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艺术类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跟艺术活动中的审美心态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艺术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8

艺术活动中的审美心态,本文是关于艺术自考毕业论文范文和审美心态和艺术活动和浅析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艺术导论论文领导艺术论文艺术教育杂志艺术期刊

胡 倩 (武汉理工大学 430062)

摘 要:审美心态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特殊的心理活动,审美时的主体心态是审美关系得以确立的关键.审美活动是人类感知世界的特殊精神活动,不仅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还能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和道德造化,审美活动的这些特征,集中体现在审美主体的心灵状态中,研究艺术活动中主体的审美心态,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审美主体的心理变化过程.

关键词:审美心态;虚静;超感性体悟;升华

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形指形体、肉体,对应的是主体的身,神指精神、灵魂,对应的是主体的心,主体的心灵与身体相互调节、相互贯通.就形而言,荀子曾言“形具而神生”,形存而神存,形亡则神失.主体在对外界事物作出审美反应时,首先经过耳目,而后传达其心,但唯有心乐,才有赏心悦目之趣.主体的心存在于身之中,却又不滞于身,心受外物的感发,超越身的局限,以致观一木而唤春风,赏一花而望花海,上天入地,无穷不尽,这种超越性特征正是构成审美心态的基础.

从本质上来讲,艺术活动中的审美主体受外物的感发,由身到心,感物动情,情景交融,从而达到身、心、物的相融合一,古人常言“天人合一”的思想正是这种体现.在艺术活动中,主体心态的变化决定审美活动的发展,从审美活动的过程来看,我们可以将审美心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虚静

虚静是生命的本质,也是审美心态的核心与前提,虚静是一种无欲无求无得无失的极端平静状态,在审美活动中,主体需抛开杂念与偏见,保持内心的平静,来感悟审美对象的生命精神,在无物无我的精神状态中,审美主体与客体相互贯通,相互交融,使审美主体深切的感受到生命自由的愉悦.

“虚静说”源于道家老庄的思想,早在先秦时期,老子在《道德经》中就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观念,万物由动而生,静而归根,虽生生不息,但终而无不归其本,万物之根本就是将生未生的虚静状态.虚静状态是主体进入审美活动的前提,主体在虚静的心态下,能够全身心的观察审美对象的生命精神,进而展开自由的精神创造活动,审美主体与天地万物相通感,才能创造出充满万物灵气的艺术作品.除了道家外,儒家和佛家也曾提出相关观念,倡导人们应该保持婴童的心态,不受尘世沾染,无欲无求,就能乐其所乐,怡然自得.古人们倡导的这种虚静心态,正是要求审美主体将心灵虚空,保持内心的平和干净,才能涵纳万事万物的美妙境象,真正的融入自然,创作出与自然相通的艺术作品.东晋末期伟大诗人陶渊明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情心境与虚静不无关联.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抛开尘世繁杂,隐居山林,饮酒作诗,写出了许多著名的诗歌、散文和辞赋,提出“桃花源”这么一个盛世的设想,虽归隐山园,陶渊明还心怀天下,心系百姓,实为可贵.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其归隐田园,抛开杂念与偏见,保持内心虚静的状态是分不开的.

二、超感性体悟

超感性体悟是指主体倾尽全部身心感受审美对象,从而获得精神的愉悦,并与对象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实现超越感性情感的审美体验.在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中,审美主体不会局限于审美对象本身的外在形体,而是超越外形窥探其内在的本质精神和文化内涵,追求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生命本质的浑然合一,使审美对象在艺术活动中超越其本身的物态意义而具有精神意义.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中的诗词歌赋就体现了这种超感性体悟.例如诗人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曾经写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行走在山间小路,放眼望去,只有重峦叠嶂的高山和川流不息的溪水,不由心中一叹“估计前方再无人家”,不料再往前行不久,透过层层垂柳,看到不远处炊烟袅袅,心中暗喜,原来几家村户就在前方.这看似描写游山玩水经历的诗句,却表达出诗人对自己被逆臣诬陷免官回乡的经历逐渐释然,对自己的前途重新燃起希望之情.诗人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将自己与客观景象融为一体,用有限的景色抒发出心中无限的抱负,实现了审美主体的超感性体悟.

三、升华

升华是指在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以虚静心态为基础,通过超感性体悟,将现实中客观存在的事物超越其实际的物质性,与主体的心灵相融合一,形成新的审美意象.中国传统审美意识中,常常把梅花比喻成一身傲骨的高洁志士,把兰花比喻成香雅怡情的贤达之士,把竹比喻成清雅潇洒的谦谦君子,把菊花比喻成不趋炎势的世外隐士.“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的这首《竹石》将竹子拟人化,高度赞扬了竹子在艰难的环境中不惧狂风,傲然挺立,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全诗虽然都在描写竹子,但也隐喻了诗人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诗人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正直不屈,刚正不阿的的骨气.诗人将自己与竹子心物交融,反复体验,使自身与感性对象浑然一体,这时的审美主体与自然大化的生命精神相契合,将审美对象脱离其固有的现实关系,升华为无物无我的审美意象.

审美活动中主体心态的升华体现了主体的创造精神,客观世界的审美对象有些本身并不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感受,但通过审美主体对其进行创造性的描绘,却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愉悦.创造性描绘需要审美主体抛开杂念、心寂空灵,将自己对待客观世界的态度进行升华,以超越现实的理想心态去观察审美对象.

综上所述,艺术活动中审美主体的心态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审美主体需抛开杂念,涤荡心胸,以虚静的心态进入审美活动.其次,审美主体的心态需要具有超感性体悟的能力,通过超感性体悟,主体与对象实现物我交融,使对象超越物态意义而具有精神意义.再次,主体的审美心态需要对审美对象发挥升华的能动作用,一方面,审美主体要对审美对象进行创造性升华,另一方面,审美主体自身对客观世界的态度也需要升华.审美主体的心态在完成虚静、超感性体悟和升华这三个过程后,就正式进入了审美领域.

参考文献:

[1]朱志荣.中国艺术哲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

[2]杨景祥.艺术哲学[M].河北人民出版社,2011.1.

[3]刘谦功.中国艺术史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

[4]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8.

[5]朱光潜.谈美书简[M].中华书局,2012.5.

作者简介:

胡倩,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艺术教育研究方向.

上文总结,此文是关于对写作审美心态和艺术活动和浅析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艺术本科毕业论文艺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北京文化艺术活动
2017 年由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在市文联的领导下,组织评选出各种文学样式的群众文学作品,由国家级专家们评选出优秀作品来鼓励大众文学作者,马光复教授就散文集的文章,文笔,排版,格式,综合考虑评出一….

舞蹈艺术进程中的审美鉴赏能力
殷 姿(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广东 佛山 528231)【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舞蹈审美鉴赏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舞蹈作为一种,通过动作姿态来展现舞者的内心世界的情绪,展现舞蹈的艺术魅力,观.

钢琴艺术欣赏中的审美意识
【摘 要】钢琴艺术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在钢琴艺术欣赏当中,良好的审美意识和能力是感受钢琴美的关键 因此,要想提升对于钢琴的艺术欣赏能力,那么就要提升审美意识 本文主要对钢琴艺术欣赏中的审美意识培养进.

声乐艺术消费的多元化审美趣味
【摘 要】声乐艺术是“源自群众、服务群众”的艺术形态,它不可能脱离社会环境影响及大众的文化需求而独立的存在 它与社会大众艺术消费中娱乐性、商业性、大众性……因素联系在一起 社会.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