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经济增长类论文怎么撰写 跟产业人力资源结构和区域经济增长以苏州市为例类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主题:经济增长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0

产业人力资源结构和区域经济增长以苏州市为例,该文是关于经济增长类论文范文素材跟区域经济和人力资源和增长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经济增长论文参考文献:

经济增长论文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题目人力资源专业论文题目人力资源会计论文

摘 要: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2006—2015年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产业结构及其从业人员结构不断优化.本研究以苏州市为例,深入分析了2006—2015年产业结构转型与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的变动情况以及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运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产业结构调整与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变动的关系.研究发现:2006—2015年产业结构变化对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流动具有显著影响作用;苏州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基本适应苏州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

关键词:产业转型;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区域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随着产业机构调整和转型的不断深入,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结构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随之变动.苏州地处长三角地区,城市国民生产总值位居同类城市前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具有代表性.深入分析苏州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与产业从业人员结构的变化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对于中西部地区进一步优化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整体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相关概念界定

1.产业转型

产业转型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从较为宏观的角度,产业转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主要构成中的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产业组织等进行调整的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了产业在结构、组织和技术等多方面的转型.从较具体的角度而言,产业转型是指特定行业内的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产业间再配置的过程.本研究将产业转型界定为宏观层面的含义,即苏州国民经济中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及其相互调整、不断优化的过程.

2.产业从业人员结构

本研究中,从业人员结构指苏州常住人口中分布于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的比例关系和构成形式.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劳动力资源也在三次产业间进行动态调整和再配置,从而使得从业人员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相适应.

二、研究假设与样本选择

1.研究假设

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同时也会引导三次产业间从业人员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从业人员结构的不断调整及其对产业转型的贡献度也影响着产业转型的成效和经济发展水平.基于理论溯源和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以下两个假设:

H1:苏州产业从业人员结构调整与苏州产业转型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H2:苏州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的变动基本适应苏州经济发展的需要.

2.相关指标的选取及研究数据来源(1)研究指标的选取.在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变量的测量上,选取2006—2015年苏州常住人口中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及其各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关系作为从业人员结构总体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在产业转型研究的变量选择上,从定性分析层面,借鉴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并在满足指标因子代表性和可量化等条件下,选取苏州地区生产总值(GDP)、三次产业的增加值及其占比、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7个指标作为经济增长的研究指标.

(2)研究数据的来源及处理.研究涉及的数据来源于《苏州统计年鉴》(2007—2016)、《苏州市情市力》(2007—2016)和相关年度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此外,还根据苏州市统计局网站提供的数据进行了相关指标的计算处理.在对指标数据处理过程中,尽可能地保证数据来源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确保获得真实有效的建模数据.

三、实证研究结果

1.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变化

(1)2006—2015 年苏州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2006—2015年,是苏州市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重要阶段.期间,第一产业稳步发展.但是对苏州整体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有所下降,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2006 年的1.9%下降至2015年的1.5%.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明显下降,从2006 年的64.3%降至2015年的48.6%.在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苏州服务经济发展不断提速,第三产业持续释放巨大活力,对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明显提升.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791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1.4%(见图1).

(2)2006—2015 年苏州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流动情况.在2006—2015年苏州市三次产业比重不断优化调整的同时,各产业类型的从业人员人数也在适时调整.在各年度的常住人口从业人员总量中,第一产业类型从业人员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从2006年的8.4%下降至2015年的3.4%.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变化不大,除了2007年略高(63.5%)之外,其他年份基本稳定在60%左右.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所占比重不断上升,2015年达到36.6%.可以看出,随着苏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第一产业吸纳的从业人员正越来越多地向第三产业流动(见图2).

(3)不同产业类型从业人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2006—2015年苏州市常住人口中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数量结构调整之外,各产业类型从业人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有明显差异.以Ki(i等于1、2、2)表示经济增长对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的弹性,衡量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对经济的贡献程度,具体计算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与产业从业人员与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的比值,公式表示如下:

利用公式(1)计算得出2006-2015年苏州经济增长对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弹性(见表1).可以看出,弹性最低的是第一产业从业人员,虽然2006—2015年从业人员贡献度有所提升,但是到2015年,贡献度仅为0.44.第二产业从业人员贡献度略有下降,从2006 年的1.05 下降至2015 年的0.81.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相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贡献度不断提高,自2006年的1.12提高到2015年的1.36.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变化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差异也反映出苏州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见图3).

2.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与苏州产业转型的相关性分析

运用SPSS17.0进行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与苏州产业转型的相关性分析,并分析各维度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见表2).根据相关分析结果,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与一产从业人员数及其比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三产从业人员数及其比例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与一产从业人员数及其比例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三产从业人员数及其比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与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数及其比例不呈相关关系.苏州产业机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三次产业人员的流动和构成比例具有重要影响,即苏州产业从业人员结构调整与苏州产业转型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假设H1成立.

3.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适应性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适应性,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对原有指标进行标准化无关性处理,已形成新的综合指标体系.

(1)分析原理及数学模型的建立.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对原有指标的重新组合生成一组相互无关的新指标.根据方差的大小确定包含的信息量,以此方式确定出需要的主成分个数,并构建对应的数学模型:

(2)苏州经济增长综合指标的构建.

首先,将反映经济增长的7 个指标在2006—2015年的数据标准化处理,得到新的互不相关的指标(见表3),并依据主成分提取原则提取前m个主成分.

根据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分析的结果,第1 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为95.841%>8%,说明第1个主成分可以反映全部指标的信息.据此得出综合得分模型:

F等于0.999X1+0.990X2+0.988X3+0.999X4+0.991X5+0.995X6 (2)

通过同样的分析方法对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进行分析,得出综合指标模型:

M等于-0.99Y1+0.984Y2+0.998Y3 (3)

根据上述经济增长综合指标和三产从业人员结构综合指标的计算,可以得出各综合指标体系(见表4),并运用SPSS17.0进行相关指标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线性回归方程.

对两个函数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得出回归方程:

根据该模型可以得出,2006—2015 年苏州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与苏州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线性关系.根据回归结果,调整R2(Adj.R2)为0.841,表明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实际指标和对应拟合指标的拟合度较高(见图4),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调整基本适应苏州经济发展的需求,假设H2得以验证.

四、结论与建议

第一,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变化明显.2006—2015年,苏州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优化,在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明显下降,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不断提升.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首次突破50%.同时,通过经济增长对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弹性分析可以看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弱.

第二,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与苏州产业转型升级关系密切.通过苏州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变动与苏州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苏州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变化具有显著作用,其中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结构的变化影响最为明显.随着苏州创新驱动发展等一系列战略措施的推进,苏州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将进一步推进,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会不断提高,产业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吸纳的从业人员数量进一步增加.

第三,本研究在对2006—2015年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与经济增长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解析两者存在的线性关系,模型的构建及模拟结果显示,2006—2015年,苏州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综合指标与拟合指标拟合度较高,尤其是2006—2009年,拟合效果好,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调整适应苏州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随着苏州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从事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会进一步减少,而从事第二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人员会明显增加,以适应苏州产业转型升级对从业人员结构需求结构的变化.因此,苏州应加大对第二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当然,由于受分析指标的选取、源数据数量有限等条件的限制,对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更好地为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从业人员的合理流动提供参考.

本文结束语,本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区域经济和人力资源和增长方面的经济增长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经济增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农机鉴定推广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以北京市为例
杨立国,常晓莲,麻志宏,徐岚俊,赵子谦(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北京市 100079)摘要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上,根据国内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及北京市农机鉴定推广系统的实际情况,借鉴国.

低碳经济视角下林业产业结构和林业经济增长
张国欣 (林口县林业局柳树林场,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6)  摘 要针对林业经济发展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发展林业产业的途径,提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开发森林.

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何在我国旅游产业规模快速扩大的基础上提高产业服务质量、提高旅游产生资源的投入使用效率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有关研究人员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为了改善旅游产业发.

关于乡村旅游和区域经济以河南省新县为例
文 中国农业大学 吴心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乡村旅游作为其中一个新兴分支也蓬勃发展起来 2013 年,文件就已明确提出“美丽乡村”.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