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肖邦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和肖邦《A大调波罗涅兹舞曲》的音乐分析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

主题:肖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3

肖邦《A大调波罗涅兹舞曲》的音乐分析,本文是关于肖邦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跟《A大调波罗涅兹舞曲》和肖邦和音乐分析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

肖邦论文参考文献:

肖邦论文参考文献 a类期刊有哪些大科技杂志健康大视野杂志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集

摘 要:肖邦于1838年创作了钢琴曲《A大调波罗涅兹(军队)舞曲》,该作品采用了严谨且多样的创作手法且独具波兰民族特色.笔者试图从曲式、和声等入手来探究该作品,从而增进对该作品的理解.

关键词:肖邦;《A大调波罗涅兹舞曲》;创作;曲式;分析

《A大调(军队)波罗涅兹舞曲》(OP.40,No.1)在肖邦一生繁多的作品中,是最具华丽风格的波兰舞曲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形象化的歌颂了波兰民族战斗的丰功伟绩,更是表达了他本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忧国忧民的心情,这部作品被公认是肖邦音乐作品中民族精神体现的最为强烈的作品之一.

一、《A大调波兰舞曲》的创作概况

(一)时代背景

肖邦出生在一个被战役萦绕的国家——波兰,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的波兰是一个饱受侵略的国度,先后被俄罗斯、奥地利、普鲁士三国瓜分.但波兰人民的觉醒和抗争挽救了民族的危亡,正如歌中唱到:“波兰不会灭亡!1”全民投入到反抗列强的战斗中.国内高涨的士气影响了年轻的肖邦,并给他的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二)创作概况

1831年肖邦忍痛离开故乡波兰移居巴黎,在法国生活期间成就了肖邦创作的巅峰,《A大调波罗涅兹舞曲》就创作于该时期.这个时期肖邦眼睁睁看着祖国被外国势力瓜分却无能为力,只有把悲痛化作音符倾注到他的作品中.面对异族侵略和家乡人民的反抗,身在异乡对祖国的思念及担忧都成为了肖邦创作的动力及源泉.

“悲剧性”、“戏剧性”是肖邦所作波罗涅兹的代表性特点.李斯特曾说过:“肖邦的波罗涅兹舞曲中强有力的节奏,可以使最麻木不仁最懒散的人被震动起来.”2从而我们可以看出波罗乃兹舞曲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以上是《A大调波兰舞曲》的创作概况,下面将对其进行音乐分析.

二、《A大调波罗涅兹舞曲》的音乐分析

作品《A大调波罗涅兹舞曲》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其结构为:A(a+b+a´)+B(c+c´+d+(c’)’)+A’.

(一) A部分

A部分:a+b+a´(1-24小节)

1.a段(1-8小节)以F的强劲力度与大调主和弦开头,第一小节的渐强记号以及音程的扩张进行增添了军队的英雄气概,第二小节跳音与连线的运用给旋律增加了战斗的情绪,运用了大量音型,大量的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紧凑的连接,加强了旋律的紧张与活跃性.在写作手法上,第3、4小节采用了与第1、2小节相同的创作方式,同时把音程扩展为和弦,加强了旋律的音响效果,第4小节的和弦运用了暂时的离调处理,从DⅦ2/D到K64形成半终止.在调性上从第三句转到#C大调,第4小节的离调处理继续在主和弦与属和弦上进行;第四句又再次回到A大调,第8小节从下属和弦推进到属七和弦最后进行到主和弦形成终止,这样的乐段进行是典型的收拢性乐段.如此构成的同时也为b部分的出现做铺垫.

其中的4-8小节也是a部分最为出彩的段落,大和弦的跑动增加,临时的升记号加强了和弦之间的摩擦,重复的八度给人重点强调的暗示,在听觉上给人震撼的冲击.

2.b段:(9-16小节)采用了与a部分相同的创作手法,大和弦的运用有增无减,甚至从之前的音程级进扩展成了和弦级进,大和弦的跑动,八度的进行都给乐句添加了音乐的紧张性.

在调式上b段由上一段的D大调转为了E大调,在第9小节开始时乐曲从属七和弦进行到主和弦,在第12小节由E大调的属七和弦转到#G大调的属七和弦,在属七和弦上进行,乐曲的第15小节再次回到A大调.这样使乐句进行具有流畅性又不失戏剧性.值得强调的是9、10、13、14小节出现的三连音,这些三连音与a部分稍有不同,不仅采用了十六分音符,紧接了一个八分音符,并且为了加强音与音之间摩擦所产生的音效,使用了升、重升记号.八度的增加与重复,显示了军队的气势.16小节出现了两个装饰音,使得旋律更加活泼而不死板,避免简单重复,使音乐具有趣味性,在调式上从第16小结的D7解决到17小节的第一个和弦T,形成了侵入终止,并且进行了乐段再现.

3.a´段:(17-24小节)完整的再现了本作品的第1小节至第8小节.

(二) B部分

B部分:c+c´+d+(c’)’(25-80小节)

1.c段:(25-40小节)b部分出现了新主题,调式上转到了D大调.每四个小节组成一个乐句,这段包含了4个乐句.从主和弦进入,前四小节的旋律简单明了且整体向下进行,不仅表现出了旋律的流畅性,在弹奏技巧上也考验演奏者手指的表现力以及颗粒性,虽然是单个音符的进行,但所体现的坚定感十足,赋予听众联想军队的形象.之后的音乐以属功能为主,第30小节以主和弦离调为和弦再到重属和弦.

第37--40小节,出现的降记号加强了音符之间的碰撞,旋律更加赋有戏剧性,同时构成了离调模进(参看谱例7),乐曲37小节的调性为bB调,在37小节中属七和弦需要解决,并且要进行到bB大调的主和弦,因此乐曲的第38小节运用了离调模进的手法从而进行到另一个调式C大调.乐曲进行到39小节时转调到D大调,并且再一次使用了模进手法.此外在第39小节处增加了一小节,这个小节的属七和弦中运用扩张手法,使得乐曲的旋律线条往上进行.之前39小节的属七和弦并没有解决,而是到了乐曲的第40小节才解决,并且由属七和弦进行到D大调的主和弦.由此可见,这个乐段中肖邦运用了大量大二度的离调模进,并且连续两次使用这一手法.肖邦在这里充分展现了波兰民间音乐的特色,比如属七和弦进行到第一级和弦的音乐手法.这一小段的精华不仅包含了波兰民间音乐的传统性,肖邦丰富的作曲思想也得到了体现.

左手部分则极具节奏性,大量运用的节奏型,给听者听觉上的震撼,跳音的标记给旋律添加了灵巧度,与右手的连奏形成对比,动静结合,相辅相成.大量的八度与和弦的扩展进行,增强了乐句的坚定感,给人难以动摇的感觉.

2.c´段:(41-56小节)再次重现c段(25-40小节),使得B部分更具完整性.为了彰显c段主题的舞蹈性、积极性,为听者营造一幅生动的画面,旋律声部不再仅仅运用单纯的单音进行,而是扩展为八度进行,音强达到全曲的最高点,将乐曲推向.3.d段:(57-64小节)d段调性为D大调,是本作品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段,以一个二分音符的颤音作为开头,加上了渐弱记号作为装饰,强调了开头的第一个音符,紧接着以三个三十二分音符作为连接,以跳音作为装饰,使乐句产生推进的效果,第2小节以左手的一个八度开头,两手都是同样的和弦,加以渐强、跳音的装饰记号,为了加强了旋律的音响效果,肖邦不仅连续运用了两个离调的大和弦,并且在58小节,60小节,62小节,64小节的和弦进行分别用了降3音的下属六和弦到导六和弦到四级的属二和弦再回到下属六和弦,以及降5音的重属七和弦等变和弦.

随着乐句的结束,旋律中紧张的压迫感也越加激烈,同时在这个乐段中肖邦大量运用了波兰舞曲本身的特点——沉稳并极具舞蹈性,左手的旋律像一支坚定前行的军队,不断与恶势力作斗争.

中间的c和d两个小乐段虽然音乐形象有所不同,实际上两者互不分离,具有相辅相成的音乐感觉,使作品再添斗争色彩,无时不刻都透露出波兰民族战斗场面的激烈,不愿屈服的民族精神.

4.(c’)’段:(65-80小节)再现第41-56小节的内容,体现了B部分的完整性.

(三)重复的主题--民族精神再现部A’段(81-104小节)重复了A乐段的主题,展现了军队奋勇向前,战士们精神气十足英勇奋斗的场面.中间B主题中c、d两部分虽然音乐形象上各有不同,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调式又回到了D大调,达到了情感、调式的统一.全曲最后以fff(极强)的符号作为结尾,展现出波兰民族不愿屈服,不把侵略者赶出家园不罢休的决心.

据本人统计,作品《A大调波罗涅兹(军队)舞》中包括再现的A’段在内,a乐段出现了4次,b、c’两乐段出现了两次.A部分:营造了一个高歌凯旋,光辉荣耀的场面,热烈欢快的音响伴随着掷地有声的节奏,仿佛军号齐鸣,它象征着波兰民族的胜利和强盛,犹如人们在欢送英雄们上战场,其中a乐段遒劲有力,气势磅礴,是全曲的焦点,出现了4次足以表现肖邦对出波兰民族精神的敬仰.b乐段是A部分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出现次数为2次,A部分最主要的就是表现出波兰军队的民族精神、民族气势.B部分:c’乐段也在其中出现过2次,如号角一般的音乐旋律加上极有特征的波罗涅兹节奏,描绘了一幅波兰军队英姿飒爽画面.

三、结语

作品《A大调波罗涅兹(军队)舞曲》充分体现了肖邦在创作雄伟辉煌作品方面的实力,他善于从波兰民间取材,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添加自己独特的思想并赋予作品重要的时代意义.在他的波兰舞曲中使人深刻感受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希望振兴祖国的强烈情感.正是因为具有这种恋家爱国的创作情怀,使得他的音乐有着让人着迷的独特性和永久的艺术生命力.

该文评论,上述文章是关于经典肖邦专业范文可作为《A大调波罗涅兹舞曲》和肖邦和音乐分析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肖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乡愁里的肖邦》
经过多年的风雨磨砺,我们突然意识到那些曾在生命中抚慰过我们的精神驿站,那些曾温暖和光明过我们的贫寒童年的火光,却在不经意间,渐渐地离我们远了,模糊了——譬如母亲、譬如童年的老屋.

不靠谱的《马可波罗游记》
文综合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了元代老北京城墙,但令人惊讶的是,在他游记中,元代北京城墙是被涂成白色的,而且是完全由夯土制成的元大都城墙外面没有包城砖,东西长7400 米,南北长6650 米.

德沃夏克《A大调钢琴五重奏》Op.81第二乐章
胡 青【摘 要】A大调钢琴五重奏Op 81是德沃夏克创作的具有强烈民族色彩的作品 本文以德沃夏克A大调钢琴五重奏Op 81第二乐章为研究对象,以其曲式结构、风格特色为切入点进行探析 【关键词】德沃.

论肖邦音乐中的诗意内涵读于润洋先生《悲情肖邦》有感
摘要于润洋先生编著的悲情肖邦—肖邦音乐中的悲情内涵一书,于2008年六月又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四章第一章——转折 1831年,第二章—&mda.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