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期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远去的轱辘声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和远去的轱辘声(外一篇)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远去的轱辘声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8

远去的轱辘声(外一篇),本文是远去的轱辘声类论文怎么写跟轱辘和轱辘声和远去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远去的轱辘声论文参考文献:

远去的轱辘声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师论文6篇一篇完整的论文小学生科技小论文5篇如何写好一篇论文

作者简介:

王顺法,1960年生,江苏宜兴市人.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已在《散文百家》《北方文学》《文化月刊》《青春岁月》《参花》《牡丹》《唐山文学》等国内杂志发表小说、散文多篇.

我村依山傍水,门口是一条东西向的小道,岀小村东头50米,便连上了104国道,出村西头,弯弯曲曲,高高低低,绵延十几里,便一头扎进了凰川湾的大山里.那大山里住着3000多口人,一式的闽南语.他们的祖籍都在浙江平阳一带,迁移过来也就200多年.自古以来靠山吃山,他们在山脚下开荒种地,山上种树、种竹,在山林里繁衍生息.产出的柴、粮、竹器,都要到乌溪的码头、丁山的集市去完成交易,换取油盐酱醋、鞋袜衣料、耕作农具回来生活.40年前,这条小道,便是200多年间山里山外来往的唯一通道,它维系着山里这几千人的所有生计.

   在儿时的记忆中,那小道宽仅两尺.在村前的一段,紧贴着小河,随河蜿蜒而行.出村西口后,便曲曲折折,像一条长蛇绕着山脚,直通至谷底.那路面,铺着一层大小不等、参差不齐的黄石.那黄石在雨浸日晒数百年后,早已发黑.这些特地选用的黄石质地坚硬,经得起山里人包裹着铁皮的独轮轱辘碾压百年而不裂,而且还会让这些石头光光亮亮.你要是赤脚走上那条石道,就会感到脚下圆润光滑,异样舒服.以至于每当夏夜在门口纳凉,如没有板凳,便可席地坐在那石道上.看着流星滑过,看着萤火虫飞过,的身子,让习习凉风轻抚,那种无忧的儿时,便在岁月中悄悄流去.

   每当三更过后,小道上便会响起吱嘎吱嘎的独轮车声.只要在这个小村出生的人,从出生的第一天便会听见这声音了.几百年来,听着这声音睡觉是一种习惯,而听着这熟悉亲切的声音又如此舒服.山里人家,户户都有一辆独轮车,这几乎是生为山里人家一个家庭生活的必备的交通工具.你可以少住,可以少吃,少穿,但你不可以少了独轮车.从往山地上运送肥料,到从山地上运回山芋、小麦,到山边运回毛竹、松枝、柴草,山里的小路勉强尺宽,没有这独轮车难做任何活计.而把这些收获送外山外交易,也全凭那个轱辘送往码头、集市.从我家门口步行走到丁山,一步不息也要两个半小时,山里人从家里仅仅到我们村前这一站,也要花去个把小时.要想赶个早市,便要在天亮前赶到丁山.推着数百斤山货,连走带歇,从山里到丁山,至少也要三四个小时.还要为防车子有些意外,多少还要提前半个小时出发.夏至前后,4点多钟天就亮了,每到夜里一点多钟,家门口的小石道上,便是一辆接着一辆的独轮车,绵延在小河的石道上.碰到路边石头高低过大,车轮子发出的是闷重的“咕噜咕噜”的声音;稍微平整一点的地方,车子发的是“吱嘎、吱嘎”的声音;而车辆过重,声音侧是“吱里嘎啦"地叫着.习惯了,也就知道了.我甚至还会从声音听出车子有无毛病,比方说轱辘的轴里需要加油了,那“吱嘎”声便尖一些;而那些车上的大梁发出“咯咯”的声音,便知道回去后,那独轮车要让木匠好好检修一下了.

   有一次我拉肚子,半夜一直睡不好,三点多钟的冬夜,那连成一片的轱辘声,便是“轰隆、轰隆”了.我好奇,偷偷开门开一看:哎呀我的妈呀!这队伍也太大了!从门往西看,星光下,隐隐约约,那个车队基本望不到头.每辆车,大致是男女搭配.丈夫推,女人拉的,是夫妻配;父亲推,儿子拉的,是父子配,当然还有父女配的.

   整支队伍很少有人发出声音,那是山里人知趣,怕打扰小村人的休息.他们男人的装束基本上双肩有一个女人缝制的披肩,腰上系一条半短围裙,脚上穿的长山袜上,套穿着一双竹笋壳打的草鞋.这短围裙、山祙全是女人用多层旧布、千针百针所纳.上山时既防蛇咬,又防刺划,是山里男人出工的标准行头.当然,不论是拉车的女人,还是推车的男人,脖子上都搭着一条毛巾,随手好擦一把雨珠般的汗水.那男人双手端起车把,脖子上同时还套有一条三寸宽的布带,两头系在车柄上,与双手同时掌管着独轮车的平衡.男人的脚始终呈外八字地走着,左右脚交替前进,在平衡着车子的同时,用力把车推动前行.拉车的女人侧身、弯背、弓步,一手紧抓绳头搭在前胸,一手侧放捏在拉绳的中段,使劲地与男人前拉后推奔向丁山.

   一般在后半夜从第一台车出现在河边的小道,到最后一台离开我们小村,基本上都在天亮前一个小时这一个时段.回来的时候,他们基本把货变成了钱,或其他生活用品.空车了,他们大都直接翻过我们村后的一座山岗,从那里回去了.从那里走,可以近三里多路.所以在村前的小石道上,只有重车经过,不见空车回头.

   在那个年代,半夜里的轱辘,滚动着山里人的喜悦,也滾动着山里人的希望.生在山里,能推动着几百斤山货独轮车出山了,你才算是个男人.但推这种车,不仅仅要有力气端得住沉重的车把,而且还要学会如何去平衡车子,知道如何去买卖,当你把那根平衡车子的布带挂在脖子上的时候,便挂上了责任,系上了担当.不论春夏秋冬,端着了独轮车的把手,便是要洒下一路汗水的时候.那一弯十几里的乱石道上,那石缝里长着的根根小草、条条苔丝,无不沾染着山里人的滴滴汗水,而这一路,也无不洒落着山里人的点点辛酸.

那一年冬天,刚下过一场小雪,小石道的边缘冻结后有了冰层.凌晨四点,只听门口“轰”的一声巨响.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父兄与我纷纷起床.天寒地冻呵,就见一辆独轮车滑翻在门口的冰河中.这是一个星期天,拉车的是一对十二三岁的小兄妹,他们替代着母亲拉车来了.小女孩率先滑倒,那独轮车突然失去平衡,便立即侧翻在河坡,那河坡也己冻结,那女孩便和车一下子滑入小河.地上散满了去城里调换油料的油菜籽、那送去丁山“老虎灶”换钱的硬柴火,还有去城里送给亲朋的山芋.前后的同伴全部放下车子过来帮忙,大家默默地帮他抬上车辆,收拾散落一地的山货.那小女孩从冰河挣扎着爬上河岸,已浑身湿透.父亲见状马上让那男人抱着女孩到我家房里,母亲立即拿出妹妹的衣服,为女孩里里外外一一换上,兄长拿出扫帚为他们扫起冰面的菜籽.大家在忙,但很少说话,因为这样做是应当应分的.半个多小时后,整理好山货、车辆,车队继续向丁山进发.尽管他们没有与我们说半句客套话,但山里人其实都是重情重义的,那一家人也从没忘记我们的相助,至今还与我们相互往来着.

   数年之后,各个大队开始买起拖拉机了.我们村后的山梁被劈开,公社从104国道到山里的村子,修造出了一条2丈多宽的大车道.从此之后,半夜里,那小道在星光下便了无声息.小村的夜,没有了独轮车轱辘的“吱嘎”声,显得是如此宁静.但在我们的心里,好像生活里总缺了些什么.尤其是在离开故乡后,那种“吱嘎,吱嘎”的声音,也只有梦里才会听到了.而每当做到这样的梦,总会感到无比香甜.

捕蟹记

我清清楚楚记得,现在我们吃的大闸蟹,在儿时是没有见过的.甚至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时,乡下人还不懂怎么个吃法.或许是大家不知道这是下酒的好东西,没人碰它,所以,初始这两年,繁殖快得吓人——从小河边、到几乎所有的沟渠的堤埂上,全是蟹洞.那堤埂本就一尺多宽,动不动就被它一个洞打穿了!就眼看着那渠里的水“哗哗”回流小河,且防不胜防,就是弄不住它.你把它的洞口前脚堵住,一分钟时间便又“开门”了.弄得生产队管水的放水员没人高兴去做,这个东西便标准成了个祸害了.

   谢天谢地的是不知哪位馋嘴先生,竟把这害人精当作美食.乡下人平时也没有什么荤菜,听说这是下酒的好货色,便开始也试着吃起来,谁知玩意儿果真鲜美无比,是上等的好东西.这还了得?就这么一试,就试出了一个大“运动”——乡下人的孩子多的是,几乎在一夜之间不用号召,全部动手捉蟹吃了!

   这捉蟹讲起来简单,其实也不简单.爱干净、又想饱口福的人是一种捕捉方法——需在深夜里用手电到沟渠搜寻.这东西昼伏夜岀,白天顶多在洞口守株待兔,经过洞口的小鱼虾逃不了它的袭击.而一到晚上,它们便大摇大摆出来觅食了,沟渠里水浅的地方,你手电一照到它,有的就不动了,你顺手一捏它的背壳,放进蛇皮袋就可.但也有狡猾无比的,它们的觅食区域从不离开洞口一尺左右的距离,当你的手电光照射到它时,它便如闪电溜进洞内.  

对这一类所谓的捉蟹人,我从心里看不起.进入任何一个行业,关键是学习.蟹,它生活在水中,也需要氧气,只要切断洞内与洞外的水域联系,它便是死路一条了!我和伙伴们在放学后,夏秋两季,基本上是赤膊上阵——先用一把水草,塞紧洞口,一下子塞它十几个,然后回过头来,从第一个塞的洞口开始,依次循环收蟹了.这蟹待在洞里,因水域小,氧气很快耗尽,便拼命往外爬,但草把塞住了洞口,而不是泥堵的,所以它的尖足无法扯开草把,当你用最快的速度拔出草把的同时,趁蟹还没缓过神来,手臂迅速伸进洞内,把蟹摸出来便大功告成了.

那一年,家里几乎天天吃蟹,有时用面盆装上桌.可多吃了,也就厌了,往往总要剩下几只扔给猪吃.

任何事情吃不消群众运动,仅一二年工夫,沟渠里已见不到蟹的踪迹了.偏偏人就是那么贱,捉不到了,反而想吃了.幸好,河里还有,可这河里的蟹可不是那么容易弄到手的了.

   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我们分析了蟹喜欢吃腐肉的特点,用一根一丈多长的纳鞋底的麻线,一头扎一只小青蛙的大腿,一头结扎在一根小竹子上,将小竹竿插在河岸,把另一头的蛙腿丟入河中.这样的所谓钩子,一下便是放出去几十只,从下的第一个钩至最后一把钩,间距长达一公里,然后手里持一把抄鱼的抄网,沿线查看哪里有上钩的蟹.

钩上的青蛙腿,很快会在水中散发出去一种死尸味,这腐肉是大闸蟹的最爱.凡在下钩处方圆几丈的地方,只要有蟹,基本上都会来享受这美食.而它的吃法,便是把食物用两把大钳子钳着,抱在怀里啃,且还会拼命把线往河里拉.你只要发现线拉得紧的,不离十,是蟹上钩了!你只需用左手轻轻往岸上拉,那家伙是绝对不会放弃美食的,必钳紧那青蛙的腿不放.慢慢引到岸边,当见蟹将要引出水面时,把那右手持着的网抄猛地一抄,网兜中的家伙便就成了你餐桌上的美味了.

   但毕竟想吃它的人太多,那时也没听说有人工养蟹的,渐渐地,河里的蟹又被捉得越来越少,这东西反成了市场上的宝货了!尤其年关,只有发财人家才会吃到那玩意.

1984年,我订婚了,订婚后到丈母家的礼品让我发愁啊!乡下人的风俗,要带八个“纸包”才能光光面子,但我家穷得叮当响.丈母娘很清楚我的家境,订婚时送去480元彩礼,她返还给了我280元“回扣”.可乡下人死要面子啊,我不可能新年新岁空手去见丈母娘的.那几天愁煞我了.谁知天无绝人之路,正当我绞尽脑汁想办法筹弄礼品时,万万没想到,我要“发横财”了!

这“横财”来自于我村刚刚抽干了水的鱼池,那鱼抓光后,为了开年放鱼苗前用石灰消毒,还没有复水.偏偏天又没有下雨,池塘里的底部仅有十几厘米水,冬天了,没有鱼、虫、蛙在里面搅和,水很清.我那天去村部经过这个池塘时,竟被我发觉一个惊天秘密——那池塘的一汪浅水,被薄冰所盖,而有处冰层下面,竟密密麻麻歇着一大堆大闸蟹!它们是无法逃离池塘了,全部聚集在冰层下!我的娘啊,老天真是太眷顾我了,知道我穷,来帮衬我一把了!这些大闸蟹,不会少于50斤啊,明天一早,拿到市场一出手,休说拜丈母娘的礼品,我家还可过一个宽裕年了!真庆幸,这么多来来往往的人,眼睛都有毛病了,谁都没发觉,只能说是我运气好啊!

   但发现了,不等于就是我的.虽然乡下有不成文的规则——干池塘后,主人散伙走了,任何人只要在池中发现如甲鱼、乌龟、黑鱼等遗捉货,均属于发现者所有.但这个池塘就在大路边,如果有人发觉我下去抓蟹,见者有份,必然发生哄抢,那这个利物我便不可能独吞,必需戓是二一添作五大家平分了!要想独得这份飞来“横财”,只有做足准备、瞄好没人时快速下手,方能一举成功.

   心里想好便行动!我当即跑到家,让母亲帮我弄了一只装化肥的蛇皮袋,同时把大好消息告诉了她.老母非常怀疑,这大冬天的,大闸蟹不躲进洞里冬眠?活见鬼了!但我清清楚楚看到它们窝在那里,怎会有错?我来不及解释,立即飞奔到池塘边,躲在一户人家的猪舍边等候时机.

吃中饭时,路上基本没有了行人,我卷起裤子,赤着双脚,手持蛇皮袋,犹如离弦之箭,奔向池塘中心.沿岸迈向中心的每一步,脚都要陷入一两尺深的淤泥,寒冬腊月,冰凉刺骨哪!更有薄冰在上,每一脚下去,都需咬紧牙关,用坚强的毅力,克服惧怕!我在心里不断告诫自己:要快!要快!一旦让人发觉,肯定见者有份,要想发这一笔“飞来横财”,只有一个“快”字才会实现.

   从岸边到池塘中心,十多米距离,我仅用分把钟时间,便完成了在淤泥中的冲刺!大闸蟹就在冰层下,黑咕隆咚的,一只抱着一只,我心里紧张得直发抖,这就叫“横财”啊!我立刻张开蛇皮袋口,用拳头砸开冰层,一把抓起大闸蟹扔向袋里,抓第一把时一是实在太冷,手已几乎没有了知觉,二是眼睛还在东张西望,担心是否被别人发现我的企图.抓第二把时,我才看清这东西的真面目了——这哪是大闸蟹?全是癞蛤蟆啊!是我看错了,那东西四脚一缩,远看与大闸蟹无异,我的“横财”梦破了!赶紧跌跌撞撞爬上岸来.

   还好,四周无人,我庆幸自己没有出丑.

结束语,上述文章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轱辘和轱辘声和远去方面的远去的轱辘声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远去的轱辘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蛙声系乡愁(外二篇)
一  记得小的时候在乡下,每到夏天,特别是一场雷阵雨过后,村外的蛙声总是会彻夜吵闹 那此起彼伏的“咕儿呱”、“咕儿呱”的叫声,总是令人感到有些诧异,有时.

账本(外一篇)
秃爹下岗时,是装卸公司的办公室主任 他不满公司老总们的腐败而多次告发,自己便主动辞职下了岗 之前,秃爹不秃,一头秀发,油光可鉴 下岗后,老婆得了子宫癌死去,一场车祸夺去儿子的双腿 一夜之间,秃爹掉光了.

木心的文学胃炎(外一篇)
读过木心作品(尤其是文学回忆录)的读者,都会惊讶他学识的渊博 惊讶之余,免不了发问木心怎么知道得这么多早在1984 年,木心在接受联合时报采访时,就坦诚地说“我所知道的都是常识而已 来美国.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