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术论文>材料浏览

有关浅谈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跟王振义的昆曲剧目创作与影响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浅谈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8

王振义的昆曲剧目创作与影响,本文是浅谈方面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和王振义和浅谈王振义和昆曲剧目创作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论文参考文献:

浅谈论文参考文献 音乐创作期刊俄狄浦斯王论文读书杂志王念孙音乐创作杂志

张亚男

(天津体育学院 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天津 301901)

【摘 要】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述古达今,传承发展”成为当下昆曲演员以及戏曲编剧义不容辞的责任.1994年6月15日,首届全国昆剧青年演员交流演出大会在北京举办, 北方昆曲剧院的王振义摘取了最佳表演奖桂冠,成为新一代昆曲传人.本文从王振义演剧生涯中改编创作的五部昆剧作品入手,探讨新一代演员如何做到对昆曲的“述古达今,传承发展”,以及二度创作对新一代青年演员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昆曲艺术;述古达今,传承发展;新一代昆曲传人;二度创作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7-0015-03

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1]这表明,昆曲及其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获得了世界公认.“述古达今,传承发展”[2]成为当下昆曲演员以及戏曲编剧义不容辞的责任.保护、继承、弘扬、发展昆曲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1994年6月15日,历时半个月之久的首届全国昆剧青年演员交流演出大会在北京举办.这是继1956年南北昆剧观摩演出之后的又一次昆曲盛会,是昆剧发展中的新起点.[3]北方昆曲剧院的王振义摘取了最佳表演奖桂冠,并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新一代昆曲传人.被赞誉为“北昆当时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挂头牌的小生”.

时光飞逝,弹指间,从当年那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青年,到著名昆曲梅花奖得主,再到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教授,王振义与昆曲结缘已有35载.本文拟从王振义的演剧生涯中改编创作的五部昆剧作品入手,探讨新一代演员如何做到对昆曲的“述古达今,传承发展”,以及二度创作对新一代青年演员和戏曲编剧的影响.

一、王振义昆曲剧目创作的方法及舞台经验

(一)《琵琶记》——用“心”学戏,才能演好戏.昆曲《琵琶记》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是卓有成就的,对于王振义来说意义更是非同一般,因为这是他作为昆曲演员以来第一次进行剧目创作.

王振义在剧中饰演男主人公蔡邕,与自己的老师蔡瑶铣[4]一同合演,而且得到了郑传鉴、郭汉成、谭志湘等老师的指导.为了将新创作的《琵琶记》完美地演绎出来,王振义如同学新戏一样一丝不苟.在排戏之前,首先仔细研读剧本,四处访友问师,然后再琢磨舞台上的技巧,一点一点学戏,然后再一点一点体会人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短短的时间内,王振义便对蔡邕这个人物有了新的定位,就是一个字——“难”.蔡邕辞考难、辞官难、辞婚难.依托于贯穿全剧的“难”字,王振义在演出时便自觉地让自己进入到欲言又止、左右为难的表演状态中.

通过用心研读剧本,才得以在舞台上将一个心理过程极其复杂、忠孝两难全的蔡邕演绎得惟妙惟肖、感人肺腑.改编《琵琶记》时,它的创作顺序与其他剧目略有不同,王振义是先学新排戏,然后再去学传统戏.

(二)《西厢记》——对戏负责,对自己负责.昆曲《西厢记》是传统戏中的经典,有着深厚的基础.如何在经典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在表演中体现自己独特的创作思路,是对演员的考验.

创作新戏也需要按部就班,先踏踏实实学传统、练基本功,夯实基础之后再复排或者创作大戏.改编经典剧目的难度相对要小,但是作为演员不能一味照搬、单纯模仿.虽然戏曲中有些固定的程式是需要照学、需要模仿的,但是创作一定要强调深入作品、体会人物,为舞台上的再创作做准备,这才算是完成了整个艺术创作过程.在这一点上,王振义认为,演员也许在排练中会潜移默化受到老前辈们的影响,不自觉地模仿老师们的表演,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这既是对戏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把传统戏重新创作为新戏,是为了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王振义创作的新版《西厢记》保留了王实甫作品的原貌,沿用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传统形式,只是在叶堂曲子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整理,在舞台设计、演员服饰上进行了大胆改革.他从传统《西厢记》中汲取了很多养分,再加上自己的积累,最终完成了对《西厢记》的最新诠释,也贯彻了对昆曲进行“保护、继承、革新、发展”[5]的工作方针,培养和争取了更多的昆曲新观众.

(三)《连环记·梳妆掷戟》——艺与时进,再现芳华.“只有革新,才能发展”.任何艺术都应当与时俱进,只有发展着的艺术才有活力,才能永葆青春.[6]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传统戏在戏曲舞台上逐渐销声匿迹,戏曲传承者为传统戏遭到冷落感到遗憾,然而在此之余,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为它寻找一条新的出路.王振义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也成了他对老戏《梳妆掷戟》的一个再创作过程.

传统昆曲《梳妆掷戟》在塑造吕布这个人物时,基本都是一种夸大的英雄主义,是对英雄气概的夸张和英雄*的敷陈,几乎宽容了吕布的所有缺点,而没有对人物最终走向悲剧进行探究.戏曲演出在“乐人”的同时还要能“动人”“警人”,在演绎故事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深度挖掘.[7]在传统昆曲《梳妆掷戟》中,吕布是个飞扬跋扈、好酒贪色的小人形象,行当是武行,牌子却是【懒画眉】,导致演员在表演时完全使不出劲儿来,形体上存在很大难度,而且【懒画眉】是一人一段轮番上场表演,结构懒散、拖沓,不适合现代人较快的生活节奏,以致演出惨淡.通过再创作,王振义把吕布刻画成了一个形美而质丑的多侧面人物,用一个丑陋的灵魂给现代生活中沉浮欲海、追逐名利的人们一点警示.新创作的《梳妆掷戟》改变了以往传统戏中吕布单一的形象,因此得到了观众的普遍认可.

演员是恪守昆曲原汁原味的传统?还是让它适应现代社会的状况?这是戏曲艺术在传承过程中会遇到的普遍问题.苛求昆曲的原汁原味是不现实的,过去一些老艺术家都对昆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这有利于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摸索出有效保护传统艺术的路子.

传统不能一成不变,而应该是被普遍认同、适应社会要求的.昆曲发展到现在,有了更多的手段去包装修饰,包括声光电.要使昆曲这门传统艺术适应时代的发展,使它发扬光大,不必担心对它的包装,关键是要保留它的框架核心,不要伤了它的筋骨和基本精神.[8]戏曲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艺术风格.我们不能说李少春比杨小楼好,同样也不能说杨小楼比李少春好.艺术只有经受住实践和时间的考验,才能显现它的风华.

(四)《百花计》——成功的艺术创作源于执着的坚持.王振义创作昆曲《百花计》经历了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从行当上看,对于年少时在武行的雉尾生行当投入比较大的王振义来说还是比较对路的.但是创作到结尾部分时,导演为了表现人物“死”得逼真,主张剧中的海俊在搂着百花死去的时候头垂下来,而王振义凭借自己的舞台经验,认为头垂下来的表演效果不如仰起头好.为此王振义和导演进行了激烈争论,争论未果后,他虽然在排练时把头垂下来“死去”,但是到了真正演出时,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扬起头来“死去”.这段表演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艺术虽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艺术本身是被提升的,而且戏曲具有虚拟性,只要观众和演员双方都认可就是成功.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每一位演员都要有自己对艺术的那份执着与坚持.

坚持并不是不辨是非、盲目、莽撞,而是心中对艺术的一份敬意.众所周知,《百花计》中的“单调场”可谓是这部戏效果最好、最受观众认可的一部分,但是王振义在最初排戏时最不接受的就是“单调场”,后来剧组讨论,大家决定必须要保留“单调场”,这个时候,应该如何转变情绪,做到由不接受到接受,问题摆在王振义面前,站在舞台上,他认为,突破口就是一个字——“好”.演员要时刻提醒自己承认这个“单调场”好.于是,王振义开始研究表演方法,他说:“首先,作为一名昆曲演员,唱没有问题,动作也没有问题,人物在这段虽然是抒情,但是我把它看作一个单折就可以了.”

“跳出来”使王振义解决了困扰自己的难题,而且对舞台表现进行了创新,一方面是唱腔上的改动,前半部分依旧是老唱腔【山坡羊】,后半部分则随着观众的需求和时代的变化做了相应改变,使唱腔比较优美;另一方面,就是演员的服装,这场戏的服装颜色为蓝白搭配,整个装束显得很亮,演员一下子就被衬托起来.成功的表演使得王振义准确塑造了海俊身处人生谷底的形象,也恰恰证明了海俊的光明磊落和人性中的真、善、美,得到了观众的普遍认同.

(五)《关汉卿》——唇舌战出智慧.昆曲《关汉卿》是王振义表演过程中最难的一部戏.特别是在关汉卿文人之梦破碎后,紧接着【南吕一枝花】一场戏:“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饰演关汉卿的王振义认为,无论是从剧中人物的情感还是作为演员自身的感受来讲,关汉卿对珠帘秀固然是有爱的,但是,在关汉卿事业最失意的时刻能忘记一切,马上把这种感情寄托到爱情上是做不到的,剧情是无法转接下去的.当时,导演、编剧和剧组其他成员一起讨论,导演解释为,当男人在事业上、追求上遭受打击了,他可能会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导演的解释不难理解,但当演员到了舞台上,刚刚挨了管家一嘴巴就立刻忘掉一切,为珠帘秀写诗,王振义觉得还是不妥.人物内心的转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人在最失意的时候,做什么事都无法全身心投入,时间才是唯一的疗伤药,但舞台上是不可能给人物提供时间的,因此演员就必须在舞台上自己去塑造,主动转变.

这段是关汉卿和珠帘秀两个人的戏,在事业和爱情之间,人物的内心无法瞬间转变过来.排戏时,王振义始终感觉无法“过门”,然后大家各自说着自己的理由,互不相让.导演不停地跟王振义解释,帮他疏导,并且提议先从魏春荣饰演的珠帘秀着手,当关汉卿被打完嘴后,珠帘秀主动找他,偷偷把诗拿掉,然后将关汉卿的手放在自己胸口上,这样一点点把他从谷底“带”出来.但是王振义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导演说的我能理解,也能解释通,但是让我在舞台上呈现出来,我觉得我过不来,事业的打击那么大,关汉卿怎么可能马上忘记,直接转到【南吕一枝花】,给珠帘秀写诗,这个过程中没有‘肩膀’,肯定是不可能这么快转过来.”为了这个小细节,剧组的人争得面红耳赤,实在解决不了,大家就都不说话了.最后导演突发奇想,说:“我想出来一个办法——转场.”王振义说:“我印象特别深,当时我们本来都皱着眉头琢磨,突然大家都笑了,眉头都舒展了.”[9]转场,解决了剧中情感的转变,给剧中人物充足的时间来调节情绪,抚平伤痛,这样转到【南吕一枝花】才不会突兀,到最后一点点把人物“拉”出来,关汉卿叫了声“四姐”,流下了眼泪,因为在这一时刻,他才知道珠帘秀对自己的真心,也知道了自己对珠帘秀的感情.这是一个契机,让关汉卿明白了读书、仕途、做官也不过如此,最终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才是最伟大的.这样一改,使得剧本的脉络更加清晰,也结束了剧组的激烈论战.

当《关汉卿》即将结束排练时,经过剧组成员的商讨,以及导演和编剧的沟通后,又增加了一场阿合马管家打关汉卿一嘴巴的戏,否则关汉卿这样一位大剧作家,每天就只是沉迷在勾栏瓦舍喝酒,也是不可能的.加上这场戏,使得剧中人物形象清晰了很多,演员也才能真正进入角色,把一个文人梦破碎的状态演绎得活灵活现.

纵观《关汉卿》的创作方法,那就是齐心协力,不断对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才能造就艺术的成功.也就是说,艺术只有经过不断打磨才会绽放光彩.虽然昆曲《关汉卿》还是一部新戏,演员、编剧等各个方面的功力都尚浅,但是,今后继续深挖、探索、积累,还是能够使作品在艺术上创造出更大的成就.

二、王振义昆曲剧目创作的影响

纵观新一代昆曲传人王振义在舞台上对昆曲剧目改编的创作方法及舞台经验,新一代青年演员应认真学习“前辈”在舞台上对剧目进行二度创作时的成功经验,并根据时代要求,在今后的表演与创作中选择性吸收、运用,在舞台演出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

第一,苦练出真功.新一代青年演员与以前的演员相比,如果单纯从“打”或“下腰”等技能来看,可以说是毫不逊色.只是,一些青年演员的表演往往脱离了人物的规定情境,以至人在戏外,这才是关键问题.有“内涵的演员”越来越少,使戏曲“有伤大雅”,所以青年演员应在体会人物内心情感和舞台形体身段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第二,演员的任务是在舞台上塑造人物,利用一切表演手段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但是表演艺术不是直接模仿生活、再现生活,表演程式要超越技术层面逐步向艺术层面转化,将内心体验到的情感外化为表演程式的要领,二者完美结合才能达到表演艺术的佳境,生活的真实才能表现于写意的舞台.[10]

第三,“艺欲精,多求师”.演员的表演不是孤立的,因此,为了在舞台上出色完成表演,除了要做大量文本阅读和录像观摩的工作,以及努力体会剧中人物情感之外,还要多汲取专家、老师以及观众的宝贵意见,沟通交流,体会表演上应掌握的分寸,以便在艺术上得到改进和提高.

最后,通过王振义昆曲剧目创作的方法和舞台经验不难得知,进行剧目创作和表演,对演员还有一点要求,那就是后天的修养.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拥有的,它需要不断积累.创作和表演的过程是很辛苦的,而创作和表演最享受的也恰恰是这个辛苦的过程,创作和表演就是“痛并快乐着”.因此,无论是复排传统戏还是创作新戏,对于艺术创作而言,积累是至关重要的.

三、结语

“昆曲是真正的艺术.剧目丰富,音乐优美,表演艺术经过高度提炼,到了十分卓绝的地步,讲我国戏曲遗产和传统就离不开昆曲.”[11]中国昆曲是古典戏剧文学的最高品味;是古典音乐文化的最后遗存;是古典戏剧表演的完美体系.[12]新一代昆曲人王振义在戏里戏外,承载了太多的苦辣酸甜.本文从王振义昆剧演出生涯中的二度创作入手,以五个剧目的创作为蓝本,深入探讨其创作过程对新一代青年演员和戏曲编剧在现代创作中的影响和现实意义.“业精于勤,行成于思”,新一代昆曲接班人要时时学习,时时改进,勇于承担继承和发扬昆曲艺术的重任,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昆曲这门古老的艺术重放异彩.[13]

参考文献:

[1][12]李晓,胡忌.中国昆曲[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4,1.

[2][3]钮骠,傅雪漪,张晓晨,朱复,沈世华,梁燕.中国昆曲艺术[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

[4]王振义.两代人的“空谷幽兰”梦境传递[EB/OL]. 中国新闻网,2009-5-31.

[5]吴新雷,俞为民,顾聆森.中国昆剧大辞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3.

[6][11]昆曲艺术[J].北方昆曲剧院.1980.

[7]王振义.我演吕布[J].中国京剧,2007(5).

[8]郑荣健.一脉传统柔肠,数段现代思索——访北方昆曲剧院青年演员王振义[N].中国艺术报,2007-6-8.

[9]七月流火中的北方幽兰——北昆演出月专访(一). 2009-7-22.

[10]吴新雷,朱栋霖. 中国昆曲艺术[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30.

[13]王文章,傅谨,郑雷.昆曲[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44.

综上所述,该文是一篇关于王振义和浅谈王振义和昆曲剧目创作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浅谈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浅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宿迁剧目创作和编剧队伍情况的相关
一、当前剧目创作和编剧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本土创作力量相对薄弱 近年来,宿迁剧目收到的投稿颇丰,年年超目标,但稿件含金量不高,高水平、大手笔的创作不多,远远不能满足全市对优秀剧目的需求,这体现了我.

论简奥斯丁对杨绛创作的影响
胡乔木曾就小说洗澡评论杨绛“你是简·奥斯丁派,不是哈代派 ”a杨绛本人对于奥斯丁的文学成就评价也非常高,曾撰文有什么好——读奥斯丁的傲慢与.

传统文化思想对古典舞创作的影响
【摘 要】中国古典舞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古代舞蹈的继承与新生,更灌注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涵,具有深厚的底蕴与艺术审美 古典舞发展至今,对于舞蹈技术技能……方面的提升已日趋成熟,但对于传统文化内.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