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读书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和汤寿潜:读书人的国运担当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主题:读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22

汤寿潜:读书人的国运担当,该文是关于读书相关专升本论文范文和汤寿潜和国运和担当类论文例文.

读书论文参考文献:

读书论文参考文献

【《危言》:大清国的一剂“药方”】

1887年(光绪十三年),汤寿潜32岁,开始撰写《危言》一书.

晚清经历了太平天国的战乱,疮痍未平,而外侮叠加,大清国内外交困,应对无术,已然病体支离.

此时的汤寿潜正当盛年,有医国之志.他在《危言》开篇第一句即宣称:“吾欲为策士……乃以医国.”这是他给自己的人生定位.“策士”者,决非以诗文装点太平,以文牍效力上司的御用文人,而是运筹帷幄,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应对之策,且能身体力行的实干家.他对自己的人生提出了两点期许:一是做一个地方官,守土安民,“小试吾道”“掊击豪强”,以求风清气正,造福一方,而“不愿饱食仓粟,旋进旋退,以作大官”;二是代表国家“出使绝域”,宣扬朝廷的“宽大之政”,弘扬“孔孟之教”,“万耳万目,骙骙观听,四海文轨,从此大同”.当时的汤寿潜还没有进入朝廷官场,顶多只能算“野有遗贤”之“贤”,《危言》就是他给大清国开出的一剂“药方”.

朝廷乃传统读书人命脉所系,彼时,知识人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社会身份,他们的前程多与仕途紧密相连,故大声疾呼的大有人在,汤寿潜只是其中的一个.《危言》一书共计四卷,列了四十条大清国的病征,举凡迁鼎(都)、尊相、考试、书院、部臣、停捐、冗员、兵制、乃至农业水利等,皆为治国理政之要务.

如在“亲藩”一条中,汤寿潜提出皇位继承人的培养问题.帝王的德行和能力决定帝国的兴衰,清王朝不应立太子,“故金枝玉叶与近支王公之裔,同在上书房读书”,他们中必有一人将成为未来帝国的实际统治者.但教他们的老师都是八股取士的翰林,这样不懂中外大势,不接触实际的老师,又怎能教出合格的统治者呢?汤寿潜给出的建议是:以后上书房所课经史,但明大义,不必寻章摘句,浸淫于故纸堆中,而要多讲时务和科学,因为天下已变,必须开眼看世界.到了一定年龄,要让他们入同文馆、方言馆学习外语.既长,就要派他们出国或到各省,接触民间,了解社会,将来方能“领袖各衙门”.

又如在“考试”一节,汤寿潜抨击八股取士“徒使庸妄之辈充塞天下”.他主张改变考试科目,把实务和洋务列为取士的科目,未来的官员不仅是“贤人”,且必须是“能人”,打开国门,顺势应变.他明确主张,学校应聘请谙习西学者为老师,“致知格物,实事求是”,为国家培养人才.

再如他论及改造帝国庞大的官僚集团,在“冗员”一节表述:“整顿吏治,必先遣散冗员.”国家财政养的官员太多,“十羊九牧,官多民少”,不仅百姓负担太重,而且会滋生腐败,毁坏国家统治机器.他引述贵州政府官僚集团超编,恶性膨胀的例子:“以边瘠之省,而蓄群虎狼于其中,吾民有几许脂膏,常供若辈之也?”在“限仕”一节,汤寿潜论及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时说:“嗟乎!自选举之典废,而牙牙学语便以仕进歆动之,其未仕也,如饥蝇慕膻;其既壮也,如驽马恋栈.”“官本位”深入骨髓,国民心理与制度相关,官贵民贱的制度不改,社会导向和民众的文化心理便无从改变.

书生议政,旁观者清.《危言》四十条,每条皆为一位读书人对国家治理层面的深刻反省.

【力促“东南互保”】

1856年,汤寿潜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坞村汤氏祖宅,家境算得上殷实富裕,父亲汤沛恩在同治年间曾在陕西武功县等地当过幕僚,其余多数时间则在家乡当塾师(旧时私塾的老师).汤寿潜从小攻读四书五经,聪颖上进,少年时就自负地说:“青紫可芥拾,求田问舍,非吾事也.”他还对水利特别感兴趣,曾奔走南北各地调查水利,途中“每尖宿(即打尖住宿)时必觅老民与河工,与上下其议论”,即使被人厌烦亦不顾.

但到了而立之年,汤寿潜已是四个孩子的父亲了,仍滞留田舍,看不出有大展宏图的可能.此时的他深感满腹经学无补于生计,急于寻找出路.于是1886年,汤寿潜开始出来做“绍兴师爷”,投奔的是山东巡抚张曜.此前一年,黄河水灾严重,朝廷命张曜赴山东督办河工,汤寿潜写了《分河》一文,驳斥张曜提出的用分流治理黄河,张曜读了反而颇为赏识,急召其入幕.汤寿潜初涉仕途,开始对清朝政治有了深入的体察.

1887年,汤寿潜回到家乡撰写《危言》,历时四年,到35岁那年,完成了《危言》四卷的写作.这期间,他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得中第六名举人,但这并不能使他进入帝国官僚体系.1891年,汤寿潜再次赴壬辰科会试,这次的主考官是翁同龢,他幸运地得中第十名贡生,殿试二甲,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同榜得中的还有蔡元培、张元济、叶德辉、唐文治等近代思想文化名流.汤寿潜的试卷得到了主考官翁同龢的好评,但最终只被授予国史馆协修(或许相当于一个助理编辑),根本没有参政的资格.他在国史馆待了两年多,作为体制内的文人,在故纸堆中讨生活.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海军覆灭,朝野震动.汤寿潜于翌年三月,被外放到安徽青阳做知县,临行前,翁同龢召见并与之长谈.翁在日记中写道:“汤生寿潜所著《危言》二卷,论时事极有识.今日招之来长谈,明日行矣,此人必为好官.”同年4月17日,清王朝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当天,翁同龢将《危言》进呈光绪帝,随后,帝师、文渊阁大学士孙家鼐也向光绪推荐阅读《危言》,并要求印刷数千份发给各级官员.

到任青阳知县后不足三个月,汤寿潜就撂挑子不干了,辞官回乡,成为民间的读书人.同年,他被聘为金华丽正书院山长,已然出离体制,靠学问谋生立世.此时,国势日蹙,汤寿潜对西方制度和文化的认识日渐加深,他不仅在丽正书院讲求时务之学,如西方的政体和法律、国际公法、契约关系(约章)、地理(地舆)、制造业、科学普及知识(格物)、数学等西学,而且结交当时变法图强的知名人士.

1895年,康有为公车上书后,在北京和上海设立“强学会”,汤寿潜成为了该学会的会员.他撰写了《理财百策》等书,激烈抨击清廷的落后制度,并提出变革科举、庙产兴学;他还满怀热情地主持维新运动时期影响力极大的报刊《时务报》,但因故最终没有出任该报的经理职务.这期间,在康、梁及朝中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皇帝也积极振作,力图学习西方,改革弊政.由于汤寿潜《危言》的刊行及大臣的举荐,光绪皇帝也知道这位有远见的“策士”,1898年两次下旨地方官,要领他入都进见.

可此时,维新派的帝党和保守派的后党已成水火,庙堂充满诡谲凶险的气氛,汤寿潜以母病为辞,拖延进京.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被囚禁,康、梁外逃,谭嗣同等六君子血溅菜市口,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彻底失败.

汤寿潜没有进京朝见皇帝,向皇帝陈述变法主张,也没有成为帝党的一员,这使他逃过了一劫,但他的“医国”主张也成了纸面文章.数年间,他游走于苏、浙、沪一带,出入官署,讲学于书院,结交人物,因此声名日隆,成为江南著名的士绅.像汤寿潜这样曾有过科考功名的人,即便游离于体制之外,由于他广为结交官员和士人,其社会基础不容小觑.1900年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京津地区,两宫外逃,为稳定江南时局,汤寿潜以个人声誉和社会影响力,与张謇力说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促成“东南互保”,抵制清廷对外开战的决定,与外国达成协议,维持和平局面.张謇为汤寿潜作《家传》,有语云:“国之不亡者,仅君往说两江总督刘坤一、两湖总督张之洞,定东南互保之约,所全者大,其谋实发于君.”汤寿潜以在野之身,在地方政治上有如此作为,殊为可贵.

《危言》一书和“东南互保”为汤寿潜带来了极大的威望.清廷开始重视他,并在1903年授予他“两淮盐运使”一职.两淮盐运使掌握江南盐业命脉,是那个时代许多官员梦寐以求的肥缺,汤寿潜却以“不能远出为由”断然拒绝,继续当他的教书先生.

【浙路风潮中的先驱】

汤寿潜一生勋绩,当以在浙江铁路公司总理任上主持修筑沪杭铁路为最,他用民间资本干成了这件大事,走的是实业救国的路子.“状元实业家”张謇为汤寿潜写传记,曾用一句话概括汤的一生:“夙以时务致称,晚以铁路见贤.”他是一个实干家,著作文章皆关涉时事,不作空谈,不尚玄远,皆为“策士”之言.

铁路,自诞生以来,一直被视为现代国家交通运输的命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廷认为铁路太少,严重影响了战时的调兵运械,是战败的重要原因之一.1895年,清政府发布上谕,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广筑铁路.这一时期,外国势力也把拥有路权视为巩固和扩大在中国势力范围的重要手段.

1898年10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苏杭甬铁路草约》,主要内容是英方借款给清廷筑路,换取铁路的修筑权和管理权,舆论一片哗然.但草约签订后,铁路迟迟没有开工,时任铁路督办大臣、早前代表清廷签下草约的盛宣怀向英方致函,说已经拖了这么久了,如果英方六个月内没有回复,草约即作废.英方依然一直没有回应.这样又过了两年,到1905年,美国人看到英方迟迟按兵不动,便照会清政府,提出了建造浙赣铁路的申请.

为了不让路权落入英美人的手中,汤寿潜牵头联合夏曾佑、张元济、严信厚等一批在上海的浙籍士绅商人,提出应由浙江商人自办铁路,并于1905年7月成立“浙江全省铁路公司”(简称“浙路公司”).清廷批准了浙路公司的奏请和由商民集款自造铁路的要求,同时批准汤寿潜为公司总理,并授予四品京卿.

1906年,沪杭段铁路分别在上海和浙江两地开工,标志着苏杭甬铁路建设正式启动.汤寿潜表示,要以“愚公之愚”达到造好铁路的目的.他还“不受薪金,不支公费,芒鞋徒步”,奔波于沪杭之间.汤寿潜以日本铁道作业局的铁路组织、经营和管理的全套资料为蓝本,主持制订了《奏准商办全浙铁路有限公司章程》.章程中有比较完善的企业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征地、招股和监督等制度,是中国商办铁路史上唯一完善的铁路章程.

汤寿潜首先带头恪守公司章程,每月考勤.一切账目不时查问,尤为注意工料出入、营业收支,“子弟、亲戚门生,至有佳者,经合例之股东荐保,亦必不用,曰宁矫情以防私弊”.他还创办了浙江铁路学校,一方面派学生去日本铁路学堂学习,一方面“于铁路旁近之地,自开学堂”.1907年,汤寿潜还创立了浙江兴业银行(不是现在的福建“兴业银行”),筹集、调配筑路资金.浙兴银行成为中国最早的商业银行之一.

看到中国人开始自建铁路,英方一边派工程师勘测路线,一边继续施压清廷,要求尽快签订正式合约.清廷不敢得罪英方,便炮制了一个所谓的“两全”之策,即把“借款”和“造路”分为两件事——既向英商借款,以路权作抵押,又表面上称是“自办”铁路,准许绅民“附股”.

这种“变相卖路”的行径激起了浙江商民的愤怒.1907年10月,汤寿潜主持召开股东大会,一致表示“款本足,无待借,路已成,岂肯押”,反对政府借款,并成立了“浙江国民拒款会”.浙江民间也自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拒款保路风潮.据当时报刊记载,不仅绅商认股,就连学生、挑夫、车夫、僧道等也节衣缩食,纷纷认股,民间所认股款大大超过了拟借英款.“拒款保路运动”加快了铁路修造进度.苏杭甬铁路浙江段1906年动工,1909年竣工,用时仅三年.此路质量之优、造价之省、建造速度之快,均为当时全国民办铁路之最.

1910年7月,清廷指责汤寿潜“狂悖已极”“沽名钓誉”,下令将其革职.此事引发了民间的纷纷,浙路公司董事局向清廷发电报说,朝廷无权革职;在上海,“浙江旅沪三千余人,由范贤方率领,乘一列火车,浩浩荡荡直驶杭州,至抚署.这天大雨倾盆,队伍整肃,齐站抚署门前.抚署增韫惊骇异常,允为代奏”.

汤寿潜虽没有复职,但在民众的支持之下,1911年2月,浙路公司终于成功裁销了沪杭甬铁路局,辞退了英国总工程师.盛宣怀和英使朱尔典同意废止沪杭甬铁路借款合同,把借款移给开封、徐州铁路使用.浙江保路运动总算取得了胜利.

浙江保路运动极大鼓舞了四川、湖北和广东等地.保路运动席卷全国,各地人民纷纷奋起反抗清廷,最终点燃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晚年不问时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1月4日晚,消息传到杭州,杭州的革命党人决定立即起义,次日,杭州光复.革命刚刚成功,可人心未定.浙江革命由谁领导最为合适?首任浙江都督的人选至关重要.

当时浙江的革命党人主要来自光复会和同盟会两大阵营.因为“杭州革命事业由光复会策划之”,所以浙江都督首先考虑由光复会领袖出任.但光复会在秋瑾、徐锡麟遇难后,产生不出一位众望所归的领袖,陶成章和章太炎又身在海外.

此时,有人提议推举汤寿潜为浙江都督.汤此时已是55岁的老绅士,避居上海,他既非光复会成员,也非同盟会成员,过去还曾经是著名的立宪派,根本算不上革命党人.光复会会员褚辅成说,汤寿潜德高望重,在“浙路风潮”中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他出任浙江都督的两大益处是“好压住全省”和“震动清廷与外国”.光复会中上层领导人吕公望则说,浙江革命志士洞悉清政府铁路国有企图,“便竭力争回商办沪杭甬铁路,借为阻碍革命者施釜底抽薪之策,并以汤寿潜为社会活动的领导,到处张扬对抗之声,汤且不顾生命危险,入京与邮传部斗法.结果如愿以偿,革命情绪又因此一激而澎湃上涨了”.光复会希望再一次以汤“为社会活动的领导”,达到革命情绪又一次高涨的目的.

尽管同盟会的王金发、等人仍不同意,“声称以汤督浙,革命不彻底”,但11月7日,汤寿潜仍正式被推举为浙江军政府的首任都督.汤寿潜在致友人的函中说:“此次返杭,明知火坑.止以杭有旗城,可四五千丁.若一相搏杀,伤必相当.坐见万人将流血,乌能无动!且旧政府已倾,新政府未建,则吾曹将为无国之民,冀力与杭旗和平解决.凡旗城各处,均望风而下,是得免流血,又不止杭地.”汤寿潜之所以出任浙江首任都督,主要是希望自己能在杭州为全国其它光复的城市作出榜样,避免汉人和旗人相互仇杀,血流成河.

但汤寿潜毕竟不是革命党人,让他出任浙江都督,只是同盟会和光复会争夺浙江革命领导权未果的“权宜之计”.汤既无军事实力,又无经济实力,单凭声望完全无法指挥浙江军政府.在任仅两个月,他三次请辞,可见郁闷之极.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请汤寿潜出任交通总长.汤借此辞去浙江都督,但迟迟不去南京履任.2月,他前往南洋劝募公债,以济民国临时政府财政之急.5月回国,已是袁世凯掌权中华民国,汤寿潜除了在8月复任浙路公司总理之外,再也不问时事.

1917年6月,汤寿潜病逝于萧山的家中,享年61岁.临殁前,他遗言子孙:“吾终之后,敛用野服,勿称故官,毋赴于位,毋受赙赠,在位者苟以追饰之礼见加,勿受也.”

汤的墓地在桐庐阳山畈,是他的朋友滕春楦的私产.汤寿潜生前曾到过阳山畈,并对其景色赞叹不已.在谈到身后事时,滕春楦表示:“我这里有大片的山林和田地,任你挑选,只要你看得中意,我就送你50亩.”汤寿潜拒而不受.汤寿潜死后,他的家人再次拒绝了滕春楦相赠之意.后来,家人按市价向滕春楦买下阳山畈的墓地,后将汤寿潜安葬在此.

汤寿潜终以一个自然人的身份回归大地.

(作者系文史学者)

结束语:该文是关于汤寿潜和国运和担当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读书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读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艺术/汤海英:跨界寻灵感的女雕塑家
汤海英雕塑艺术家,毕业于南京大学美术研究生院,师从雕塑家吴为山教授攻读艺术硕士,2008年毕业任职于淮阴工学院至今 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是汤海英创作的灵感来源,可以是书中的一段文字、可以是商场里的一束灯.

汤显祖:从古到今说来慌,不过是情而已
①大约是四百年前,汤显祖66 岁的人生走到了尽头,这个倔强的老头在江西临川那个简陋的小屋里度过了他人生中最后的时光 玉茗堂里,他给后人留下了永垂不朽的“临川四梦” 王思任评价说.

汤恩伯:战功卓著的中原王为何声名狼藉
国民党上将汤恩伯是个极其复杂的人物 一方面,他运气奇好的黄埔嫡系,最信任的心腹将领,手握重兵,抗战中号称“中原王”;一方面,他名声奇差被河南老百姓贬为“水旱蝗汤&r.

万米载人深潜:1个手指甲盖承受1吨重量
1 个手指甲盖承受1 吨重量海洋,占据地球表面71的面积,蕴含着丰富的生物、矿石……资源,以及气候变化、地壳运动乃至基因演变的奥秘 面对这片蓝色海域,人们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作为较早开展载人深潜的国.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