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北戏有戏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跟北戏有戏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主题:北戏有戏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5

北戏有戏,本文是北戏有戏相关论文范文资料与有戏和戏有戏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北戏有戏论文参考文献:

北戏有戏论文参考文献 北核期刊目录

“戏剧绝对不能离开舞台,只有在舞台上它才具有生命,才能和观众形成良性的互动.”在院长刘侗的带领下,北戏的又一个春天到来了.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刘源隆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排练教室里,京剧专业的学生们一板一眼地排演着《霸王别姬》,指导老师时而从旁指点.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刘侗带着记者参观北戏的校园,对这里的每一个角落他都如数家珍.

如今,刘侗的工作也多少有着楚霸王般的忧虑,“现在的戏曲教育到了万分紧急的时候了”.在中国戏曲界工作了34年的刘侗从中国评剧院、中国京剧院再到今天的北戏,从一名编剧成长为今天的教育者.

刘侗太热爱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了,身为北戏院长,如今虽然有大量的行政工作要做,但他仍然愿意亲近舞台,策划、排戏、编剧,在并不热门的传统艺术领域,他悉心耕耘着.

艺术实践离不开创作

1984年从兰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刘侗被分配到北京市文化局机关.上大学时,刘侗一直热爱创作,因此“我报到时,跟文化局负责人提要求,申请从事专业创作工作”.时值中国评剧院要培养青年编剧,他就这样走上了职业编剧这条路.

从1984年到2001年,刘侗一干就是17年,从舞台剧到影视剧,以及小说等文学创作,无不涉足.十几年的创作,刘侗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因此文化局的领导对他一直寄予厚望,经常安排他参加青年干部的培训班学习.

2001年,北京市文化局从培养剧院团管理干部的角度,提拔刘侗在剧院任院长助理,负责评剧院的新剧目创作,从2002年开始,他被任命为中国评剧院的副院长,仍是主抓剧目创作和戏曲电视剧的创作拍摄制作.这期间,他带领评剧院的主创团队,完成了系列评剧电视连续剧《包公智斗》的五部戏的创作和制作,全部在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产生很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收入.为那个时候的评剧院赢得了很好的荣誉,并推出了一批青年演员和导演等主创.那期间,也为评剧院组织创作了《刘巧儿新传》、《乐家老铺》、《桃花盛开的地方》等舞台剧目.新创评剧《长霞》在中国评剧艺术节上获得最佳编剧等七项大奖的创纪录殊荣.

厚积薄发,多年的编剧创作经验让刘侗可以从创作、创新的角度来审视自己领导的工作,而他的种种努力,赢得了更大的认可.2006年,文化局党组安排刘侗从中国评剧院到北京京剧院任副院长,依旧是抓剧目创作工作和艺术生产工作.

但这次角色转换也是一次艰难的历程,“评剧京剧都是戏曲,但却有着很多形式上的不同,我需要重新学习和研究”.身为创作管理干部,必须是行业的专家.刘侗一边熟悉业务,一边从事京剧文学研究,并且开始尝试创作.

在京剧院工作的6年时间里,刘侗带领北京京剧院一批年轻的主创团队,先后完成了小剧场京剧《浮生六记》、《昭王渡》和新编京剧《杨七娘》、《宋家姐妹》、《鼎盛春秋》等十余部的剧目创作和整理加工改编,并取得了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等荣誉.他还先后完成了新编京剧历史剧《圆明园》、十集京剧电视剧《李清照》的剧本创作.

2012年12月,他再一次转换角色,从北京京剧院到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做院长,这样的变化更大,工作性质从创作者变成了教育者.“做编剧是专门从事剧本文学创作,这是职业要求,而做剧院的业务院长,已经从专业创作转换成创作管理.做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已经基本上脱离开了剧本创作的专业,进入了全面行政和业务管理的领域.但我庆幸,在中国评剧院和北京京剧院工作期间,积淀了一定的戏曲专业知识能力和素养,为我在北戏工作,打下深厚的基础.”长期的积累,也让他迅速找准了办学的定位.学校是育人单位,培养后备人才的两个方面——教育和实践一个都不能少,而艺术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新剧目创作.

北戏的春天

到北戏的第一个月,“我们当年的学生去参加了一个少儿戏曲博华奖的比赛,去了很多人,但是一个奖也没拿到.我向老师们询问原因,他们说是因为演出太少,孩子们根本没有任何舞台经验.”这让刘侗深受刺激,一个拥有60年历史积淀的戏曲学院,竟然不能解决学生艺术实践的问题.因此,他提出了开办“少儿戏剧场”的计划.

其实,北戏是有演出舞台的.1996年,在时任院长、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的带领下,北戏筹建了“北戏排演场”,开创了“双休日百场演出”实习基地,并坚持了12年.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排演场歇业,孙毓敏至今想起仍觉得很是遗憾.当刘侗提出“少儿戏剧场”计划时,孙毓敏形容其为“北戏的又一个春天”,书法家欧阳中石还专门为剧场题字.

由此,孩子们又有了属于自己的舞台艺术实践平台.

“戏剧绝对不能离开舞台,只有在舞台上它才具有生命,才能和观众形成良性的互动.”刘侗语重心长.

有了“少儿戏剧场”,加上参演政府组织的各项文化惠民活动、重大项目活动,近五年来,北戏各类艺术实践活动演出高达1500场次;创新创作戏曲、话剧、舞剧、歌剧等各类剧目50部;学生们取得了200多个奖项,近330人次获奖;学校就业率达到98%.

2014年,北戏将京剧《白蛇传》改编成舞剧《夕照》.“舞剧对于演员的要求很高.我们的学生当时基础并不够好,导演还有所顾虑,最后还是硬生生地把毫无基础的孩子们教会,一共排练了三年时间,演出了30多场.”

有了这样的历练,这些学生们进步神速.

“我们这些学生演员中有6个男孩,去年考上北京舞蹈学院.北舞的老师非常惊讶地跟我讲:‘你们这些学生怎么都像职业演员呢!’”这让身为院长的刘侗很是自豪与欣慰.

的确,在刘侗的带领下,北戏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五个结合,三个依托”是刘侗在北戏探索出的人才培养道路.

五个结合,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艺术创新创作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创作、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文化建设相结合,学校教育与行业需求相结合,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专业岗位化、职业化的结合.

三个依托,即依托北戏“少儿戏剧场”、“北戏书馆”,自主自觉开展常态化、规模化、业态化艺术实践;依托北京市开展的“民族艺术进校园”、“金秋演出季”、“百姓周末大舞台”等公益类演出活动,积极参与到文化惠民、社会文化建设中来;依托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京剧艺术节”、“全国优秀儿童剧目展演”、国家大剧院艺术院校“春华秋实演出季”以及京津冀艺术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开展的“教学成果汇报展演”等高端平台,连续推出北戏学生、青年教师为演出主体的新编戏曲剧目、原创话剧、原创民族舞剧、大型民族器乐音乐会等高质量、高水平剧节目,展现北戏教育教学成果,交流教育教学的经验,最终实现不断提升学生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学生教师职业能力、打造学生教师职业品格的目的.

戏曲人才在哪?

虽然近年来,北戏的发展很快,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刘侗却总是感到焦虑.他在接受《小康》记者的采访时,深入地谈及了戏曲行业的现状、发展以及他对这个行业的期待.

《小康》:十八大来,国家在文化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大,戏曲行业在外行人看来,虽然并非热门,但是也得到了比以往更大的资源投入.人们期待着戏曲能够与流行文化相交相融,期待着有大师、名角儿的出现.在您看来,这是否是可期的?

刘侗:戏曲这一行,人才是决定性的因素.我还有一项工作是中国职业艺术教育协会的副会长,还是其中戏曲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去年我发起了一个活动,就是在2019年国庆70周年搞一个“百戏百校”展演,想将全国戏曲教育学校能够演出的剧目汇集一起,来北京展演,给从业者们打打气,也给全国人民汇报一下我们传承的工作.

我们很努力地联络、搜集了几个月,最近统计出了几个数字.看到这样的数字,我非常焦虑,这些数字清晰地说明,中国戏曲到了必须要大力拯救的边缘.

目前全国从事戏曲教育的学校有65所;教授戏曲的种类50个,中国有348个剧种,剩下将近300个剧种怎么传承?

从业教师不超过2000人;从初中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十个年级,包括中专、高职10000人.这10年的跨度,平均每年学生只有1000人,这些学生能支撑全国几个院团?

戏曲这行,要是出个角儿可是百里挑一的,连人都没有,怎么谈发展呢?

《小康》:在您看来,戏曲人才的培养是现在这种现代教育模式更好,还是原来的科班制更好?

刘侗:从艺术规律出发,从戏曲人才发展的规律来讲,还是“科班制”更好、更科学.无论是戏曲、舞蹈、武术等都是这样.

“练功”对于戏曲行当是非常重要的.老话讲:“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师父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我们现在的体系基本是半天学文化、半天学专业,再加上周末.这样一周就是两天半的文化知识学习,两天半的专业知识学习,专业知识学习里除了基本功还有其他方面的学习,因此一周真正在学戏的时间也就有2天的时间,我们北戏安排周末排练演出,还有很多学校没有这样的条件,那学生的进步速度可想而知.

过去在戏班里面,生活就在戏班,有晨练,而且以戏带功,在演出、排戏中把功练出来.可能在文化知识上稍微弱一些,但是出戏,出人才.

《小康》: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如今的演艺市场很繁荣,但是戏曲方面,却还没有能够完全市场化盈利的剧目或院团产生,这是为什么?

刘侗:我工作的时候是1984年,被分到中国评剧院,我认为当时是中国戏曲的一个黄金时代.“”后,很多遭到不公正待遇艺术家被平反,重新出来演戏,利用自己艺术生命的最后时光为大家奉献了极为精彩的演出.当时中国评剧院随便一个戏,一贴出来至少演半个月,一天两场,场场满座.挣了钱不仅能满足剧院自身运营发展,还要上交给文化局一部分,去补贴支持那些不太火的剧种.

到了1986年,城市改革开始以后,打破铁饭碗,很多人把目光转向了商业.很多剧院团开始不务正业,办三产.我记得,我们评剧院成立了商贸公司做买卖,像北京京剧院还开了梨园驾校.这种情况下,演员逐渐也就都下海了.我当时在剧院踏踏实实待到1991年,因为实在没有创作的机会,没戏排,我也开始写影视剧的剧本.

还有更多的从业者是去经商,做跟艺术不相关的职业了.这对于文化市场的破坏相当严重,几乎就是连根拔起,要人没人,要环境没环境.到90年代末,开始有演员、导演、编剧回归舞台,但是已经相当困难了.第一,观众没有了,买方没有了;第二,老一代艺术家们岁数大了,陆续离世了,那么传承工作就断了,这对戏曲舞台艺术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2001年昆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才有了危机,才又开始重新重视.想让戏曲重现曾经的辉煌,我们的创作人员要达到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造诣,出好戏,再有就是用好戏去培养观众,这相当于从头再来,因此是异常艰难的.

《小康》:在话剧界,北京人艺一直以来传承未断,而且富有很强的生命力,戏曲院团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呢?

刘侗:北京人艺的确是非常成功的一个国有院团.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自新世纪以来,影视传媒的发展为北京人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人艺的名角儿、大演员通过影视剧上的成功再来反哺话剧舞台,是北京人艺至今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

光靠舞台不是不行,于是之等老一辈艺术家没有那么多影视剧的机会,但那时候大众可选择的文化娱乐项目也少,因此话剧在70年代以前还是非常重要的演出形式,很多北京人艺老的观众群都是那时候形成的.但是今天,一台戏排出来,演个10场、20场,影响力还是小.

90年代中期,市场经济不成熟、泛滥的时候,北京人艺也曾面临危机,也曾去北京各大高校里面去宣传,吸引观众,首都剧场也曾被讨论是否要出租创收.后来经过多年,再把群众不断地拉回剧场,才有了今天再次的成功.

《小康》:现在对于传统戏剧的创新有各种各样的尝试,其实曾经的样板戏为京剧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未来有没有可能再出现像这样的经典剧目?

刘侗:从艺术上讲,样板戏是非常优秀的作品.首先从声腔、唱腔设计结合演员的天赋条件、表演能力,可以说做到了水融,表现力前无古人;还有旋律,优美动听,朗朗上口;台词极富文学性,又很通俗;而且样板戏确立了全新的艺术形式,比如《智取威虎山》里“打虎上山”一出杨子荣的“马鞭子舞”,融合了芭蕾舞的表现形式,做到了非常极致的创新.八个样板戏无一不是.每一点都做到了极致,想看看哪部戏,哪里还能再突破一点,根本没有,找不出来.

剧情的编排也是非常吸引人,比如《红灯记》,就这么几个人物,但是情节丝丝入扣,让观众一直处在紧张的气氛中,跟着悬念走.

但是这些戏,是当时举全国之力来做,创作人员都是当时业内最顶尖的人不计酬劳、不计成本而制作的.今天我们不可能把全国最优秀的人才聚在一起做一部戏,因此未来再也达不到这些戏的高度.

《小康》:那像青春版《牡丹亭》呢?有没有可借鉴的?

刘侗:白先勇先生传统文化底蕴太深厚了,艺术审美能力相当高超,他有这样的创作冲动,有对昆曲的情怀.换了别人,是不可能形成这样的经典剧目的,只有这样优秀的策划者才创作出了青春版《牡丹亭》,人才的因素太关键了.

目前,与当代时尚元素、当代的审美趣味相结合的创新戏曲,各个院团也在做不同的尝试.我们的《谁共白头吟》,包括北京京剧院做的《浮生六记》、《昭王渡》等都在尝试.

归纳总结:此文为关于有戏和戏有戏方面的北戏有戏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北戏有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体验艺术,领会美德记北戏2019暑期最美少年传统艺术体验活动
文 韩旭2017年7月18日,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少儿戏剧场高朋满座,2017暑期“最美少年”传统艺术体验活动的汇报演出即将在这里上.

改戏改出正能量
著名表演艺术家游本昌大器晚成, 直到50多岁才主演了自己的第一部大戏———电视剧济公,在剧中饰演济公 剧中有一出济公在街市摊位上吃馒头不给钱的戏, 原来是这样写的 .

苦情戏不能假戏真做
生活是复杂的,有幸福的时刻,有平淡的时刻,有艰难的时刻,但更多的,可能是面对这种复杂,清醒而努力的时刻 前几天,一篇题为凌晨3 点不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的自媒体文章刷屏了 大量网友评论、转.

陪爷爷听戏
我小时候和爷爷奶奶同住 家中有一台老式收音机,又笨又重,爷爷管它叫“戏匣子”,常抱在怀里听 爷爷爱听戏 不出门时,他会仰靠在太师椅上, 跷着二郎腿,闭着眼睛,跟着戏匣子摇头晃脑.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