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术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主持人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跟主持人语:轻和重文丛之《日常生活颂歌》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主题:主持人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20

主持人语:轻和重文丛之《日常生活颂歌》,本文是关于主持人专升本论文范文跟轻与重文丛和《日常生活颂歌》和人语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主持人论文参考文献:

主持人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改重论文查重修改技巧小论文查重论文改重技巧

托多罗夫(Tzvetan Todorov,1939-2017年)是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文论家、思想家之一,他出生在保加利亚,自1963年起定居法国,1969年首创叙事学的概念,于2017年2月仙逝.托多罗夫的研究视野非常广阔,从文学、思想史到艺术史都有深入的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中叶以后,他的研究方法从二战后兴起的结构主义思潮转向欧洲传统的人文主义.从激进的青年知识分子的立场回归人文传统的重新诠释之后,托多罗夫后期在整体上的思想风格和审美风格日渐回归传统经典,他在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层面的思考体现出*转向的特征.《日常生活颂歌》是托多罗夫出版于1992年的一本专门讨论荷兰17世纪艺术的著作,这是托多罗夫所撰写的少量的艺术随笔中的一本,他的另一本艺术随笔《个体的颂歌》的汉语版也已在《轻与重》文丛出版.

在《日常生活颂歌》中,托多罗夫的书写有意识地与19世纪德国哲学家、美学理论家黑格尔的思考形成互文性.黑格尔借助17世纪荷兰绘画的例子,指出艺术作品不能充分地感知鲜活的事物而强调通过再现表象产生的艺术的魅惑,他认为最终是艺术家的纯粹主体性表现在作品里,并且关键在于通过将短暂的、易逝的事物表象固定在艺术作品里而使得艺术超越了时间性、物质性,抵达永恒与普遍的精神性的范畴.托多罗夫受到黑格尔的影响,首先指出这一时期的荷兰绘画如何使日常生活的元素与场景摆脱了在宗教绘画中的附属、陪衬的地位,同时将世俗生活与理想的精神生活相融合.但是,托多罗夫却更注重揭示处在信仰与生活变革时期的17世纪中叶的荷兰如何在绘画领域展现了颂扬事物如是所在、超越价值二元对立的生活美学观,因而将思考的重心拉回到临在性、物质性、日常生活内部的美.在这本书里,托多罗夫体现出对于凡俗人情的敏锐体察和对世俗生活的关怀意识,同时借鉴这种对于生活世界的热爱、对于真实的柔情来反思和批判当代社会对于日常生活本身的忽略,从而提倡一种慢下来品味生活的细腻差别的美学与*.

2017年6月14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举办了《轻与重》文丛读书工作坊活动,由《轻与重》文丛主编姜丹丹与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中心钱翰教授联合主持.钱翰教授以及在京访学的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文理学院的段炼教授主讲《日常生活颂歌》,特邀《文艺研究》编辑部的资深编辑、美学理论专家张颖女士评议,围绕这本书展开了富有启发性的讨论.这期专栏也邀请了《日常生活颂歌》的译者、南京大学法语系法国文学研究专家曹丹红教授撰写专稿.4位学者的文章从不同的视角,展开了与托多罗夫的思想对话.

张颖女士从艺术史及其研究的方法论的视角揭示了托多罗夫这本随笔的独特之处,她清晰地捕捉到托多罗夫有意地偏离线性的、决定论的艺术通史观,而从作为“绘画本身”的作品解读穿越了艺术史,并且置身在决定论与反-决定论的对立范式之外探讨艺术的影响因素,摒弃僵化的、注重外在参照的影响观.她也有创见地发现托多罗夫与罗兰·巴特的《明室》的相近之处,揭示贴近荷兰绘画是如何用“直接的直觉”把握“生活中的一瞬”.作为艺术史与符号学兼重的专家,段炼教授特别强调《日常生活颂歌》在阐释艺术作品时的方法的特殊性,认为托多罗夫剥除了附加在17世纪绘画上的道德价值与寓言意义,而从符号学的视角阐发了托多罗夫如何运用叙事学的聚焦手法揭示出美就在日常生活的庸常之中,又如何结合内聚焦与外聚焦的视角分析了17世纪荷兰绘画图像所*出的符号的悖论(既在此处,又在别处).段教授透彻地指出托多罗夫对于绘画的研究中将文学叙事引入艺术史叙事.钱翰教授尤其指出托多罗夫17世纪荷兰风俗画的研究呈现出一种含混的道德性,而对于日常生活的爱以及生活世界的再现带来的愉悦感,构成审美与道德的同构性.他通过对一些图画细节的细腻的解读,来分析托多罗夫如何在荷兰绘画的日常场景中看到救赎与安慰,如何在不动的画面中唱出日常生活的悠扬颂歌.曹丹红教授则在为译著曾撰写的精彩导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托多罗夫在这本书里强调着重于当下之美、探求日常生活的真理,因而超越了摩尼教的二元对立思维.虽然如此,托多罗夫依然还是从差异与对立、意义与价值的二元层面上探讨了17世纪荷兰绘画的抽象结构.尽管托多罗夫本人在学术生涯的中后期对自己早年的科学道路有批判反思的意识,但曹教授概要而明晰地剖析了这本随笔与托多罗夫早期的结构主义研究在转型中的延续性.

这本具有跨领域视野的小书,在重新诠释艺术史中的经典作品的同时,启发我们重新关注人文传统的价值所在与当代意义.

注释:

[1]《日常生活颂歌——论十七世纪荷兰绘画》(é l o g e d uquotidien:Essai sur la peinture hollandaise du XVIIe si&egre;cle),[法]茨维坦·托多罗夫(Tzvetan Todorov,1939-2017年)著,曹丹红译,《轻与重》文丛第5本(姜丹丹、何乏笔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2012年9月.

简而言之:此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主持人本科主持人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轻与重文丛和《日常生活颂歌》和人语方面论文范文.

主持人语:敞开习惯之视野
法律之基础在社会,国家法律绕不开社会习惯,这似乎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也是长期以来我国主流学说之基本坚持 但在“法学圈”内部,那些从事习惯、习惯法、民间法,进而研究法人类学、法社会.

人性方圆:从美学视域影片《鬼子来了》
【摘 要】姜文的电影鬼子来了在众多展现抗日战争题材的影片中可谓是独树一帜,该片摆脱了传统抗日战争影片重点展现战争场面的桎梏,将视角下移转向战争背景下小人物的内心变化,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多面 本文从美学.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迟子建《候鸟的勇敢》
一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已经把迟子建这部候鸟的勇敢看做是一部关于生命、命运或者宿命的小说 迟子建将一部小说置于中篇小说的框架内,一口气写到八万字,这是她五十多部中篇之中最长的一部,完全可以看得出作者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