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材料浏览

关于民俗文化方面论文如何写 跟华池县双塔寺出土千岁香包对庆阳民俗文化的影响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民俗文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30

华池县双塔寺出土千岁香包对庆阳民俗文化的影响,本文是民俗文化方面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跟庆阳民俗文化和双塔寺和华池县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民俗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民俗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期刊中国文化论文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

罗志才

(华池县博物馆,甘肃 华池 74600)

[摘 要]2000年5月,在甘肃华池县双塔遗址二号塔的第六层塔体内清理出土了一件绣包,面世时色艳如新,被誉为“千岁香包”.庆阳是中国香包刺绣之乡,金代华池佛教信徒向佛塔敬献香包,是为了向佛表示崇敬和祈福的诚意.华池县双塔遗址出土“千岁香包”异常珍贵,对于研究民俗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华池双塔寺;庆阳香包;民俗文化

2002年,中国民俗学会将庆阳市(甘肃省)命名为“香包刺绣之乡”.2005年,“庆阳香包绣制工艺”进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庆阳贺梅英老人被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庆阳香包绣制”代表性传承人.今天庆阳香包绣制已形成产业,从业人员达10 万人以上,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高达7000多万元.

一、华池县金代双塔寺出土香包

双塔寺遗址坐落于子午岭中部的河谷地带,位于庆阳市华池县林镇乡张岔村豹子川与双塔沟小溪交汇的一个小平台上,四周青山环抱,绿水环绕.双塔位于深山密林之中,清末陇上文人李良栋,被双塔风韵所倾倒,欣然挥笔留诗:“浮图姊妹依深山,疑似仙女落九天.茫茫林海翠阁秀,清清流水照红颜.”从此姊妹塔的美名不径而走.据考古发掘中出土的碑文记载,寺院兴建于金正隆初年,原名“石塔院”,后经大定六年(1166)和大定十年(1170)扩充,大安三年(1212)改名“兴教院”.初建石塔院的代表是中顺大夫威,后降为保义校尉,主持僧人是普恩,后来增加华池寨主李世雄和主持僧人德敬.修建前后历时15年时间.石塔院是金王朝在华池寨兴建的一处官办寺院,是海陵王1153年迁都燕京后的产物,是统治重心南移及统治番汉各族人民的执政工具和教化场所.同期在庆阳境内修建宁县普照寺,铸铜钟于公元1156年,至今犹存.

由于石塔院地处子午岭腹地,周围人烟稀少.偏僻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天气为盗卖文物者提供了可乘之机.2000年3月24日,盗贼盗走了一号塔的上八层,5月4日又盗走了下面三层.2000年 8月4日,经各级门破案,终于将盗卖于台湾的塔体追回.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2000年5月,甘肃省文物局同意对双塔寺遗址进行调查挖掘,发掘总面积1140平方米.清理出金至明代的大殿、偏殿、钟楼、三门殿等建筑基址12处,出土各类文物370件.尤为重要的是,发掘出土的“石塔院记”石碑,详细记载了双塔寺的名称及始建年代和筹建人等相关信息.发掘遗址布局为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建筑模式,以三门殿、一号塔和三圣殿为南北向中轴线,形成东西对称布局.寺院坐北向南,北偏东5度,南北长32米,东西宽26米.2001年9月,华池县委、县政府多方筹资,按照原寺院的格局,在县城东山公园内的半山腰修建双塔寺,并将双塔搬迁回县城保护,东山公园也因此而改名为双塔森林公园.在双塔遗址的考古发掘过程中,在二号塔的第六层塔体内清理发现了西夏文书、吐蕃文经、纸轴画、丝绸包裹、袈裟、佛珠、瓷碗及钱币等140多件文物.其中出土了一件手包型、荷叶盖、带链上穿有宝珠的绣包,面世时色艳如新.据专家考证,该绣包已有86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千岁香包”,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千岁香包”长12厘米,宽6.5厘米,带长36厘米,重260克.带上穿有圆玛瑙珠子、管状多边形红玛瑙及随形绿松石等共17颗宝珠.该香包按佛经教义设计,半荷叶形盖子,手掌大小的造型,褐色织锦面料为底,上面搭配用彩色丝线绣绘的图案,用梅花、莲花、海棠缠枝纹饰互相点缀,整体造型严谨,小巧玲珑,精美无比.该信徒把心爱的礼物敬献给佛塔,是想供奉佛祖保佑自己家人平安,并向佛祖表示敬仰及祈祷祝福的诚意.

二、香包的历史渊源及意义

香包,古人叫香缨、香囊、香袋、佩帏、容臭等,今庆阳人称荷包、耍货子、绌绌.史传黄帝时期就有了彩绘花纹,起初是画在身体上,后来画在衣服上,最后发展到绣在衣服上.《诗经·豳风·九罭》:“我觏之子,衮衣绣裳”.衮衣是古代天子祭祀时所穿的绣有龙的礼服,形容衣着华丽奢华.古代豳地包括今甘肃庆阳地区.由此可见,庆阳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了刺绣香包.在庆阳宁县董庄遗址出土有“火”字形图案的水波纹彩陶尖底瓶等大量文物,经过考古研究,这些彩绘纹饰就是香包刺绣图案的载体,和现代庆阳香包葫芦造型如出一辙.葫芦造型正是生殖崇拜文化的遗存.在正宁县西坡出土了一件猪形玉握,是死者握在手中的玉器,这件玉器的造型和庆阳香包“猪龙”非常相似,正好印证原始文化在民间的遗存.不仅庆阳香包的造型有出土文物的印证,就连香包刺绣的各种纹饰,也在出土文物中能够寻找到源头.庆城县驿马出土了一件“莲生贵子”画像砖;镇原平泉出土的四神铜镜;华池出土的瓷器耀州刻花盘等文物上的图案,充分证明庆阳香包有着深远的历时底蕴.《礼记》云:“五采谓之绣.”指的是五种丝线巧妙搭配而成的刺绣.屈原《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里的佩就是香包.古人把它挂在腰间,里面装有江离、辟芷、秋兰等,除虫避讳,祈福装饰.自古香包就是劳动妇女创造的刺绣工艺品,是庆阳农耕文化的产物.秦汉时期,男人堂而皇之佩戴香包.唐朝女子人人佩戴香囊,骆宾王在《咏美人在天津桥》中写道:“*出东郊,容与在天津.动衣香满路,移步袜生尘.”诗意为女子走过去了,留下的路也是香的.宋朝时,官吏朝服上开始佩戴香包,起一种象征礼仪作用.明清时代,端午节开始流行佩戴香包的风气,由于荷包既实用又可以装饰,需用量很大,清代庆阳就有专门买卖香包的街道巷子,出售各种香囊、荷包、烟袋、眼镜套等.

关于香包的起源还有几种说法:一是作为军队打仗时传递军事机密的信物.二是作为女子的定情之物.三是防止蚊虫叮咬,起到驱虫的作用.最先使用树叶麻布包裹草药.后来改用花布和丝绸,慢慢成为一种民间刺绣工艺.

三、香包的制作过程及种类

从双塔寺出土的“千岁香包”来看,古人制作香包非常讲究,整体为椭圆形.香包内外两层,外层选用上等布料通体刺绣精美图案,用五色线搭配;内层为普通布料,内外层结合处用丝线对折精绣两圈,外圈缠绕,内圈双色线平走,盖子下掩香包2/3,边缘裁剪为荷叶形状,盖子和绣包前片用布绳互相栓系,带链用布条对折缝合而成,中间穿有宝石,精美绝伦.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由此可见,这些随身携带的香包,制作精细实用,形式、内容几经变化.到了近现代,制作香包的布料大都采用做衣服剩下来的零头布,主要选择布料的质感和对于题材合适的程度.线是各色的绣线,多数是丝线,也有棉线.既可以拿来缝合,又可以缠绕或绣成各式各样的图案.填充物多为棉花和香末.因为棉花本身轻柔,而且可以久存不坏.香末配料不同,所研出来的味道自然就不同.装饰用的配件材料种类较多,有金线、利安线、亮片、珠子等.

庆阳香包是造型、色彩、刺绣、装饰于一体的艺术集合体.按制作技艺分绌绌、盘线、刺绣三大类.其中绌绌做法简单实用,为最古老的简易针法.要求造型使用藏针法,外不露针.制作步骤一般是先意念造型,根据祖先留下来的纹样,图纸在脑海中自由发挥.然后进行选料,多数为绸布、绒面、花布等.再按意念图纸裁剪,刺绣.把正反两块已绣好的布形相互背对开始缝合.最后翻过来缝边缺口,以平针缝合开口处,缝一圈以后,把线头抽紧,留一小口倒入香末,再塞入棉絮,塞好以后把收口抽紧即可.最后把做好的丝线穗穿上各种水银珠子,掉在香包的下方或者两侧,绌绌香包就算完成了.盘线工艺是庆阳人民只用线不用针的一门独特香包制作工艺.用五光十色的彩色丝线盘绕成菱形、多边形、方形等端午节“粽子”“钱串子”等,挂在胸前、客厅、车上.既是装饰好看,更是馈赠祝福.工艺非常简单,先折个立体壳子,再选配彩线,最后盘线组合完成.

四、庆阳香包的特点及发展

庆阳地处黄土高原中部、陕甘宁三省交界处,是华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深厚的文化和纯朴的民风孕育出独特的民俗文化.来到过庆阳的人都知道庆阳“五绝”:刺绣、剪纸、皮影、道情和民歌.其中能代表庆阳名片的当属庆阳香包刺绣.2002年,中国民俗学会命名庆阳市为“中国香包刺绣之乡”.2003年,环县道情皮影被列为全国首批十个保护试点项目.2006年6月,“庆阳香包刺绣”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8年,命名甘肃省庆阳市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1年11月,命名甘肃省庆阳市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美术学院教授、民俗学专家靳之林多次来庆阳搜集研究庆阳香包,题词“拙拙的原生态”.

庆阳香包以古拙质朴而区别于国内其他香包,最显著的特点有四点:一是构图独特,彰显主题.图案中花鸟、草虫不留空白,布局对称,配色艳丽喜庆.这与庆阳所处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息息相关.黄土高原上,居住在窑洞里的人们,生活沉寂,为了装点生活,多用鲜艳的色彩,加之绣制香包的都是农村妇女,她们更喜欢大红大紫的衣服和耀眼夺目的装饰品.庆阳香包刺绣多数也是婚俗用品,是姑娘们的嫁妆,更要突出喜庆.二是留有原始文化遗存.庆阳是华夏民族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这里外来文化冲击影响很少,远古文化才得以保存积淀.香包刺绣图案多以“龙、虎、蛇、蛙”等动物变形为原型创作.三是手法多样,审美独特.四是采用谐音、符号寓意言志,如万字不断头、福在眼前、永结同心、夫妻恩爱等,都是驱邪祈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从2006年以来,庆阳开始大规模发展香包产业,7县1区广泛分布.目前,华池的传统刺绣、环县的皮影绣制、正宁的鱼枕刺绣十二生肖、西峰的创新布老虎等,品种繁多,各具特色.庆阳香包刺绣早已变成商品,并逐步形成了产业.被国家命名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庆阳香包已销往美国、日本、意大利、法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双塔寺出土的“千岁香包”到现代端午节的绌绌,翻开这一层厚重的文化积淀,面对这一幅幅多彩的民间生活画卷,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古朴拙巧、原始鲜活的民俗艺术瑰宝.

[参考文献]

[1]李红雄:庆阳古寺名山[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3.

[2]揭秘古人出行带什么样的“包”?古代女性最青睐的包是香囊?[N].北京晚报,2016-02-19.

[3]庆阳市文化出版局编庆阳香包刺绣.[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2.

[4]席宁.香包满溢端午情[J].纺织科学研究,2014,(6).

概括总结:本文是关于对写作庆阳民俗文化和双塔寺和华池县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民俗文化本科毕业论文民俗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华池县20192019年谷子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杨文静(华池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华池 745600)摘要谷子是华池县主要小杂粮之一,常年播种面积666 67hm2左右,品种混杂退化是造成产量降低、品质差的主要原因 华池县种子管理站与庆阳市农科.

独属于香奈儿的早春文化
编辑文陈娱 图香奈儿提供“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孕育出文艺复兴的灿烂光芒,焕发出人类创造的蓬勃活力,促发种种不可预知的可能,带来神谕般威严而不可摧的能量 古典的审美标准以及古希腊美学观不仅为我.

杜甫《投简成华两县诸子》诗题、系年辨正以唐代赤县制度为中心
杜甫有诗投简成华两县诸子,诗题中究竟是“成华”,还是“咸华”,存在着争议,进而对“两县”所指、创作时间,也演绎出诸多说法 本文在.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