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案例分析硕士论文范文 跟校乡协同:培养新型茶业农民案例分析以四川省贸易学校为例有关硕士论文范文

主题:案例分析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3

校乡协同:培养新型茶业农民案例分析以四川省贸易学校为例,本文是案例分析本科毕业论文范文跟案例分析和茶业和协同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案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案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新型建筑材料论文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期刊协同采编系统

摘 要:四川省贸易学校是川西地区最早设立的、具有悠久史和雄厚综合实力的中职传统名校.近年来,学校实施内涵建设、特色发展,以学历教学、技能提升为抓手,充分发挥学校茶叶生产加工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优势,全面深入开展校乡合作,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真正实现了办学在乡间、教学在田间、研学在车间、讲学在民间,形成校乡协同培养新型茶业农民的模式,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关键词:校乡协同;新型茶叶农民;国家示范校

中图分类号:G4

《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1].总书记在政治局会议上指出,要继续支持西部大开发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抓紧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由于新农村建设的真正受益者和实践者是农民,农民的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并最终决定新农村建设的结果,因此,要通过新农村文化建设,不断培育具有高素质文化的新型农民[2].为充分发挥学校在区域内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快学校改革发展步伐,使学校办学水平迈上新台阶,成为中职教育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四川省贸易学校在积极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过程中积极利用地方政府所拥有的办学有效资源,以茶叶为纽带,在农村实施职业教育,与农村乡镇合作办学,培养新型茶业农民,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引领和辐射作用,真正实现协调发展、持续发展、合作共赢的目的.四川省贸易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贴近服务四川西部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思想,开展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对师生具有导向、教育和熏陶的作用;而对社会而言,则具有明确学校定位、彰显学校办学理念、凸显学校办学特色的功效[3].

1 四川省贸易学校培养新型茶叶农民的实施目标

学校在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过程中,形成校乡协同培养新型茶业农民的模式,为新农村培养新型茶业农民,服务新农村建设,确立培养新型茶叶农民的目标:一是发挥校乡协同办学模式,以学历教育、技能提升为抓手,充分发挥学校茶叶生产加工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优势,送教下乡,助农增收.二是打造校乡合作教学示范基地(茶园),为乡镇提供技术支持和师资保障,以助推区域内乡镇灾后茶产业的恢复重建和上档升级.三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全面实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进一步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培养新型茶业农民.

2 四川省贸易学校培养新型茶叶农民的主要举措

学校在“政府正确引导、职教集团参与、学校优势支撑、群众主动落实”的前提下上下一心,戮力同行展开工作.

2.1 办学在乡间

2014年8月,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首选区域内3个重点产茶乡镇,即合江镇、前进乡、中峰乡,实施“校乡协同合作培养新型茶业农民”项目,将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及职业培训带到了乡间.学校于2014~2015年先后在乡镇招录非全日制学历教育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合计300多名学生,就“半工半读、免交学费、全保就业”等新模式开展深度合作,形成了“长、中、短”期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成功实践了“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办学新模式,使农民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高度融合,真正实现了办学在乡间.

2.2 教学在田间

2014年11月至今,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将送教下乡落地,累积培养茶业农民2 000余人次,培养培训重视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做到集中力量,把技能学习、技术培训与农业生产交替进行,根据茶农农民学习规律,制定适宜的培养培训计划,适应农民居住分散、学习与生产兼顾的实际,以满足农民生产经营岗位需求,充分发挥了校乡协同合作的优势[4].建立了涉茶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就茶叶品种选育技术、保障茶叶采摘技术、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茶园建设技术及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为参训茶农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针对茶叶生长情况,深入茶园,现场面对面指导茶农采摘加工技术、手把手教茶农修剪茶树,督促茶农把“生产标准化、防控绿色化、灌溉自动化、作业机械化、制作高档化、经营高效化”的生产经营措施实施到位,帮助产茶乡(镇)组织春茶开园和茶商对接活动,有力促进了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研制,开拓了茶叶市场,有效地满足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迫切需求,为茶农进一步增收致富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学校把“校乡引智共建”活动与示范镇建设、“新村建设”等活动结合起来,打造了“校乡合作教学示范基地(茶园)”,真正实现了教学在田间.

2.3 研学在车间

在校乡协同办学过程中,学校将教学开在田间、研学设在车间,教学设置满足了农民现实的生产经营需要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双重需求,较好地解决了茶叶专业领域相对稳定性和产业领域顺应时代变化的新技术、新工艺变化的矛盾,使现代农业发展更加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从而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实现产业互融、城乡一体的特点,使农民具备多种能力素质,拥有较大的职业选择、提升、发展的空间[5].

在培养新型农民的过程中,学校对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探索、反思、总结,校乡合作办学将技能提升课程带进车间,在技术攻关创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整合行业、企业、乡镇、学校茶叶加工技术高技能人才资源,实施重点突破、重点攻关,形成团队优势,共同研究开发茶业加工新技术、试制推广茶叶新工艺、新产品,承担教学培训任务,服务于地方,服务于社会,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真正实现了研学在车间.

2.4 讲学在民间

学校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通过两年建设期培养,培养了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4名、青年教师5名,并聘请了雅安市茶叶企业、行业的15名专家作为专业教师,共同为广大农户开展项目教学培训.对茶农进行劳动力转移创业培训,一方面,依托现有的茶叶技术资源,扶植壮大当地的茶叶产业,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利用现有茶产业的发展基础,降低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创业风险,又好又快地开展农民创业培训[6].通过校乡协同,学校为企业咨询、技术服务、培训员工的能力和接受其他中职学校师生到校实践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面向企业行业和社会开展各种职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的能力明显增强,年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达7 000人次以上,真正实现了讲学在民间.

3 四川省贸易学校培养新型茶叶农民的主要成果

3.1 成果

1)校乡合作建立合江镇“塘坝”示范茶园基地,示范带动周边茶园增收,助推观光茶园旅游业发展.2)充分发挥校乡合作优势,建立“涉茶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有力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研制和市场的开拓.3)四川省贸易学校“服务地方、校乡合作”,充分体现“立足雅安、服务三农、彰显特色、辐射川藏”的发展思路.4)送教下乡、助农增收,使区域内茶产业上档升级,带动第三产业发展.5)学校于2014~2015年先后在乡镇招录非全日制学历教育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合计300多名学生,培养了一批培养新型茶业农民.

3.2 效益

经济效益:带动区域内20万亩茶园进行良种栽培和标准化茶园管理全面升级、茶园提质增效成果明显.平均每亩年产值提高500元,农民人均增收300元;带动全区50余家茶叶加工企业对现有厂房、技术进行升级改造,生产出更高品质的产品.

社会效益:随着项目工作有序进行,深化校乡协同合作,为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提供转化条件;促进全区20余万亩茶园可持续发展,带动雨城区、名山县、洪雅等相邻市、县的茶园改造,进一步提高全省茶叶产品质量,成为全国产业科学发展的亮点.

生态效益:通过以建设特色旅游小镇与花园式特色生态茶园相结合的模式推进茶叶产业化改造升级,打造地方特色产业,促进茶叶提质增效,增加茶农收入,促进了社会和谐.随着亩均效益的提高,改变长期以面积促增收的现状,促进了生态天然林的保护工作,农药化肥使用量的减少,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4 四川省贸易学校培养新型茶叶农民的反思体会

1)根据区域内涉茶乡镇的资源条件、社会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共建形式,以项目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项目,形成良性循环,达到一定的规模,为促进农民增收改善民生奠定基础.2)“校乡协同培养新型茶业农民的模式”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目标提出的,具体内容是以乡镇行业企业为依托,以校乡协同合作为基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达到资源互补、政策共享、订单培养、科学发展的目的.3)现阶段,应从茶叶农民迫切需要技术培训与落后的培训机制严重脱节的实际出发,逐步建立起一个茶叶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这个体系要适应需求、灵活高效、手段先进,形成由农业部门牵头、其他相关部门协作配合、政府统筹、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茶叶农民科技培训运行机制.

“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千千万万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劳动者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多年来学校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大力培养培训新型茶业农民,多渠道促进农民致富,真正实现了校村共荣.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7(8):5-11.

[2]杨振姣,罗玲云. 新农村文化建设与新型农民的培育[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6-32.

[3]欧雪婷. 高职院校校园环境的建设[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47-50.

[4]为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教育部、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解读《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J]. 农民科技培训,2014(6):4-6.

[5]徐文新,俞启定. 两部委联合发力盘活涉农棋——《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解读[J]. 福建教育,2014(25):34-35.

[6]王磊,唐海芹,陈新强,等.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2(3):398-399.

此文点评:上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案例分析和茶业和协同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案例分析本科毕业论文案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优势持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英红(白山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吉林白山134300)摘要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加速我国现代农业步伐,但是纵观我国农业人口的整体素质,会发现绝大多数的农业人口文化程度不高,很难适应新农村建设.

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穆群,刘海丰,高山(榆树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吉林长春130400)摘要农业园区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措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建设农业园区的关键任务,同时也是促进农业园区.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以湖北省巴东县为例
向汉国(巴东县农业局,湖北巴东 444300)摘要2012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6年一号文件又一次强调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rdqu.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途径与政策保障分析
摘 要农业是支撑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部门,农业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劳动力 现阶段我国农村面临的诸多问题给我国农业向现代化转型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 新型职业农民.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