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材料浏览

母亲论文范文数据库 跟母亲一生的追求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主题:母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6

母亲一生的追求,本文是母亲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跟母亲一生和追求和母亲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母亲论文参考文献:

母亲论文参考文献

强 梅

母亲今年已八十五岁,多年以来,我一直想书写下她这一生的艰辛与坚强,终因家里家外的琐事搁浅.今天我坐在她的病榻前,静静地看着她,那几乎全白的头发、美丽却没有多少视觉的双眼,泛黄的面容却依然残存着年轻时漂亮的痕迹.光阴似箭,但对母亲这一生来讲不堪回首,多少次回想她点点滴滴的往事,都是未下笔先落泪.也只有今天她的儿女都已为人父、为人母了,才更深感悟到她这一生为我们这个家付出了多少,她在“母亲”这声称谓中多么的与众不同.

母亲出生于一九三一年正月十五,在外婆家排行老五,是“墓生”(外公去世后出生),十八岁为了躲避包办婚姻弃家参加了革命工作,并在区政府做过妇联主任工作.十九岁经组织介绍认识了父亲,第二年以革命化的仪式完婚,组成最初的我们家.在随后的十六年先后生了四男四女八个孩子,应该是排行老三(我的二姐)在四岁时因出天花而夭折在奶妈家,母亲一直为自己没亲自照顾好这个孩子而愧疚,故辞去了工作成了专职的家庭妇女,从此这一生以父亲的事业、孩子的成长成为她的追求,并为此付出了全部的心血.

母亲比父亲小十一岁,结婚前父亲曾有过一段婚姻并还带着一个儿子.大概是年龄的差异,在我小时候对父母不太多的记忆中,也有母亲偶尔在父亲面前任性与好胜,父亲礼让哄她的印象,大哥大姐曾私下议论母亲“糊涂的时候”,因为她集优点于一身,这“偶尔”的“糊涂”便成了妈妈留给儿女的唯一瑕疵,而恰恰她这一性格成就了我们家族的兴旺与强盛.

父亲一九三五年参加革命,一九三六年加入中国,一九五三年已当县长,后在两个大县当县委书记,两个地区交通局当局长.听母亲讲父亲祖上家境贫寒,三代单传,父亲的爷爷打小怕养不活,送一“罗”姓家为儿,受了不少苦.“”前父亲所在党组织帮助寻祖,我们又改姓为“强”.而恰恰是在母亲这里让我们的家人口兴旺,得以翻身,最让父亲引以为自豪的是他有四个顶天立地的儿子,不仅传承祖辈的香火,而且个个有着父亲刚正不阿的性格.而聪明智慧,更多的还是遗传了母亲的基因.

父亲和母亲相守只有二十八年, 父亲五十八岁因患急病去世在湖南,当时母亲才四十七岁.临别时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没留下一句话,只给母亲留下了七个儿女和他们将面临的求学、就业、成家等一大堆的生活负担.所以在我的成长阅历中,对父亲的记忆多来源于母亲的怀念,而影响我一生做人品质和做事风格的恰恰是我的母亲.

母亲精明能干爱整洁.从小我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似乎没有“穷”的感觉,这多来自母亲善于管家治家的能力.母亲精打细算过日子,孩子们的衣服、鞋袜等都亲手缝制;院子里只要有块空地,一定种上各种时令蔬菜,时常在家人都午睡了,她顶着太阳给菜地挑粪施肥.七十年代初,儿女们渐渐长大上学,家庭花费越来越大,依然只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加之食油、大肉也要凭票限购,母亲看到我们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还养鸡、养兔调剂改善生活.记得弟弟小的时候,还喂过一只奶羊.这么一大堆的家务活,父亲忙于工作,很少过问,全靠母亲起早贪黑地忙碌着.

母亲不仅把家里日常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还会未雨绸缪、规划长远.在有了大姐、大哥开始,母亲就计划为孩子长大求学、成家做储备,每月的生活费中总是要省吃俭用并背着父亲偷偷去储存一点,直至那年更换人民币时,母亲以为她的这点积蓄也作废了,父亲才知道此事.50 年代末,恰遇3 个孩子先后被传染了“天花”病,这是一种很严重的传染病,当时也有不少的人无法治愈而夭折,我的大姐、大哥因在母亲身边,治疗及时躲过一难,而家中老三却未能躲过一劫.仅这次看病,一下就付了好几百医药费,全凭母亲平日的节俭.这件事她常常用来教育我们要善于计划、勤俭持家,以至在父亲去世后,家庭完全失去经济来源的时候,母亲却不声不响地给四个儿子各存了800 元待成家时用(这是大姐悄悄告诉我的).父亲去世时,家里只有大姐成家不久,后来六个子女都是在母亲的张罗下成家,每件事过的像模像样,虽不富裕,但每个新家必备的生活用品都比较齐全,这让亲戚朋友赞叹不已.

母亲治家除了善于谋划长远,还体现出她原始的“经营”本领.六十年代中期,家中5 个儿女先后上了小学和中学,正是花费大的时候,当时最小的妹妹才一岁多,母亲不仅管理着一家人的吃喝拉撒,还不听父亲阻拦找了个给单位烧锅炉的临时工,每天凌晨四点就一个人出门上班,还要赶回来给我们做早饭,就这么起早贪黑每月能挣不到二十块钱添补家用,记得第一个月的工资,我的收获是一双很漂亮的袜子.

1972 年,我们家随父亲工作变动搬迁到榆林,家中除大姐已离家工作外,我们都在上学,母亲除了一日三餐和大量的针线活外,经常待大家都熟睡后,将高粱健健(高粱杆顶短细又光的部分)缝制成圆形的“盖盖”(在陕北摆放面食用),每晚睡不足4 个小时,那时因父亲在地区行署部门任职,母亲怕有负面影响,只能一大早天还没亮,戴个大口罩到街道上去卖.虽然一个只卖五毛或一块,但在当时就是一家人一天的买菜钱,这件事后来还是让父亲知道并阻止了.

母亲特别爱整洁,善于“穷讲究”.我家从陕北到关中搬了有五、六次家,从我有记忆时起,每一次搬迁最重要的家当就是两只大箱子,虽是木箱,但款式很特别,也很美观,加之母亲的爱惜,至今还在使用,估计至少也有五十多年了.就这两只木箱经母亲用砖块、木板一支放,箱子底下又是一个很大的储藏柜,无论多么杂乱的生活用品经她用块布一围,便是有模有样的一个家.儿女们都长大了,要给她添置家具,她坚决不让,哪个儿女搬家淘汰的旧家具她却不让丢弃接着用.延安的冬天特别冷,尤其是供暖前室内温度很低,为了给她买个空调,我们绞尽脑汁,后还是谎称:单位发的福利,没人能用得上,如她不让抬进门,就送别人.这才在一阵斥责我们太浪费的情况下安装了空调.

我们家虽没有多少值钱的东西,但家里家外的东西摆放很讲究,小时候儿女多,每天清晨起床的被褥都要叠半天,多半是大姐做,被子叠好后,还要用床单蓬好,边角折叠很有讲究,必须有棱角四方四正,偶尔大姐没空,我也会帮着做,如没达到标准,母亲还会不厌其烦地重叠一遍.家里人多,直至现在儿女回家探望她,被褥按每一家大概有个分类,不乱用,亲戚来家过了夜,使用的是客人专用的床单、被套,家人外人即使是回去住一个晚上,人走后一定要清洗后收起.母亲的衣柜整洁有序,有一次她有病住院,我回家给她取换洗衣服,她告诉我要的衣服在什么地方什么颜色的包裹袋里,我打开才发现几十年的旧衣服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叠放着.厨房的锅灶更是讲究,特别是使用天然气后,连锅外边每次都要擦洗干净.多少年了,邻里邻居、亲戚外人送来的饭菜,她从不吃,总怀疑不干净.曾经有一次,看到街边一个卖凉皮的,擤鼻涕的手在衣襟上擦了擦,就抓凉皮卖,恰巧让母亲看到了,当时就开始呕吐,这个印象使她对餐馆吃饭没有丝毫兴趣.这一点我们做晚辈的,无论是女儿,还是儿媳妇都比不上母亲.所以母亲不管到儿子家,还是女儿家,从不闲着,儿女们怕她累着,不让她干,她便借儿女们上班不在家,不歇点的帮我们整理擦洗,特别能找活干,诸如清扫米面柜、擦洗根雕花架等等,她会将家务做得比常人更深入细致,米面柜要将米和各类豆子用簸箕簸干净装好,要用洗洁精水和小牙刷将根雕花架缝隙中的土清洗干净,等等太多的不可思议和不辞劳苦,还常常能听到她对儿女们过日子能力的点评.偶尔回去看望她,不忍心看着她累,只好听她指挥干家务,好累好累啊!由此,我非常感激这几年照顾母亲的小保姆莎莎,跟着如此挑剔的奶奶,要多么有耐心、包容性和吃苦精神啊!

母亲生性坚强勇敢.我们小的时候,哪个孩子被别人欺负制伤,她总是冲出去理论一场.她的四个宝贝儿子从小到大没少让她操心,与人争斗和向人家道歉一直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前期的西安,有一个大家称为“五湖四海”的团伙,经常出没在夜深人静的家属区抢劫,那时母亲在居委会担任组长,父亲被迫去了陕北,母亲将家里的窗户都用床板挡上,安顿我们睡觉后,一人出去同居委会其他人员轮流放哨,一旦发现“五湖四海”有动静,便吹哨叫醒大家.那个时候,白天似乎都不安定,何况夜晚,可母亲能担当,居委会的事是大家的事,毅然决然的轮班为大家值守.后期,我们家随父亲搬到陕北,我家住在法院隔壁,下班后这里只有我们一家人,那时父亲的会很多,经常不能回家,有一次半夜三更有人扛门,一下、两下……,只有母亲一人起来,做手势让我们别出声,搬了一个大石头顶住门,然后拿了两把刀,站在门口,一边将刀碰的铛铛响,一边喊着“进来就砍下你的脑袋”,过了一会,那坏人终于离开了,只见母亲满头大汗坐在一个木凳上,那情景深深印在我幼小脑海中,那时候我感到母亲就是“天”,只要有她在,就没有什么可怕的,后来当我真正懂她后,才让我悟出她的勇敢其实是来自于用生命保护她的儿女的本能.

母亲一生刚强自立.因父亲很小就失去父母,家中也没有什么至亲,外婆家两个舅舅家都人丁兴旺,外婆自然无暇帮到母亲.由此母亲这一生劳心劳力经管我们这个家,七个儿女和一大堆家务全靠母亲撑着,久而久之练就了自强自立的性格.她对同她往来的人只有奉献,不计回报,无论是亲戚还是邻里邻居,总是敬一分还一丈,从不欠人的.在我们家并不富裕的时候,哪怕是一碗饭、几件旧衣服,她总是要处于给予别人(大部分是亲戚)的角色.再穷也不向别人借一分钱.她的自强更多的是让儿女们不能比别人的孩子差,这么多的孩子不会让哪一个穿有破洞的衣服,那个针线筐陪伴了她大半生.而今在她夸赞世道好的同时,依然会讲到自己过去一个晚上能缝两个小棉袄的“事迹”.

母亲这一生很少给儿女添麻烦,多少次病倒都不让告诉在外工作的儿女, 怕影响大家的工作.2012 年母亲八十二岁,年初不慎摔伤,脊柱骨多处骨折,前期几个月,就连身边的三哥都没发现,每天早晚回家只见母亲躺在床上,问及都应“困了”,事中我一朋友去延安办事,顺便去看望她,才知道她是摔伤了,而且母亲一再叮嘱不要告诉我们,怕打扰儿女们工作,就这样一直忍痛三个多月,这才被三哥抬去住院.我回去照顾她,她不停地催着我们回去上班.我单位几位领导去医院看望她,夸她教育的儿女都这么优秀,她竟然一副感恩的神情感谢“组织的教育培养”,至今几位领导一提起母亲,还在夸奖她老人家精明.

如今八十五了,还独自居住,近几年也因身体不好,请了一个小保姆在帮忙照顾,保姆工资坚持要自己付,似乎也在证明自己依然有能力.我们劝她跟我们住,她总是说“自己行,年纪大了会给你们添麻烦.”,我更知道她担心的是怕自己手脚不利索了,给儿女们帮不上忙,还会给他们家庭生活带来不和.

母亲明理有原则.母亲的娘家是个很大的家族,一个村的人都沾亲带故,仅她的直系亲属算起来也有三十多个,除了大舅家境比较好外,其他亲戚都算是“穷亲戚”,上学找工作、看病借钱都会求上门,而母亲有个刚性原则:凡是求人走“后门”、犯错误砸“饭碗”的事都别想过她这一关.她是经历过几次政治运动,亲眼见识过许多犯过错误的人挨批受罚,她也深知父亲一个孤儿以自身的努力干到一定职位的不易,更知道儿女们不是凭借父母的力量走到今天的岗位上,宁愿得罪娘家人,也要保护好这个家每个人的政治纪律安全,所以舅家没一人享受到我们的特权关照,为此也确实是得罪了不少娘家人.说起来从父亲到她的儿女县团级以上的有五六个,能不遭亲戚骂吗?这些她全挡了、全担了.

而今儿女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往来的同学、朋友、同事也不少,有时也会去看望她老人家,难免也会放个“红包”,可她坚决不收,实在拒绝不了的,她也要记清楚是谁的朋友或同事,也要转给谁去处理,要么就打问人家孩子结婚的日子,以上礼变相退还.不愿接受别人的东西,这是原则.

母亲有远见重教育.这一生最让母亲感到成功和欣慰的是她的儿女们学业有成,并远远超过了他们的父辈.从我有记忆开始,她总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总是以他们小时候因贫穷没能读书而深感遗憾,深知知识能改变命运.孩子多、家务多,她包揽了大量的家务,很少歇着,而留出时间让我们读书.她审查不了每个人的作业的对与错,却会点评谁的作业写得整齐;不知道谁在写作文还是写检查,却能管教大家安静学习;最看重的是儿女们获得的奖状,她会挂着墙上最醒目的地方,以资鼓励.还好七个儿女最终都上了大学,这让我们生活的区域许多人在夸赞和羡慕,也让母亲感到莫大的安慰.

母亲除了教育我们学习之外,对我们的日常管理也有若干个“不准”,诸如不能同那些“坏孩子”交往、不能接受别人给的东西等等,非常严厉.有一次,弟弟带了一个同学到家里玩,因为这个孩子不爱学习,打扮又时尚怪异,母亲怕这些习性影响到弟弟,便将那个同学骂着赶走,弟弟至今提起此事还有几分抱怨.对女儿们的教育还附着旧时的传统,从穿衣到坐姿、从言谈到处事,从分担家务到相夫教子等等一大堆的“女人经”.三个女儿爱整洁、会手工、关爱孩子等等都很好地传承了母亲的优点.

如今儿女都成家立业,工作生活都不错,晚辈们都很孝顺,逢年过节看望她都会坚持给她放些零花钱,每次她都推拉半天不要,可大家还是会用悄悄藏在她枕头下、卫生间手纸盒里等办法孝顺她,所以她的晚年不缺钱.她的积蓄最重要的开支是给考上大学的孙子或新增的重孙们,每次都会拿出一万元的大红包当作学习奖励.然而她老人家在生活上依然教育大家要勤俭持家,过时的衣服要淘汰掉,她看到了依然要批评,女儿、媳妇孝顺她,给她买衣服她也不让,给她买了她还要训斥.直至今日,依然穿修改过的旧衣服,用旧床单改制成坐垫等等,在我们眼里所花费的功夫远远超过东西本身的价值,但谁也阻止不了她,还时常拿着她的“作品”给我们观赏,实则在教育我们不能浪费,她最习惯说的一句话:勤俭积福、浪费造孽.

母亲有爱心能包容.母亲的爱心更多地给予儿孙的关爱和付出,直至今天八十多岁了,虽然走路依靠拐杖、出门保姆跟随,但她依然以大家庭家长自居,最爱做的事就是做一些好吃的,然后逐个打电话到她那去吃,看着大家吃的香、吃的多,就是她最快乐的事.她不服老,经常会自己用绿豆、黑豆生豆芽,每次生好大一盆,并不辞劳苦的将豆芽的根和皮掐掉,然后叫每家去取,收获的是大家给她那份敬重和夸赞的眼神,就这样辛苦并快乐着.

母亲这一辈子起早贪黑忙里忙外,粗茶淡饭省吃俭用,儿女们劝她外出转一转,她总是说你们挣钱不容易,不要浪费.这一辈子只出过三次远门.第一次在一九七三年的暑假,是去看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姐,她是家里第一个工作的孩子,又远在渭南,母亲不放心,带着还在上小学的弟弟、妹妹,随父亲出差一同去了.第二次是在一九九三年,去看举家南迁至广州的二哥一家,由小妹请假一路陪伴,我爱人在广州接送到二哥家,这一次二哥、二嫂带着母亲第一次看到了大海、小妹陪伴第一次坐了飞机,让她兴奋不已.第三次是在二O O七年四月,闲聊中说她很想去看望(遗容),这是她很久以来的一个愿望,我听了很感动,便请假陪她去了北京,同去的还有她的大孙子,虽然到了北京恰逢纪念堂在维修,没能亲眼看到,但在我和爱人的陪同下我们去了天安门、故宫、天坛和颐和园,这一次母亲虽然带着遗憾返回,但她觉得还是最有意义的一次旅行——去了北京,这一次也让她第一次坐了火车上最好的高级卧铺.

我们这个家以母亲为长,四世同欢而不同堂,分居几地.大家都还算孝顺,但这份孝顺比起母亲给予的付出和关爱却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家孙、外孙哪一个她都操心牵挂,一个个上学、成家要筹划张罗,拖累大的时候帮着看孩子,吃不上现成饭的时候招揽回家吃饭,出门在外的会花掉比东西还贵的邮费寄点土特产,家庭不和生气闹架的要劝说,工作不顺利的也要担忧,十个指头哪个都疼,实属不易.但她从不计较这些付出能有多少回报,她心里很明白谁知恩知报实心孝她,谁怕受累在敷衍躲事,但从不指责哪个不好.她会察言观色从儿女们不经意的言语中决定自己的去留,她深知年纪大了,给儿女们帮不上忙,反会带去拖累,更不愿看到儿女们因为关照她而闹意见,所以她始终坚持独自居住,为此小妹专门为她买了离我们很近的房子,以便大家好照应她.这几年也多亏给她请了小保姆莎莎在陪伴照顾着她的饮食起居,儿女们陪她的时候相当有限.她心里也有太多的委屈,也只能孤独的藏在心里,只希望她的这份比常人多的付出能让父亲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息,能保佑他的子孙后代生活和工作的更加顺利,而她期盼的只是一个惦记、一声问候就是对她那份辛苦的最好的回报.

直至今日,母亲已有十个孙子、六个重孙,大孙女结婚时,母亲七十八岁,那时她已有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身体很差,可她坚持从延安长途颠簸到西安,那时还没有西延高速,她不断地战胜病痛,也要亲眼看着自己的孙女出嫁.2012 年母亲八十二岁,年初不慎摔伤,脊柱骨多处骨折,近一年的时间不能翻身,十月我儿子要结婚了,刚刚出院的她,还箍着支架、坐着轮椅,但她还是躺在车里又一次到西安参加婚礼,一个个喜事让她有了更多的期盼,直至第三个孙子结婚时,她终于能站起来了.而今又添了四个小重孙,八十五的她依然奔波在每一个“满月”“百天”……一张张小脸似乎能看到这个“老奶奶”为我们这个家所付出的艰辛和期盼的未来,都会给她送上稚嫩和甜美的微笑,似乎在祝福她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在我的脑海里时常有一幅画,一只老母鸡,将一群小鸡紧紧护祐在她的翅膀下,这不正是我的母亲一生的追求吗?

是啊!母亲的恩情像日月山河,给我们的永远是无私的奉献和无限的牵挂,母亲在,她的儿女即使已白发苍苍,依然会感受着家的温馨,母亲在,家就在.

责任编辑:丁小龙

综上而言,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对写作母亲一生和追求和母亲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母亲本科毕业论文母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任正非、李嘉诚的母亲如何影响了他们一生?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商界叱咤风云的大佬们,如何回忆影响了他们一生的母亲他们从自己的母亲身上传承了哪些智慧和优秀品质任正非从母亲那里学会无私在任正非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在艰难的处.

母亲:朴实的一生
彭德全一个深秋初冬的下午,年迈病弱的母亲突然离开了我们 我没有想到母亲会走得这么快,思想上一点准备都没有 我的眼前时常会浮现母亲慈祥的面容,那些关于母亲点点滴滴的往事,令我久久不能平复 在万分悲痛和内.

一台相机一个团队一生追求
十六年的军旅生活锤炼了他的坚韧,十七年的工作铸就了他的忠诚,疾病使他不得不忍痛过早地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是,困难和挫折没有压倒他,这些年,他走过山山水水,用手中的镜头,用一帧帧照片,记录着祖国的发展变化.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