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mba论文>材料浏览

关系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和孙吴清谈名理 与和正始玄学的关系兼论二陆入洛的玄谈资源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关系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2

孙吴清谈名理 与和正始玄学的关系兼论二陆入洛的玄谈资源,本文是关系开题报告范文和二陆和正始玄学和清谈有关开题报告范文.

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读书杂志王念孙一村一名大学生毕业论文期刊名杂志名

徐昌盛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关键词:孙吴;清谈名理;发展;正始玄学;关系

摘 要:孙吴的清谈名理,是在汉末中原的影响下发生发展的,主要表现为清谈风气的盛行和人物品评的兴起.孙吴学者批判地接受了荆州学派新学风的影响,在《易》和《太玄》之学上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孙吴早期的老学成就斐然,虞翻《老子》注在三国时期出现最早,目前尚存的葛玄《道德经序》反映了孙吴道教的盛行,而政治上崇尚黄老无为进一步印证了孙吴早期的老学影响.易学和老学是正始玄学理论的依据.因此在汉末清谈向正始玄学的演进过程中,孙吴的清谈名理和经典注训具有重要作用.以陆机、陆云为代表的吴士入洛之际的玄谈,偏重于《易》《老》,正是汲取了孙吴玄学传统的资源.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35(2018)-113-07

DOI:10.13399/j.cnki.zgwxyj.2018.04.015

A Talk on the Development of Ming Li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Zhengshi Metaphysics

——Also Talking of Source of Metaphysical Talk by the Entering of Lu Ji and Lu Yun

XU Changshe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08)

Key words: Wu Dynasty; Philosophy of metaphysical talk ; development; Zhengshi metaphysics; relationship

Abstract: Philosophy of metaphysical talk in Wu Dynasty develop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Central Plains in the late Han Dynasty. The main performance was the prevalence of metaphysical talk and the rise of character evaluation. The scholars of Wu Dynasty critically accepted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style of study of Jingzhou School and mad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Zhou Yi and Tai Xuan.In the Wu Dynasty, early study of “Lao Zi” had made great achievement. Notes of Lao Zi by Yu Fan first appeared in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The surviving work Preface of Tao Teh King by Ge Xuan reflected the prevalence of Taoi in Wu Dynasty and the politics of advocating Huanglao inaction further confirmed the influence of early study of “Lao Zi”in the Wu Dynasty. Study of “Yi” and that of “Xuanxue” were the basis of the Zhengshi metaphysics’s theory.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from the metaphysical talk to Zhengshi metaphysics in the late Han Dynasty, the important role of metaphysical talk of mingli and the classical annotation could not be ignored. Metaphysical talk drew on the traditional resources of metaphysics tradition in Wu Dynasty when the scholars in Wu dynasty which represented by Lu Ji and Lu Yun Brothers who emphasized on Zhou Yi and Lao Zi.

汉末以来的清谈名理,经何晏、王弼发展至魏晋玄学,正始、竹林和元康,各有特点、各具面貌,构成了玄学发展史上的三个重要阶段.而孙吴的玄学发展情况似显落寞,唐长孺《读抱朴子推论南北学风的异同》?譹?訛指出江南并无玄学,而玄学不兴的原因是孙吴士人沿袭汉儒保守的旧学风.事实上,孙吴接受了汉魏清谈名理的影响,形成了类似中原的玄学风气,表现为清谈风气的盛行和人物品评的兴起,并且在《易》《老》之学上取得重要的成就,构成了汉末清谈向正始玄学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因此,系统地描述孙吴清谈名理的面貌,准确把握其在中原玄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全面理解三国时期的玄学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清谈风气的盛行

汉末江南的清谈风气,是在中原名家影响下发生的,中原士人如蔡邕、陈蕃、郭泰、许劭、孔融等迁官或避祸江南,与当地士人进行交往,传播了中原的新学风,虞翻、顾雍、张紘、滕胤等江南名士均受其沾溉.?譺?訛但是曹丕篡位、孙权称王开始改变了这一进程.孙权接受曹丕的吴王封号之初,吴魏之间的交流尚有迹可寻.如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孙权与曹丕有书信往来,《魏书·文帝纪》裴注引胡冲《吴历》说:“帝以素书所著《典论》及诗赋饷孙权,又以纸写一通与张昭.”?譻?訛《吴主传》中裴注引《吴历》也有类似的材料:“权以使聘魏,具上破备获印绶及首级、所得土地,并表将吏功勤宜加爵赏之意.文帝报使,致■子裘、明光铠、■马,又以素书所作《典论》及诗赋与权.”?譼?訛但是到了黄初五年(224),吴魏已绝不通使,随后战争频仍,史书中也很难找到吴魏士人交流的记载.虽然孙吴的清谈风气继承了汉末学风的余脉,但与中原的清谈风气已经日益疏远.

孙吴清谈的重要人物,有沈友(176—204)、暨艳(?—224)、张温(193—230)、诸葛恪(203—253)等,其他如顾劭、虞俊、朱据、孙桓等,也是一时之秀.

沈友是吴郡人,十一岁时遇到巡行风俗的华歆,因对答得体受到赞赏.《吴录》载华歆见而异之,呼其登车共语,沈友拒绝道:“君子讲好,会宴以礼,今仁义陵迟,圣道渐坏,先生衔命,将以裨补先王之教,整齐风俗,而轻脱威仪,犹负薪救火,无乃更崇其炽乎!”?譽?訛华歆闻之颇为惭愧,感叹道:“自桓、灵以来,虽多英彦,未有幼童若此者.”当然,沈友十一岁,时为灵帝中平三年(186),灵帝尚在世,华歆不得预闻谥号,或经后人加工,但沈友善于谈论早已闻名.史书还说他有笔、舌、刀“三妙”:

弱冠博学,多所贯综,善属文辞.兼好武事,注《孙子兵法》.又辩于口,每所至,众人皆默然,莫与为对,咸言其笔之妙,舌之妙,刀之妙,三者皆过绝于人.权以礼聘,既至,论王霸之略,当时之务,权敛容敬焉.陈荆州宜并之计,纳之.正色立朝,清议峻厉,为庸臣所谮,诬以谋反.权亦以终不为己用,故害之,时年二十九.?譾?訛

他的能力得到了孙权的敬佩,但为人正直、措辞严厉,终于得罪了庸臣,又为孙权猜忌,不幸遇害,卒于204年,正处于孙吴政权的早期.

孙吴清谈人物中,最具影响力的当推暨艳和张温.他们同在选曹,掌握铨选重任,而主持选举必须注意人物品评.暨艳重视以清议臧否取材,史称“艳性狷厉,好为清议,见时郎署混浊淆杂,多非其人,欲臧否区别,贤愚异贯.弹射百僚,核选三署,率皆贬高就下,降损数等,其守故者十未能一,其居位贪鄙,志节污卑者,皆以为军吏,置营府以处之.”?譿?訛陆瑁写信与暨艳说:“今王业始建,将一大统,此乃汉高弃瑕录用之时也,若令善恶异流,贵汝颍月旦之评,诚可以厉俗明教,然恐未易行也.宜远模仲尼之泛爱,中则郭泰之弘济,近有益于大道也.”?讀?訛陆瑁认为汉末汝颍的那种品评人物的方式,已经不切合当时的政治需要,应采取孔子的爱人和郭泰的宽容方式,才能有利于现实政治.张温也具辩论之才,骆统上表为张温辩白说“然其弘雅之素,英秀之德,文章之采,论议之辩,卓跞冠群,炜晔曜世,世人未有及之者也”?讁?訛,张温的论辩才能,骆统加以推举,说明当时将善于论辩作为特殊才能看待.然而黄武三年(224),暨艳坐检核郎署事自杀,张温受牵连而遭废黜终生.暨艳案研究已多,表面上是暨艳面对积弊、用药过猛而得罪朝野,实质上涉及江东大族与淮泗集团的矛盾.孙权因群情激愤和维护淮泗集团的政治利益而加罪暨、张,并非出于对谈辩的惩罚.虽然孙权本人不好谈辩,但当时清谈风气盛行,清谈之士多具才能,不能不加以笼络利用.如诸葛恪是清谈名家,曾得到过孙权的赏识,史载诸葛恪 “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孙权见而奇之,谓瑾曰:‘蓝田生玉,真不虚也.’仕吴至太傅”?輥?輮?訛.又如李肃,“少以才闻,善论议,臧否得中,甄奇录异,荐述后进,题目品藻,曲有条贯,众人以此服之.权擢以为选曹尚书,选举号为得才” ?輥?輯?訛,因人物品评的服众而得到孙权的擢用.

孙吴能辩之士中,以诸葛恪最为著名.他曾是孙登时太子宾友,孙权去世后受诏辅政.《江表传》称他“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吴录》称“恪长七尺六寸,少须眉,折頞广额,大口高声”?輥?輰?訛.《世说新语·排调》曰:

诸葛瑾为豫州,遣别驾到台,语云:“小儿知谈,卿可与语.”连往诣恪,恪不与相见.后于张辅吴坐中相遇,别驾唤恪:“咄咄郞君.”恪因嘲之曰:“豫州乱矣,何咄咄之有?”答曰:“君明臣贤,未闻其乱.”恪曰:“昔唐尧在上,四凶在下.”答曰:“非唯四凶,亦有丹朱.”于是一坐大笑.?輥?輱?訛

程炎震考证说:“黄龙元年,瑾为豫州牧.张昭嘉禾五年卒.当在此八年中.恪死时年五十一,是时三十上下矣.”?輥?輲?訛则此事发生在229—236年间,属于孙吴政权的前期.诸葛恪自小即有才名,聪慧伟岸,又天赋“大口高声”,而善于辩论,无人能够抗衡,曾指责汉末士林领袖郭林宗说:“林宗隐不修遁,出不益时,实欲扬名养誉而已.街谈巷议以为辩,讪上谤政以为高.时俗贵之歙然,犹郭解、原涉见趋于曩时也.后进慕声者,未能考之于圣王之典,论之于先贤之行,徒惑华名,咸竞准的,学之者如不及,谈之者则盈耳,中人犹不觉,童蒙安能知.”?輥?輳?訛诸葛恪指责郭太进退都无禆于世,反而邀名逐誉,后学之士惑于他的论辩才能和毁谤朝政,却不能认真核考儒家典籍和先贤举止,显然是对郭林宗的否定,主要出于对邀名、谤政等违反儒家行为标准的不满.

其他清谈的能手,如虞俊、朱据、顾劭等皆引领一时风气.《会稽典录》说虞俊“至吴,与张温、朱据等会,清谈干云,温等敬服,于是吴中盛为俊谈”?輥?輴?訛.孙桓是孙吴宗室,“仪容端正,器怀聪明,博学强记,能论议应对,权常称为宗室颜渊”?輥?輵?訛.顾劭是顾雍的长子,知人善任,为时所称.顾雍曾从避怨来吴的蔡邕学琴书,熟悉中原的清谈风气,而顾劭也颇受影响,史载:“初,钱唐丁谞出于役伍,阳羡张秉生于庶民,乌程吴粲、云阳殷礼起乎微贱,邵皆拔而友之,为立声誉……谞至典军中郎,秉云阳太守,礼零陵太守,粲太子少傅.世以邵为知人.”?輥?輶?訛顾劭为出身低微的人物延立声誉,最后皆能成才,得到了舆论的肯定.而其中的殷礼,曾出使蜀国,诸葛亮见而赞赏道:“东吴菰芦中乃有奇伟如此人.”?輥?輷?訛顾劭之识人由此可窥一斑.

孙吴的清谈,以“圣道”“仁义”为号召,以“禆补先王之教,整齐风俗”为目的,以“颜渊”为榜样,以“声誉”相尚,本质上仍是尊崇的儒家道德标准,属于汉末清谈的流脉.

二、人物品评的兴起

汉末人物品评的兴起,主要是针砭当时名不副实的选举现状,名士如许劭、许靖等人的品评,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人物品评旨在“综核名实”,有利于设官分职和量才授官,推动了名理之学的发展.刘劭的《人物志》是名理学的总结性著作,汤用彤认为它是“汉代品鉴风气之结果……惟其书宗旨,要以名实为归”?輦?輮?訛.余敦康指出它“站在更高的理论层次探索了理想君主的问题,为玄学的产生作了重要的铺垫”?輦?輯?訛.吴地“人物志”的兴起,既是人物品评发展的结果,又是受到了中原名理学的影响.

孙吴时期的“人物志”,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辑录有士燮《交州人物志》、谢承《会稽先贤传》、陆凯《吴先贤传》、徐整《豫章烈士传》、张胜《桂阳先贤画赞》、陆胤《广州先贤传》.又有殷基《通语》数十篇,学者认为很可能也是《人物志》一类的书籍?輦?輰?訛.《隋书·经籍志》之“名家”收录了两部吴人的著作:一是《士纬新书》十卷,姚信撰;一是《姚氏新书》二卷.汤用彤以后者与《士纬》相似而猜测出于姚信之手.姚信生于207年左右,卒于267年左右,此书作年不详,根据前列“人物志”类著作,应该是与时代风气相呼应,当成于孙吴前期.余敦康指出《士纬新书》《姚氏新书》“是两部品题人物的专著”?輦?輱?訛.汤用彤说:“至若姚信,乃吴选部尚书,而《士纬》现存佚文,如论及人性物性,称有清高之士,平议之士,品评孟子、延陵、扬雄、马援、陈仲举、李元礼、孔文举,则固品题人物之作也.《*》引有一条曰:‘孔文举金性太多,木性不足,背阴向阳,雄倬孤立.’其说极似《人物志·九征篇》所载.”?輦?輲?訛又说:“《人物志》为正始前学风之代表作品,故可贵也.其后一方因学理之自然演进,一方因时势所促成,遂趋于虚无玄远之途,而鄙薄人事.” ?輦?輳?訛姚信之书与《人物志》应出于同时,也可视为正始前学风的代表.马国翰评《士纬》曰:“如以吴季札让国为开篡杀之路,非所谓从忠教也.谓扬雄智似蘧瑗而高不及,谓周勃之勋不如霍光说,皆覈确.书中推尊孟子,亦识仁义为中正之途.而其论清高之士,则以老庄为上、君平子贡为下,殊非其伦,此所以不能醇乎儒术也.”?輦?輴?訛可知《士纬》已表露出崇尚老庄的倾向,显示出正始、竹林玄风的端倪.

孙吴也效法曹魏建立九品中正制度.延康元年(220),曹魏吏部尚书陈群建议建立九品中正制度,制定九品官人之法,设置郡中正,品第郡人,而中正由本郡推举现任朝官担任.这项制度是在汉末乡里清议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是名士清议与朝廷选举统一的产物.孙吴也如法炮制,《三国志·吴书·潘濬传》裴注引《襄阳记》载:“襄阳习温为荆州大公平.大公平,今之州都.(潘)秘过辞于温,问曰:‘先君(潘濬)昔曰君侯当为州里议主,今果如其言,不审州里谁当复相代者?’温曰:‘无过于君也.’后秘为尚书仆射,代温为公平,甚得州里之誉.”?輦?輵?訛唐长孺据潘濬卒于赤乌二年(239),以为大公平的设置应在赤乌之前,又据《吴九真太守谷朗碑》推断谷朗为桂阳郡中正也当在赤乌中?輦?輶?訛.则早在孙吴前期,人物选举也沿袭曹魏的做法.

胡综的《宾友目》是孙吴前期人物品评的代表.《宾友目》是胡综因太子孙登要求所作,主旨是评议太子宾友,辞云:“英才卓越、超逾伦匹,则诸葛恪.精识时机、达幽究微,则顾谭.凝辨宏达、言能释结,则谢景.究学甄微、游夏同科,则范慎.”?輦?輷?訛也许是因为溢美过当,羊衜就很是不满,驳道:“元逊才而疏,子嘿精而狠,叔发辨而浮,孝敬深而狭.”?輧?輮?訛羊衜的话虽然在后来得到了验证,但却因开罪诸葛恪等人而遭到疏远.孙登对这些士人也表达了看法,他临终上书孙权评议道:“诸葛恪才略博达,器任佐时.张休、顾谭、谢景,皆通敏有识断,入宜委腹心,出可为爪牙.范慎、华融矫矫壮节,有国士之风.羊衜辩捷,有专对之材.刁玄优弘,志履道真.裴钦博记,翰采足用.蒋脩、虞翻,志节分明.凡此诸臣,或宜廊庙,或任将帅,皆练时事,明习法令,守信固义,有不可夺之志.”?輧?輯?訛除胡综和孙登的评议外,周昭对当时名士顾谭、诸葛恪、步骘、严畯、张休等也有评论,说:“然论其绝异,未若顾豫章、诸葛使君、步丞相、严卫尉、张奋威之为美也.《论语》言‘夫子恂恂然善诱人’,又曰‘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豫章有之矣.‘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使君体之矣.‘恭而安,威而不猛’,丞相履之矣.学不求禄,心无苟得,卫尉,奋威蹈之矣.”?輧?輰?訛并酌其优劣,称“诸论者因各叙其优劣,初,先卫尉,次丞相,而后有使君也”?輧?輱?訛,以严畯为上,步骘其次,诸葛恪最后.步骘于246年代陆逊为丞相,次年去世,则此文应作于此两年(246—247)间.

论人重仪容,在吴国也形成风气.汉末的人物品评以道德风范为根柢,如评价李膺“谡谡如劲松下风”?輧?輲?訛,评价朱穆“飂飂如行松柏之下”?輧?輳?訛,评价陈蕃“汝南陈仲举,轩轩若千里马”?輧?輴?訛等等,都是由内在的道德情操所表现出来的风神气貌,但也透露了道德与仪容的关系.到了三国时期,人物品评开始注重仪容风姿,并且发展成为主要的评论倾向.《吴录》说:“纯少厉操行,学博才秀,切问捷对,容止可观”?輧?輵?訛.《吴录》说:“滕胤年十二,孤单茕独,为人白皙,威仪可观.每正朔朝会修觐,在位大臣见者莫不叹赏.”?輧?輶?訛以刘劭《人物志》为代表的“人物志”类著作涌现和人物品评的新变,正反映了“由道德判断到既重道德判断又重才性容止鉴赏的转变”?輧?輷?訛,因此孙吴的人物品评所体现出来的新变风气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三、正始玄学的先声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诛杀“有惑众才”“华而不实”的魏讽,此后谈辩之士屡受摧抑,名士如诸葛诞和邓飏等即因“修浮华,合虚誉”而被明帝免去官职,曹氏三祖不仅对谈辩之风深恶痛绝,而且以诛杀绝仕等手段昭告天下?輨?輮?訛.孙吴统治者虽然不赞成谈辩,但出于笼络人才的需要,也不得不表现出容人之量.因此孙吴谈辩兴起虽晚,但发展的环境却优于中原,反而为正始玄学的来临提供了理论准备.汤用彤指出玄学生成的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研究《周易》《太玄》等而发展出的一种‘天道观’”?輨?輯?訛,二是“当代偏于人事政治方面的思想,如刘劭《人物志》一类那时所谓‘形名派’的理论,并融合三国时流行的各家之学”?輨?輰?訛.

荆州学派中坚宋忠有《易注》和《太玄经注》,余英时说“荆州学之内容今已不能详知,然其《易》与《太玄》之新注为汉晋间天道观转变之关键所在,王弼、何晏之形上学即承此而起,此今人之定论也”?輨?輱?訛.《易》和《太玄》之学,孙吴的传统颇为深厚,学术成果也很丰硕.《易》学,《隋书·经籍志》著录有孙吴的陆绩、虞翻和姚信三家之注,又有虞翻、陆绩撰《周易日月变例》,魏有王肃、董遇、王弼、荀煇之注.《太玄》学,《隋书·经籍志》著录了孙吴的陆绩、虞翻和陆凯三家之注,魏代仅有王肃一家.《隋书·经籍志》的著录固然不能反映当时学术的全貌,但三国人的著作流传到梁、唐之际,没有被历史淘汰,亦能说明它们的价值.虞翻(164—233)、陆绩(187—219)正始前已去世,陆凯(198—269)、姚信(207?—267?)虽生年略晚,但正始前学问已成,则正始之前《易》和《太玄》已风靡于孙吴.其后有范望因宋忠、陆绩注而作《太玄经义注》四万余言,杨泉虽未作注,却仿撰《太玄经》十四卷,两人虽经历太康平吴,但均不仕晋朝,则后期《太玄经》不绝如缕,尚有余风.魏国仅有王肃、董遇属于正始之前学者,王弼出身已晚,由于早慧正始年间崭露头角,荀煇后已入晋,均为正始之后学者.因此,正始前的《易》和《太玄》之学,孙吴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孙吴学风接受了荆州学派的影响.虞翻易注继承的是家学,当时很是有名,曾寄予孔融阅示,孔融回信赞赏道:“闻延陵之理乐,睹吾子之治《易》,乃知东南之美者,非徒会稽之竹箭也.又观象云物,察应寒温,原其祸福,与神合契,可谓探赜穷通者也.”?輨?輲?訛虞翻批评“北海郑玄,南阳宋忠,虽各立注,忠小差玄而皆未得其门,难以示世”?輨?輳?訛,尽管虞翻并不认同宋忠的易注,但接触到荆州学派的新学风显而易见.而陆绩将流传江东的宋忠《太玄经》合而注之,对荆州学派的熟悉不言而喻.汤用彤按地域分三国《易》学为三项,即江东虞翻、陆绩,荆州宋忠和北方郑玄、荀融,指出:“荆州一派见解最新,江东一带也颇受这种新经义的影响,北派最旧,大多传习汉儒的‘象数’.”?輨?輴?訛又说:“当时讲《易经》的又多同时注意《太玄》.宋忠对扬子《太玄》《法言》两书,素称名家.虞翻、陆绩辈既是《易》学专门,也都诵习《太玄》,可以为证.何晏、王弼史书推论他们是‘玄宗之祖’,两人皆深于《易》学,更是不用说了.”?輨?輵?訛再根据王弼是王粲的侄孙,而王粲又为刘表所重,指出“王弼实际就是上承荆州一派《易》学‘新经义’的大师”?輨?輶?訛.则当时孙吴与中原共同接受了荆州学派的影响,而孙吴易学的成就,又成为王弼易学借鉴和反思的对象.

从文献著录的情况来看,孙吴的《老子》学构成了汉末至正始年间《老子》学重要的环节.“有无本末”是正始玄学的主要命题,“有无”即来自于《老子》,何晏、王弼注《老子》据此进行了发挥和升华.《隋书·经籍志》有关三国期间的老学著作,确凿的有虞翻、何晏、王弼和钟会的注,另何、王有《老子杂论》一卷,羊祜亦有《老子》注解,但不详成书时期.除虞翻外,孙吴的老学著作尚有范望《老子注训》三卷,范望另有《太玄解》,曾任吴尚书郞,后来入晋,成书已晚,姑置勿论.虞翻生于164年,卒于233年,卒时正是魏明帝青龙元年,时何晏未壮、王弼尚幼,因此虞翻对《老子》的重视开启了正始玄学之先声.据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辑录,与虞翻同时的钟繇(151—230),《世说新语·言语》注引《魏志》载其“家贫好学,为《周易》《老子》训”?輨?輷?訛,则当是年少时作,《老子训》应成于汉时,文献仅一见,影响应不大.姚著亦载董遇《老子训》、张揖《老子注》,既不见《隋书·经籍志》记载,应是成就不及虞翻,遂早早亡佚;又董遇卒于明帝时,张揖明帝太和年间为博士,与虞翻卒年大体相当,虞翻卒时年已七十,应是最长.王弼“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輩?輮?訛,王弼生于226年,即使以十岁计,也在236年,时虞翻已逝,而王弼注《老子》更在其后.至于何晏的《老子注》也晚于王弼,《世说新语·文学》载:“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见王《注》清奇,乃神伏曰:‘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因以所注为《道德二论》.”?輩?輯?訛何晏注不及王弼,已经本人论定,《隋志》已不著录,如今残存佚文一则,余嘉锡亦指出“观其持论,理甚肤浅,不及王《注》远矣”?輩?輰?訛.《隋书·经籍志》亦载钟会注《老子道德经二卷》,钟会乃钟繇幼子,显系家学,钟会长王弼一岁,成书不当早于王弼,成就更不能及.总之,汉末自马融、郑玄以来,到正始年间的何晏、王弼,其间出现若干种《老子》注,《隋志》仅载虞翻一家,其它皆已湮灭,则知虞翻《老子注》价值最大;而自曹丕代汉,三国局面形成后,又以虞翻《老子注》面世最早.惜乎虞注久佚,无法了解对何、王的具体影响;但虞翻素称汉易三大家的殿军,是王弼易注的批评对象,王弼作为易学家了解虞翻的易学,那么作为老学家则不容不知虞翻的老学.总之,中原正始玄学的代表何晏、王弼对《老子》的重视,从汉末以来的《老子》注传统来看,以虞翻为代表的孙吴老学成就构成了重要的环节.

曹魏正始之前老学的衰微,与特定的时代政治背景相关,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道教的牵连.曹操是攻破张角的黄巾太平道起家,又击败了张鲁的五斗米道,因此严格限制道教的发展.曹丕说“刘德治淮南王狱,得《枕中鸿宝苑秘书》,及子向,咸共奇之,信黄白之术可成,谓神仙之道可致.卒亦无验,乃以罹罪也”?輩?輱?訛,进一步揭露了历史上神仙方术的虚妄,证明道教的不可据信.曹丕亦禁止祠祀老子,黄初三年下令说老子亭“恐小人谓此为神,妄往祷祝,违犯常禁,宜宣告吏民,咸使知闻”?輩?輲?訛.道教以老子为教主,尊为“老君”,道教受到了严格的限制,那么老学的命运可想而知.与曹魏相反,道教在孙吴颇有市场.孙吴统治者信奉巫觋,《神弦歌》本是祭祀地方杂神的俗乐,却被用于宗庙登歌而替代了雅乐;孙权本人也笃信方术,吕蒙病重,孙权亲自探视并命道士为之请命.葛玄是丹阳句容人,大约卒于魏正始五年(244),所撰《道德经序》(《太平御览》作《五千文序》)当在正始之前,这是孙吴现存的老学资料,反映了孙吴早期的老学情况.《序》称“老子体自然而然,生乎太无之先,起乎无因.经历天地终始不可称载.终乎无终,穷乎无穷,极乎无极,故无极也”?輩?輳?訛,对“无”的强调,正是正始玄学的核心;又说“余先师有言:精进研之,则声参太极……”?輩?輴?訛,则师承有序,可见江南道教老学传授的一脉相承.

孙吴政权早期注重老学是有特殊的思想背景的.魏蜀政权信奉法家思想,曹操和诸葛亮都是法家代表人物,《三国志·魏书》本传称曹操“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輩?輵?訛,《晋书·傅玄传》载“近者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达,而天下贱守节”?輩?輶?訛,诸葛亮批评“老子长于养性,不可以临危难”?輩?輷?訛,自然不会以老子思想理政用兵,诸葛亮践行法家思想,曾亲自为后主刘禅抄写《申子》《韩非子》等书,陈寿说他“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輪?輮?訛.孙权统治时期却是以黄老无为思想为主.孙登临死上疏孙权称“愿陛下忘臣身,割之恩,修黄老之术”?輪?輯?訛,提倡黄老无为之治,反对法家思想,“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輪?輰?訛,又说“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輪?輱?訛,所举措施皆属黄老思想.诸葛恪说“今闻众人或以百姓尚贫,欲务闲息”?輪?輲?訛,这是孙权死后欲有作为的言辞,证明“闲息”原是孙权统治时期的国策.陆凯上疏孙皓说“先帝笃尚朴素,服不纯丽,宫无高台,物不彫饰,故国富民充,奸盗不作”?輪?輳?訛,皆可窥见孙权实施的是黄老治国思想.

《庄子》是在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玄学兴起后才得到学者的重视.正始玄学时期的《庄子》作用并不重要,尽管史载裴徽、刘邠多次与何晏共说老、庄及《易》,但是正始时期的文献既没有庄学著作,而且谈论也不涉庄学.相反地,何晏对庄子还颇有微辞.余敦康说“何晏推崇《周易》《老子》,这是事实,但对庄子的思想却有贬辞.东晋的王坦之著《废庄论》,曾援引了荀子、扬雄、何晏三人的言论作为自己的依据”?輪?輴?訛,《废庄论》引扬雄说“庄周放荡而不法”,何晏说“鬻庄躯,放玄虚,而不周乎世变”,是以批判的态度指向庄子.扬雄是《太玄经》的作者,何晏是正始玄学的主要倡导者和实际领袖人物,正始年间以尚书主持选举,天下士子靡然而从,他们对《庄子》颇有微辞,庄学命运可想而知.《庄子》在当时的作用,应是经典训注的取资,章太炎说“其后独王弼能推庄生意,为《易略例》”?輪?輵?訛,《周易略例》颇采庄学,《明象》讲言、象、意关系提到“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也”?輪?輶?訛,即来自《庄子·外物》;《明彖》说“自统而寻之,物虽众,则知可以执一御也;由本以观之,义虽博,则知可以一名举也”?輪?輷?訛,即来自《齐物论》.而《庄子》地位的提升,并且进入士人的日常生活,则仰赖嵇康阮籍的推举,学者指出:“正始名士的言谈、著述重在老子, 而无关乎庄子.发现并复活庄子, 进而由重老转向重庄的是正始以后的竹林名士.竹林名士中提倡庄子且于玄学有成的除了嵇康, 还有同时的阮籍和向秀, 但比较而言, 首推嵇康.嵇康不仅公然标榜‘老子、庄周, 吾之师也’,而且其系列言论几乎都是对庄子思想的发挥, 在当时具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 直接促成了庄子其人其学在魏晋的兴盛.”?輫?輮?訛正是在高平陵政变后,“名教与自然的结合发生了危机,关于自我意识与精神境界的问题突出为首位”?輫?輯?訛,因此汤一介说“何王思想多以《老子》为据,而嵇阮思想更近庄周”?輫?輰?訛,这与老子偏于社会政治而庄子属生命哲学有关.总之,正始年间的《庄子》尚没有得到理论层面的重视.根据侯康、姚振宗等人所辑的《三国艺文志》以及史书的记载来看,孙吴既没有庄学著作传世,也没有发现论庄的记录,适足以说明中原经典政变的政治高压后发展起来的竹林玄学,已经与江南殊途,正式进入了独立发展的阶段.

“二陆入洛,三张减价”是对陆机、陆云文学才华的赞誉,说明吴末江南文学的成就足以与中原媲美.据刘敬叔《异苑》?輫?輱?訛记载,陆机入洛途中投宿,有一少年“置《易》投壶,与机言论,妙得玄微”,晨起才知原是王弼鬼魂;又有异文说陆云独行投宿,遇见王弼,“共说《老子》,极有辞致”.如果说小说家言,不可据信,那么《晋书·纪瞻传》说纪瞻“召拜尚书郞,与(顾)荣同赴洛,在途共论《易》太极”?輫?輲?訛,却是明确的记载.包括二陆在内的孙吴士人入洛途中讨论《易》《老》等玄学经典,目的是中朝做官时能够结援士类、融入学术主流.既是入洛途中,则尚未受到中原玄学的影响.纪瞻和顾荣讨论《易》之太极,顾荣认为“《老子》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诚《易》之太极也.而王氏云‘太极天地’,愚谓未当”,纪瞻不同意他的观点,认为“太极极尽之称,言其理极,无复外形.外形既极,而生两仪”?輫?輳?訛.唐长孺指出:“他的太极论乃是讲宇宙构成先后次序,而王弼所讲的太极则是本末体用之辨,也就是顾荣以汉儒的旧说来驳魏晋的玄学.”?輫?輴?訛可知他们并没有看过王弼的《老子注》,因为王弼明说太极是“冥然不可得而知,而万物由之以成”的混成之物.因此,孙吴士人在入洛途中研读“三玄”中的《易》《老》,依靠的资源只能是孙吴的旧有学术传统.

在王侯入藩?輫?輵?訛、中原士人避祸或迁官南下的影响下,孙吴的清谈名理,具有如此丰富的面貌和重要的成就,却长期未能引起学者的重视.在建构玄学发展史时,汉末清谈向正始玄学演进的五十多年时间,实际上是处于真空的状态,既未深入探讨董卓之乱后清谈士人星散后给不同地域的影响,也没措意了解各个地域清谈名理的发展历程.孙吴清谈名理的发展正是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玄学发展史的范例.

注 释:

?譹?訛?輫?輴?訛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338-368页,第357页.

?譺?訛徐昌盛:《汉末中原清谈与江南的关系考论》,《文艺评论》2012年第3期.

?譻?訛?譼?訛?譽?訛?譾?訛?譿?訛?讀?訛?讁?訛?輥?輯?訛?輥?輰?訛?輥?輵?訛?輥?輶?訛?輦?輵?訛?輦?輷?訛?輧?輮?訛?輧?輯?訛?輧?輰?訛?輧?輱?訛?輧?輵?訛?輨?輲?訛?輨?輳?訛?輩?輮?訛?輩?輵?訛?輪?輮?訛?輪?輯?訛?輪?輰?訛?輪?輱?訛?輪?輲?訛?輪?輳?訛(晋)陈寿著;(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89页,第1125页,第1117页,第1117页,第1330页,第1337页,第1332页,第1238页,第1429页,第1217页,第1229页,第1399页,第1364页,第1364页,第1365页,第1240-1241页,第1241页,第1368页,第1320页,第1322页,第1320页,第55页,第930页,第1365页,第1366页,第1366页,第1437页,第1405页.

?輥?輮?訛?輥?輱?訛?輥?輲?訛?輧?輲?訛?輧?輳?訛?輧?輴?訛?輨?輷?訛?輩?輯?訛?輩?輰?訛(南朝宋)刘义庆编;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915页,第915-916页,第916页,第491页,第492页,第492页,第85页,第234页,第235页.

?輥?輳?訛(晋)葛洪撰;杨明照校笺:《抱朴子外篇校笺》(下),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472页.

?輥?輴?訛?輥?輷?訛?輧?輶?訛(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2247页,第4426页,第1800页.

?輦?輮?訛?輦?輲?訛?輦?輳?訛?輨?輯?訛?輨?輰?訛?輨?輴?訛?輨?輵?訛?輨?輶?訛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1页,第9页,第14页,第116页,第116页,第113页,第113页,第113页.

?輦?輯?訛?輦?輱?訛?輪?輴?訛?輫?輯?訛余敦康:《魏晋玄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5页,第40页,第68页,第68页.

?輦?輰?訛王志平:《中国学术史·三国两晋南北朝卷》,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678页.

?輦?輴?訛(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四),扬州:广陵书社,2005年,第2754页.

?輦?輶?訛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8页.

?輧?輷?訛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56页.

?輨?輮?訛牟润孙:《论魏晋以来之崇尚谈辩及其影响》,《注史斋丛稿(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178-182页.

?輨?輱?訛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07页.

?輩?輱?訛?輩?輲?訛魏宏灿:《曹丕集校注》,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40页,第369页.

?輩?輳?訛?輩?輴?訛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313页,第313-314页.

?輩?輶?訛?輫?輲?訛?輫?輳?訛(唐)房玄龄等:《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317-1318页,第1819页,第1819页.

?輩?輷?訛《诸葛亮集》,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47页.

?輪?輵?訛陈平原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章太炎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10页.

?輪?輶?訛?輪?輷?訛楼宇烈:《王弼集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609页,第591页.

?輫?輮?訛史向前:《嵇康与魏晋玄学思潮》,《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輫?輰?訛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37页.

?輫?輱?訛李剑国:《唐前志坚小说辑释(修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539-540页.

?輫?輵?訛王子今:《海昏:刘贺的归宿》,《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责任编辑:杨合林)

此文总结:这是关于二陆和正始玄学和清谈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关系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关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吴清友:生命中最在乎对美的追求
2010年初秋,我采访过吴清友先生 他穿着商务人士常见的深色西装,身材高大,鬓已苍苍,温和平静,会耐心倾听 那时,诚品入驻上海的声音不绝于耳,吴先生没有回避,他说中国大陆最早的诚品会开在苏州,但也说对.

诚品书店吴清友:一生只够做好一件事
诚品创办人吴清友被认为就像乔布斯“重新发明”了手机一样“重新发明”了书店他是机械专业毕业生,“一夜暴富”后,却在38岁将人生归零.

吴清友:我和诚品书店25年
1950年代,我出生在台湾西南沿海,小时候是家里表现最差的小孩,但我得到非常多的爱,尤其是我的父亲,他给了我这一辈子最伟大的养分 那个年代,台湾很贫困,父亲经历了非常大的风波 但是,他在我心目中是一位.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