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期末论文>材料浏览

有人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跟别有人间绘丹青庞薰栗在中博院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有人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4

别有人间绘丹青庞薰栗在中博院,本文是有人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和别有人间和丹青和中博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有人论文参考文献:

有人论文参考文献 硕博论文绘本教学论文关于微博的论文

岱峻

抗战期间,流寓昆明的青年画家庞薰琹加盟国立博物院筹备处,历时仅一度春秋,不经意间却影响了他的一生.把秦砖汉瓦、青铜器图案融入现代艺术设计,把古代文明运用于现代工艺美术教育与实践,庞薰琹堪称第一人.他坦言:“虽然琹在博院一年,实获益匪浅,此终生所不能忘者.”

【“决澜社”创始人】

1939年初,画家庞薰琹与丘堤夫妇携一对儿女来到昆明,本打算由此经安息从越南坐船回上海.但战火阻绝归途,一家四口突然陷入绝境.

庞薰琹1906年生于江苏常熟.因家乡有七条河渠,古称七弦,庞家位于第一弦,祖父为其取名薰琹——那种长在家乡河边的香草.在常熟清末至近代的八大名门望族中,庞氏居第二,仅次于翁同龢家族.及长,薰琹来到沪上,考入天主教耶稣会创办的震旦大学,攻法文及医学.课余,从一位流落上海的俄罗斯画家学绘画.1925年赴法留学,一度想学音乐,但最终选择油画.那时巴黎是世界艺术之都,野兽派、立体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浪潮迭起,毕加索、勃拉克、莱歇等前卫画家,灿若星辰.庞薰琹不是留学研习西方美术的第一人,却是把欧洲现代主义美术传回中国的先驱.

据庞薰琹儿子,同时也是徐悲鸿的关门弟子——庞均介绍,关于他父亲的回国,还有一个故事.当时,庞薰琹想在法国办一个独立画展,在那个年代,必须要有一个权威的评论家给他写一篇文章,才能获得更高的艺术身份.于是,庞薰琹找到一位颇有资格的评论家,约他在咖啡馆见面.评论家开门见山地问道:“你几岁来的巴黎?”庞说,19岁.评论家又问:“19岁来巴黎,你是个中国人,你到底对中国文化了解多少?”这一时让人很难答复,庞薰琹干脆直接拿起画卷,想摊开展示给他看.评论家说:“别给我看了,你这么年轻来巴黎,我想象得出来,你画的是什么样的油画.我劝你还是先回到中国去,当你了解了中国的文化以后,再到巴黎来开画展.你不必求我,我都会给你写文章.”庞薰琹痛苦地想了一夜,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回国.

1930年,学成归国的庞薰琹回到故乡,在常熟整理所见所学,写出《薰琹随笔》,比较中西画论画史.一年后,来到沪上开设画室.1932年,他与倪贻德等共同创立“决澜社”,这是中国第一个纯粹意义上的现代艺术社团,聚集了青年油画家如王济远、傅雷、周多等.在“决澜社”宣言中,他们发出呐喊:“环绕我们的空气太沉寂了,平凡与庸俗包围了我们的四周……20世纪的中国艺坛,也应当现出一种新兴的气象了.让我们起来吧!用狂飙一般的,铁一般的理智,来创造我们色、线、形交错的世界吧!”

这时的庞薰琹,是一个头戴贝雷帽,留长发的海归画家.1932年9月,他在上海中华学艺社礼堂举办画展,着实让人们大开眼界:“他的作风,并没有一定的倾向,却显出各式各样的面目,从平涂的到线条的,从写实的到装饰的……”这种多元的风格,皆源于留学期间的庞薰琹,面对当时流派纷呈的巴黎画坛,不像有的留欧画家,因缺少西方文化的基础而无所适从或格格不入.他对现代诸流派的变化,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并能从容地学习和消化.

画展中,庞薰琹结识了女画家丘堤,两位同龄男女一见钟情.丘堤原名邱碧珍,福建霞浦人,曾赴日本进修,归国后任教于上海美专.

嫁了个心高气傲、才情四溢的丈夫,妻子丘堤甘为贤妻良母.1936年,夫妇俩喜得长子.秋天,再传喜讯,庞薰琹收到国立北平艺专寄来的聘书及路费.9月,这家人离沪北上.但席不暇暖,卢沟桥炮声响起,北平学人又匆忙踏上南迁路.

1937年11月,庞薰琹与校长、同事等,率北平艺专20多个学生,由庐山撤至湖南沅陵.此时,林风眠也率领杭州艺专一百多名师生,乘船到了沅陵.基于抗战的持久性,教育部下令将这两所艺专并为国立艺专,林为主任委员.但一南一北两所美术高校教学风格迥异,师生格格不入,引发学潮.林风眠挂冠而去,庞薰琹也辞去教职,拖家带口来到昆明.

【乡村生活改变艺术家派头】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此为人生两大快事.庞薰琹在友人帮助下,一家租住在昆明青云街,北平故人雷圭元、沈从文、陈梦家、梁思成、林徽因等,相聚于四季如春的昆明.庞薰琹在陈梦家、沈从文的鼓励下,开始研究古代装饰纹样.

1939年8月,经梁思成、梁思永兄弟推荐,庞薰琹受聘迁到国立博物院筹备处(以下简称中博院).

中博院原有蓝图,即建立蔡元培倡议的国家级现代博物馆,以研究、展览、教育为主轴,走“新学术之路”.筹备处成立于1933年,先后由傅斯年、李济任主任.筹建之初,计划设自然、人文和工艺三个展馆,其中人文馆分设历史、考古、民族三部分.但生不逢时,中博院馆舍尚未落成,即爆发战争.同人押解文物被迫南迁,漂泊于西南天地之间.

庞薰琹被中博院聘为专员,月薪250元,实支210元.较之1936年加入的马长寿月薪100元,1940年留英归来的考古学博士夏鼐250元,这是一份不薄的薪酬.工作正是他早已着手的中国历代器物图案研究.庞薰琹遂举家居住在昆明北郊龙泉镇瓦窑村.此时的龙泉镇,已是一座战时的学术城.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北平研究院历史所、地质调查所、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以下简称史语所)、中国营造学社等,均云集此地,极一时之盛.学者陶孟和、傅斯年、李济、董作宾、梁思成、梁思永等,皆一时之选.庞薰琹与别人合租的袁家花园,离中博院所在的桃园村约有两里多路,遇雨道路泥泞.庞薰琹回忆:“幸而我在湖南时买了一双老牛皮做的钉鞋,雨天我就赤脚穿钉鞋,我在云南时没有穿过袜子.”乡村生活已全然改变戴贝雷帽的艺术家派头.

中博院人才济济.李济曾多次在院内动员月会上说:“我们博物院,人人都能画图,人人都能研究.”领军人物李济及顶梁柱曾昭燏、吴金鼎、夏鼐等,皆留学欧美,具有国际视野.中博院筹备处主任身兼史语所三组(考古组)主任双重身份,因此在战前,这两个单位的人员几乎是同班人马.中博院、史语所以及梁思成主持的中国营造学社,互相撑持,如傅斯年所比喻的,是学者“狼狈为善”.

龙泉镇地处城郊,瓦窑村有烧造陶盆粗碗的窑业基地;昆明城北门至龙头村沿途,打铜壶、卖玉器、铸铜佛、制金器,各行各业比比皆是.这些种种的好材料,引起了梁思永对调查手工业的浓厚兴趣,遂与人商量组织一个“天工学社”;其后,庞薰琹亦与几位北平艺专的教授一并创立“中华工艺社”——学者、艺术家向民间学习,汲取到另一种养分.

此时的昆明,中研院史语所有迁来的文物,从青铜器的纹饰到石雕的造型,从秦砖汉瓦到六朝造像,从隋唐壁画到宋元陶瓷、明清绣片等,应有尽有.庞薰琹眼前,宛若洞开了一个艺术宝库.他抓紧时间收集资料,临摹了上万种传统装饰纹样.他从陈梦家处获得青铜纹样资料,从王天木处获取了汉代画像砖与画像石的纹样资料,从吴金鼎处获取原始彩陶方面的资料.庞薰琹曾说:“抗战开始后,我在博物院筹备处工作,许多考古专家是我的朋友,我的办公桌对面坐的是夏鼐,我做的卡片和文物上绘制的图案,都是按考古的要求做的.”他把各种纹样从器物中剥离出来,融入对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的感受,绘制了《中国图案集》共100幅图.这在中国艺术史上是一件开拓性的工作,中博院也庆幸得此人.

【创造有民族魂魄的现代艺术】

中博院的人文馆设计有两大系统:一是时间,包含史前、商、周直至近代的史料;一是空间,包括边陲民族资料的采集研究与陈列.1939年,中博院筹划赴贵州考察,主旨为:考察各民族的社会、历史、物质文化、经济生活、语言、宗教;收集各种标本,以备将来陈列之用.庞薰琹虽是首次做田野调查,但他有独到的艺术眼光,有快速精准捕捉物象的写实能力,可弥补黑白摄影的不足.

11月20日,中博院向教育部呈报调査的准备情况,同时申请经费,教育部部长陈立夫随后批准了该方案.庞薰琹和史语所助理员芮逸夫即从昆明动身.行前,有亲友劝庞薰琹不要贸然前往,告诉他关于该地区子虚乌有的传闻,如边民会使用毒箭,在播种前有“猎头”仪式,有人善以“放蛊”害人.庞薰琹受过科学训练,对此行有强烈的兴趣,故对那些荒诞不经的传闻充耳不闻.他相信西南联大教授沈从文的话,那是“稀有的善的民族”.

庞薰琹晚年回忆,当他们到达贵阳时,拿着国立博物院公函前往贵州省民政厅找到厅长.厅长大人知其来意后,立刻推辞道:“收集资料的问题,办不到,蒋夫人宋美龄想要一套苗族的服装,我们搞了很久,也没有搞到.如果你们一定要去,一切后果由你们自负.”这位厅长甚至拒绝给他们开介绍信.

考察的过程也并不一帆风顺.当他们走近苗乡,寨子里人皆躲避.究其原因,一则数百年来的“汉夷矛盾”;二是山民惧怕这些打扮异样、端着相机的闯入者,怕他们收税抓丁.芮逸夫熟悉苗语,有过田野调查实践.他们通过一些小恩小惠,先将糖赠予一些小孩,再给老年妇女一些针线,然后表示自己是来收购衣服、饰物、花边的,价钱厚道.通过走访,购买工艺品,他们逐渐走进了一道一道寨门.

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苗人为一点盐巴要上山砍柴,再到山下集市去卖柴买盐.为了解风俗民情,庞薰琹与芮逸夫曾扮成新嫁娘的亲属好友,抬着嫁衣及铺笼罩被去送嫁;混迹于祭祀人群中,跪在死者灵前,磕头之后,吞咽下半生不熟的牛肉……正是在迎新出殡、饮酒跳花等日常活动中,他们才逐渐了解了苗人.

这时的庞薰琹,尝试着以水彩、速写等视觉图像保存边地民间艺术,在服饰方面,甚至不惜牺牲“艺术性”,追求“高保真”——像绣花一般将许多花纹原样照搬.但后来,他逐渐被征服、被感化,由衷叹道:“在苗族村寨外的山坡上,坐满了十多岁到二十多岁的姑娘,坐在阳光下,有的挑花、有的绣花,她们不用样本,更没有什么设计稿,靠的是心巧手巧,把心意直接绣在布上.当时我几乎全都看了她们所绣的花样.虽然有些花样大同小异,但是没有完全相同的,而且其中有不少是自己的创新.”

庞薰琹整理研究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就是想创造出有民族魂魄的现代艺术.由此,他深深体会到:“中国的民族在宋代以前,不是像现在这样……在想象中,它是一个活泼、勇敢、热情、正直的民族.”他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建立在传统根脉上的艺术创造,才是中国艺术走向现代所应取的道路.

回到昆明后,庞、芮二人开始整理考察所得的各类材料,还有一项要务,是办一次汇报展览.1940年7月,“贵州苗族衣饰及图画展览”在昆明的中博院办公地举行.展出盛况,因资料阙如,只能借助想象.可作旁证的是,后来中博院曾用这次调查成果办过两次展览,一次是1944年3月在李庄举办“贵州夷苗衣饰展览”,一次是抗战胜利后迁回南京,1948年与故宫博物院举办大型联合展览会,其中贵州苗族衣饰一项,“甚得观众,尤其是仕女们之赞叹欣赏,都认为色泽之明灼谐和,纹样之意匠新奇,实为极有价值之边民手工艺术珍品”.

在昆明时,庞薰琹和梁思成、陈梦家为邻,几个人常坐在院子里聊天.梁思成跟庞薰琹说,自己是做考古的,所以不能买任何古物留给自己.庞薰琹因此深受影响,最终,他将深入苗族村寨收集的400多件民族服装和工艺品,全都捐给了中博院,并由其转交故宫博物院保存.

【“他们都是我的老师”】

而后,庞薰琹随中博院撤至四川南溪李庄.他在回忆录里写道:“在李庄的三个月时间,我几乎一分钟都没有浪费,一清早匆匆洗了脸吃好早饭,放下碗就看书抄写资料或摹绘纹样资料,午饭后也不休息继续工作.我请人为我买了几瓶火油,晚上工作到深夜,三个月每天如此.”三个月后,庞薰琹一家离开李庄,1940年秋到了成都四川省立艺专.

解释庞薰琹去职离开李庄的原因,是超负荷工作,得了神经衰弱症,引发心脏旧疾;夫人与女儿亦在病中,需要换一处条件稍好之地.因身体虚弱多病,难以支撑鞍马劳顿,陈寅恪、赵元任等,应随史语所迁李庄而未至;到了李庄,也有李方桂、马长寿、郭宝钧、凌纯声等相继离去.但庞薰琹的去职,或许另有原因.

史语所与中博院,是研究型的学术机构,每一成员都要求学有所长,术有专攻.如与庞薰琹同年的谭旦冏,也曾留学法国学习绘画,回国后也曾在国立北平艺专任教,后也加盟了中博院任专门设计委员.但谭旦冏就在连襟梁思永的建议下放弃美术专业,专事手工业调查,去台后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但庞薰琹却最终难舍画笔.其好友傅雷早在1932年9月所写的文章《薰琹的梦》中就尝言:“……梦有种种,有富贵的梦,有的梦,有虚荣的梦,有黄粱一梦的梦,有浮士德的梦……薰琹的梦却是艺术的梦,精神的梦……”他热爱绘画,这或许是他离开中博院的一个原因.

庞薰琹应老同学之邀,赴成都省立艺专任教授兼实用美术系主任.那是一所新校,校舍还未竣工,那是一所掩映在灌渠纵横、田畴广袤中的尼姑庵.

1941年春,庞薰琹一家从李庄来到吉祥寺,初到的第一天,一家四口打地铺睡在大殿的走廊上.庞薰琹在走廊上摆了张书桌,用将近一年时间,完成了一本《工艺美术集》.他将中国古代的经典装饰纹样,结合在法国学到的艺术理念,化入日用器皿的设计,如茶盘、饭碗、桌布、地毯和手袋等,这本《工艺美术集》一问世,即引起业界重视,获评教育部学术研究二等奖.

1944年左右,有朋友建议庞薰琹将此书托人送到瑞士去出版,之后因战乱阻隔,书稿没了音讯,庞薰琹以为肯定是遗失了,无心也无力再去追讨.30多年后的197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庞薰琹的老友苏立文重访中国,竟随身把这本书稿带了回来,并亲自交还到庞薰琹手中.庞薰琹的女儿庞涛说,父亲其实不确定当年是谁帮他把书稿带出中国的,没想到,它几十年间几经转手,被人从瑞士带到英国,之后又流落到美国,等苏立文代为交还的时候,居然被保存完好.如果当年图稿没有被送出国去,很有可能会湮灭于战乱流离或在“”中遗失.

离开李庄后,庞薰琹仍与中博院时有书信来往.他在一封写给李济的信中道:“琹有一言愿在此声明,若博院有必需时,琹当见召即来,不论何时何地.虽然琹在博院一年,实获益匪浅,此终生所不能忘者.苗族图案之整理,琹负责完成,若博院拟继续采集苗民工艺,琹亦可为先生介绍一宜于此种工作者.”中博院也不负庞薰琹.1945年1月10日,研究院在致傅斯年的信中写道:“庞先生之画已送至川东师范教育部,部长批准以二万元收购之函,寄至青木关教育部,虽数次催询,但以两地远隔,尚未得结果.最近决催其将款支付兑交成都庞先生也.”

1952年,周恩来总理提议建立工艺美术学院,呈送建院计划的正是庞薰琹.1956年,工艺美院诞生.作为该校由国务院任命的第一副院长,庞薰琹主张开办现代设计教育,培育现代设计人才,但上级领导则主张发展特种工艺生产,谋求换外汇.因办学方向上的分歧,1957年,庞薰琹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结果被打成美术界“头号大”,职务被撤销,教学权利被剥夺,患难与共的妻子也在此时因病去世.

1978年,满头银发的庞薰琹才重回工艺美术学院,1980年恢复副院长职务.

“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庞薰琹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无须赘言.回忆那段在中博院的岁月,回想那些人——李济、董作宾、梁思成、林徽因、陈梦家、曾昭燏等,庞薰琹总是坦然地说:“他们都是我的老师.”

(作者系文史学者)

综上而言:上文是一篇关于别有人间和丹青和中博方面的有人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有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经籍卷册绘三迤朱墨丹青绣典籍云南少数民族绘画典籍记述
云南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民族文化博物馆”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各民族构建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和谐的民族大家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历史文化 .

人间真情人母亲我心中的灯
母亲活了102 岁,没有想到她离开我们以后,她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母亲小时候缠足,她痛苦;没有让她上学,她更痛苦 到了老年她多次跟我们说,她没能拗过封建礼教,旧社会坑害的人太多了!母亲没有受过学堂教育,.

共在人间
那一年, 到土耳其去,住在一个仿佛与世隔绝的小农庄里 我们所在的农舍,住着一对年纪很大的夫妇 两张脸像是皱缩成团的黑枣子,密密地布满纵横的纹路 可是,他们腰不弯、背不驼,依然过着“日出而作.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