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目录>材料浏览

有关供给侧改革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校企合作新视角*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主题:供给侧改革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5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校企合作新视角*,该文是有关供给侧改革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新视角和校企和供给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

供给侧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供给侧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新课程改革论文新制度经济学论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农村新技术杂志

吴 迪1,邱泽国2,任中贵3

(1. 哈尔滨商业大学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2. 哈尔滨商业大学科研处,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3. 哈尔滨商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摘 要:高校供给侧改革既是顺应国家发展政策,又是解决自身人才培养和输出问题的机遇,高校从“需求侧拉动”到“供给侧推动”的根本转变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新视角,基于企业需求改革高校内部结构,是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式的基本内涵,笔者提出高校应自发进行结构性改革,主动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去适应企业需求,从而逐渐增加高校对企业的吸引力.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校企合作;企业需求;OBE理念

中图分类号:F121;G642.0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4-9146.2017.05.047

供给侧改革是经济学概念,与需求侧改革概念相对,需求侧改革主要指投资、消费、出口等要素,而供给侧改革主要指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2016年1月27日,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组长主持召开了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拉开了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序幕[1].

在国家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并非心血来潮的尝试,而是巧妙抓住了解决人才培养和输出困境的机遇.一方面是每年培养出数量巨大的高校毕业生,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却总是感到难以招到得心应手的人才.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运用供给侧改革的思路重新审视高等教育是一个新的视角,提示高校进行结构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实现从“需求侧拉动”到“供给侧推动”的根本转变.在高校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是重要一环,关系着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其中,校企合作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一种学校与企业互通有无的“双赢”模式[2].校企合作应社会所需、与市场经济接轨,给学生创造直接面对真实社会环境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1 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多数校企合作都停留在接收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层面,较少真正达到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与评价、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等较深层面.原因主要有以下3方面.

1)高校人才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一是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与企业需求的符合度较低,学生的能力素养不足以直接胜任企业的实际工作[3-4].二是学校的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仍不强,不能满足企业对新产品、新技术的渴求,因而校企合作对企业来说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三是学校教育仍然以理论学习为主,实践教学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而非主旋律,这就决定了不可能形成与企业岗位能力一一对应的教育体系.

2)企业参与高校发展的动力不足.盈利始终是企业最主要的经营目标,其参与高校发展的源动力是提升其经营业绩.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要安排专人对学生进行培训管理,有的还要为学生提供吃住,这些均增加了企业成本.学生在企业实习时,企业还要承担一部分学生的安全责任,从而给企业增加了安全风险.此外,实习生通常效率较低,一旦出现问题,还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和企业声誉.鉴于上述原因,权衡投入和产出后,当校企合作对企业的效益不能产生较大有益影响时,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政策,校企合作并非企业获得人力资源、增产增效的首选.

3)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尚未形成.理想的校企合作模式应该是双方相互吸引,高校能为企业提供最新生产力,帮助企业增产增效,企业深入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参与人才培养的深层结构,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5].而目前大多数的校企合作仍然要靠外力维系,如靠感情和人际关系来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因而此种合作多数不能长久.那种双方具有内在吸引力的模式尚未形成.

2 供给侧改革为校企合作带来新视角

提及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常将部分原因归咎于企业一方,强调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热情不高.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校企合作,恰恰是采用“反求诸己”的儒家思想,高校主动进行反思,不再强求企业迎合高校,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实践条件,而是高校自发进行结构性改革,主动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去适应企业需求,从而逐渐增加高校对企业的吸引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校企合作模式体现了从“需求侧拉动”到“供给侧推动”的根本转变.

高校实行供给侧改革不仅是为顺应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也是解决高校诸多内在矛盾的需求.以高校人才培养和就业之间的矛盾来说,表面看是高校人才供给过剩,实则是高校供给侧结构失调.以近10 a我国师范毕业生为例,我国平均每年师范毕业生总数为70.16万人,而被对口教育机构录用的人数仅为19.57万人,占总数的27.89%.据朱旭东教授统计的2016年中国教师岗位的录用结构,师范毕业生只占23%,综合大学和综合学院的学生抢占了大部分岗位,师范毕业生面临“被抢饭碗”的尴尬境地.

师范生的尴尬只是众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缩影,反映的是高校供给侧结构失调,培养出来的人才适应社会实际工作能力差.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步入社会之前进行社会历练的机会,正是由于校企合作一直以来的僵局和平庸,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毕业生实践能力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因而校企合作的改革迫在眉睫.在校企合作迫切需要一个突破口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校企合作开辟了新视角,这种模式的理念强调高校在坚持人才培养根本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应以企业需要为转移,以学生就业所需能力为目标来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方式和结构,体现了主张以学生出口为导向的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理念精神[6].基于企业需求的校企合作模式与以往的模式不同,它不是靠加大拉力来抵消企业背离高校的反作用力,而是通过高校自身的结构性改革形成引力,来吸引企业主动向高校靠近,寻求同高校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走的是内涵式发展道路[7].

3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基于企业需求,更准确地说是基于毕业生就业所需能力来改革高校内部结构,是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式的基本内涵.

1)通过实地调研,摸清毕业生就业所需能力.基于OBE理念,通过实地调研、多方调查、持续调查的方式,摸清毕业生就业所需能力,构建毕业生能力框架图谱.将这些能力反推到本科4 a的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将每一种能力对应落实到具体的每一门课、每一章、每一节和每一个知识点上.最终的目的是教师在讲授每一节课时,头脑中都有着清晰的认识,明确自己所讲内容要给学生形成哪一方面的能力,此能力对学生今后就业有何种作用.当教师把每节课的作用清晰传达给学生时,因其具备的实用价值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这种能力的反推是建立在实地调研基础之上的.由于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知识、新技术日新月异,必须建立长久的、持续的、频繁的调研机制,以便较为准确地把握社会发展动态,了解学生需要掌握的最新技能.

2)进行专业改革和课程改革,与需求侧紧密结合.专业和课程的建设既要考虑学科专业自身发展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考虑学校的特色发展,又要兼顾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如果忽略了社会需求,盲目跟从或缺乏特色,就会导致毕业生就业水平偏低,毕业生能力和素质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并非具有清晰的学科划分,相反,即使一个纯技术问题,要想很好地解决并最终使企业获得利润,其背后都涉及纯技术之外的相关法律问题、经济学规律、管理学窍门,以及人际交往等复杂因素.因此,从企业需求和毕业生能力着手考虑专业和课程的改革,就要注重教育的综合化,增加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融合,增加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开设比例,开放选修课的边界,给学生足够的权限和政策来鼓励学生跨学科选课.此外,专业和课程建设要与时俱进,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及时整合或裁减那些设置不合理的专业或课程.

3)更新校企合作理念,培养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第一,以需求为导向.自我完善是学校永恒不变的追求,但在校企合作中,学校的自我完善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需求,因为企业的需求和毕业生能力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回事.需求是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从企业需求或者说从毕业生能力要求出发,在本科4 a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这些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形成这些能力的根本目的仍然是毕业后到相应工作岗位发挥实际作用.校企合作就是在学生毕业之前,提前给学生一个学习、了解和适应企业的机会,以便在校期间能有针对性地磨练学生相应的能力.第二,以特色为突破口.具有相同专业的高校众多,企业缘何要与这所高校合作,而不与其他高校合作呢?企业发展需要特色,哪家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让人眼前一亮,哪家企业才能脱颖而出,这也正是校企合作的突破口,都是相同的专业,哪所学校培养的人才有特长,更适合企业,哪所学校就有合作优势.特别是地方普通高校,学生专业能力可能没有全国重点高校强,因而要想在校企合作中把握先机,就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让学生有专长,针对特定岗位有独特吸引力.此外,在特别强调创新意识的今天,学生的个性培养也不容忽视,求新、求异已成为时代主旋律.

4 结论

供给侧改革为校企合作带来的新视角在于采用“反求诸己”的儒家思想,不再强求企业迎合高校,而是高校主动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去适应企业需求,从而逐渐增加高校对企业的吸引力.不是靠加大拉力来抵消企业背离高校的反作用力,而是通过高校自身的结构性改革形成引力,来吸引企业主动向高校靠近.从“需求侧拉动”到“供给侧推动”是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依据OBE理念进行改革,通过实地调研摸清毕业生就业所需能力,构建毕业生能力框架图谱,将所需能力反推到4 a本科教育中,找准现有能力与毕业生所需能力之间的差距,通过课程改革、专业改革弥补差距,逐渐与需求侧相吻合.在改革中时刻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就不会走偏路和岔路,以特色为突破口就能增强竞争力.

上文结论,此文为一篇关于经典供给侧改革专业范文可作为新视角和校企和供给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供给侧改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设计
尚晓丽 刘丽群职业教育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迎来了契机 当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对于实际需求的有效供给存在明显的不足,如何培养出具备较高专业素养.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探究
摘要文章分析了国有企业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物流有限公司在社会经济增速放缓、煤炭市场形势疲软的背景下,积极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经济调整,探索供应链管理模式 关键词国有企业;供给侧;供应链DOI10.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酒店业
摘要在政府政策影响下,酒店业同质化、产能过剩的本质问题逐渐显现,由此引发诸多问题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对酒店产品的品质化、个性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要求更加明显,酒店业亟.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