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士论文>材料浏览

诗词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和茶诗词里的山水之美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主题:诗词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7

茶诗词里的山水之美,该文是诗词类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与茶诗词和山水和诗词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诗词论文参考文献:

诗词论文参考文献 美和时代杂志中美家庭教育差异论文中美文化差异论文中美关系论文题目

Text_安图幼 Photo_本刊资料库

中国的诗词,一直都展示着中国文化最浪漫多彩的一面,且内容保罗万象,而茶,更是以其独特的灵性获得各大文人的追捧,留下了大量精美的诗词,其中更有很多关于茶山、茶园建设、茶树种植等茶叶生态方面的内容.诗词往往是文人有感而发之作,他们通常是以更加美学而非专业的视角来看茶山,那么古人是如果通过优美的诗词展现他们眼中最美、最好的茶叶山水?

翻阅古籍可以发现,在对茶山、茶园类的描述上,唐宋诗词中虽产地颇多,但吟咏最集中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两座最有名的茶山顾渚山和凤凰山,因为它们是两朝最重要的贡茶山,茶山环境基本可以代表那个时代茶园的最高水准,而元、明、清之后的茶产地渐渐有了“百家争鸣”的盛况,明朝罢造龙团、改贡芽茶,要求天下产荼之地,都要定额进贡,于是各个产区都有了“各显神通”的舞台,另外,明清朝对茶园的建设和茶树栽培方面也有了更多心得和展示.

唐、宋,最负盛名的贡茶山

对于备代茶产业重心的分布,茶叶生长的大环境——气候,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在近五千年中,唐代是最为温暖的一个时期,唐朝贡焙设在较北的江浙长兴和宜兴,当时急程进京,明前可达,而宋时的气温要比唐时平均降低2—3℃,宜兴、长兴早春茶叶因气候降低,发芽推迟,不能保证茶叶在清明前贡到汴京,但建州可以,如欧阳修诗句所说的“建安三千里,京师三月尝新茶”,所以贡茶重心南移至建安.

唐时顾渚山

古人认为茶好与茶山环境之美有着重要关系,好茶是灵山之丰壤、甘霖滋润孕育的结果.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总结了好茶生长的环境是:“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短短数句话,不仅将唐朝的茶山标准高度概括,而后数千年的诸多评判标准依然可以追溯至此,这也正是陆羽的伟大之处.

顾渚山位于湖州长城县与常州义兴县交界处,为唐代朝廷的贡茶之山.那唐诗中顾渚山的整体环境是如何描述的?杜牧《题茶山》云“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柳村穿窈窕,松涧渡喧鹰.等级云峰峻,宽平洞府开.”郑谷《寄献湖州从叔员外》:“顾渚山边郡,溪将罨画通.远看城郭里,全在水云中.”写出了顾渚山峰峻秀丽、云雾缭绕的大环境.

在大环境如此优越的前提下,顾渚山具体到山场的微域环境又如何?皮日休《茶中杂咏·茶坞》:“闲寻尧氏山,遂入深深坞.种芽已成园,栽葭宁记亩.石洼泉似掬,岩罅云如缕.好是夏初时,白花满烟雨.”其《茶中杂咏·茶人》叉云:“生于顾渚山,老在漫石坞.语气为茶藓,衣香是烟雾.”生动地刻画了四周高山茂林遮阴、泉水滋养、花香四溢、烂石土壤丰富的幽谷式山场.另外,陆龟蒙的《茶坞》:“茗地曲隈回,野行多缭绕.向阳就中密,背涧差还少.”也描述陆羽在《茶经》中提到“阳崖阴林”的上佳生长环境.

那么跟提及最多的顾渚山相比,其他茶山则是以什么样的风光出现在诗词中?白居易《香炉峰-: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咏及位于江州浔阳县的庐山:“白石何凿凿,清流亦潺潺.有松数十株,有竹千余竿.松张翠伞盖,竹倚青琅壬千.”黎阳王《蒙山白云岩茶》对蒙顶山的描绘:“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冰绡剪碎先春叶,石髓香粘绝品花.”这说明好茶无不长在是与顾渚山相似的水汽充沛、植被丰富的深山之中.

唐代文人不乏爱自己种茶制茶的文人,孟郊《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惊彼武陵状,移归此岩边.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真实地反应了陆羽晚年在江西上饶岩边凿泉种茶的场景.滕白《题文川村居》诗“种茶岩接红霞坞,灌稻泉生白石根.”选择了一个水源充沛的山坞.李新《留题华严壁》:“好山不许寻常见,野水从教自在流.种竹养茶双碧重,有僧无客四时秋.”不仅表明茶和竹自古相互依存的生长现象,也表明了好山好水对种茶的重要性.

宋之凤凰山

宋朝的茶叶重心转移至位于建州建安县凤凰山,为何此地所产茶叶特佳,在大环境上宋人认为主要是因为山川钟秀灵异.宋徽宗赵佶《大观荼论》称:“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丁谓的《北苑茶录》:“凤山高不百丈,无危峰绝崦,而冈阜环抱,气势柔秀,宜乎嘉植灵卉之所发也.建安茶品,甲于天下,疑山川至灵之卉,天地始和之气,尽此茶矣.”范仲淹《斗茶歌》:“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通过以上古诗文的描述,我们不难感受出凤凰茶山灵山秀水如仙境股的大气象.

那凤凰山的小气候如何,郭祥正《谢君仪寄新茶》:“北苑藏和气, 生成绝品茶.”徐玑的《监造御茶有所争执》云:“森森壑源山,袅袅壑源溪.修修桐树林,下荫茶树低. 桐风日夜吟,桐雨洒霏霏.…..龙在水底吟,凤在山上飞.…回首凤凰翼,雨露生光辉.”在凤凰山群山如瓯的环绕下,茶山环境云雾和气笼罩、草木茂盛、雨水充沛,生在在这样的环境,茶叶自然气味殊美,香高味绝.

针对凤凰山的实地环境,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指出茶叶的种植要诀:“植产之地,崖必阳,圃必阴.盖石之性寒,其叶抑以瘠,其味疏以薄,必资阳和以发之;土之性敷,其叶疏以暴,其味强以肆,必资阴荫以节之.阴阳相济,则茶之滋长得其宜.”个中道理还是跟唐朝的陆羽《茶经》一脉相通.

再看看其它茶山的情况,朱熹《春谷》描绘了武夷山(位于建州崇安县):“武夷高处是蓬莱,采取灵芽手自栽.地辟芳菲镇长在,谷寒蜂蝶未全来.红裳似欲留人醉,锦幛何妨为客开.啜罢醒心何处所,远山重叠翠成堆.”楼钥《次韵黄文叔正言送日铸茶》咏及日铸岭(位于绍兴府会稽县):“越山日铸名最高,种在阳坡性非冷.……草木端有地所宜,此品标奇惟一岭.”只能说,自古灵草出仙山.

元明清,“百家争鸣”的盛况

宋元时期,除贡茶仍然采用团饼茶外,散茶在民间俗饮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普及.明朝太祖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图案,不仅使散茶得到全面发展,也是进—步扩大了全国茶产业的发展,各个区域都形成了自己的主要茶业产地和代表名茶.也奠定了我国近代茶业和茶文化的大至格局和风貌. 元朝茶业发展的特点在于其过渡性,茶叶生产和饮茶风尚承宋启明,处于饼茶向散茶的转变过程,元末明初无名氏写的一部《农田余话》中说:“凡产茶之地,山南则冬无寒风,多阳而和暖,得害气而先发,故芽嫩全,味厚.生山北,则受风雷多而阴寒,至春深始萌.叶厚而拳围,气味不全.”元末清初的谢应芳《阳羡茶》:“南山茶树化劫灰,白蛇无复衔子来.频年雨露养遗植,先春粟粒珠含胎.”表明其种植技术与宋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

明朝文人陶望龄有一首比较有著名的咏茶诗《胜公煎茶歌兼寄嘲中郎》云:杭州不饮胜公茶,却訾龙井如草芽……夸言虎丘居第二,仿佛如闻豆花气.罗齐第一品绝情,茶复非茶金石味.”文中所说的第一罗齐又叫齐茶,中国自汉代到清末,论述茶叶的茶书典籍只有四十多部,而其中论述齐茶的书就有6部.冯可宾《齐茶笺》:“洞山之齐,南面阳光,朝旭夕晖,云溺雾淳,所以味迥别也.”熊明遇《罗齐茶记》:“产茶处,山之夕阳胜于朝阳,庙后山西向,故称佳;总不如洞山南向,受阳气特专,称“仙品”.茶产平地,受土气多,故其质浊.齐茗产于高山岩石,浑是风露清虚之气,故为可尚.”齐茶在山场上强调二山之间,申间有条大涧溪,清澈的山泉水在流淌,滋润着山涧两边的茶树,这样的茶做出来的味道才能色白、乳香、具金看性.

明朝的茶诗除了涉及紫笋、虎丘、建茶等传统名茶等外,体量上以咏龙井茶为最多,龙井茶是后起之秀,但却以“色翠、香郁、昧醇、形美”四绝著称.若赢《龙井茶歌》:“西湖之西开龙井,烟霞近接南山岭.飞流密汩写幽壑,石磴纡曲片云冷.柱杖寻源到上方,松枝半落澄潭静.铜瓶试取熟新茶,涛起龙团沸谷芽.”陈眉公《试茶》:“龙井源头问子瞻,我亦生来半近禅.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园.”将龙井茶山的秀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清代,龙井茶的名气与日俱增,不仅列为贡茶,而且鹤立于名茶之前,大有成为“第一茶”之势,而对龙井名声贡献最大莫过于清代的乾隆皇帝,他有留下了很多关于龙井茶的诗词,其中《坐龙井上烹茶偶成》诗云: “龙井新芽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寸芽生在烂石上,时节焙成谷雨前.”清晰地点出龙井上生长在“烂石上”的土壤环境.邹方锷《虎跑泉次东坡韵》:“石林深处暗闻香,草榻茶烟客思凉.松沥满山云满坞,野梅初绽日初长.”也细致地描述了龙井树木茂盛、水汽十足的小气候.

蒙顶茶是历代的贡茶,清朝的张凤煮《雾山茶赋》道:“唯神皋之奥宅,孕百草之精英.托高天而承雾,揉后地以播云.结阴林以垂秀,乘阳德以敷荣,笑群芳之献臭,愧百艳之交明.”而著名茶僧释超全眼中的好茶山则是如《武夷茶歌》所云“凡茶之产准地利,溪北地厚溪南次.平洲浅渚土膏轻,幽谷高崖烟雨腻”,不仅—甸道凝聚了当时武夷茶山的精要,到现在也是岩茶专家口中很实用的山场依据.

明清朝各大茶类的技术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茶园建设、茶树种植、施肥除草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除了当时专业茶文的记载外,诗词中也能感受到这点.明朝王稚登《西湖竹枝词》:“山田香土赤如泥,上种梅花下种茶.茶绿采芽不采叶,梅多论子不论花.”表明了当时茶园的套种方式,梅花、玉兰、松、竹等不仅使茶园幽香常发,而且可抑制杂草生长.清初的方以智《物理小识》也提出了茶树的更新方法:“树老则烧之,其恨自发.”曹廷栋有《种茶子歌》:“槐根泥浅作坎,下子继以大麦掺.糠秕杂土层覆之,要令生意交相感.”描述了茶子与大麦混播的一科种茶子的方法.

通过以上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元明清朝代在茶山方面的研究对象虽然丰富了许多,但在茶山、茶园的评判方面还是较大程度地延续了唐宋时期的看法,而陆羽的茶经则最早地奠定了这些理论的基础.明清时期,伴随着散茶的普及、各大茶类的陕速发展,茶园建设、茶树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诸多技术性发展,但茶来自于大自然,它最适合的环境是怎么样,古人已用几千年的时间在文字里留下了依据,技术往往只能打造更符合标准的茶园,却很难重塑茶最本质的需求.

此文总结:该文是一篇关于茶诗词和山水和诗词方面的诗词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诗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武亦姝:从诗词中走来的美少女
2017 年的春天,“00 后”美少女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上,一举战胜女博士陈更、北大硕士诗刊编辑彭敏和人称“万词王”的大学老师王子龙,夺得.

感受古典诗词中的生活之美
摘要教育部颁布了新版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最大的亮点在于古诗文所占比例的大幅度增加 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中这些优秀的古典诗词作品,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之美,提高审美能力,正成为摆在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大国博弈往中美关系会在下行通道里坠落?
美国和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崛起的势头越来越警觉,开始转变态度,把中国当作“ 头号战略竞争对手”来对付,这就使得很多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从双边关系到国.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