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马克思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与关注人的现实生命:马克思生产学说的独特意蕴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主题:马克思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4

关注人的现实生命:马克思生产学说的独特意蕴,本文是马克思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和马克思和独特意蕴和现实生命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马克思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论文参考文献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安全生产论文马克思哲学论文

关注人的现实生命:

马克思生产学说的独特意蕴

李建萍

(1.吉林大学 哲学社会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2.黑龙江科技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摘 要: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纯经济学”解读,必然导致两种结果:认为马克思哲学是“经济决定论”和“物质本体论”,甚至质疑这一哲学的本质是为资本逻辑辩护,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认同.马克思从前所未有的存在论高度*生产,认为生产是一切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人的现实生命的存在方式,其实质是对人的现实生命之关注.并且,马克思以“生产过程”取代“思维过程”,为洞察人的现实生命状态找到了科学的方法,进而指出了人的解放的现实道路,即实现共产主义.从生产的视域来关注人的现实生命是马克思哲学的独特意蕴.从一定意义上说来,马克思的哲学就是关于生产的学说.

关键词:马克思;生产学说;人的现实生命;异化;共产主义

“生产”是马克思学说中的基础性概念,也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基石.然而,由于对这一概念的误读误解,导致对马克思哲学产生多种质疑.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生产概念,对于回应质疑,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特别是坚定理论自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对生产概念的“纯经济学”理解:导致马克思哲学在为资本逻辑辩护

一直以来,我们不加反思地把马克思的生产概念纳入“纯经济学”范畴,把“生产”等同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物质资料生产,并以马克思的原话为佐证:“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1]23.而后现代主义哲学家据此认为,马克思的生产理论过分强调了生产的重要性,因而仍然是资本的内在逻辑,马克思哲学的深层意蕴是对以生产理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这种对生产概念的“纯经济学”理解与阐释,必然导致两种结果:[收稿日期:2015-10-1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0&ZD066);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煤矿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合作模式及实现机制研究”(12542247)

作者简介:李建萍(1974-),女,黑龙江鸡东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其一,认为马克思哲学是经济决定论.生产仅仅是物质生产,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产品,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产力决定着经济进程的变动,并由此生发出全部上层建筑的改变.在这种理解中,人和社会是一个按照自然秩序组织起来的系统,一切都是经济发展规律在发挥着铁的必然性,人不过是物质生产发展的手段和工具.据此,马克思的生产学说被归结为凸显了资本的内在逻辑.例如,鲍德里亚就认为,马克思的生产理论要批判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并解放生产力,实际上只是一种理论幻觉.马克思的生产理论仅仅局限于经济学分析,只强调生产力的重要性,主张大力发展生产力以超越资本主义,并把生产作为人终极的合理的存在模式.这种生产主义不仅本身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表现,而且增强了资本主义的权力.可见,如此理解马克思的生产概念必然使马克思的学说丧失革命性,落入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们所批评的资本的逻辑.

其二,认为马克思哲学是物质本体论.物质生产只关注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主要涉及的是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致使人和自然处于外在的对立状态,人对自然所显示的主体性力量越强,则生产力越发展.这种对生产力的片面理解,必然导致把马克思哲学的基础理解为抽象的物质,强调“世界统一于物质”, “物质决定意识”.把人和社会看做物质的具体存在样态,抹杀了人和自然的差异性.显然这是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它隐含着一个预设的前提:世界是物质和精神的二元存在.物质本体论正是在这个隐蔽的前提下,以直观反映论的方式确定了物质的第一性.并且,由于没有对这个前提进行过批判和反思,它无法实现对世界的统一性理解.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批判的:“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2]52因此,马克思的哲学并非建立在传统的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况且,对于旧唯物主义者认作哲学基础的物质,黑格尔也早有批评:“唯物论认为物质的本身是真实的客观的东西.但物质本身已经是一个抽象的东西,物质之为物质是无法知觉的.所以我们可以说,没有物质这个东西,因为就存在着的物质来说,它永远是一种特定的具体的事物.然而,抽象的物质观念却被认作一切感官事物的基础,——被认作一般的感性的东西,绝对的个体化,亦即互相外在的个体事物的基础.”[3]115物质本质上是思想,属于意识范畴,却被直接认定为世界中的实际存在,并用作世界得以产生的基础和本体.以纯粹思想作为唯物论的本体,显然是自相矛盾.因此,物质本体论是独断的和形而上学的.

把马克思的生产概念归结为“纯经济学”范畴,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在马克思哲学中,生产吞噬并主宰了一切,人不过是实现物质生产发展的工具和手段,生产成为人的生命和价值的终极目的.如此这般理解,马克思哲学不但不是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反而是在为资本逻辑辩护.显然,这和马克思的本意是相悖的.

二、对生产概念的存在论阐释:凝结着马克思哲学对人的现实生命的深切关注

马克思提出生产概念、创建生产理论的本意到底是什么?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才能全面正确理解马克思学说的真谛,并有力地回应马克思哲学所面临的种种质疑.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其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生活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因此,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些现实的个人”.在这里,马克思明确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个人.而生产,作为人的第一个活动,“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它哪怕只中断一年,费尔巴哈就会看到,不仅在自然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整个人类世界以及他自己的直观能力,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会很快就没有了.”[1]21马克思在这里所谈的是作为抽象的、基础的、一般存在的生产.由此是否能够推出马克思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样,只承认生产的抽象性存在,从而把生产永恒化,把人和历史的本质归结为生产主义,并在深层次上认同了资本主义的生产逻辑?回答是否定的.这段论述,似乎是在强调物质生产的重要性,与资本主义所倡导的生产主义并无二致,但仔细分析便可看出,马克思在这里真正关注的是人的现实的生命存在,而生产即是人直接、现实的生命表达.因此,要改变人的生存状态,就必须改变生产,让生产成为人的生产,成为生命的自由自觉的活动.这个抽象的必要性和理论旨归充分表明,马克思哲学真正关注的是人,是人的现实生命.反之也可以推出,马克思批判的不是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生产本身,而是“非人的”生产,即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并且,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解放必须有现实的物质基础,而不能寄希望于乌托邦的想象.马克思把生产作为哲学概念进行阐释并非是认同资本主义生产的合理性,而恰恰是要批判资本主义的生产逻辑.

马克思首次把生产提升到存在论高度,具有划时代意义:一方面,它超越了历史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于人的生命的抽象理解.历史唯心主义从纯粹的思辨的思想开始,把整个历史表述为“抽象的、绝对的思维的生产史,即逻辑的思辨的思维的生产史” [4]99.它把自然、人、社会都理解为绝对精神的外化,是绝对精神自我意识、自我理解、自我实现的环节,从而完全消解了历史的感性确定性和客观现实性,忽视了人的自然生命和物质欲求,找不到思维过程的感性的动力基础,只是在抽象的思想运动的圆圈内打转.这种历史观从表面上看是否定和批判的,但其实质却是在思维中对对象的占有,并不触动思想之外的任何现实.马克思毕生追求的是现实的人的解放,对于他来说,研究生产的目的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变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生存状况.所以,批判不能只是思想的批判,还必须是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历史运动,是超出意识之外的现实的物质力量.生产的存在论强调:历史发展的现实物质基础不是思想,而是生产活动.这是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在内的所有人类历史的共同前提.旧唯物主义虽然把人也看成是感性的人,但只是从直观的角度把人视为单个肉体的人,并没有从感性活动去理解人,因此是抽象的.相反,马克思认为生产是一切人类历史的前提,人进行生产活动,在生产中结成各种社会关系并生产新的社会关系.感性世界不是先在存在的,而是“个人的全部活生生的感性活动”.可见,马克思与历史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生产的理解根本不同,从抽象到具体,其思想意蕴已经实现了质的超越.

另一方面,为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理论前提.马克思提出一般生产的概念,目的不在于阐述生产的普遍性和共同性,相反,马克思认为,生产是具有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是通过人们结成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进行的.因此,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生产都有其特定的社会性质、内容和方式.一切生产的一般条件只是些抽象的要素,通过这些要素不可能理解任何一个现实的历史的生产阶段.之所以要抽出生产的一般性,恰恰是为了“不致因为有了统一而忘记本质的差别.那些证明现存社会关系永存和和谐的现代经济学家的全部智慧,就在于忘记这种差别.”[5] 26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学家由于只看重生产的抽象性,即生产的一般条件,从而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差别抹杀掉,把资本主义生产看成是与历史无关的永恒的自然规律.于是,“资产阶级关系就被乘机当作社会一般的颠扑不破的自然规律偷偷地塞了进来”[5]28,由于对生产的特殊历史条件视而不见,他们无法认清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马克思进而指出,生产总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我们不是要把生产的各个阶段一一加以研究.我们研究的本题就是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或者说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的特殊性.因为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才成为纯粹抽象的活动,成为无差别的、同劳动的特殊形式不相干的活动.由于这种劳动丧失了劳动的现实条件并与资本对立,劳动作为存在于工人体内的能力,只是观念的存在,只是一种价值的可能性.它只有和资本接触,才能转化为实际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才是资本本身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是历史的、暂时的,是特定历史阶段的表现形式,因而是必然要灭亡和被取代的.

马克思从存在论视域来*生产、阐释生产,把生产看做人的现实生命的存在,着眼于生产来关注现实中人的生存状态,从而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独特贡献.

三、人的现实生命的异化: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生产是其深层根源

马克思认为,劳动不是“劳动者”的劳动,而必须是“人”的劳动.生产是对人的最基本的生存状态的昭示,或者可以说,生产就是人的生命活动本身,是人的存在的直接到场.人的生命活动本身所固有的本性都会在生产中体现出来.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最大的现实,即在资本的逻辑框架下,这种满足最基本生存需要的生产活动是以“合乎人性的外观”掩盖着“违反人性的现实”.所谓合乎人性的外观,是指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把私有制作为一切论断的前提和坚定不移的法则,当作符合人性的和合理的生产关系,并且从未对这个前提进行过反思.对此,马克思批评道:“国民经济学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它没有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它把私有财产在现实中所经历的物质过程,放进一般的、抽象的公式,然后把这些公式当作规律” [4]50.所谓“违反人性的现实”,是指马克思透过资本主义私有制合理性的表象,发现了其最大现实就是生产的异化.这种异化主要表现在:第一,“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同劳动对立.第二,劳动已经不是工人的本质活动,而是他自身的丧失.工人在劳动中感到的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不幸;不是感到心情舒畅,而是倍感压抑、折磨、不自在.第三,这种劳动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生产的对象,也就夺去了人的类生活,把自由自主的活动变成了维持动物般生存的手段.最后,这种异化关系反映到人对他人、对他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即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导致社会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并形成这两大阶级的根本对立.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私有制使无产阶级的生活条件达到了违反人性的顶点,无产阶级失去了作为人的现实生命.“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是人的自我异化.但有产阶级在这种自我异化中感到自己是被满足和被巩固的,它把这种异化看作自身强大的证明,并在这种异化中获得人的生存的外观.而无产阶级在这种异化中则感到自己是被毁灭的,并在其中看到自己的无力和非人的生存现实.”[6] 44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的批判,发现了异化劳动的事实,并且揭示出导致这种事实的深刻根源正是私有制本身.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劳动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换,而交换关系存在的前提是劳动异化为“直接谋生的手段”.工人不是作为“人”在进行价值创造,而仅仅是为了获取生活资料.这样的劳动不是作为人的生命本身内在的必然的需要,而恰恰是异化的结果.因此,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已经从一种自由自觉、确证人的生命的全面的肯定的活动,蜕化为一种片面的、否定的,剥夺人的自由的工具性、功利性的劳动.劳动的异化绝不仅仅是劳动自身的异化,已经成为人的整体生命的异化,人的全部存在和感觉的异化.鉴于此,在马克思看来,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找到一种现实的物质力量,以此切实改变人的生命的存在状况.“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观念形态,由此还可以得出下述结论: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通过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1]36问题在于什么才是改变世界、改变现存事物的真正力量?马克思认为是生产,而不是意识或者精神.辩证法以生产过程为本体,使哲学走出了意识的内在性,成为一种感性的物质活动,从而具有了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马克思以生产过程替代意识哲学的思维过程,为洞察和改变人的现实生命找到了科学的方法.并且,以往的旧哲学脱离经济与社会现实,试图通过改变思维来达到批判现实的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马克思则把哲学批判和对经济的现实批判联系起来,认为必须改变生产的资本主义现状,才能实现人的彻底解放.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创新之处.

四、扬弃私有制:解放人的现实生命的广阔道路

生产劳动异化这一论断是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资本主义生产丧失了作为人的生命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维度,没有发展出人的全面而丰富的生命内容,仅肯定一种感觉,即占有.人和世界的关系、人的感觉也被抽象为“占有”.于是,货币成为唯一的真正的需要.这种生产作为“私有财产的运动”存在,而不是作为人的现实生命的存在.那么,如何改变这个现实?马克思认为私有财产既是异化的结果和产物,也是扬弃这种异化的条件和现实道路.因此,只能从生产过程本身开始扬弃私有财产,这就是共产主义运动.共产主义运动就是要在生产劳动中全面恢复人的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感觉”,改变私有制条件下生产劳动的谋生本性和强制性,改变工人只是谋取生活必需品的奴隶地位.“人”的生产活动,应该是“为了人并且通过人对人的本质和人的生命、对象性的人和人的作品的感性的占有,不应当仅仅被理解为直接的、片面的享受,不应当仅仅被理解为占有、拥有.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4]85

必须强调的是,共产主义与其说是一个设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如说是从现实出发并改变现实的运动和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1] 31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 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4]81.共产主义由于关注现实的人而关注生产,消灭私有制是为了实现人的本质向人自身的回归.其核心是生产活动中所面对的各种矛盾的真正解决.生产的解放不是目的,目的是“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7]208,最终实现人的现实生命的解放.可见,马克思哲学关注的并且唯一关注的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总之,以生产来关注人的现实生命是马克思哲学的独特意蕴,也是独特贡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马克思哲学就是关于生产的学说.只有全面、完整、准确地理解并阐释这一学说,才有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李建萍,女,1974年生,黑龙江鸡东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201*博士研究生,黑龙江科技大学教师,副教授.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浦源路2468号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邮编:150027

电话:186 8680 5719

电子邮箱:wlgljp@126.com

上文结束语:本文是适合马克思和独特意蕴和现实生命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马克思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马克思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河南开封:粮食生产实现12连增
2004年以来,河南省开封市农业生产创新思路、强化扶持,实现了“12连增”,总产量从2004年的193万吨增长到2015年的近291万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

《生命:进化生物学、遗传学、人类学和环境科学的黎明》
从生命的起源到进化之美,从DNA到人造生命,跟随全球“最伟大的头脑”,开启对生命科学的“大思考”!基本信息书名生命进化生物学、遗传学、人类学和环境科学的.

中国传统打击乐艺术的和传播读《鼓动生命:安志顺击乐艺术70年》有感
17年1月,由香港龙音制作有限公司历时两年编辑完成的鼓动生命安志顺击乐艺术70年(以下简称鼓动生命)出版发行 曾创作鸭子拌嘴老虎磨牙……经典民族打击乐作品,并先后担任中国打击乐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

博大生命:骆一禾和1980年代诗歌
很高兴有机会来和大家谈谈骆一禾和1980年代的诗歌 1980年代是一个文学的时代,一个诗的时代 如果现在要选一个人物作为1980年代的代表,我愿意推骆一禾 我觉得骆一禾最能代表1980年代达到的人性高.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