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诗文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与陈传席:扬州八怪诗文集概述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主题:诗文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3

陈传席:扬州八怪诗文集概述,本文是诗文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陈传席和扬州八怪和诗文集类本科论文范文.

诗文论文参考文献:

诗文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概述模板论文概述怎么写

研究“扬州八怪”,他们的诗文集无疑是重要的和必须的资料.然而,其中除郑板桥和金冬心二人部分诗文曾有排印本和影印本行世外,其他诸家诗文集多藏之“秘阁”,世人罕见,海内外研究“扬州八怪”的学者每引以为憾事.笔者曾在江苏美术出版社支持下负责整理、点校了《扬州八怪诗文集》—百余卷,并分批出版.

“扬州八怪”是哪“八怪”?历来说法不一.集各家之说,可得十五人.据目前所查,其中十三家有诗文集.除了李鱓《浮枢馆集》和高翔《西唐诗钞》已不可见外,尚有十一家有诗文集遗世,余者或有诗而无集.

以前研究家介绍“扬州八怪”时,多数不提及他们的著作,偶有提及者,多不确切,且无一全面者.大型辞书《辞海》算是最严肃的书,其中提到汪士慎有《巢林诗集》、黄慎有《蛟湖诗草》、郑板桥有《板桥全集》、高凤翰有《南阜山人全集》,等等,其实皆不确切(详后),又提到金农有《冬心先生集》等,罗聘有《香叶草堂集》.其实,金农有集十五,罗聘也非止一集.

为了方便研究家的查找和对“扬州八怪”的诗文集作大概而不遗漏的了解,仿《四库全书》及《四库全书总目》意(又不尽然),将这套诗文集的概况简述如下.

一、汪士慎

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七峰居士、晚春老人等,安徽歙县人,寓居扬州最久.

其《巢林集》七卷,收古、今体诗490首,皆巢林生前手定,由马氏玲珑山馆刻印.《巢林集》前有“扬州八怪”之一陈撰(玉几)写的序,署日期是“乾隆甲子秋中”,乾隆甲子即乾隆九年(1744),很多文献上皆以此序定《巢林集》初刻于乾隆九年,实误.读集中诗,有写于乾隆十七年之后的,如卷七《哭姚薏田》一诗云:“卅载交深一夕违,客窗重见事全非.韩江秋老吟魂散,……寒槛楼空燕子飞.”则知,此诗写于姚薏田死后.按,姚薏田是汪士慎最亲密的朋友之一,《巢林集》中多次提到他.姚氏名世钰,字玉裁,号薏田,浙江吴兴人,寓居扬州,住马曰琯氏“丛书楼”,著有《孱守斋遗稿》,乾隆十七年(1752)卒.是知,《巢林集》至早也刻于乾隆十七年之后,盖陈撰之“序”乃预写成,非诗集刻成之后而写也.旧时文人常有这类事,集未成而先请人写序,但汪氏集的刻版大概有了一些眉目才请陈撰写序的.所以,陈序中有“巢林近刻成,因识数语简端”云云,实际上乾隆九年并未刻成.

又,《贩书偶记》云:“道光十三年精刊.”亦误.《巢林集》刊行50年后,钱唐金世禄在广陵安定讲院读到,惊叹其“浅可入深,微能达显,如列子御风而行,不可攀仰”.又过了40余年,金世禄之侄金楷(字竹簃)得到乾隆间《巢林集》原版,于道光十三年(1833)又一次刊印,原版未动,只在集后加上金世禄一跋,署云:“道光癸巳年重九日,钱唐金世禄蕉衫氏识于乐天书舍.”世禄跋后又有金竹簃一跋,署云:“道光十三年,岁在癸巳仲冬望后二日,钱唐后学金楷正伯父拜跋于邗上之聚好斋.”(按,“聚好斋”为金竹簃斋名.)跋中云:“今楷于坊间购得先生手书诗版,计历百年未损一字.”按,清代扬州私家刻书,乾隆和道光年间区别甚大.从刻书风格鉴定,现存较早的《巢林集》乃刻于乾隆中前期左右.

我点校所用的《巢林集》底本乃是南京图书馆古籍部所提供.

《巢林集》中的诗歌七卷虽无明确的排印次序系年,但很容易看出它是根据作者写作先后而排定的.譬如集中诗始记柳窗、姚薏田和作者邀游、邀会、邀饮等,卷七则有悼柳、哭姚等作.

巢林54岁时眇左目.乾隆九年,陈撰为他写序时已58岁,故集有“一目光明著吟卷,兴来点画犹纵横”句,还自治石印曰“尚留一目著花梢”.姚薏田死时,巢林66岁,其《哭姚薏田》诗收于卷七.次年,巢林又眇右目,大约他的诗也就终于此年.

巢林诗风清淡,内容丰富,是考察他的生活、思想、交往以及当时扬州文坛的宝贵资料.

陈章为《巢林集》题了词,由高翔代书,冠于集前,颇具精义.词云:

好梅而人清,嗜茶而诗苦.

惟清与苦,实渍肺腑.

故朴不外饰,俭不苟取.

啬用其明,闇然环堵.

优哉游哉,庶其近古欤.

二、金农

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又字司农,号冬心,别号甚多,有金牛、古泉、曲江外史、稽留山民、昔耶居士、枯梅庵主、荆蛮民、心出家庵粥饭僧、苏伐罗吉苏伐罗等二十几种,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寓居扬州,居三祝庵、西方寺.

金农是“扬州八怪”中遗世著作种数最多的一家.故介绍更宜从简.

1.《冬心先生集》四卷.根据金农“雍正十一年十月”自序可知,在此之前,他曾有诗集刊印行世.雍正十一年(1733),又“将旧稿删削编孴”为四卷,这就是现在所能见到的《冬心先生集》四卷.金农“自序”中云:“冬心先生者,于丙申(1716)病痁江上,寒宵怀人,不寐申旦,遂取崔国辅‘寂寥抱冬心’之语以自号,今以氏其集云.”可见这是他第一次以“冬心”为集名.据集中每卷末尾的篆书所署“雍正癸丑十月开雕于广陵般若庵”可知,此集于金农手编的同年十月开始雕刻刊印.

《冬心先生集》中诗系编年排列.集中诗始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止于雍正十一年(1733).这本诗集是冬心的重要著作.

我们校勘所用的《冬心先生集》底本是南京图书馆所藏的雍正刻本,集前刊有“扬州八怪”之一的高翔所画的“冬心先生四十七岁小像”一幅,背面有“蒲州刘仲益题”,辞云:“尧之外臣汉逸民,蓍簪韦带不讳贫.疏髯高颡全天真,半生舟楫蹄与轮,诗名到处传千春.”

至清同治、光绪年间,钱塘丁氏“当归草堂”刊本之《西泠五布衣遗著》中又收录了金农的《冬心先生集》.丁氏“当归草堂丛书”甚多,《西泠五布衣遗著》是其中之一.这个刻本很好,几乎没有错误.五布衣为吴颖芳、丁敬、金农、魏之琇、奚冈,皆杭州人.我所见到的“当归草堂”本《西泠五布衣遗著》是扬州图书馆古籍部所藏,南京图书馆古籍部也有.“当归草堂”刊印书籍并不稀罕,差不多有古籍部的图书馆中皆有*.

1979年3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南京图书馆所藏清雍正刻本《冬心先生集》加以影印出版.因之,此集目前流传甚多.

2.《冬心先生续集》一卷.雍正十一年之后,金农所作之诗则由其弟子罗聘收编,集为《冬心先生续集》.初刻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其时金农已逝.清同治、光绪间,“当归草堂”本《西泠五布衣遗著》中将此集收录,重刻刊于《冬心先生集》之后.尔后,便没有再版过.

集前有金农的“自序”,述其自幼学诗经历及乾隆元年被荐赴博学鸿词科的事实.末署“予编纂续集上下卷成,因抒往事,述之简端.乾隆十七年(1752)岁次壬申二月十日,雪中,钱唐金吉金撰”.可知此集亦为金农生前手编,原为上、下卷,罗聘编刊时,不分卷.罗聘的跋中亦云:“厘为一卷,仍其原序.”末署“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十六日,门人罗聘谨题于津门客舍”.跋中还说:“癸未秋,先生没于扬州佛舍.”癸未秋是1763年,和时下认为金农卒于1764年、1760年、1762年有误差.当以此为准.

3《. 冬心先生集拾遗》—卷.载“当归草堂丛书”《西泠五布衣遗著》中.清光绪六年(1880)八月福州刊本.其中有诗68首、序2篇、书1通、表1首、像赞1首、题跋9则.按,《拾遗》中有重复诗一首,又有《杂画题记》134条,和冬心另一集《冬心先生杂画题记》所载部分相重复.我主编的《扬州八怪诗文集》中,已把这两部分重复的内容删去.

4.《冬心先生三体诗》—卷.诗99首,集前有金农用“杭郡金吉金”之名写的序.序云:“乾隆壬申初春,春雪盈天……检理三体诗九十九首.”似是金农生前亲手所编.所谓三体,是一首中有五、六、七言,七言是绝句.兹举一例:

访涧上酒仙所居消息三青岛,玲珑九瓣花.起居啮夫子,碧落是仙家.

丹梯常俯松闲,堪露分沾药畦.昨夜何人偷饮,厨中失玉偏提.

白云忽自眉际出,黄叶乱飞衣上来.空亭久立非无意,拦路溪风不放回.

是集署名“杭郡金吉金寿门著”,载于“当归草堂丛书”《西泠五布衣遗著》中《冬心先生集· 续集· 拾遗》之后.

同治十三年(1874),顾湘辑《小石山房丛书》第十二册中也刊有这卷《冬心先生三体诗》.

5.《冬心先生自度曲》一卷.乾隆二十五年(1760),由其诗弟子项均、罗聘、杨爵,各出数金,开雕刻印.光绪六年(1880),又被收录入“当归草堂丛书”本《西泠五布衣遗著》中.金农在卷前写了序,序末署“乾隆二十五年二月朔日七十四翁金农在龙梭仙馆书”.金农在序中云:“昔贤填词,倚声按谱……予之所作,自为己律.”即所谓“自度曲”也.

6.《冬心先生画竹、梅、马、佛,自写真题记》.实际上是《冬心先生画竹题记》《冬心先生画梅题记》《冬心先生画马题记》《冬心先生画佛题记》《冬心先生自写真题记》五个部分,亦载“当归草堂丛书”《西泠五布衣遗著· 冬心杂著》中.刊载这五个《题记》的本子很多,有冯兆年辑《翠琅玕馆丛书》第一集《冬心画题记》、黄任恒辑《翠琅玕馆丛书》子部《冬心画题记》.此外,还有《花近楼丛书》、《巾箱小品》、《古今文艺丛书》第五集、《艺术丛书· 画学· 冬心题画》、《芋园丛韦·子部·冬心画题记》、《美术丛书》初集第三辑,等等.此外《小石山房丛书》第十二册还收入《冬心先生画竹题记》.《画竹题记》后有“金陵佘纶仿宋录写,江氏鹤亭古梅庵藏板”字样.顾名思义,这些是冬心画竹、画梅、画马、画佛和自写真的题记集,本来是五个集子.

《画竹题记》乃是冬心自辑.集前有冬心自序云:“冬心先生逾六十,始学画竹……宅东西种修篁约千万计,先生即以为师.”又云:“无日不为此君写照也.画竹之多,不在彭城,而在广陵矣.每画毕,必有题记……编次成集.江君鹤亭,见而叹赏不置,命傔人抄录付剞劂氏.”末署“乾隆上章敦牂九月九日钱唐金农自序”.

《画佛题记》前亦有自序云:“三年之久,遂成画佛题记一卷,计二十七篇……广陵执业门人罗聘,为予编次之,惧予八十衰翁,恐后失传.乃请吾友杭堇蒲太史序予文,并列藏《朱草诗林》.”末署“乾隆二十七年,岁在壬午七月七日,前荐举博学鸿词杭郡金农漫述”.

按,《美术丛书》本中于《冬心画佛题记》后增加一则题记曰“补遗”,余皆仍之.

其他几部题记,似无自序.

7.《冬心斋砚铭》一卷.此乃冬心*的砚铭之集.卷前有冬心自序,末署“雍正十一年岁在癸丑嘉平望日,钱唐金农自序”.是卷和《冬心先生集》皆冬心同时手编,也同时刻印,卷末皆有“吴郡邓弘文仿宋本字画录写”之语,观其刻书风格也完全一样.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冬心先生集》时,也将这卷《冬心斋砚铭》从北京图书馆借来,一并影印附后,“当归草堂本”《西泠五布衣遗著》将此卷列入《冬心杂著》之中.此外,清人管庭芳辑《花近楼丛书》稿本将此卷列入《冬心杂记》六卷之中.此外,民国二年(1913)至四年(1915),由何藻所辑,由上海广益书局排印的《古今文艺丛书》,也将此卷录入第一集中(1913年排印).

8《. 冬心先生杂画题记》.此为继《冬心先生画竹、梅、马、佛,自写真题记》之后的题记集,其第一篇有自序意味,其中谈到以前的题“为广陵江鹤亭镂版行世”.可见这是江氏镂版之后的杂记辑.内容是冬心画竹、画蕉、画荷以及画人物等杂画上的题记.原载“当归草堂丛书”本《西泠五布衣遗著》,《美术丛书》三集第一辑亦收录,二丛书均谓“据归安凌霞所藏钞本”刊入.

9.《冬心先生杂画题记补遗》一卷.顾名思义,此为前本的“补遗”.此卷仅载于《美术丛书》第三集第一辑,据辑者谓乃“据真迹山水人物册”补录.10.《冬心先生随笔》—卷.刊于“当归草堂丛书”本《西泠五布衣遗著》以及《美术丛书》第三集第一辑中.卷前有金农的自序,末署“乾隆三年十一月十六日,钱唐金农手识”.但当时并未刻印.从卷后魏锡曾的跋语可知,金农的这卷随笔真迹曾藏萧山丁文蔚家,又复勾摹本,魏锡曾皆见过.光绪四年(1878),魏锡曾从摹本录出,又根据他所见过的真迹加以校正,付闽工吴玉桂缮刊,为“当归草堂丛书”本之一.诚如魏云:“中多可与诗集相证明者.”

这卷随笔的内容是冬心读书、读画以及“所见典书画”“随笔书之”,皆很短小.如“《后汉书》三十卷,晋袁宏撰,萧山毛西问先生所藏,元至正年间刻本,先生自为详考、补录.不识丁者,未之见也”;又如“米友仁《楚山清晓图》一卷,颇肖乃翁……”;等等.

11.《金农印跋》.此为梁溪秦祖永所辑《七家印跋》之二.七家为丁敬、金农、郑燮、黄易、奚冈、蒋仁、陈鸿寿.“稿本”刊入《美术丛书》第二集第三辑三、四册.《金农印跋》为金农治印的印跋集,有的很长,内容也丰富.清末魏稼孙对《七家印跋》颇有微词,然考其原文,多有出处,且广为研究家们所征用.全文已收入《扬州八怪诗文集》中.

三、边寿民

边寿民(1684—1752),原名维祺,字颐公,又字寿民,以字行,号苇间老人,家淮阴旧城之粱陂桥,寓居扬州,最长画芦雁,人呼“边雁”.

有《苇间老人题画集》一卷,罗振玉等人辑,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邱氏容书楼刻,1921年如皋冒广生编入《楚州丛书》第一集.我所看到的《楚州丛书》是南京图书馆古籍部所藏,上海、北京的图书馆亦有*.罗振玉辑此集时却既没有写序,也没有写跋.

集前收有侯嘉繙写的《苇间老人传》,其次有顾栋高写的《弆箧记》,集末有邱崧生于光绪己亥(1899)十月写的跋.从邱跋中可知,边寿民的题画集最早乃黄岘亭从边寿民画中录出,尔后由王道生续录之,最后由罗振玉增益编类而成.计诗70首(按,实际72首)、词35阙、题跋3则.内容以题芦雁图者为最多.

四、黄慎

黄慎(1687—1768),字恭寿,一字恭懋,号瘿瓢子,又号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为了卖画,三次到扬州,居住时间最久.

以成就论,黄慎的诗高于他的书法,书法又高于他的绘画.有《蛟湖诗钞》四卷遗世,卷一是三、四、五、七言古体诗81首,卷二是五言律诗91首,卷三是七言律诗92首,卷四是七言绝句75首,共339首.据文献记载,《蛟湖诗钞》初刻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由当时宁化县知县陈鼎捐俸刻印.我们点校时却没有找到这个初刻本.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了《蛟湖诗钞》的抄本,是根据初刻本抄录的,*印中有一方朱文——“恂叔”.和黄慎同代人有一位查礼官至湖南巡抚,工画山水、花鸟,尤长于画梅,此人字恂叔,大约就是他的*印.卷首录有郑板桥送黄慎的诗一首:“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情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集前有陈鼎所撰的《黄山人〈蛟湖集〉叙》,末署“乾隆二十八年癸未新秋上浣海昌陈鼎撰”.从陈序中知,陈鼎于乾隆十二年(1747)迁官至福建,乾隆二十四年(1759)到了黄慎的故乡宁化,知道黄慎隐于画,即往拜见,黄慎当时已老且耳聋,但“画甚捷”,题画诗甚佳,“询之,知为少作,急索全集观之,清远流丽”,于是“捐俸刻之”.

其次有王步青雍正十二年(1734)暮春之初在邗上寓斋里写的序,记述黄慎为养活老母而学画的事.

再次有广陵人马荣祖力本写的《送黄山人归闽中序》,亦记黄慎孝母之事.

又次有合肥人许齐卓写的《瘿瓢山人小传》.

民国二年(1913),任福建省参议会副议长的福建宁化人雷寿彭又募款重印《蛟湖诗钞》,先后于民国二年八月、民国十二年五月、民国二十年六月,在福建铅字排版印刷三次.民国二年第一次重刊时增加了雷鋐所写的《瘿瓢山人诗集序》、林翰的《重刊序》、丘复的《重刊序》、雷寿彭的《重刊序》.但陈鼎的序是民国二十年再印时补入的,同时又增印了雷寿彭的《重刊又序》.《又序》中说,前二次装印千帙,分赠既尽,但索者犹至,故又续刊五百帙云云.

五、郑燮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兴化县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后任山东范县县令,又调任潍县县令,不久被罢官,回扬州以卖画为生.

板桥的诗词在他生前就刻印流传甚多,其死后,翻刻尤多,最为一般读者所熟悉.其实,一般读者所知道的《板桥集》《郑板桥集》,并非本来的集名.郑板桥生前将所著《诗钞》《词钞》《小唱》《家书》分别刊印,四个集子前各有自序.《诗钞》前既有《前刻诗序》,又有《后刻诗序》.清晖书屋等翻刻本上还有三十八字曰:“板桥诗刻止于此矣,死后如有托名翻版,将平日无聊应酬之作,改窜烂入,吾必为厉鬼以击其脑.”第二部分注明“范县作”,第三部分注明“潍县刻”.板桥在其《词钞》前的“自序”中云:“燮作词四十年”,“少年游冶学秦柳,中年感慨学辛苏,老年淡忘学刘蒋,皆与时推移而不自知者”.可见他的《词钞》刻于老年.《小唱》又叫《道情十首》,末云:“是曲作于雍正七年(1729),屡抹屡更,至乾隆八年(1743),乃付诸梓,刻者司徒文膏也.”《家书》即《与舍弟书十六通》,板桥自题《十六通家书小引》,末署“乾隆己巳”,即乾隆十四年(1749),亦司徒文膏刻.板桥死后,其友人靳畲又辑编了《板桥题画》,加上板桥生前付梓的诸集,共装成四册,但仍无总的书名.尔后又有将四册并为二册者,始冠以《板桥集》之称.其后又有清晖书屋、酉山堂、善成堂、玉书楼等翻刻本.其《诗钞》除原刻初印本外,原刻再版本、翻刻本等,皆有撤页、铲板出现.

其《道情》曾为《乐府小令》《拜梅山房几上书》收录.《乐府小令》为戏曲丛书,刊于清雍正中,北京图书馆有*,其他图书馆则很少见.《拜梅山房几上书》为杂纂丛书,刊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北京、南京等地图书馆多有*.

《板桥题画》为丛书收录者较多,有《翠琅玕馆丛书》,载第四集.此丛书为清光绪中羊城冯造年辑刊.民国五年(1916),黄任恒对此丛书重编,列《板桥题画》为子部.此外,民国五年(1916),保粹堂刊《艺术丛书》,根据《翠琅玕馆丛书》光绪本为底本,将《板桥题画》列为画学部.民国二十四年(1935),黄肇沂辑刊的《芋园丛书》,也将《板桥题画》刊于子部.黄宾虹、邓实辑刊《美术丛书》,将《板桥题画》刊于第四集第二辑.以上丛书除《芋园丛书》外,大部分图书馆古籍部皆有*.1961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搜辑了板桥自刻本的《家书》《诗钞》《词钞》《小唱》《题画》五个部分,又从公、私家及有关报刊、书籍、碑拓中收录郑板桥集外作品,辑为《补遗》,一共六个部分.1962年1月排印出版,书名叫《郑板桥集》.至1965年,一共重版四次.1979年,又增补部分题画诗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排出版.1983年,为纪念郑板桥诞生290周年,又一次再版.

《郑板桥集》,一般读者易见,不再详细介绍.1985年,北京市中国书店又根据“扫叶山房”1929年版影印出版了《郑板桥全集》,收《板桥诗钞》一编“古今体诗188首”、二编“古今体诗151首”、《板桥词钞》三编“词77首”、《小唱》四编“道情10首”、《板桥题画》五编“题画65则”、《板桥家书》六编“家书16通”.

山东齐鲁书社又出版了新《郑板桥全集》,对板桥的诗、文、题记等收辑更多、更全面,考校亦详,并附有《板桥研究资料》.

板桥诗文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历史性、思想性、艺术性皆较强.在“扬州八怪”中算是首屈一家.而且,关于金农、高凤翰、高翔、黄慎、李鱓、李方膺等人,以及在扬州画坛上有重大影响的卢雅雨等人,集中都有提到,是研究“扬州八怪”的重要资料.

六、李鱓

李鱓(?—1755),原籍安徽怀宁,侨居扬州,寓贺园.

李鱓一直是两淮盐运使卢见曾的好友,然很贫困,生前曾将所作近体诗全部送到卢见曾处,求其作序.其时为乾隆十九年(1754).然不久李鱓却去世了.卢见曾立即会及南京秦大士选辑李鱓的诗,刻版刊行,名曰《啸村近体诗选》,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七言律诗45首,中卷五言律诗45首,下卷七言绝句73首.卷首有卢见曾写的序,末署“乾隆甲戌(即乾隆十九年)闰四月上浣二日,德州卢见曾撰”.序中可见李鱓生平大概,并谓“啸村工于近体,不为古诗”.其次有秦大士写的序,末署“乾隆丙子秋杪,白下秦大士拜书”.序中云:“比卢公再任两淮,而已叹啸村之衰且老矣.未几,病而归,归而卒,公深悲焉,余时持服归里,会公选辑啸村诗……”乾隆丙子即乾隆二十一年,亦即1756年,可知李鱓死于1754年至1756年之间,而其诗集刻于1756年.

《啸村近体诗选》于乾隆二十一年刊印后就很少见到再版.其集,北京图书馆和一些私人藏书家有*,皆不多见.

七、李方膺

李方膺(1697—1756),字晴江,号虬仲,小名龙角,还有别号秋池、抑园、衣白山人、供园主人等,江苏通州(今南通市)人,寓居南京,常往来扬州.李方膺才气很高,诗画皆在“扬州八怪”中居上流,其诗自然流丽,然多题于画上,在他生前并无诗集,死后,好事者才集了他的诗刊印,名为《楼花楼诗草》,仅录26首,大部分诗皆散见于他的画作上.此集于清末刊印,南通博物馆有藏.

李方膺还有《小清河议》《民瘼要览》《山东水利管窥》等著作,皆是谈当时水利的,与文学和艺术的关系不大,故此次未收入《扬州八怪诗文集》中.

八、罗聘

罗聘(1733—1799),字遁夫,号两峰,又号花之寺僧等,原籍安徽歙县,后为扬州人.

罗聘是金农的弟子,主要向金农学诗,诗集有:1.《香叶草堂诗存》.初版刻于嘉庆元年(1796).其后,初刻版归罗聘之孙罗小砚所藏,小砚后来又将此版移至金楷(竹淢,罗家亲戚)处.清道光十四年(1834),金楷又用嘉庆版并加撰跋再次刊印.1918年,上海聚珍仿宋印书局据嘉庆元年本排版重加勘印,然错谬甚多,但聚珍本前增印了风雨楼藏本的《科峰先生像》和蒋子延本的《两峰道人像》各一幅,颇具气韵.

2.《白下集》(一名《白门集》).手稿乃乾隆四十六年(1781)秋冬际罗聘客金陵时作,共31首,后为金楷所藏.前题“扬州罗聘两峰氏稿”,黑格稿本,9行20字,通7叶.*印有“金氏竹淢”“懒云草堂藏本”,按懒云草堂乃金楷的藏书室名.据鉴家鉴定皆真.此稿为现代*家黄裳所藏(我们点校时得到其复印本).黄裳序云:“精雅,当在乾隆中.”

集后附黄苗子录自罗聘手稿的《怀古诗》10首,《怀人诗》21首.其中有的诗为罗聘《香叶草堂诗存》中所无,大部分诗可见于《香叶草堂诗存》,然文字略有不同.

我们整理出版的罗聘《白下集》乃是第一次正式刊印.

3.《正信录》(一名《我信录》).罗聘信佛,这本书是他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在北京琉璃厂的寓所里写成的,专谈和佛教内容有关的天堂、地狱、轮回、报应之类内容.他在自序中说:“人信信言,我信信心,因果心会,无不信也.儒也、佛也,同此信也.一而二、二而一也.”书分上、下两卷.上卷谈世界,成住坏空、山河大地、天宫、天堂、地狱、阎王、轮回、转畜、鬼神、怪、魔、人身难得、前身、后身等16条;下卷言儒释同源,宋儒多从禅学中来,性理之说本自寿涯,东林二禅师、原道、名言、儒书、佛法同旨、佛法是平常心、人心本有内典、恶道不可堕、知行、忏悔、回向、看话头、持咒、念佛、戒杀、放生等16条.据考察,《正信录》初刻于乾隆末年,写的序中有翁方纲“乾隆五十九年十二月十九日”字样.我们整理时却未找到乾隆的刻本.宣统元年(1909)又有怀豳园刊印本,书名作《我信录》.民国二十年(1931)辛未又有潮阳郭氏(泰隶)校刊本,名曰《正信录》.《正信录》中内容略多于《我信录》,目录和内容中的个别文字也略有异,但基本内容还是相同的.《我信录》卷首又有云:“据罗两峰先生原稿校刻.”两个刊本前皆有翁方纲写的序,末署“乾隆五十九年岁次甲寅冬十二月十九日,北平翁方纲序”.翁方纲是清代著名学者,和罗聘同年生,他为罗聘这本书写的序必收入其文集中.查翁氏《复初斋集外文》所收此序,名为“正序录序”.郭氏刊本《正信录》后附有《罗两峰先生事略》,系录自蒋宝龄的《墨林今话》.我们整理出版时已将其删去.

九、高凤翰

高凤翰(1683—1748),字西阜,一字西园,号南阜,又号南村,因于乾隆丁巳(1737)年患风痺右臂残废,故又号“丁巳废人”“废道人”,因感元代学者郑元佑右臂废而改用左手写楷书之事,又号“后尚左生”“尚左”,此外还有云阜、归云老人、西亭、老阜、珠道人、石道人、石顽老子、松懒道人等,山东胶州(今胶县)城西南三里河村人,曾任仪征县丞、监秦州霸,又曾至扬州,寓扬州西城董仲舒祠.

各种文献上记载高凤翰的诗文集甚多,仅他自己在《南阜山人小刻〈江干集〉序》中就提到“四十年中,所为诗,合之共勒部四”,曰《击林集》《鸿雪集》《岫云集》《江干集》;此后还有《湖海集》《归云集》《归云续集》《青莲集》《砚史》;此外,他还辑有《古印谱》一卷;等等,皆高凤翰生前手定.高凤翰死后,好事者辑选其诗文为集者更多.

在北京的一位私人*者家中以及山东博物馆中,*有高凤翰诗文集的钞本,较为完整,皆为清雍正至乾隆年间本.高凤翰的诗集较全的是《南阜山人诗集类稿》41卷,其中包括《击林集》4卷、《湖海集》7卷 、《岫云集》、《鸿雪集》21卷、《归云集》8卷等.高凤翰的文集较全的是《南阜山人斅文存稿》14卷,卷一至卷七是“杂文”、卷八是《赈荒八议》、卷九是《修城条议》、卷十是《江行日记》、卷十一是《南行日记》、卷十二是《皖行日记》并附肃撮《淳化帖》十跋、卷十三赋、卷十四尺牍.

遗憾的是,这些公、私*家不肯将所藏底稿借给我们,更不许翻拍或复印.

幸好高凤翰有一部诗集和一部文集流传较广.其一是收有他主要诗篇的《南阜山人诗集类稿》,可惜不是最早版本,我们所能见到的是1927年上海聚珍版排印本;其二是《南阜山人斅文存稿》,可惜不是全本,仅有“序卷一”“传卷二”“记卷三”,顾名思义,卷一是序,如《〈江干集〉序》等,卷二是传,如《卖菊翁传》等,卷三是记,如《印存自记》等,乃是最好的版本,由谢国桢先生*,1983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比较容易见到.而且,我们已通过关系,前往说情,拥有高凤翰较全的诗文集*家们准许我们去抄录.

此外,高凤翰还有《砚史》一卷.高凤翰本嗜砚,蓄砚千余方,其中多为亲手雕琢,每方砚上皆加以铭跋题识,择佳砚一百余方,自撰自刻,有画、诗、书、铭等,然后又自用纸拓,附上题识,为《砚史》四卷.清道光年间,宿迁人王相又从高凤翰孙手中买到高凤翰手拓真本,出资请人上石、上木刻版翻刻,加上王相等人的序,共刻成135幅,图文并茂,十分可贵.

十、华喦

华喦(1682—1756),原字德嵩,后改字秋岳,号新罗山人,又号东园生、布衣生、离垢居士等,生于福建上杭县白沙村华家亭,上杭县属汀州,汀州古名新罗,华喦后来移居杭州,但在扬州卖画最久,晚年又回到杭州.

《离垢集》,诗五卷.华喦的诗,较早曾被阮元《喦轩集》选录,但未出过专集.华喦的全部诗稿保存在他的子孙手里(按,稿本至今犹存,藏南京图书馆).道光七年(1827),华喦的再侄孙华时中任仙源(今山东曲阜)知县,华喦的曾孙世琮、世璟去访,华时中从他们手中得到《离垢集》全稿,乃命儿曹缮抄,并亲加校阅,然后付诸剞劂.又嘱世琮、世璟详细校勘,至道光十五年(1835)印出.华时中自撰《记新罗山人〈离垢集〉卷后》一文附于前,并有江阴顾师竹“道光十有五年五月”写的序.集前还有紫山老人徐逢吉于“雍正九年辛亥岁重九日”的题辞.可知《离垢集》在雍正九年(1731)时就已着手编辑,诗集系编年体.尔后逐年增加,第四集中皆是其老年之诗,如《壬申(1752)二月归舟渡扬子作》《乙亥(1755)……因绘图以志佳端焉》.《雪窗烘冻作画》一诗中有云:“新罗小老七十五……”这是他临终前一年的诗,在稿本中,此诗之后字迹十分衰疲,看得出精力已不济.虽然他还写了不少诗,但不久便去世了.

其次,在集前题辞的有厉鹗、顾志熙、顾师竹、梅之恒、季梈、陈汝霦、吕绍堂、沈端、曹鸣銮、林士班、沈钺、陈诒、杨鼐、曹鸣铃、顾翰、王荫森.从题辞内容看,皆是在《离垢集》编成之后题的.可知此集当是华喦自己手编.

道光十五年刊印本一般称为“道光乙未慎余堂刊本”,每卷首皆标“新罗山人华喦著”“再侄孙时中阅刊”;卷一、卷三、卷五又注“曾孙世琮校字”;卷二、卷四又注“曾孙世璟校字”.

至光绪年间,华喦同里罗嘉杰又从华璟后人那里读到《离垢集》五卷,“惜原版荡轶无存”,于是又“悉心雠校,后付梓人”,重新刊印,并冠以“光绪十有五年冬十一月,同里后学罗嘉杰少耕氏,识于日本横滨理廨之见山楼”的序.一般称此本为“光绪十五年日本横滨本”,或称“罗嘉杰刊本”.此本增加了“光绪十五年十二月,遵义黎庶昌”的序和“同里罗修题”辞(诗).每卷首统统改为“新罗山人华璟著,同里后学罗嘉杰重刊”.

然光绪十五年罗嘉杰刊本中,卷四少刊了最后的28首诗,卷五少刊了最后40首诗.

尔后,有一个“杭州德记书庄发行”的“古今图书馆校印”的《新罗山人题画诗集》,就是根据光绪十五年罗嘉杰刊本重新刊印的,罗刊本中卷四、卷五中刊落的68首诗也如数刊落.这个本子又删去了光绪年间的序和题辞,又把道光乙未年华时中的“记”移至最末,卷首仅用“华璟秋岳著”,刊、校、重刊人的姓名统统删去,其他基本未动,但把《离垢集》改名为《新罗山人题画诗集》却不合适,因为其中有些诗并不是题画诗.

《扬州八怪诗文集》中所收《离垢集》是根据道光年刊本为底本,参以光绪罗嘉杰刊本互校,并增加了光绪刊本中的序和题辞.

华喦还有《离垢集补钞》,仅一卷,诗亦不多,为后人所辑,古宋字排印,刊于民国丁巳年.此亦加以标点,收入《扬州八怪诗文集》中.

十一、陈撰

陈撰(1684—?),字玉几,号楞山,浙江钱塘人,自言鹥人,长期居扬州,依靠项、江、程三个大盐商.

陈撰的诗都辑录于《玉几山房吟卷》中,《玉几山房听雨录》和《玉几山房画外录》是他辑录的集子.

1.《玉几山房吟卷》,其中包括《绣铗集》《秋吟》《拟古》三个部分.就目前所知,有两种版本,一是“康熙丙申”本,一是“四明丛书”本.所谓“康熙丙申”本,其说并不确切,康熙丙申(1716)所刻仅为《绣铗集》部分.而《秋吟》当刻于壬辰(1712),《拟古》则又刻于辛丑(1721).三个部分并非同时所刻,因之版框、字体、格式均异.把三个部分合订为一册,合称为《玉几山房吟卷》.故《四库全书存目》中笼统定为“是编刻于康熙丙申”太不确切.此次据原刻(即丙申、壬辰、辛丑等年所刻合订者)为底本,用《四明丛书》(第四集所载)本对校,并将《四明丛书》本所载张寿镛序、《四库全书存目》提要以及杭世骏撰《玉几山人小传》一并作为附录载于其后.

2.《玉几山房听雨录》二卷,为陈撰所辑杂记类集,其中很多小故事,颇有情趣.《扬州八怪诗文集》收录此集是据民国元年(1912)上海国粹学报社排印的《古学汇刊》(邓实等辑)丛书第二集《杂记类· 玉几山房听雨录》部分标点校刊的.

3.《玉几山房画外录》二卷,为陈撰所辑画家、画论家、诗文家、绘画鉴赏家论画、跋画语录,颇见精义.其上卷详,所录为胡卓以下凡49人;其下卷略,所录仅陈洪绶、恽向两人,无序亦无跋,似不全.《扬州八怪诗文集》收录其所据底本是民国二十五年(1936)上海神州国光社排印本《美术丛书》(邓实等辑)初集第八辑.《美术丛书》中标注据抄本,抄本尚不可见,故无可断其全残.

(按,被人称为“扬州八怪”之一的杨法和闵贞二人无诗集.)

本文结束语:这篇文章为关于诗文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陈传席和扬州八怪和诗文集相关诗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陈旭华:仁者医术薪火传
骨伤传人,名师弟子百年技艺的薪火传承续写先辈整脊复位的传奇他兼具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用一双妙手为无数处在病痛中的人带来了健康的佳音传承祖辈事业,拜名师学艺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在变化,如今推拿.

曾担任向警予秘书的陈修良:解放南京的功臣
1949 年4 月24 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这天清晨,一位身着旗袍、气质优稚的年轻女子,乘吉普车来到解放军35 军军部 当军政委向第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榘介绍来人时,陈司令立即握着她的手说&ldquo.

陈学俊:工程强国梦一世西部情
岁月如歌,从清晨走到黄昏,从黑发走到白发,无论是在风云变幻的年代,还是在成功辉煌的岁月,陈学俊院士都坚持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在工程强国的逐梦路上留下坚实足迹 1919 年3 月5 日,陈学俊先生出生于.

陈香梅:白宫里的上海滩名媛
陈香梅是个传奇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是国民党通讯社的第一位女记者,在上海滩名噪一时 她是在白宫工作的华裔第一人,1972年,被选为全美70位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从肯尼迪到克林顿,先后8位总统都对她委以重.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