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研究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跟刘丛强:基础也要服务民生类论文范本

主题:研究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7

刘丛强:基础也要服务民生,该文是关于研究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刘丛强和基础研究和民生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汽车营销和服务论文药学服务论文金融服务论文管理学基础论文1500字

2018 年参加全国的2158 名政协委员中, 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共105 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副主任刘丛强是一位地球化学家,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今年,他首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

3 月5 日,刘丛强作为政协委员列席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聆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会后,刘丛强向记者讲述了改革开放40 年来他的科研经历和对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的看法.

“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

“我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谈及改革开放,刘丛强非常感慨,“对于我们这一代人,人生中最大的转折就是国家恢复高考,这都要感谢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

1977 年冬,中断11 年的中国高考制度恢复,这是改革开放在教育领域最直接的政策体现.当年,有570 万名考生从农村、工厂、部队走进了考场,最终有27 万考生成为幸运儿,进入大学学习.刘丛强就是这27 万考生中的一个,他考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我考上了大学,后来又读了研究生,得益于国家的开放政策,我又去了日本留学,在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在日本学习工作了10 年后,1994年,刘丛强入选中科院第一批“百人计划”,回国到中科院工作.“百人计划”是1994 年中科院启动的一项人才计划,旨在从国外吸引并培养百余名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

回国后,刘丛强组建了自己的科研团队,并很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一开始我们的科研环境跟国外有较大差距,但是2000 年以后,国家对科技发展,特别是对基础科学研究越来越重视,我们的科研很快就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说.

刘丛强坦言,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在地球科学领域,无论是理论、技术、方法等方面都很少有发言权,“但是现在,中国地球科学成果在国际上的贡献率大大增加,其中大气环境科学、环境地球科学、大陆动力学等学科已经或即将进入世界领先并领跑行列”.

“基础研究成果由人类共享”

“基础研究是没有国界的,其研究质量高低是用世界水平来衡量的,其成果由人类共享.”刘丛强说,中国科技的进步可以为世界发展做出贡献,“就像我本人研究涉及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或认识,也可以服务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比如‘一带一路’倡议所涉及的发展中国家.他们在发展中也会面对或正在面对水、大气或土壤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我们的研究成果或任何国家科学的有关基础研究成果都可以对他们的环境治理和保护以及相关的经济发展发挥科学指导作用.”

改革开放40 年来,在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中,中国科技界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刘丛强说:“过去,由于科学家本身的科研水平较低,国家对科技的财政投入不够,因此在国际合作中,我们多是借人家的平台来提升自己,更多的是出去看一看,给人家当助手,去学习.”但现在,刘丛强认为,中国国际科技合作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革,合作中中国科学家从被动附属正在变为主动和主导.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家对科技发展越来越重视,对科技的投入也大规模增加.刘丛强认为,在科技合作中中国的科学家开始和国外的科学家“平起平坐”.“中国科学家越来越多地走上国际学术舞台,增强了话语权,在很多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主旨发言,在各个分会中受邀作关键性发言的中国科学家比例大大增加.”刘丛强认为,这些都说明,中国的科技水平大大提高了.

2016 年3 月,时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的刘丛强入选国际地球化学学会会士名单;2017 年2 月15 日,刘丛强又当选为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这些都是对他以及中国在地球化学领域科研成果和贡献的认可.不过他同时也认为,总体而言,中国在科研领域跟发达国家还是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追赶.

“基础研究也要服务民生”

2013 年2 月,刘丛强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担任副主任.成立于1986 年的基金委的任务是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此支持中国的基础研究,发现和培养科学技术人才,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刘丛强说,过去20 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的资助经费一直呈两位数的增长.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其资助经费已经翻了一番.近年每年收到的资助基金申请书达20 万份,“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和水平(发表SCI 论文篇数和影响力)在数字上已经和发达国家相当”.

在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启动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同时,“国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强雾霾治理、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刘丛强非常认同国家的创新体系建设目标,他说:“ 基础研究在解决基础科学问题、提高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水平的同时,也要力图解决民生问题,解决社会发展问题.基础研究科学家也应该把自己的研究服务于国家的需求.”作为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委员会,他认为,在保证基础研究特点即科学好奇心驱动的科学研究的同时,基金委今后应着眼于通过顶层设计来布局具有重大社会发展意义和科学突破意义的大计划或项目,使基础科学同时服务于国家发展和实现重大科学突破.

与国家不断增加的投入相比,刘丛强认为,中国的企业等社会机构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他希望“今后可以有更多的大企业能在基础研究方面有所投入”,切实推动中国的基础研究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归纳总结:本文论述了关于刘丛强和基础研究和民生方面的研究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李强:决定因素在人关键要靠实干在稳的基础上要实现进
2017 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江苏省党代会部署的开局之年 江苏省委书记、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李强前几日主持召开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深改组会.

李克强: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民生周刊记者 郑旭“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更要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该办能办的实事要竭力办好,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3月5日上.

刘宁桦:多元化金融服务的实践者
他是在中西方文化互相渗透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如何认清时代浪潮中那因文化的融合、碰撞而剧烈飞湧的浪花如何在其间寻找到生活的平衡如何面对随之而来的机遇与挑战他在探索与追逐中寻找着属於自己的答案人生经.

刘以林:一个创造传奇的人
刘以林是我在鲁迅文学院第四届文学创作进修班时的同学,那期进修班的办班时间是1988年的37月,短短的4个月,留下的却是长长的记忆 那个时候,刘以林的文学创作以写小说为主,偶尔也写诗 后来,刘以林就读于.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