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一带一路类论文范本 和一带一路下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策略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主题:一带一路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0

一带一路下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策略,本文是一带一路类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和装备制造业和走出去和电力相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一带一路论文参考文献:

一带一路论文参考文献 永远跟党走论文广东电力期刊电力设备期刊停刊了吗电力设备杂志

林艺璇

(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0)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推动沿线国家或地区能源系统的互联互通,对于全球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保障相关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电力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等倡导紧密关联.当前,我国电力装备产业正处于转变为 “并跑领跑者”角色的关键阶段, 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积极面对并清理这些障碍是我国电力装备产业从“大”向“强”转变的必由之路.从中国电力装备制造业目前所面临的技术差距、压力风险、产能过剩、标准输出等问题出发,结合中国电气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和“走出去”现状,从而提出电力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 电力装备制造业;“走出去”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8.061

1引言

在国民经济生活中,电气化程度越高越能体现电力是现代能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未来能源互联网的中心枢纽.当今社会大力倡导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等可持续发展观,这使得全球能源发展越来越倾向于电气化和清洁化,无形之中推动着能源互联网的构建和推广.电力装备制造产业是“一带一路”建设中重要的基础性产业,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构建和能源电力三者之间具有明显的交叉性、关联度和协同度.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对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巨大并且仍在持续增长,国内电力装备制造业在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背景下借力“一带一路”契机“走出去”,不但能使其发展实现创新式的成长和跨越式的突破,并且能高效地推动国内电力装备制造产业结构的升级,不断提升电力装备制造企业整体的核心能力.

2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时代背景

高端电力装备特高压作为“西电东送”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中贯穿其间的重要连接点,开启了内网输送和跨境输送的先进模式.而中国通过与周边国家,尤其是与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开展特高压工程项目建设,迈出了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第一步.[1]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1沿线国家的电力建设基础设施市场前景广阔

基础设施产业链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中之重,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巨大且持续增长,这不断地拉动了中国电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将间接有效地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据有关统计和预测,中国线损率水平在6.64% 左右,而“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线损率超过20%,远高于中国线损率水平,沿线国家的电网改造升级将有助于拉动中国配网一二次设备企业的海外市场需求.[2]当然非水可再生能源如海外风电、光伏、核电市场新增需求也是不可忽视的.

2.2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输出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数量之多以及范围之广,导致这些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滞后,限制了电力的开发利用,电力短缺反向进一步制约经济发展,使相关国家陷入经济收入恶性循环.但中国电力装备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拥有全球比较完备的电力装备制造体系和产品体系,以及一批较强竞争力的高端电力装备制造新技术和新产品,并且制造产业技术海外溢出效应已凸显.这种多方的利益诉求契合与优势互补的现状督促着中国电力装备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境外.[3]

3国内电力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现状

3.1国内电力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形式

产业现状通常通过企业发展情况而体现.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以及“走出去”是大型企业实现“全球化”的重要途径,是民营企业的重大机遇,是中小型企业实现升级发展的一条关键之路.在电力设备企业“走出去”的最初阶段,大型电力设备制造集团和西部边疆地区地域优势明显.近几年来,电力设备企业“走出去”主要有为了更好地为前端市场提供直接服务而靠近市场供应端建厂,如国内部分企业在伊朗设厂生产防爆产品,[4]因为防爆产品主要为前端市场煤矿和石化产业服务;在供应原材料的周边设厂,如国内一些变压器企业去铜价低的非洲开工厂还有直接在海外兼并企业等几种方式.商业模式从传统的单一设备采购逐渐向提供成套解决方案进行过渡,其中BOT 、BOO、PPP、EPC等模式不断增多.

3.2国内电力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的现状

2015年,主要输配电设备企业的海外业务持续增加,海外市场不断开拓,如特变电工、中国西电等企业的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达到21.6%和10.9%;海兴电力有限公司受益于智能电网的全球化建设,公司研发制造的智能电表出口量迅速增加.印度电力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7年这五年间印度已开工建设的电力装机容量中使用的电力设备超过60%的由中国电力装备制造企业供应. “走出去”政策,不但将劳动力向菲律宾、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输出,也同时向葡萄牙、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输出.并且,努力从劳动力输出转向技术推广与管理运营.

4影响中国电力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关键因素

4.1国内电力装备制造技术存在不足之处

大部分电力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现状仍然具有“大却不强”的特点.强烈依赖进口的关键核心技术和薄弱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导致产品的附加值低,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如煤电机组环保技术、大型抽水蓄能机组等,虽技术的引进使国内的生产制造得到了自我实现,但多数是在进行仿造.另有关键零部件、材料及配套体系严重依赖于进口.同时跟国外一些重大装备的可靠性、能耗指标相比,国内大部分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存在一定差距.

4.2技术及其标准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难度

中国技术标准和规范很多时候没有运用在许多产品出口和技术输出的过程中,主要是因为中国标准大多数根据经验或实验数据来直接规定参数,从而在国外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比较差,以及国内外不同企业的恶性竞争问题,这都不利于企业在海外的健康发展.这意味着中国加速构建国内标准化技术机构联动机制,结合国际国内产业和科技的最新发展动态,推动更多的中国自主创新、优势特色技术成为国际标准.

4.3东道主国家给予的环境条件复杂不定

在“走出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压力从而发生贸易摩擦、盲目竞争.中东地区如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存在恐怖主义、极端组织势力、武装分裂的危险,使安全问题、经济风险集聚,同时潜在着包括项目管理、施工安全等内部控制风险.[5]在实现本地化经营和发展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一体化、设备生产和营销一体化、资源整合、文化融合、人员就业、环境保护等问题.

4.4“走出去”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较高

近些年来,国内企业越来越重视引进海外人才,政府也鼓励人才引进,虽然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在劳动力成本和融资成本方面,“走出去”的企业明显高于非“走出去”企业,而随着融资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指标每上升1%,企业“走出去”概率分别下降4.2%和3.5%.[6]但对于一个发展阶段的企业来说,正确引进一两个关键人才通常有助于企业解决现存的较大的问题.然而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存在某些按政策或者计划引进的人才并不对接于国内企业需求,其中不免有以次充好、滥竽充数的情况,同时在引进人才和现有人才的待遇和管理方面需要加强协调.并且,北上广深等一线、二线城市不断升高的生活、商务成本导致技术工人、复合型人才流失严重,进出比例不协调,企业人力成本压力加重,并且在某些领域的高端创新型复合人才十分缺乏.

5中国电力装备制造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走出去”的策略

“一带一路”倡议在为电力建设投资带来新机遇的同时,直接加快推动国产化电力设备全球化,不断促进海外能源市场需求增长.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下,实施电力装备制造合作,有助于深化对外关系,尤其是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扩大中国在高端电力装备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5.1企业优势资源整合是“走出去”的支撑力量

中国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应充分利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中国大国大市场优势,不局限于电力装备制造集中在少数几家国有企业,应积极推动大中小企业抱成一团,紧密联合,有效形成强大创新合力从而“走出去”.具体做法主要有:一是集中组织电力装备制造骨干力量来建立高端电力装备产业联盟从而实现产业集群、规模化发展.二是加大对电力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尤其是电力装备优势明显的区域和企业.积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中的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在条件成熟的市场成立全资境外子公司,实现境外公司本地化的商业运作,才能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更好实现跨国合作、国际经营.三是加强引导和支持电力配套产品制造企业进行专业化协同合作,打造一批专业、精通、独特、前沿的企业,从而增强中国电力装备制造的全产业链竞争实力.

5.2自主技术创新是“走出去”的竞争实力

对于电力装备制造业来说,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各个突破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全面掌握基础部件.加强自主技术研发创新,一是加快建立并不断完善由大数据中心、创新技术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等构成的创新体系;二是重视与国内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研发体系,密切联系系统集成商加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研发,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引进消化技术,不断促进技术进步,使得内部效应最大化;三是加强在电力装备制造领域嵌入和融合“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技术,从而实现技术集成创新,[7]促进电力装备产业攀登价值链高峰.

5.3产品品牌建设是“走出去”的生命活力

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制造业普遍采取贴牌生产的制造模式,这导致企业的品牌意识不足.加强电力装备产品品牌建设,一是企业首先进行自身品牌的战略定位,同时要强化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国际竞争能力.追求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等非竞争实力,从而提升企业整体形象.二是中小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前期可以通过建立友好关系,利用友好关系介绍自己的品牌.加入驻外的中国商会,通过跟中国公司接触了解寻找更多的经营合作机会;然后注重产品标牌统一化,让顾客和合作伙伴更好地记住集团的品牌;积极参与投标,最重要目的不只是谋求中标而是寻找向顾客推介品牌的机会.在适应不同国家环境的同时,学习借鉴国内成功企业及海外成功企业经验.三是企业应积极主动采用国际认可的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来提高整体的可靠性、安全性.四是大中小企业抱团出海,国际化发展,防止被国外企业逐个击破,并且走上“高端引领、重点突破、分步推进”之路,打造自己品牌,提升品牌层次,抢占市场,形成装备企业自身品牌效应.

5.4高端复合人才是“走出去”的不竭动力

如何培育高端复合型人才关键在于,一方面让国内人才“走出去”学习实践,另一方面积极挖掘沿线国家本土人才为己所用.主要做法有:一是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善于挖掘人才,鼓励企业在高校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并做好人才储备,给予国内学生充足的海外留学机会.同时培养“精、通、熟、专”的国际复合型人才.二是强调“就地取材”“应材施教”.密切联系海外华人华侨协会、商会来引进华人华侨人才和留学生人才,同时联通合作国开发挖掘符合需求的本土人才.鼓励多交流、多流动、多引进、多培育,不断推动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协调引进和培育人才的关系.切实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变为企业经济优势和发展动力.

特高压工程建设的“走出去”代表着中国迈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的第一步,而 “两交四直”“一带一路”与“中国制造2025”的建设口号推动着国内相关电力设备的出口需求,中国电力装备制造业必将成功走出国门,成为世界电力装备制造业的领跑者.

参考文献:

[1]陈希琳.刘平均:加强建设让中国品牌走向世界[J].经济,2016(8):28-29.

[2]装备司.智能制造相关工作[EB/OL]. (2016-10-17)[2017-12-17]. http://www.miit.gov.cn/n973401/n4965332/n4965347/c5286592/content.html.

[3]杨迎春,李琼源,赵清卿.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力领域合作研究[J].经济纵横,2017(9):99-104.

[4]Mohsen Shariatinia, Hamidreza Aziz.Iran-China Cooperation in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From Strategic Understanding to Operational Understanding [J]. China & World Economy,2017,25(5):74-76.

[5]史雪娜,李嫣资.“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对外投资环境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6):184-185.

[6]徐宁,张亚连.新常态下中国制造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基于制造业“走出去”战略的视角[J]. 改革与战略,2016,32(6):127-131.

[7]付书科,陈梓清,鲁庭婷,等.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12):166-168.

[作者简介]林艺璇(1994—),女,汉族,江西赣州人,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总结,此文为关于一带一路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装备制造业和走出去和电力相关一带一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一带一路: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助推器
摘要“一带一路”的提出,给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高职教育国际化应当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机会和交流红利,建立健全高职教育国际化.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丁东升(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023)摘要生产性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装备制造产业的结构转变与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生产性物流业发展促进装备制造.

一带一路下我国航运企业如何占领国际制高点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国际航运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为我国航运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文章通过分析国际航运市场的现状和我国航运企业面临.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国门英译策略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重视的不断加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英译作品进一步扩大了走出去范围,逐渐延伸至“一带一路&rdq.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