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研究生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文明建设论文如何写 跟以系统思维推进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主题:文明建设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5

以系统思维推进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本文是文明建设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和思维和精神文明建设和青少年相关论文例文.

文明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文明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图书馆建设杂志网络营销相关论文网络论文论文查询系统

刘乐新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北京 100062)

摘 要:我国网络的迅猛发展造就了全世界人数最多的网民,其中又以青少年占最多人数.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关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国家网络安全和民族发展未来,要形成系统思维,从事前预防机制、行为管制机制、影响诱导机制、事后补救机制四个环节入手,加强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成长氛围.加强源头治理,规范办网;提升全民网络素养,形成合力,督促青少年自觉文明上网;创新网络内容形式、方式方法、途径载体,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引导和网络教育、文化工作;积极开展对网络成瘾、网络犯罪等有失范行为的青少年的救治和心理法律援助等工作.

关键词:系统思维;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网络素养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5-0020-02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近年来飞速发展,广泛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影响现代社会发展的新的重要维度,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以及认知结构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对以网络作为载体和主要阵地的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由于关系到我国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走向、深度以及持久性,加强我国网民中最主要群体——青少年的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尤其重要而且迫切.

一、推进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青少年是使用网络的主体人群,是网络信息的最广泛的使用者、最积极的分享者以及最活跃的创造者.我国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社交应用广泛流行,催生出了全世界数量最为庞大的网民群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 2015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6.88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达 6.20 亿,占比达到了 90.1%.网民以 10—39 岁广义上的青年群体为主,占整体的 75.1%.其中,20—29 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 29.9%,10—19岁年龄段网民占比21.4%,后两者超过网民数量一半多.在网民职业分布中,其中又以学生群体所占的比例最高,为 25.2%.10岁以下网民占比由2014年的1.4%跃升至2015年的2.7%,网络向低龄化群体渗透[1].

由于网络运用的大众化、匿名性特征以及传播迅捷化等特点,各种信息泥沙俱下,网络世界里鱼龙混杂,其中的来源及表现主要有三个层面:在社会生活层面,信息不真实、虚假信息、网络诈骗及网络犯罪屡见不鲜;在文化层面,网络游戏、低俗等不健康的内容信息充斥网络,网络庸俗之风横行;在政治层面,西方网络文化加大渗透力度,对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形成强烈冲击,这都给网络社会以及人们网络行动正常有序的开展造成了危害.青少年由于自制力较差,辨识能力不高,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造成网络行为的偏差.例如:有的青少年浏览暴力、等不良网页和信息内容,甚至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有的沉湎于网络游戏,网络成瘾,影响身心健康;有的过度依赖网络,社交能力变差,患上网络孤独症等等.由于青少年对网络的不当使用和过度使用,青少年在身体、心理、社会生存能力、行为模式选择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对作为“网络原住民”的青少年还未成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产生不良影响.

青少年思想活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鲜活的创造力,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国家的未来在青少年,网络的未来也在青少年.有什么样的青少年,就有什么样的网络;有什么样的青少年,就有什么样的未来.”①在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正面临着严峻挑战的当下,需要加倍重视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积极以网络为工具载体和服务对象,培育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这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状况,是引领正确思想舆论导向、确保我国网络安全和文化安全的重要途径,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以系统思维推进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实施路径

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联系起了我国最广大的新生代力量、最活跃的技术革新力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远的、系统性的工程,要以系统思维扎实地推进我国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系统思维,就是整体看问题的思维,要求我们在看问题、解决问题时,具有整体观、大局观,对事情进行全面的思考,全面分析和布局,在应对举措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上下功夫.系统思维是对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观点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中的重要理论武器.

要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与网络环境的关系,进一步从战略层面认识到建设良好网络环境的重要性,从调查清楚青少年的思维特点、用网习惯入手,着眼于发展全局,着眼于长远未来,从事前预防机制、行为管制机制、影响诱导机制、事后补救机制四个环节整体工作流程方面,推进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的网络法制、网络安全、网络道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心理以及网络文化等的制度体系建设,按照分层原则,对不同年龄层次的青少年有针对性地施策,融合汇聚青少年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力量,统筹政策、技术、资源、人才配套工作,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实现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良性发展.

(一)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的时代潮流,加强源头治理,把规范办网作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行抓手,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联网使用环境

1.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管理的立法工作,加大执行力度,建立健全网络法制环境.完善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立法工作,是从源头上保障青少年网络安全、进一步维护青少年网络权益的最重要途径.针对未成年网民增多的现实特点,应该修改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现行法律法规,适当加入青少年网络防护等条款.我国首部规范、保护未成年人上网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法规,由网信办牵头制定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在征求意见当中,作为《条例》的补充,可以出台对低俗、网络犯罪等不良、违法信息范畴的详细司法定义以及范围规定等,便于司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据法判定.

同时要进一步加大互联网络管理的执法力度,形成门、网监部门、执法机关等机构的联动工作机制,对于违反规定以谋取利益,侵害青少年网络权益的网络从业人员、信息技术公司、网络服务运营商等采取严厉的惩戒措施,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生态环境.

2.占领信息传播技术制高点,加大不良信息过滤和管控力度,重点加强青少年网站的网络管理.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的发布评测体系,完善信息发布审核机制,管控信息发布的渠道和内容,针对青少年手机使用普遍的特点,重点加强对青少年移动互联网的监管,及时删除网络谣言、恐怖暴力、等不良信息,使传播渠道变得更干净,从技术源头上保证青少年一代免受网上不良信息内容的侵害,加强技术监管力度,扩充网络技术人才,形成一支技术能力、刑事侦破能力高强的网警队伍,逐渐突破网络取证难、案件侦破难等障碍.

“网络游戏是青少年的重点应用,网络游戏在各个群体中的使用率均高于网民总体水平,其中小学生网络游戏使用率最高,比例达到70.9%”[2].要加大对网络游戏的审查力度,加强对网吧等上网公共场所的监管,大力普及网游防沉迷系统,防止青少年沉湎于网络游戏,减少负面影响,了解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网络游戏的内容偏好类型,积极开发并推广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增长知识的绿络游戏.

3.完善公众监督和治理机制,倡导信息网络技术主体加强行业自律,重点加强对青少年网站的管理.充分发挥民众监督的力量,畅通群众对青少年网络的监督渠道,着力解决危害未成年人的网络有害信息问题;加强行业监管,提升企业权利意识,增强网络服务机构的自律和社会责任感,规范办网行为,杜绝不良信息的制作、复制以及传播,形成有规范约束的网络道德氛围,共建网络文明.

(二)提升公民媒介素养、网络素养,整合政府、学校、家长、社会公众的力量,形成合力,督促青少年自觉文明上网,形成良好用网习惯

1.切实提升社会全体公民的网络素养,加强对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与管理、引导和监督工作.共青团、青少年组织、网络协会组织等机构采取网络科普、网络体验基地建设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网络知识普及和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寓教于乐,引导广大青少年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文明上网;各级各类学校发挥“主阵地”作用,积极开展网络知识教育,及时开展新媒体素养课程教育,普及文明上网公约,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的管理以及网络道德的引导;家长加强对未成年人上网的监督教育,及时识别并处理不当信息,更多地指导孩子上网;动员更多的专家学者、新媒体代表人士、青少年工作者、高校政治辅导员等,发挥熟悉青少年网民特点、网络传播规律的优势,办讲座,进校园,进课堂,宣传网络法律法规,扩大正面宣传范围,在思想上、行动上引导青少年,使网络安全知识、网络道德意识入脑入心,化为切身实际行动;社会公众提高信息素养的教育与知识,不随意制作、转发不当内容和不良信息,共同营造一个清朗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2.青少年网民自觉加强对自身的约束和自我控制,形成积极向上的网络道德规范,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自觉抵制诱惑,提升信息真伪甄别能力、信息选择能力以及批判能力,端正上网态度、规范上网行为.

(三)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创新网络内容形式、方式方法、途径载体,大力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引导和网络教育、文化工作

1.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努力为青少年构建积极的网络舆论生态系统.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全社会舆论氛围的趋善向好.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加强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做好对网上各种思潮、社会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影响舆论氛围,疏导社会情绪,控制信息导向的主动权,为青少年营建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系统.

2.以丰富的表达方式,推出一大批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互联网优质内容,满足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结合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状况以及心理特点,利用互联网络的多媒体手段传播、互动良好等特点,制作生动丰富的学习内容,将课堂上的互动式素质教育方式移植到网络上,开辟“第二课堂”,依托网络资源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网络素质教育,提供绿色上网空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的网上宣传教育,培养未成年人勤奋学习、积极上进、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行,引导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

3.大力宣传网络美德,深入开展网络公益、网络慈善、网络文明传播、道德模范网络评选等活动,鼓励青年人参与建设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强化网络阵地建设.以志愿者服务精神为纽带,在高校青年、社会青年间大力推行网络志愿服务,汇聚平凡志愿者的善心善行善举,打造红络空间;扩大良好的思想道德在青少年中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积极宣传道德模范事迹,传递社会正能量,传播社会文明,凝聚社会力量,让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

4.推动微博、微信、客户端的内容建设,加大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宣传配合力度,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线上线下互动,推动网络技术和现实精神的有机融合.重视和研究适合于虚拟空间的教育方法,增强引导效果.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树立文明风尚,嵌入核心价值观,进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精神的思想宣传,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在网络上开展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和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实践活动,将线上教育和线下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和青少年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而不沉迷网络.

(四)凝聚各方力量,综合施治,积极开展对网络成瘾、网络犯罪等有失范行为的青少年的救治、心理法律援助等工作

加大研究力度,建立心理辅导室,采取心理沟通、行为矫正、改变环境等方式,帮助青少年预防和戒除网瘾.建设网瘾研究救治基地,对于网瘾青少年予以矫正治疗,使他们避免受到进一步的身体伤害、心理伤害和行为伤害.对于涉足网络犯罪的青少年,及时给予法律援助,给予心理辅导,及时阻止他们陷入更深的犯罪泥潭.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的网络精神文明建设,以系统思维的方式,切实打造以德育网络建设为平台,学校、家庭、社会为阵地的工作格局,努力促进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以维护我国的网络安全,促进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1-22)[2016-01-28].http://www.cac.gov.cn/2016-01/22/c_1117858695.htm.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EB/OL].(2015-06-04)[2015-09-29].http://www.cnni

c.net.cn/hlwfzyj/hlwxzbg/qsnbg/201506/P02015060343489

3070975.pdf.

[3]杨谷.直面网络庸俗之风[N].光明日报,2010-05-07(1).

[4]赵红艳.网络社会矛盾研究[N].学习时报,2015-09-14(11).

[5]莫文艳.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研究[D].衡阳:南华大学,2013.

[6]中国文明网. 文明办召开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EB/OL].(2015-07-24)[2015-09-29]http://www.wenm

ing.cn/specials/wmcj/wlzt/yw/201507/t20150724_2753954.s

html.

上文评论:上文是适合思维和精神文明建设和青少年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文明建设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文明建设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做好顶层设计用系统思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记者 周金玉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绿色发展的观念也正在一步步深入人心,可以说,生态文明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我国为何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国家的战略高度这一阶段我国又应当注.

以生态思想思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危机已引起全球各国的高度关注,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当前与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走向 现代系统思维方式极大地丰富、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 以辩证法理论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生.

借助信息化平台推进生培养工作建设生教育培养信息系统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应用
借助信息化平台推进研究生培养工作建设——研究生教育培养信息系统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探索与应用张翠翠 陈长颖 周 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研究生处,上海 201620)摘 要近年来.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