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寂寞类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跟寂寞古道铃声远去类论文范文集

主题:寂寞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4

寂寞古道铃声远去,该文是寂寞类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与古道和远去和铃声类专升本论文范文.

寂寞论文参考文献:

寂寞论文参考文献

尼玛潘多

藏东重镇昌都,在我的认知中长时间处于盲点,只知道那里盛产桀骜不驯的康巴汉子.一趟藏东之行后,那个盲点被拨弄得七零八落,像水浸的墨渍,越来越大.即使所有的风景都幻化成模糊的记忆,关于她的思索,仍时常萦绕脑海.

对藏东的向往绝大部分源于对被现代人称之为“茶马古道”的好奇.我的父亲,是个驯马的好手,年轻时,孤身赶马走过许多寂寞岁月,虽从未走过藏东险峻的山道,但我相信他所体验到的寂寞与古道上的赶马人别无二致,因此对古道也多了一份亲切.

从拉萨一路东行,车过林芝,进入昌都属地,便与山路相逢.上上下下,左弯右拐,写出无数的之字形,从一道山口到另一道山口,等待路人的是无底深渊或绝崖峭壁,面对这样的险峻,关于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感念也会一路如影相随.

走在路上总免不了沉闷,即使有一路绝美的风光,也终有审美疲劳的时候,但藏东的山路,一点都不沉闷,除了风景,路本身也给予我们许多的思考.据有关资料,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茶马古道分为两条线路,一是从云南出发,经过德钦、芒康、左贡、昌都、洛隆、拉萨,再经由江孜、帕里、亚东分别到尼泊尔、印度等地,一条从四川的雅安,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两条线路都绕不开昌都,所以,在昌都赶路,不是被告知正行进在茶马古道,就是被指着远处山梁上一道细若游丝的“线”,告诉我们,那就是古道.马帮、骡帮时代的古道,必定伴着“嘶呤嘶呤”的脆铃声,也许还有忧伤、高亢或者不成调的小曲伴着赶马人,很难想象,没有情绪发泄的渠道,漫长的山路将怎样忍受,是不是只能将黑夜压境般沉沉的寂寞,变成一声声的叹息,而叹息声遍地的山路,永远走不出自己的心灵.所以,我断然相信,古道上一定有着歌声.那个年代,寂寞属于赶马人,而如今,古道铃声远去,没了赶马人的古道,反而落寞了.

车出类乌齐县城,在一处草木茵茵小溪潺潺之地野餐,隔着七八米远,有一位游僧搭着帐篷怡然自得地享受着大自然.难得有车子停下来,他也乐意为我们送上一小壶清茶.康巴话很难听懂,连说带比划,话题还是说到古道,记不清他说了什么,最难忘的是他挥手一指的瞬间,我看见对面山崖上一截垒石砌成的“古道”.看到古道的瞬间,“束之高阁”一词突然窜进脑海.是的,多么像一件已经无法使用的古旧东西,简单包装一番就放在高处.那就是马铃阵阵的商道?那是华丽的缎子、精致的瓷器或膻味极重的羊毛经过的山道?望着山崖上那一小截古道,莫名地激动起来.

之所以激动,不过是山道触及了我的记忆.年少时,一个年长者总是将她的经历不厌其烦地告诉我:那时的帕里小镇,十分热闹.所有到大吉岭、噶伦堡的马帮都要在这里作短暂休整.当年的她,就是一位为马帮洗衣的女工,用粗糙的手换取一点口粮.就在那里,她遇上了她的丈夫,一个十分精明的人,整日周旋在马帮之间,陪他们喝喝洒,帮他们做做事,偶尔也揽些小生意,日子过得不算富足也够温馨.走累了的赶马人常常以为乐,她的丈夫也深陷其中,运气好时,隔三差五就会带些好东西,遇上倒霉时,有时连火炉上烧着水的壶都要拿去抵债.因为生计,她只能牵着儿女,到一些骡马队无法通过的狭窄路段当背夫.在这一点上,我始终怀疑她的记性,我无法相信一个女人牵着孩子在万仞绝壁之山崖上谋生,这样的情景让人于心何忍?

事实上,女人为背夫在茶马古道上并不鲜见.在为藏东之行做“功课”时,偶然间读到马丽华老师的一篇文章《磨西的老背夫》,文中写道:“背夫的行列中也有妇女儿童,最小的‘背童’年仅10岁,可背三十多斤两条茶;‘背妇’们背十多条,有些带孩子的妇女只好把婴儿捆绑在茶包顶端.”帕里与泸定磨西相距千万里,但女人坚忍的生存方式却如此相似,让人不由得感叹,女人从未缺席过茶马古道的辉煌.

说起女人的坚忍,不能不提途中一事.2010年9月10日,我们从昌都前往察雅.由于昌都解放纪念日在即,所有大庆工程都在抢工期,昌都几乎没有路不在限行,为了赶在修路工人上班前通过邦昌公路,一行人早上五点半就起床出发了,因为领教过藏东山路的险峻,我一路都在祈祷不要下雨.偏偏雨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没完没了.在蜿蜒起伏的盘山公路上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去往吉塘镇与察雅县政府的岔口,那时天还未亮,朦朦胧胧看见一个人招手要求搭车.司机热忱善良,将车子缓缓停在他跟前.搭车人掀开防雨的雨布,露出一双属于女人的眼睛.在荒郊野岭等着搭车的女人,该是一个怎样大胆的女人?职业特性,让我们对这个女人十分好奇,很愿意搭她一程,可车上坐满了人.她说,能不能坐在后面的行李厢.师傅就同意了.人一坐定,大家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原来她是来自河南的菜农,在昌都承包菜地,小日子有了起色,就想干点大事,她这次是到吉塘看看,看能不能到那里租地种西瓜.听了她的经历,我想没有人不敬佩她的坚忍,但所有的感慨在一个朴实无华的女人面前,显得十分矫情,一车子人沉默无语.车到察雅,县委宣传部的人在宾馆准备了早餐,热腾腾的酥油茶让清凉的早晨格外温暖.而她,又顶着细雨出发了,我双眼湿润,为了一个陌生的女人.

即使在现代交通条件之下,昌都的山路也是最险峻的,从昌都到洛隆、边坝一段,更是让人骨寒.不难想象,古时,茶马古道上的马帮在这条路上会发出怎样无奈的叹息.好在走这段山路之前,还有一个美丽无边的邦达草原,也许是上天给马帮踏上艰险之路前的盛宴.

也是为了不堵在邦昌公路上,我们从昌都出发时,又起了大早,凌晨5时半准时出发.车过年拉山时,天渐渐亮了,我们也进入了邦达草原.古时马帮称这里是五百里邦达草原.难得在山高谷深的昌都见到如此宽阔的草坝子,要是离昌都城里近些,可能又是耍坝子的首选,也将会是啤酒瓶和塑料袋的家园,远离城市,是邦达草原的福份.美丽的邦达草原让连日来的疲劳瞬间消失,绿色的缓坡漫岭,早起的女人让黑色的帐篷升腾起炊烟,为清晨的草原平添了一份温馨,想想帐篷内飘香的酥油茶,想想被牛粪火烤红了的孩子的脸,很久不愿从思绪中走出来.邦达草原草不深地平缓,隔不远就有一群群壮实的牦牛.我想,这就是果扎牧场吧.听说果扎牧场是昌都地区引进九龙牦牛繁育的基地,所以,我从牦牛的体格认定这里就是果扎牧场,有些可笑,但的确比我在那曲、在当雄看到的牦牛体格大好多.

走出邦达草原就是一段泥泞的红泥土路,车外又飘起了雨.车内的温度也骤然下降,加之未吃早饭,寒意袭来有些招架不住.没过多久,车到布宿乡,前来接我们的帕通公路项目办张副主任已到了,他的话不多,寒暄两句就把我们带到公路边的一家饭馆,炉火把房间烧得很温暖,早起的女店主端来早已做好的清汤火锅.一个寒冷的清晨,一锅滚烫的饭菜,雪中送炭也就如此吧.

从布宿乡到马利镇,要翻过大名鼎鼎的易达啦、察达啦两座大山.两座山的险峻早有耳闻,又赶上雨季路滑,据说外地的司机走到这里无不心惊胆颤.通过昌都地区交通局有关领导协调,为大庆采访记者网开一面,允许我们从正在修建的帕通公路上走.免掉两座大山,节省时间不说,也保证了安全.说起安全,心有余悸.这条路上两次遇上塌方,更要命的是眼看着前方塌下了一大片,新鲜的泥土连着树根石头挡住去路.同行的男士们十分绅士,嘱咐我们呆在车内,免得山石滚下来砸到我们.可坐在车内也不踏实,一边是滔滔马曲河,一边是被雨水浇透了的山,一旦滑坡了,连车带人……这么一想,里外都不安全,心情倒坦然了,跟着男士们搬石头去了.

走帕通公路比翻越两座大山少走了12公里,实该庆幸.可转念一想,一旦帕通公路正式通车,翻越两座大山将成为历史,许多惊险的路段将如山崖上的古道一般成为一段记忆,我们有机会成为最后的行人,而我们却放弃了.这是个两难的选择,也是个简单的人生选择,就像古道马帮的消失,带走了一种文化现象,却迎来了更快捷的交通方式.

在马利镇探寻茶马古道的遗迹,县委宣传部的次旦卓玛部长带我们去看茶马古道上的一座老桥——加玉桥遗迹.据传,莲花生大师路过此地见怒江汹涌,决定在此地修一座桥.可在哪里修合适呢?他脱下右脚的鞋子扔进江中,鞋子冲到一处后停了下来,于是就在那里修了一座桥,称为夏玉桥(夏玉是藏语中右脚的敬语).可怎么从夏玉桥变成加玉桥的呢?是翻译转写有误,还是……谁也说不清楚,只有变成心中的一个谜团.

站在怒江边眺望,加玉古桥的遗址便收眼底,石头装在柳编的筐里制作的桥基,呈现着古老的造桥技术.桥上的木料已被当地村民拿去当柴烧了.桥边守桥人的房子和一座“拉康”,经不过风雨折腾,只剩下残垣断壁.加玉村一位80岁的老人告诉我,他年轻时住在加玉桥对面的托岭山上,当时的守桥人都是从洛宗(现在的硕督镇)派过来的,三年一换,人畜从桥上过,要交过桥费,有马帮经过时,这里便会热闹一阵.

老人在介绍加玉桥时,仍不忘调侃一番.他说,旧时,从拉萨过来的噶厦政府官员经过此桥赴昌都任职.当时正值冬季枯水期,怒江水不深浪不急,拉萨过来的人从未见过夏季的怒江有多么水深浪急,就说,康巴人太笨,这么点水修了这么大一座桥.不同地域相互调侃,在西藏各地并不鲜见,没想到豪放的康巴人也不免俗.

在加玉桥边,热情的次旦卓玛大姐给我讲了一则故事,非常有趣,至今未忘.老加玉桥对面的托岭山上有个很大的坝子,很早以前,那里有人家耕田过日子.但挨着坝子的山上有野人生存.当地人白天在地里拔草,野人见后,晚上学着人的样子把青稞苗拔了.就这样,当地人种,野人拔,日复一日,农民收成惨淡.为了对付野人,当地人摸清野人的习性,白天在村里聚会喝酒,然后假装打架捅刀,然后一个个“死”去.野人见后十分惊奇,天黑时冲到村里,从村民家偷来酒和饭菜,学着人的样子寻欢做乐,互相捅刀,杀得只剩下一位最勇敢的野人.后来,他知道这是村民的诡计,知道村民根本没有喝酒,他们喝的是水,捅刀后也是装死.这个野人醒悟后发毒咒,咒湖水干涸.此后,湖水真的干涸了,当地人没有水浇地,只得搬离了此地.

听了故事,再从江这边看过去,对岸毫无生机,很难相信这里曾经炊烟袅袅,只有古道悬在山崖之上,又得感叹一声,踏上马帮路,赶马人不能选择风景.由此又想到了赶马人的女人,要是这一生没有看过如此险峻的山路也就罢了,只要看了,她们的心就会跟男人们上路,思念与担心的牵扯,会让她们钻心地痛.这时,我又为那些和丈夫一起在山道上当背夫的女人庆幸,虽有万般艰难,却总归在一起.

看完加玉桥,镇长建议我们到加玉村采访,对此谁都没有异议.直到我们的车在狭窄的路上艰难地拐弯,车身近乎悬在山崖时,我对此次采访第一次产生了抵触,我坚决要求下车走上去.这时,我的电话铃声响起来,是一位尊敬的长者打来的,可我的心还悬在车上,真怕听到哐当一声,所以电话的另一头在说些什么,我一无所知,直到车子成功拐过弯,我才听清了对方说什么.原本以为,这是旅行途中最难忘的经历,谁知接下来的路证明那只是一个开始.好在进入加玉沟后,有一路美景犒劳我们.前几年到张家界旅游,原本以为张家界的美是无可比拟的,谁知在自己的家乡,有着比张家界更险峻、更神奇的风景,从谷底看蓝天、白云、险峰,就像游走在画中.谷中空气清新、湿润,感到神清气爽,对着任何方向都想狂拍一番,轻松愉悦.谁知,还没从加玉沟的美景中缓过来,车子又得上山.上山也罢,偏偏在山道最窄处与大货车相遇.一方退让是必然,可在悬崖上,倒车十分惊悚,心情又猛然收紧.

在洛隆县很希望能采访一位当年的赶马人,遗憾的是时间太紧没能成行,只有68岁的硕督镇老人嘎松曲觉给我们讲了一些马帮轶事.马帮时代,嘎松曲觉还是个孩子,从他的讲述中,我没有听出马帮的辉煌与光环,更多的是艰难与寂寞,深深地感到那些年拉萨街头的繁荣背后,藏着无尽的辛酸,对无数不知名的赶马人和背夫也有了真心的敬意.

从前年的藏东之行到现在整整两年了,想写的古道感悟一直没能付诸文字,没想到两年之后,那些景象又流淌在心间,于是便记录下来,以此向所有古道赶马人、背夫表达一个晚辈的敬意.

(原载于2012年第4期)

责任编辑:子嫣

该文总结:本文是关于古道和远去和铃声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寂寞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寂寞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天地间的寂寞
文耿成竹上个月,我应聘到老年报上班,报到的头一天,老社长就给了我一个任务,叫我抓紧写一篇关于孤寡老人的故事 第二天上午,我到市民公园里去采风 不知是因为天气闷热,还是听天气预报说有大雨,反正这天公园里.

高不可攀的寂寞
有些寂寞,实在高不可攀 看墨西哥女画家佛里达的一生,与爱情和病痛做斗争的一生,虽然太多行为看上去叛逆, 但实在因为太寂寞———谁能理解她的疼痛与孤独,唯有那支画笔吧.

千古寂寞张宗子
阅尽繁华,披发入山,这样大开大合的人生,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 那断崖般的落差,常能拉出一个时代的幽微景观 张岱的那面人生断崖上,蓊郁蔓生的,全是前朝往事 无限的美、无限的繁华、无限的精致复杂 往事如梦.

父亲的寂寞
阿照跟她的爸爸一点都不亲,就连“爸爸”似乎也没叫过几次 这个爸爸其实是她的继父 妈妈在她4 岁的时候离了婚,把阿照托给外婆照顾,自己跑去北部谋生 阿照国小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带了.

相关频道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