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有大将风度的大提琴家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跟倪海叶:有大将风度的大提琴家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有大将风度的大提琴家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1

倪海叶:有大将风度的大提琴家,该文是有大将风度的大提琴家论文写作参考范文与风度和倪海叶和大将风度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

有大将风度的大提琴家论文参考文献:

有大将风度的大提琴家论文参考文献 罗密欧和朱丽叶论文大科技杂志健康大视野杂志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集

文字_王逸

通常来说,一位大提琴家的形象是很难和一位指挥军队的“大将”联系起来的,而以“大将风度”来形容恬静、朴素无华的倪海叶,更是令人不可思议.但是就在这位还带有点“孩子气”的女大提琴家身上,已有了很多“第一”和“最”的桂冠,当你观看她练琴或者是演出,你会自然而然地感觉到她的坚定、自信和执着,以及从她身上流露出来的“大将风度”.

说起倪海叶身上的“第一”和“最”的桂冠,她九岁时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的附小,就是那里“最”小的学生之一.她十三岁时随母亲来美国时,和母亲用的还是一本护照,进旧金山音乐学院就读时,是当时那里“最”年轻的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后来她到了纽约,又成为了全世界著名的诺恩伯格国际大提琴比赛“第一”名,她是“第一”位来自中国的“最”年轻的得主.2006年,倪海叶从纽约爱乐乐团来到费城交响乐团,又成了这个百年交响乐团的“第一”位女性大提琴首席,第一位华裔大提琴家,这个职务也“第一”次由一位非白人担任!

当谈起她的出生地上海时,倪海叶总是记得街上有很多法国梧桐.她记得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小学那充满绿意的校园,住在里面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练琴和练唱的声音.现在回想起来,从某种角度来讲,上海也很像纽约.1972年,倪海叶就出生在这座“多少有点像纽约”的城市.那一年,上海,乃至全中国,正在经历一些划时代的变化.美国,这个中国的“头号敌人”,居然由于他们的总统尼克松到中国来访问,并在上海签署了举世闻名的《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从此打开了中美文化和民间交流的门.尽管那时“”还在台上,这扇门只开了一丝缝,但毕竟是打开了.1973年,倪海叶的父亲倪九祥到上海的音乐厅里去观看妻子陆筱芳参加演出的芭蕾舞剧《白毛女》,碰到了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观众,交谈之后,才知道他们正是受邀来中国访问的费城交响乐团的成员.当时倪海叶刚满一岁,但谁会想到,三十几年后,那个当时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居然漂洋过海,成了这个全球闻名乐团中的一员呢?生命正是如此奇妙!

正如许多音乐家虽然出生在外国,但很多是在美国成名的,钢琴家霍洛维茨是如此,小提琴家帕尔曼是如此,指挥家梅塔也是如此,而倪海叶的成功之路也是从美国开始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倪海叶的祖父倪尚达就作为一位出色的学生,以中国政府官费留学的身份,考上了哈佛大学,毕业后又去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院专攻电子工程.倪尚达学成回国后,在南京“大学”担任教授,成为中国当时无线电物理学方面的权威.倪海叶的父亲倪九祥是一位化学科学家,在二十世纪中国改革开放后,被中国作为交流学者派到美国来学习和工作,在加州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后来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作过一段时间.离开学校后,倪九祥一直在医学单位和药物化学研究机构做研究工作.倪海叶的母亲陆筱芳是倪海叶最早的启蒙老师,她也是一位大提琴演奏家,曾长期在上海的电影乐团里演奏.

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可以说从一开始,倪海叶的命运就只能在科学和音乐这两个领域里挑选了.因为父亲当时在南京教书,母亲在上海的乐团里工作,小海叶跟着母亲在上海生活,所以“音乐”自然就占了上风.倪海叶自己说:“我四岁时,妈妈就指导我学小提琴了,七岁改学大提琴.当时中国没有西洋古典音乐的教科书和乐谱,我用的教科书和乐谱都是妈妈从朋友处借来,并自己用手抄下来的.妈妈非常热爱古典音乐,她也是一位严师,训练我的视谱和拉琴技巧,我知道她希望我有机会学习音乐.”就这样,在妈妈的启蒙教育下,九岁的倪海叶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附小.那时妈妈每天帮她背着大提琴,骑着自行车,送她上学.每每回想起那段经历,倪海叶总是对妈妈心怀感激,“从那时起,我每天的生活就都是音乐,音乐,音乐”.

对倪海叶来说,踏上“音乐”这条不归之路,正是九岁的那一年.在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学习了四年之后,十三岁的倪海叶随着父母一起来到了美国.对一个中国小姑娘来说,美国是一个陌生的国度,旧金山虽有“唐人街”,有很多中国人,但满街的人都讲着她听不懂的英语,她有点摸不着头脑,也有点害怕.还好,父母在身边,这个国家总是敞开双臂欢迎着勤劳而又有才华的人.很快,小海叶在伯克利跟大提琴老师玛格丽特·罗威尔学琴,罗威尔是旧金山音乐学院的退休教授,也是出名的大提琴教育家.不久,倪海叶就考入了旧金山音乐学院,并在那里遇到了大提琴教育家艾琳·夏普.在听了小海叶的演奏后,夏普出乎预料地答应收她做学生.倪海叶学得很认真,很努力,她觉得自己英语不好,就拼命地找机会练.“每周一到周五我跟其他孩子一样上文化课,我需要学很多东西,从美国历史、世界历史到中国历史,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只能到周六才抽得出一点空来练琴.”就在这样繁忙的学习日程里,小海叶在夏普的指导下,对西方古典音乐加深了理解,大提琴的演奏技巧也大大提高.

这时,倪海叶的父母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们看到女儿在美国学习音乐如鱼得水,脑海里就不禁浮现出中国古代“孟母为教子而三迁”的故事.他们决定放弃在美国做交流学者的身份,而定居在美国,为的就是要让女儿继续她在美国的学业.倪海叶说这是父母为她做出的最大牺牲.“那时我父母身上没什么钱,他们以前在国内都有很好的工作,现在定居美国,一切得重头做起,只能很节俭地过日子,就连身上穿的衣服都是想方设法到国内去买的.”父母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倪海叶在音乐的路上越走越远,也越走越精彩.1990年,十八岁的倪海叶赢得了美国诺恩伯格国际大提琴比赛的第一名,那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比赛,每种乐器隔四五年到十年才举行一次比赛.倪海叶是这个比赛历史上最年轻的第一名得主,凡是得了这个大奖的,就有资格到纽约的林肯中心去表演.

1992年,倪海叶从旧金山音乐学院毕业,考上了纽约的国际顶尖音乐学府——朱利亚音乐学校当研究生.在那里,她先是师从乔尔·克罗斯尼克,后来又到英国伦敦继续深造,拜大提琴教育家威廉姆·普里兹为师——这位普里兹教授正是当年英国举世闻名的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的老师,因此倪海叶也可算是杜普蕾的同门师妹了.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在普里兹的教授下,再加上倪海叶自己的钻研,她的音乐生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高峰.1994年,倪海叶在俄罗斯举行的柴科夫斯基大赛上脱颖而出,获得了最佳表演奖.1996年,她又获得了帕罗国际大提琴比赛的第一名.国际音乐评论界和媒体对倪海叶演奏的评论是“她的琴声带来的是心灵上的表现”,是“超级聚焦的乐声”!

在倪海叶的音乐道路上,也许没有一个里程碑是比她代表大提琴家马友友到全美十四个城市巡回演出美籍华裔作曲家盛宗亮的大提琴协奏曲《两首诗》更重要的了.盛宗亮是来自上海的年轻作曲家,在纽约师从伯恩斯坦学指挥,又在哥伦比亚大学跟音乐教授周文中学作曲.1997年,马友友为了把有中国元素的音乐介绍给美国的听众,决定与盛宗亮合作,演出他的作品.但由于马友友繁忙的演出任务,不能全程去美国各地,因此他在完成了首场演出后,推荐了倪海叶代表他继续到全美的十四个城市演出.当时这部作品在音乐界引起了极大反响,倪海叶得此殊荣,不仅在向西方听众介绍中国音乐方面做了贡献,也在她自己大提琴演奏家的身份上增添了不小的知名度.倪海叶的演出得到了美国主流媒体的一致好评,马友友也高兴地说:“这个姑娘是带着精神、探索和个人的力量在演奏的!”

1999年,倪海叶在事业上又有了一个新的发展.她在选择当一位职业演奏家还是考进大交响乐团当首席或是副首席这件事上,选择了后者.当时纽约爱乐乐团正在招考大提琴的副首席,倪海叶犹豫了一下.她想,作为一个年轻的演奏家,如果能走上独奏家的道路,像杜普蕾、马友友那样,固然是好,但这些独奏家们也有曲目的限制,而且他们没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一位大提琴手在乐团里演奏时所体验到的相互默契、交响音乐内在的关系以及指挥家对音乐的诠释等等.倪海叶觉得自己还年轻,应该在音乐的理解方面再下点功夫,所以决定去应考.结果,在应考过程中,她斩五将过六关,成了纽约爱乐乐团的大提琴副首席.演出时,她坐在台的当中,亲戚朋友们常常可以在台下看到她,一睹她演出时认真、自信的“大将风度”,当时的纽约爱乐乐团指挥库特·马舒尔也很喜欢倪海叶的演奏.

七年后,倪海叶再一次转移阵地,她被聘为费城交响乐团的首席.命运好像是在冥冥之中眷顾着她.三十几年前,她父亲在上海邂逅费城交响乐团的成员,而如今他的女儿正是这个全球著名乐团里的一员.倪海叶的演出任务更忙了:作为费城交响乐团的一员,她要随团到各地巡演;作为演奏家,她又要到中国、欧洲等地举办独奏音乐会.有时,她也喜欢和音乐界的知己如小提琴家约舒亚·贝尔、钢琴家蒂博代和叶夫姆·布朗夫曼一起演出室内乐,马友友的姐姐马友乘医师也是她们演出室内乐时的搭档.

作为一位成功的美籍华裔音乐家,倪海叶特别注意提升华裔音乐家在美国音乐界的地位.记得几年前,郎朗邀请她和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首席小提琴家戴维·陈一起到卡内基音乐厅举办一个题为“古今回响,欢庆中国文化”的音乐会.三位华裔音乐家要合作演出的一部“重头戏”,就是柴科夫斯基的《A小调钢琴三重奏》.这是一部充满了悲情而又有深度的作品,柴科夫斯基当年写这部曲子是为了悼念他的导师尼古拉·鲁宾斯坦的去世.倪海叶在演出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她不光自己练琴,还听了各种版本的CD,研究音乐应该表现出来的细腻部分和段落,因为她知道,三位华裔音乐家合作在卡内基音乐厅的演出成功与否,对今后能否提高华裔音乐家在美国主流音乐界里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那晚的演出,卡内基音乐厅里座无虚席,倪海叶和郎朗、戴维·陈合作默契,把柴科夫斯基这一作品中的悲壮和用她那浑厚的大提琴声表现得淋漓尽致.倪海叶坐在台的当中,她的每一弓下去都体现出了力量,时而雄壮,时而奔放,时而如万马奔腾,时而如森林低语.倪海叶给其他两位演奏家的一个点头,就引出了不同的声音和节奏,她就像一位“大将”在指挥着千军万马,这首长达四十五分钟的三重奏一气呵成.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起立,为这三位华裔艺术家的精湛表演报以长时间的掌声.

如今,倪海叶虽然定居在美国费城,却经常穿梭在像纽约、上海、伦敦、巴黎和维也纳这样的大城市之间,参加演出,当比赛评委,开大师班.有她演出消息的大海报刊登在从费城到纽约的公路广告牌上,随处可见.然而,上海毕竟是她的出生地,她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她每年除了到上海演出外,还定期到她的母校上海音乐学院开大师班.她的成功早已使她成为很多学生心中的偶像.2015年秋天,钢琴家许忠邀请她来上海演出室内乐,他们一起演奏了舒曼的《降E大调钢琴五重奏》和肖斯塔科维奇的《G大调钢琴五重奏》,这两部作品中的大提琴都有很重的份量.演出中,不知是不是上海新造的音乐厅有音响效果的问题,两位来自欧洲的小提琴家的琴声细弱如丝,听众不能听得很清楚,是倪海叶领军整个弦乐部分和钢琴密切合作,才顺利完成了整场演出.事后,有人在后台开玩笑地对倪海叶说:“你的格兰奇诺古琴,今晚真是立了大功了!”原来,倪海叶一直随身带着演奏的是一台十八世纪意大利造的格兰奇诺古大提琴!

作为一个音乐家,倪海叶是幸运的.她的音乐之路走得很顺利,没有很多“神童”和“天才”的桂冠,有的只是天赋和努力.虽然她没有像大提琴家杜普蕾那样的气场,也没有像小提琴家穆特那样的美貌,但她拉出来的琴声充满了乐感,她是用自己的心思在拉琴的.她的琴声能感动人,无论是海顿、柴科夫斯基、德沃夏克、拉罗、圣-桑,还是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到了她手上,她都能把它们的精华放在听众的面前,送进他们的耳际.

作为一个住在美国的中国人,倪海叶认为她已经很美国化了.她讲着英语,演奏着西洋古典音乐,经常接受媒体的采访.但她意识到,她必须学习中国的文化,她要学习中文,要读中国的古典名著.世界上的艺术是相通的,因为人性是相通的,学习了中国和东方的历史和文化,会加深对西方文化和历史的了解,反之也一样.“当然了,”她说,“我更倾向于演奏西方古典音乐,因为那是我的工作.但我是听着中国音乐长大的,中国的京剧、昆剧和其他的民间曲艺,我都喜欢.”

倪海叶,这位在世界乐坛上有“大将风度”的明星,低调,好学,勤恳.她在她的音乐世界里探索、体验、发挥,寻找真谛.对她来说,今天永远是一个终点,明天永远是一个新的起点.音乐就是她的生活,她的生活就是音乐.正如诗人里尔克在一首诗里所说的那样:“歌唱,如你所教的,不是,不是追求最终可获的东西;歌唱即存在.对神是一件轻易的事情.但我们何时存在?而他又在何时把大地和星辰转向我们的存在?”倪海叶在音乐里追求的不是和最终可获得的东西,她是在音乐里追求人类精神思想的更高境界.

上文汇总,本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有大将风度的大提琴家本科有大将风度的大提琴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风度和倪海叶和大将风度方面论文范文.

艺术/汤海英:跨界寻灵感的女雕塑家
汤海英雕塑艺术家,毕业于南京大学美术研究生院,师从雕塑家吴为山教授攻读艺术硕士,2008年毕业任职于淮阴工学院至今 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是汤海英创作的灵感来源,可以是书中的一段文字、可以是商场里的一束灯.

雷海为:哥送的不仅是快餐,还有诗
一场比赛改变人生 雷海为就拥有了这样的人生 在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决赛播出前,雷海为骑着电动车,穿梭在杭州的大街小巷送外卖,每天推开几十家餐馆的门,再敲开几十家点餐人的门,有些餐馆有些人家可能还常见到,.

王海容:她的前半生和后半生
去世前一晚,王海容留下了最后一句话“我要去看文件了 ”那是2017 年9 月8 日晚上9 点多,王海容把自己的妹妹和侄子……几位近亲属召到了床前 孔东梅后来得知这话很是感慨,觉.

靠海吃饭: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
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历史上曾被称为“安南”、“越族”……,自称“京族” 19.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