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人物形象论文范文例文 与毛姆的价值观以《人性的枷锁》中非正常人物形象分析为例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人物形象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6

毛姆的价值观以《人性的枷锁》中非正常人物形象分析为例,本文是关于人物形象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与《人性的枷锁》和毛姆和中非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人物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人物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毛概论文1500字毛概论文格式大学生毛概论文3000字毛概论文1000字

摘 要:毛姆是20世纪英国一位非常杰出的作家,其小说风格沉着冷静,善于对人物性格进行描述.世人对毛姆的评价褒贬不一,因为其独特的写作风格以及对人物性格的描述,依然有许多国家和地区不认同毛姆的写作风格,在文学材料中也很少出现其作品.随着文学水平的发展,目前我国也有很多专家和学者对毛姆的作品进行研究,但依然稍显不足,大多着重与对其长篇小说中人物性格的研究与探讨.比如我国著名文学家曾写过《挣扎中的茫然-从〈人性的枷锁〉看毛姆早期的人生观》.马小强的《从〈人性的枷锁〉看人性》等作品.

关键词:毛姆;人物性格;“非正常人物”;《人性的枷锁》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6-0108-04

英国作家J·阿尔德里奇还曾经评价毛姆“醉心于人们行为中的反常现象”.的确,毛姆的文章中经常会描绘一些“非正常人物”,这些任务以其特殊的思维方式以及处事方法,并且怀揣着对世界无悔的向往与追求;有些甚至性格扭曲精神变态,经常做出一些令人咂舌的事情[1].于其求学时的经历,使得毛姆对人物反常性格非常感兴趣,他觉得世界上正常性格的人物非常少见,相比于正常性格,“非正常人物”更能调动它的兴趣,并通过文章将其见解表达出来.《人性的枷锁》这篇文章,通过对主人公菲利普成长过程的描写,灵活的刻画不同主人公的人物性格,生动形象的使读者了解到人物性格的特点,对于“非正常人物”性格描述生动形象,进而升华到人们对生活的意义的解读[2].

一、《人性的枷锁》中“非正常人物”群像及分类

毛姆的经历与遭遇,导致毛姆对于“人本性恶”的观点持赞同的态度,觉得世界上性格完全正常的人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其曾在很多作品中,将其对人物性格的这种认知通过文字表达出来[3].在《人性的枷锁》中通过菲利普的形象表达出其对正常人物性格的渴望,他觉得正常的人物性格是非常可贵的.他对于人类的认知,就是认为人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他们不是在身体上存在问题就是在心理上存在缺陷,不存在正常性格的人物.不错,毛姆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就是这样.在他的世界里很少存在正常性格的人物,而大多是偏激冲动、性格反常的非正常人物.他们或许是颓废在世间的沉沦者,或是一些反常变态人物,再或者是觉得自己是位能征服世界的英雄.

我们对这些非正常性格人物的塑造,大致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非理性的牺牲品”,他们的性格懦弱,没有自己的思想,都是被人牵制的行动.主要变态者、人性扭曲者、行为古怪者、精神分裂者、性格矛盾者五种人物性格特点;另一类是“常规的反叛者”,他们不受社会制度的限制,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敢于冲破*纲常,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存活.下面我们主要通过对《人性的枷锁》中“变态者”的主体菲利普,以及“人性扭曲者”的主体米尔德丽德进行人物性格分析.

(一)变态者

《人性的枷锁》的主人公菲利普遇到了一个令他神魂颠倒的女子米尔德丽德.米尔德丽德对他冷酷无情,但是他却非常迷恋女子的肉体[4].他为了留住米尔德丽德,在女子身上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女子却依然无动于衷,他为了满足自己的便陆续投入大量的金钱.这段感情里,虽然他曾经尝试逃脱,结果却以失败告终.他对米尔德丽德的感情循环周而复始,直到最终落得人财两空,菲利普依然能从这段扭曲的感情中寻找到慰藉.正便是一种变态的“非正常人物”性格.

(二)人性扭曲者

文中描述到米尔德丽德“冷酷、恶毒而俊气、愚蠢而又贪婪”.米尔德丽德不断的接近菲利普,并不是因为他对菲利普存在感情,而是在身体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对金钱的追求.米尔德丽德对菲利普不存在任何感情而言,促使米尔德丽德回到菲利普身边的因素只有金钱和.她不断的折磨菲利普.米尔德丽德将菲利普玩弄于鼓掌之中,一次次的利用菲利普只是因为深知菲利普对他的感情和需求.米尔德丽德的人物性格便是在身体之外的,残忍、冷酷以及自私的“非正常性格”[5].

二、《人性的枷锁》中“非正常人物”解析

毛姆的世界观的主要塑造时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时期大量传播的现代主义思想对于传统的思想是一种非常大的冲击,毛姆在人生观形成的初期,由于受到这种思想,特别是非理性思想观念的影响,思维方式不可避免的向着非理性方面倾斜.而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接收到非理性思维方式的影响,通过对尼采、伯格森等思想政治家的思想解读,就加深了其非理性的思考方式[6].在这个转型的阶段,毛姆开始接触创作,自然而然的便会以这种非理性的思考模式塑造人物、理解人生,创作的主要关注点在经受了心理上的创伤和意识上的迷茫后,不知所措的人们.

面对理想与现实不符的状况,西方人产生了严重的心里落差.理想世界的崩塌,导致大部分人们精神空虚、情感低迷,甚至变得冷酷无情、自私麻木,或是沉迷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无法自拔,一味的追求心里以及身体上的满足.使得整个城市变得颓废、低迷以及堕落.人们由此堕落为自私冷漠的代言人.面对这种状况,毛姆认为只有召回人性本真的意识,推到规章制度带给人们的枷锁,才能解决人们的堕落与迷茫.与此同时,毛姆通过对其作品中人物“非正常性格”的塑造,来表现现实社会对人性造成的影响,希望人们可以重回正常世界.

对于“变态者”菲利普,毛姆着重对其进行塑造.文章以菲利普的爱情为主线,主要通过对萨丽与米尔德丽德两位女子在菲利普人生中的作用进行描述[7].菲利普与米尔德丽德的感情荒诞可笑,与萨丽的感情是又可悲又心酸.菲利普为什么会对米尔德丽德有如此强烈的感情呢,甚至放弃对自己无比关心的女人回到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身边,甘心受到情感的折磨,我想这就是“变态者”说法的来源.米尔德丽德是他在低迷的时期遇到的第一个女人,他能够在米尔德丽德身上体验到以前从未体验的感受,这种感觉让他难以自拔,以致于他愿意不断地投入金钱在一个利用他的女人身上,甚至在这种感情折磨中依然能体验到快感.这种情感是非常变态的,是一种典型的“非正常人物”.这种性格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甘心抛弃一切,只为了短暂的满足,这种人也只不过是在大社会环境下存在的一种分支.这也是对非理性社会思维模式的批判.在这篇作品中,毛姆重点将人类的非理性思维对于其生活的影响进行描述,菲利普如此,下文的米尔德丽德亦是如此.哲学家认为意志是贪婪的,无尽的.没错,从菲利普身上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他曾经无数次的想要挣脱米尔德丽德的枷锁,但是他的却引诱他无数次的原谅以及忍耐.但是,菲利普最后的选择是令我们欣慰的,他努力的逃出了这个令他厌恶的世界,摆脱了自己身上的枷锁.

对于我们现在人生,很多人一生都在寻找与探索,却不敢真正的跳出牢笼,这便是菲利普的选择带给我们的思考.在菲利普的一生中,做出了无数错误的选择,遭遇过无数失败,但是他依然有勇气选择改变.虽然,很多人的想法通常会夸大、会不切实际,菲利普带给我们的便是如何正确的对待荒诞并积极的去解决他.对于米尔德丽德的感情,它不只一次的想要放弃,却又一次次失败,可是在文章的结尾,菲利普还是勇敢的进行了改变,为自己争取了新的生活.怎样做出正确道路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可是却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选的道路就是正确的.很多人会走入一条死循环,造成错误不断的累加,最后只能演变成堕落.我们都在和菲利普一样寻找自己的人生,可是什么又是合适的人生却没有明确的定义.所以,在文章的结尾我们可以感受到毛姆想要把读者引入一条具体的道路,对阿特尔涅家人生活场景的描述,让人们真实的感受生活,菲利普一生的痛苦与挣扎,也会被阿特尔涅一家人的温馨所治愈[8].追求梦想不错,但是当发现这条梦想之路走不通时,便要勇敢的改变,其实心态才是在追逐梦想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因素.

而对于“人性扭曲者”米尔德丽德性格的描述,又何尝不是一种对于社会的纲常*带给人们思想的麻木造成的结果呢.毛姆的人生观塑造与非理性主义思潮扩大的时期,其思想也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非理性主义的主要思想是世界的本质是由无止境的组成,权力意识是对生命影响最大的因素,强烈贯彻人的意志才是生命的本质.只有意识到传统的思维方式会对人类的前进带来影响时,才会寻找积极的方式去重唤意志,使人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米尔德丽德的性格自私无知、贪婪市侩,但实际上她很聪明,她知道菲利普离不开他,便一次次利用这种感情为自己某得物质上的追求.她感受不到菲利普的感情与付出,以自己年轻为资本,一味的索取,贪婪的享受着菲利普的金钱,最后落得菲利普不再对她有任何感情.

很少有作者会塑造这样一个完全反面的人物,依仗着别人的感情无尽的索取.米尔德丽德的生活肆意妄为,只要索取不需要感情.这种人的存在是在社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比如我们喜欢草原的辽阔与美丽,但是在这种生活环境之下,也有阴暗的角落,孕育着无数的豺狼以及猛兽,可能随时会对正常人的生活造成影响.不管是不是艰苦的社会环境导致米尔德丽德从事不正当的交易,她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虽然一生追求金钱与利益,但是最终也不过被放弃,只能消失在无尽的人群之中.甚至还有被作者带过的农民,其不能忍受饥寒交迫,无奈全部结束自己的生命[9].毛姆也正是想通过对这种人物性格的描述,来批判社会的现状带给人们的苦寒交迫和性格扭曲,这种非正常的理性思维是无法用正常思维思考的,是黑暗的,甚至是病态的、畸形的.这样我想到我国古代时期的科举制度,人们长期生活在被科举压抑的生活中,被科举制度折磨的体无完肤,《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如同米尔德丽德一样,虽然带给这个社会的是负能量,但是这何尝不是人物性格对是社会制度的反应呢.

三、毛姆作品《人性的枷锁》对“非正常人物”探索的起因与归宿

(一)毛姆作品《人性的枷锁》对“非正常人物”探索的起因

毛姆的这篇作品《人性的枷锁》,可以说是他的半自传体,与他自己的人生息息相关.

童年时短暂的幸福时光结束后,便带给其无尽的痛苦与挣扎.悲惨的命运以及有缺陷的身体,使他受尽冷眼和嘲笑,在很大程度上被定义为“非正常人物”[10].他不断进行文学创作,在后期不但没有被名誉冲昏头脑,反而更加理性.因为他要通过自己的文字排泄心中难以挥散的阴霾,诉说无处吐露的苦水.《人性的枷锁》便在这种情况下被创作出来.虽然毛姆后期成为一位享誉世界的作家,却依然没有改变其悲惨的命运.他虽然言辞刻薄,却对下层人民充满同情;虽然嫉妒渴望名利,文章中却多有对上层时会的暗讽;他虽然行为举止文明规矩,却总是在塑造与自己形象完全相背离的形象.他对其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塑造也是一样,对其性格的塑造是冷漠的、但却又为其打抱不平.这些都是其“非正常”的性格表现.毛姆更加倾向于传统社会,对非理性思想存在一种否认的思想.同时,他由于维护其倡导的社会理念,常被怀疑具有“非正常”性格.在经历了工业文明以及非理性思维带给社会以及人们思想方式的变化后,使其更加倾向于“理性主义”对于人性的指导.

(二)毛姆作品《人性的枷锁》对“非正常人物”探索的归宿

由《人性的枷锁》的结尾菲利普带着萨丽远离了这里的是是非非,走到了偏远的渔村,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我们可以看出,毛姆最终还是向往“原始主义”,终其一生还是回归到最原始的生活,过着单调却简单的日子[11];同时,毛姆对于底层的工作人们的认同的,《人性的枷锁》中也曾提到过贫困的农民,并明显的表达出其怜悯之情,表达他对这无情社会的批判.毛姆的作品没有华丽的辞藻,其以平易近人的叙述手法,对生活以及文学作品中的不满足进行批判,更加看重作家对于文学创作的创新.因为他了解到,艺术是一种人们从非正常生活中解脱的途径,为生活增添色彩,伴随着人们经历的更多,变更能体会到艺术带给人生的乐趣.只有艺术作品真正作用于人时,才会展现其真正的意义.这使他摒弃对于作品的傲慢,专心于文学创作.毛姆提倡的“原始主义”,倡导人们通过自己的意志来追寻自己内心的追求,不被外界的纷争所干扰,明确自己内心的目标,并不断向其努力.其作品中“非正常人物”形象,虽然都是偏激的、丑陋的,但是也存在其自身的价值,带给读者无数的思考.就像菲利普,一生努力的挣脱身上的枷锁,回归最原始的生活.他以反面的人物,诉说着自己的感情,却引导人们以善来对待世界,引导人们在乱世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正确方向.

——————————

参考文献:

〔1〕胡全新.论毛姆小说的现代主义特征[D].湘潭大学,2003.

〔2〕张明华.挣脱精神的枷锁主题分析毛姆人性的枷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3〕杨哲.毛姆笔下的“非正常人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4〕杨柳.菲利普的成长之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5〕赵骞.解读毛姆小说《人性的枷锁》[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1):97-99.

〔6〕任维艳.论《人性的枷锁》中人物刻画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2.

〔7〕侯秀杰.缺失与拯救——试析毛姆对人性的探索[D].吉林大学,2004.

〔8〕张明华.挣脱精神的枷锁主题分析毛姆人性的枷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9〕马欣,王文.走向成熟的痛苦进程——《人性的枷锁》中菲利普人生价值取向解读[J].唐都学刊,2014,(03):98-101.

〔10〕王维倩.是挣脱还是和解——对毛姆的《人性的枷锁》再思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2):82-85.

〔11〕王进军.从《人性的枷锁》看毛姆生命观[J].作家,2015,(08):124-125.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归纳上述,这篇文章为适合不知如何写《人性的枷锁》和毛姆和中非方面的人物形象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人物形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蒋韵《我的内陆》中的人物形象
一、人物故事彰显的悲情主题(一)老蒙娜,被时代所拒老蒙娜是个插队十年的知青,她姿色平平、穷苦,在我们这个放弃了希望的城市她没有朋友甚至没有亲人 在大多数人眼里老蒙娜是那种可怜又可笑的角色,面对她,所有.

从《人民的名义》陈岩石人物形象谈起对引导老干部增添正能量
李璇摘要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声望高、阅历深、作风优,在国家发展建设的各个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剧中老干部陈岩石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在剧中他舍己为人,乐于奉献,受群众爱戴.

影像传播中元语言的冲突和个体身份的困惑试以符号学分析《HELLO!树先生》的树先生形象
【摘要】电影Hello!树先生以现实主义加超现实主义的镜像语言编码,塑造了一个具有浓郁象征意味的人物符号——“树先生”,“树先生&rdquo.

精神危机的救赎伊塔洛斯维沃叙事作品《泽诺的意识》中的人物形象透视
【摘 要】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伴随着实证主义衰落,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精神危机,越来越多民众意识到人类无法真正理解现实、接受现实和融入社会 在意大利文学界也兴起了一种新艺术观念和创作风.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