓜和尚书画册进行考释,结合石涛的遗民身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对石涛的艺术风格进行解读 本文认为,石涛在苦瓜和尚书画册中通过图.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