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文化遗产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跟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与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文化遗产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7

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与,该文是文化遗产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对策研究和南昌市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文化遗产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遗产论文参考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据中国于2011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指世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被认为是文化遗产和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有关的物体和场所的一部分.包括:传统的口头文学和语言载体;传统艺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民间艺术和杂技;传统技术、医学、历法;传统礼仪和庆典等民间习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非遗的保护不仅可以促进国家文化地位的提高,维护本国民族统一,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可以促进中国文化的创新并有助于保持其文化多样性.同时,人们也可以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

(一)促进传统文化发展以及保持文化多样性

非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它之所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因为其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感情的重要载体.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有利于促进传统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生态平衡,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增强国家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

文化可以影响人的思想、行为,有着重要的力量.而非遗所蕴含的高超技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等内涵,将在文化创新、艺术创新、科学创新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非遗是民族文明及智慧的结晶,是维护民族团结的纽带,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三)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和发展文化产业

我国非遗的形式多种多样,涵盖了非物质遗产的各个方面.古代人民在生活上之所以多姿多彩,也是因为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发展、保护以及传承非遗,或者是合理地利用及开发非遗项目,不仅可以使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而且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及类别

南昌有“南方繁荣”和“南疆繁华”之意.并且自古就有“襟三江而带五湖”之称.位于长江以南,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地理位置优越.同时各个朝代的不同文化融合成为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形态,创造了丰富而灿烂的文化,地域特色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南昌现有非遗105项,其中主要非遗项目详见表1.

三、南昌市非遗保护已有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南昌市非遗保护已有成就

1.政府的政策支持及资金支持力度较大

由于政策的要求,南昌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大保护非遗的力度,先后出台了一些与非遗保护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并投入专项资金援助和传播非遗保护.同时成立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中心在南昌市青山湖区和南昌县、湾里区成立,将非遗项目保护纳入行政日常工作.

2.致力于完善非遗数据

南昌市积极组织和实施非遗普查工作,不仅掌握了城市非遗的现状,同时也理清了资源、特色、代表作品及其数量库存.按照中国政府划分的标准和分类,建立了国家、省、市和县级非遗名录制度,实现分级保护,完善城市非遗档案和数据库.

3.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迄今为止,南昌市拥有一批以非遗保护为主题的基础设施,如特色展馆、生态保护区、博物馆等,主要通过外部招标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到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中.例如,南昌国际会展中心是江西省最大的非遗交流的良好平台,2010年11月,南昌国际会展中心推出首届江西非遗展览,极大地推动了江西非遗的发展.此外,政府实施的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修建等一系列基于非遗主题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展开,促进了非遗的全面保护,同时也推动了非遗的商业开发.

4.积极组织和参与文化交流合作

自2006年我国政府设立“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以来,南昌市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地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播.南昌各区积极探索并举办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展览,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公示氛围保护文化遗产.如2016年南昌举办以“让文化遗产贯穿始终,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为活动的主题,目的是加深南昌市民对非遗保护深刻意义的认识,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南昌市非遗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南昌市在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也是今后南昌市在非遗保护中应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对保护和开发的关系认识不到位

近年来,南昌市政府对非遗项目极为重视,市民对非遗的认识也不断提升.政府及社会各界也十分重视非遗商业价值的开发,各县区纷纷组织申报非遗名录,进入非遗名录已成为当地推出特色产品的主打旗号.在此狂热非遗申报的现象下,非遗的产业化与其保护管理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人们越来越重视非遗的商业价值,而忽略了其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从而导致了非遗的过度商业化开发.非遗的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重开发而轻保护.

2.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完善

法律法规是非遗保护的十分重要的武器.到目前为止,南昌已实施多项保护非遗的措施,并公布了5批各级非遗名单和3个非遗继承人,有一定成效.但是尚有一些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深入及具体,对国家的有些法规和政策的执行并不是很准确、到位.

3.后继乏人

在如今的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不少传统非遗项目缺乏对人们的吸引力,“对于年轻人而言,带有历史厚重感的生活方式并不是特别的具有吸引力.”不少非遗项目后继无人而逐渐消亡.非遗项目大多都是依靠口传身授,许多民族、民间艺术属于独门绝技,继承者是继承和发展的非遗项目的核心.一旦上一辈的传承人离世,有可能会出现该非遗项目消失的情况.如果没有新的继承人去学习和传承,那么非遗的继承将无法实现.

4.经费不足

非遗的保护要有经费支撑,而支持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和民间资本.财政投入由和地方两部分构成,但的支持有限,南昌市政府业已建立了专项资金,支持非遗保护工作,并对传承人实施物质资助.虽然政府将非遗保护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但份额较小,每年所提供的财政拨款在非遗事业的分配中并不均衡.由于政府引导不当及融资渠道薄弱,所以非遗在争取民间资本方面进展式微.

5.地方民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虽然南昌市政府联合文物行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广泛宣传保护非遗,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在保护非遗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阻碍.如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总体水平有待提高,老年人往往对一些从小耳濡目染的传统文化有比较好的认知度,但对大多数年轻人而言,这些传统文化还是比较陌生的,所以其为保护和传承非遗做贡献的意愿自然极低.人们缺乏对非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这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是极为不利.

四、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建议

南昌市非遗要传承也要发展,以发展谋传承,以保护促发展.应该遵循非遗保护的总原则,妥善处理合理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非遗保护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并采取有效的手段实现保护、传承和创新.

(一)发挥政府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在以政府为主要“生产者”和“管理者”的前提下推进非遗的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政府主导是对作为无形文化遗产的“公共文化”发展的合理保护和指导.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正确处理继承、创新、保护和利用四者之间的关系.“合理使用,继承与发展”是非遗保护的原则.为了保护和传承,人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根据非遗及其种类的具体形态和现状,区分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分类保护.二是,正确处理好申报与保护的关系.做好非遗申报工作,有利于实现有关非遗项目的重点保护和传承,也有利于宣传地方特色文化,提升地方名望.然而,申报只是一种形式,不能以商业利益为导向,科学的抢救和保护是关键.应该立足非遗遗存状况,尽快制定更为完整的救助保护法律政策和实施方案.

1.组建传承组织

保护非遗的基础在于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的传承.只有保护非遗继承者,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是非遗项目的重要载体和传播者,保护继承人是非遗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可以说,继承者的保护和培育是保护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首要任务.

政府应继续加强对继承人身份的认定,制定科学稳定和灵活的识别标准,灵活调整条件,适当扩大候选人的范围,让更多掌握非遗项目技能的普通人有机会参与并申请认证过程;政府应提供优惠的条件及政策,以提高非遗项目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和荣誉.基于对继承者现状的清晰认识,由政府确定并命名各级目录项目的代表性继承人.政府还应大力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普及民间的优秀文化活动,规定有条件的中小学应将其纳入教育教学内容.例如,为了促进当地的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江西省景德镇市教育部门将陶瓷文化、茶文化纳入当地中小学第二课堂.

政府应该全面运用财政、社保、卫生等政策资源,建立和完善对传承艺术家的关爱及保护机制.建议制定相关政策,资助和支持民间艺术家推广艺术,使他们的技能继续得到继承和发扬.邀请有关专家定期对民间艺术家进行培训,使他们的专业和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提高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切实加强对市、县、区和镇文化站有关非遗保护和管理人员的培养,做好非遗产项目的统计、保护、传承、报道和展示工作.

2.完善保护机制

2018年1月16日,南昌市颁发了“南昌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其中有关于非遗保护的具体规定.由于非遗项目的价值和生存机制延续的差异性,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并不完全适用非遗项目.因此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相关单位和民众进行南昌市非遗的保护、开发和传承工作,借鉴中国等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法规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规划.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定相关的商标、专利法规,完善市、区级非遗申请政策,加强对非遗的保护和补贴及监测机制,使非遗项目得到保护和发展.

(二)社会群众的积极参与

非遗对当地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培育和丰富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并可以转化为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虽然南昌市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会组织相关活动来宣传和展示该市的非遗文化,但很多人仍然对非遗项目缺乏认知.这就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宣传及覆盖力度,最大限度地宣传非遗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环境和舆论氛围,并进一步激发公众对非遗文化的兴趣,促使更多公众热爱非遗,从而激发人们保护和传承的主动性.

1.加大宣传力度

一是,利用现代化信息及媒介,为公众做好正确的文化导向和带头作用.使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境有很好的了解和研究,调动公众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参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二是,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推广,如流动展览、拍摄成音像节目等,以达到宣传非遗的目的.

2.社会资金参与建设

要着眼长远的整体效益,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搭建非遗展示平台.政府投资建设主题博物馆、文化生态保护区、民族文化村和非遗主题公园等地方非遗传承基地.在优化功能和空间布局的同时,进一步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拓宽资金来源,使机制更加灵活.

3.增强群众保护意识

通过举行有关非遗的辩论和听证会,可以帮助政府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并集思广益.同时充分调动公众对保护非遗的积极性,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使这种保护意识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通过电视和网络等媒体,举办非遗有关的竞赛或民俗表演,可以在吸引大量人参与的同时,宣传非遗,使公众发现并发扬非遗文化之美,使人们逐渐理解并加深对非遗的理解与热爱.全力营造全社会积极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氛围.

(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

传播及发扬非遗的空间和载体是市场.产业化是非遗项目得以传承和发扬的动力.它可以有效促进一些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项目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保护.合理的开发不失为一种好的保护和发展手段.非遗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精神和民族文化内涵和特质,其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民间文艺资源、饮食文化资源、工艺美术资源、商业文化资源和医疗技术资源等.这些资源构成了音乐、戏剧、电影、广播、电视、旅游、饮食、服饰制作、手工艺品和制药业等产业发展的文化源泉.如滕王阁、绳金塔旅游等,依托非遗资源发展非遗旅游,在旅游开发中实现非遗文化宣传与传承,可以在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为进一步传承非遗文化提供经济基础和传承路径.对那些既能体现南昌文化特色,又能挖掘经济发展价值的非遗项目,有必要加大文化科技创新与整合力度,要敢于树立产业发展观,科学合理定位和规划,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着力培育非物质文化品牌,为非遗提供生产性保护基础,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最终实现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此文总结:这是一篇适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对策研究和南昌市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文化遗产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文化遗产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谈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各族人民精神生活和文化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自民间,具有草根与泥土的精神,它们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健康发展是它的主旋律,无论是价值体系、情感内涵,还是伦理道德取向,它都与国家的历史波.

城市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其经验基于深圳的实证
【摘要】本文分析了深圳在非遗发掘保护、传承和研究三方面取得的成效及深圳非遗保护的两大创新举措——“非地非遗”“非遗文创”,认为非.

人文生态视野下的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摘 要】非遗作为人类宝贵的资源财富,其艰难的处境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如今仍有许多民间珍贵的非遗亟待抢救性保护 中国非遗保护与研究工作已进展十几载,高校作为传承文化、思想创新的重要载体,在非遗保.

数字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摘 要】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能够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转化和应用,具体表现为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渠道;打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限制;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来面貌;充分挖.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