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士论文>材料浏览

音乐学院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和笃行明智学以致用析复排《星星之火》对沈阳音乐学院教学的促进与其社会职能的延伸相关论文例文

主题:音乐学院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5

笃行明智学以致用析复排《星星之火》对沈阳音乐学院教学的促进与其社会职能的延伸,该文是音乐学院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跟沈阳音乐学院和学以致用和《星星之火》有关论文例文.

音乐学院论文参考文献:

音乐学院论文参考文献 外语教学期刊和谐社会论文教学论文范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星星之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歌剧,也是我国第一部以抗战为题材的民族歌剧.该剧由李劫夫作曲、侣朋等编剧,1950年首演于哈尔滨.据统计,在该剧首演之后的十余年时间里,累计演出近400场,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脍炙人口的唱段《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就出自该剧.

时隔六十余年,沈阳音乐学院(以下简称沈音)决定复排歌剧《星星之火》.酝酿策划工作早在2014年就已开始,至2015年着手剧本改编和音乐创编,同年10月31日首演于盛京大剧院,并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2017年,该剧从众多优秀剧目中脱颖而出,再度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这是对沈音复排《星星之火》的肯定与支持.

复排经典艺术作品,沈音并非文艺界个例:北京人艺先后复排《茶馆》《日出》、易俗社复排《双锦衣》、战友文工团复排京剧《红色娘子军》、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白毛女》等等.上述单位均是专业艺术院团,相对来说,由高校主持复排大型综合艺术作品的情况不多.据统计,在“第二届中国歌剧节”参评参选的剧目共19个,其中仅有2个来自音乐艺术院校.可见,以高校为单位,排演大型综合艺术作品仍然不是普遍现象.

对于沈音来说,完全依靠本校师生为创演团队无疑极具魄力.复排大型艺术作品对教学及艺术实践的推动显然是其考量的重要内容,作品本身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亦是重要原因.文章拟以此为题,分析探讨复排《星星之火》对沈音教学所能起到的促进作用及其产生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一、教学、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学的重要原则.理论来源于实践,可指导实践,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实践是理论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检验理论的标准.高校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并输送专业人才.毕业生走出校园之日,就是他们融人社会之时.因此,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这个角度来说,好的教学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艺术院校来讲,更是如此.艺术实践既是检验教学的标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沈音显然深谙实践与教学相互之关系,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复排《星星之火》就是其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并举的表现.正如院长刘辉所说: “本次创编排演是学院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创新创业教学的有益尝试.”.

将课堂教学与艺术宴践相结合,于沈音师生双方均有明显提升.对教师来讲,他们在排练和演出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声乐技巧、表演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大提高,同时也积累了参演大型歌剧作品的经验.他们的参演经验是当前艺术实践的宝贵的总结,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不仅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也是将课堂教学与现阶段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体现.因此,沈音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并重的理念显示出与时俱进的特点.

参与演出不仅有助于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还促使教师们从实践出发,探索音乐表演方式、音乐教学方法等问题,如部分教师对民族歌剧中如何运用美声唱法、美声唱法如何表现民族韵味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此关系到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美声唱法在我国的教学及运用等问题,可谓意义重大.

对学生来讲,参与演出亦是难得的学习机会,相比以教授技术、技法为主的课堂教学,艺术实践的要求更高:除了精湛的技术技巧,还需要良好的舞台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与其他演员及乐队配合的默契程度、演员对自身心理状态的有效调节等等.因此,在排演过程中,同学们有机会学到课堂和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而这些正是艺术实践在音乐教学中不可替代之处.

艺术实践是检测学习成果的试金石.舞台是显微镜,在舞台上表演,可发现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而这些恰恰是以后需要格外重视的部分.因此,艺术实践也是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另外,有学者认为,目前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程度反映出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理念、训练价值等方面与社会需求不完全一致的问题..沈音将艺术窦践融于教学、将艺术宴践置于社会的做法,无疑为学生创造了解、融入当前艺术实践的机会.此在帮助毕业生迅速适应社会方面,大有裨益.

沈音复排《星星之火》,其独特之处在于演员均由沈音师生承担.这是此次复排的优势所在,同时也给实际排演提出一定挑战.一方面,演员整体较为年轻,他们青春活泼,气质清新.另一方面,与专业院团各类型、各年龄段的演员较为齐备的情况不同,他们普遍比较年轻,年龄差距不大,再加上人生阅历、艺术经验等因素,导致在表演中饰演不同角色的区分度不够的客观情况.此外,随着一批批的学生毕业离校,相对来讲,演职人员的流动性较大.

音乐高校以培养各类音乐人才为目标,今日的学生就是明日的音乐工作者.因此,从这个角度考虑.所谓的“挑战”正是高校排演大型经典作品的教学意义.以艺术宴践的有益经验为参照,用经典剧目培养学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试图解决表演方式多样性、表演内涵丰富性等问题.不仅有助于提升《星星之火》的艺术水准,亦可更好地发挥《星星之火》在人才培养及社会效益方面的功能.

二、服务社会

高校服务社会最直接的方式是培养各类人才.对沈音来说,由音乐专业的特殊性决定,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演出,不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其社会职能的方式,正如刘辉院长所言“我们将教学的课堂搬到实践的舞台上,将实践的舞台搬到社会的大舞台上”.重视高校的社会职能,沈音是有光荣传统的,“服务社会”就是其办学理念o.此主要体现在美育教育和思想教育两方面.

美育是通过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建立良好的审美观和审美理想的教育活动.欣赏高水平的艺术作品,不仅能够直接获得高雅的审美体验,还能普及艺术知识,提高个人修养.

美育还可以丰富想象力、激发创造力、深化洞察力.它是培养全面协调发展人才的重要内容,对科学研究也有启迪作用.这方面的例子屡见不鲜:爱因斯坦喜好文艺,精通小提琴演奏;钱学森则认为音乐家蒋英对他的科学研究多有启发等等.当代社会,行业分工越来越职业化,专业划分越来越细致化,人的感性与理性分化趋势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美育在完善人的精神及心理结构方面更显意义重大.

除此之外,美育也是德育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艺术进行思想教育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谓“仁言不若仁声人人深也”即为此意.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音乐艺术在教化百姓方面的功能,《孝经》即有“移风易俗,奠善于乐”的记载.数千年来,注重音乐社会影响的传统在我国始终未变.中国深谙此理,历来重视艺术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为代表的老一代革命家和以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均格外强调文艺引领社会风潮的作用.2014年,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中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

《星星之火》就是这样一部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积极影响的作品.就该剧的主创及演职人员而言,排演过程本身就是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参与《星星之火》复排的人员共计300余人,参演的学生大多是二十岁左右,他们出生在和平年代,生活平静而无忧无虑.为了准确把握、生动表现剧中人物,主创和演员们深入细致地研读史料,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经过学习,抗日先烈的光辉形象和英勇事迹,在沈音师生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在排演的过程中,他们内心受到震撼,灵魂接受洗礼,爱国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

相比演职人员,通过《星星之火》受到教育的观众数量更多.可以说,欣赏《星星之火》,就是在音乐厅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随着跌宕起伏的剧情,观众既观感到杨主任的视死如归,也对孙晶石卖国求荣有深刻印象;既有李云峰英勇正义的形象,也有对黑田阴险狡诈的反面刻画;既体会到血浓于水、割不断的亲情,也感受到战争年代中生离死别的残酷.此时,追求民族独立的精神通过音乐艺术在观众心中打下深刻的烙印,在和平年代再次唤起他们对革命先烈们的崇敬之情,从而激发出他们内心深处的民族自尊心和对祖国的热爱.

沈音复排的《星星之火》曾赴多地巡回演出.他们先后在国家大剧院、中国音乐学院、清华大学等舞台上留下足迹,并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由该剧引发的社会关注,无疑有助于再次强化当代社会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号召大家珍惜和平、缅怀先烈.因此,可以说该剧在丰富爱国教育途径、激发爱国热情方面均有推动.

沈音师生借助艺术实践的舞台,凭借精良的制作和精湛的表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美育功能,同时使群众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达到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目的.可以说,沈音宴现其社会职能的过程,就是它以音乐为媒介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排演《星星之火》就是沈音秉承办学理念、不负历史使命、勇于承担时代责任、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表现.结语

以高校为主体复排《星星之火》,是进一步提升沈音教学质量的驱动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既有助于将课堂延伸至艺术舞台,同时也将实践及其经验融于课堂教学,从而更好地发挥艺术实践与课堂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集深刻的思想性、鲜明的时代性、非凡的艺术性于一体,是完善个人修养,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这类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就是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因此,我们倡导用优秀的艺术作品传递真善美.事实证明,排演该剧,在进行美育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方面,效果显著.

应当注意的是,沈音复排《星星之火》的过程并非闭门造车,而是广采博纳.它不仅要求在创编、表演方面精益求精,还数次举办研讨会,邀请各类专家评审指导,并虚心听取专家们的修改建议.专家组成员范围很广,并非全部来自音乐界,涉及戏剧、舞美等诸多领域.因此,沈音对该剧的修改将有可能从多角度展开,使其艺术水准得到全面提升,为进一步打造艺术精品再接再厉.

此外,沈音主持复排《星星之火》,还十分重视对该剧进行多角度的研究,此体现出沈音深谙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良性互动之规律、高屋建瓴的学术眼光.针对《星星之火》的研究论文,仅在《乐府新声》《音乐生活》等期刊就已发表十余篇.另有《乐府新声》2016年专刊收录相关论文二十篇.这些文章,既有各领域专家不同角度的理论研究,也有主创及参与该剧的工作人员以艺术宴践、相关工作经历为基础的总结和提炼,比如:音乐学院作曲系李吉提教授就戏剧音乐体裁及当前中国歌剧发展建设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刘曙光则对复排《星星之火》的时代意义进行阐述;饰演女主角的李优则从自己的艺术经验出发,分析探讨塑造角色的体会;编辑姜楠则以文集的出版工作为出发点,分析其内容及特点,并就其出版所引发的思考深入剖析,等等.这些文章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星星之火》的艺术水准、深化其思想内涵,也是沈音以该剧的排演、研究为契机全面推动沈音教学、创研等的具体表现,同时它还可为其他同类活动提供有价值的经验作为参照.

总之,于沈音而言,复排《星星之火》,是一条提升教学质量的探索之路,也是一条施无言之教的教化之路,更是一条践行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服务之路.这条路必将对沈音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姜楠)

括而言之:此文为一篇关于经典音乐学院专业范文可作为沈阳音乐学院和学以致用和《星星之火》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音乐学院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谈大型民族歌剧《星星之火》中老李头的艺术形象与角色塑造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沈阳音乐学院复排版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大型民族歌剧星星之火的大背景介绍和剧中重要人物“老李头”饰演心得体会出发,结合其中著名唱段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分析.

追忆往昔缔造今朝谈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星星之火》的继承和
2017年2月23日,复排歌剧星星之火(以下简称星剧)作为全国唯一一部歌剧入选“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这无疑代表了过去两年来观众对复排星剧的欢迎.

问道于贤精益求精歌剧《星星之火》北京专家会综述
文 白丽荣李洁2017年5月18日19日,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滚动资助项目歌剧星星之火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领导、辽宁省文化厅副厅长许红英、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刘辉、国家艺术基金专.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