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招生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和推进高校大类招生改革若干问题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主题:招生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3

推进高校大类招生改革若干问题,本文是关于招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招生和高校和改革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招生论文参考文献:

招生论文参考文献 高校招生杂志健康大视野杂志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集机械类杂志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高校教育改革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传统的高校招生方式弊端越来越凸显,大类招生成了近几年来颇受高校欢迎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逐渐发展成为高校招生政策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大类招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现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能从根本上实现高校教学资源的完美整合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大幅提升.

[关键词]大类招生;改革;分流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12-0017-03

2009年底,教育部提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的政策意向,引发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1].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正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部分[2].高校大类招生改革于2002年首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试点,然后一些重点大学开始快速跟进,投入到招生改革的浪潮之中.地方性本科高校开始参与招生改革始于宁波大学,然后其他地方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院校相继开始实施招生改革.由此可见,大类招生已成为高校招生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3].大类招生的模式与运营方式因高校的具体情况而不同,然而所有学校进行大类招生改革的核心教学理念和方向都是一致的,只是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没有完全遵从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理念,存有一些偏差和质疑,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就高校大类招生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类招生的概念和分类

大类招生的全称应该是按学科大类招生[4][5][6],指的是高校将相同或相近的学科门类进行合并,按这一大类进行招生.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直接填报该大类名称,通过这种方式录取的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前1~2年统一学习基础课程,大二、大三时再通过对学科、专业的学习和了解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在院系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

大类招生可以分为四类[7][8],即按学院招生、按学科门类招生、以基地班或一些特殊实验班招生、对新生进行通识教育.目前,按学院招生模式在一般“211工程”高校中实施最为普遍,即在同一学院中,不分学科和专业,只按院系大类填报志愿.而高校普遍采用的是按学科进行招生,也就是说将学生统一放入一个学科大类,经过1~2年的学习之后,经过专业基础的培养,再逐步分到各个专业的具体方向,即专业分流.这种教育方式实际上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为培养综合性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基地班或特殊实验班招生的典型代表就是北京大学的“元培实验班”,清华大学的“人文科学实验班”“社会实验科学班”等.这些班级前两年主要学习基础课,后两年要求学生按自己的兴趣以及专业要求通过双向选择,分流到社会学、经济学、国际关系三个专业方向进行学习.通识教育指的是新生入校统一进入一个学院,不分专业进行通识教育,待大二再分专业.

二、实行大类招生的优点

(一)大类招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考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

目前,我国的高校对学科和专业设置比较细,然而在实际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并不能准确地了解各个专业的内涵,因此在专业的选择方面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实行大类招生就可以帮助学生避免这种盲目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专业,这有利于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发挥优势.

(二)大类招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传统的招生要求学生在填报志愿时最多只能填报六个,这限制了学生对专业的选择空间.而实行大类招生,一个大类可以囊括很多专业,如果可以填报六个大类的话,学生比原来多了很多选择的空间,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专业的选择能够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由于大类招生并不要求学生在上学时就确定具体的学习方向,而是在经过学校的培养之后再做出选择,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以及社会发展情况做出选择,专业的选择能够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这有助于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的发展.

(四)夯实基础,培养全能型人才

大类招生之后,学生有1~2年的时间来学习基础课程,从而使自己的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更加扎实,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区分后,有助于促进学生在具体专业方面的学习,有利于新时代对人才的培养.

三、大类招生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类招生改革有助于学生保持学习热情

传统的专业招生模式是高校依据考分的高低来选择学生,同时学生也会根据考分的情况来决定要报考的学校及专业.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高校与学生都是凭借高考成绩来确定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大学学习后转专业的很少,即使是在后期的学习中发现所选专业并不适合自己,学生也会坚持学到底,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多少热情.或者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学生发现对所选专业内容并不感兴趣,然而此时想要转专业为时已晚,这样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高校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良好表现并不做严格要求,只要学生在校期间无任何重大的违纪情况,都可以顺利毕业.如此一来,很多学生一旦进入大学,便没有了高中时的学习精神,丧失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得大学学习丧失了应有的挑战性.但是采取大类招生的方式,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信心和动力,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同时,在大类招生的专业分流模式下,学生学习成绩只是衡量学生的一项指标而已,这也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

(二)大类招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通识教育的实施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学生仅仅掌握基础知识以及简单的实践技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新时代要求大学生除了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非专业知识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高校专业模式持续了很长时间,有着深远的影响.很多高校在设置专业时,只考虑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而不考虑学生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以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导致有些专业存在过于老化、专业方向大量雷同以及专业口径有限等问题[9].专业招生的最大问题是高校教育模式的功利化现象突出,严重影响到教育公平以及其严肃性,通识教育难以获得发展的平台.然而,实施高校大类招生,就可以突破专业在制度层面上的壁垒和限制,对学生的培养采取先总后分的方式,让学生在前两年先主要学习基础课程,夯实基础,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志向,将学生分至不同的专业,这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更好拓展和培养,能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高校学习质量.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视野得以开阔,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都能得到培养.

(三)当前高校大类招生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大类招生模式在我国高校招生中还不十分普遍,人们对大类招生的认识还不深刻,学生对大类招生的认识相对有限、笼统;同时大类招生以及专业分流相对空白,很多都流于形式,缺乏可操作性,这些因素都使得大类招生的不足越来越明显.想要进行大类招生,高校就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自身的状况,立足于自身发展状况,实行大类招生的相关举措.换言之,高校必须充分认识自身的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是否符合大类招生改革的要求,然后再就具体的情况进行改进,使大类招生的理念落到实处.最主要的是做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不要只注重培养通才,而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

(四)大类招生推动高校资源的优化整合

教育专家指出:“我们最主要的敌人是‘割裂’,在社会中,我们失去了文化的内聚力和共性,在大学内部,是系科制的严重的职业主义和知识的分离.”这样的问题在高校中同样存在.在传统的专业招生体制的影响下,高校的师资、教学资源、课程等所有资源的配置都是按照院系来进行区分的,资源的所有权在相应的院系手中,专业、学院之间各自为政,他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甚少,在教学方面只注重本学院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得其他专业或学院的学生接触不到最新的知识,且学生所学知识过于单一,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小,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人文素养的培养.大类招生实质上是对多个专业从不同层面进行重组,使得不同专业的课程得以被重新整合,实现学校内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同时,优化和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10],能为教学内容的改革注入新鲜血液,有助于突破专业之间原有的界限,构建新的学科体系,促进高校教育的全面发展.

四、高校大类招生改革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科学、理性界定大类划分

目前,国内对大类招生的研究并不多,有关文献[3][11]将本科阶段的大类招生分为四种:一是最大一类,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整合在一起,如北京大学的“元培实验班”以及中山大学的“逸仙班”;二是将学科大致分为自然科学而与社会科学两大类,如清华大学的“人文科学实验班”“社会科学实验班”;三是把人文社会学科或自然科学中的某一级学科进行交叉合并分类,如浙江大学的“竺可桢学院”;四是把某些相近学科分成一类,这也是很多学校都采用的模式.前两种模式普遍被重点院校采用,对普通本科没有适用性.后两种模式普遍被综合性的大学采用,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因此,对不同的学校,大类的范围应该不同.专业的设置要考虑专业口径、学校的主要办学方向、人才培养方针以及学校资金的承受能力等,从比较全面的角度来就大类划分做考量.通常来说,专业都是以学院为单位,以一级学科为范围进行划分,这种划分方法是对传统招生模式的一种继承,而不是进行大类招生的改革.这种模式有其显著的优点,极易推行,对原有教育体制的冲击小,改革过程中容易进行协调和管理.但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达不到改革的效果.

(二)立足高校实际情况,稳步推进大类招生

大类招生有助于打破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整体上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方式,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的全面化.要想实施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方案,高校就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水平.鉴于此,大类招生并不适用于所有学校.进行大类招生高校需按照自身的发展情况,准确把握自身实际,理性思考大类招生的核心理念,谨慎操作,有计划、有目的的将大类招生计划落实开来.多种实践表明,大类招生适用于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资源丰富完备,专业素质水平高,通识教育体系比较健全的综合性大学,尤其是从事研究型的综合性大学.因此,大类招生是很多“985”“211”大学的最佳选择.专业指向性特别明确的学校,如师范类学校就不适合进行大类招生.

从更深的层次来说,大类招生包括了一定的教育理念、学科建设、专业调整和重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变,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12],因此它不只是人们表面理解的招生方式的变更.新模式的改革往往会对原有的模式带来冲击,大类招生也一样,它会对原有的专业招生在办学理念、思想观念、行为模式、运作机制等方面造成冲击,对学校的硬件教学设备与软件教学资源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想要实施大类招生,高校就要进行相关的调研,对设想和构思进行反复论证,保证实施方法和策略的科学性,要逐步稳健地推进大类招生改革.同时,在实施改革措施前,要全面考虑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阻力问题,做出应对方案,一旦改革启动,便只能就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而不能使改革中途夭折,确保改革贯彻到底.高校改革中途夭折的情况真实存在过,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高校在实施改革前对困难的估计不够全面,分析不够深入,实施方案不够完善,一旦面临问题,便手足无措,最终使大类招生改革流于形式.

(三)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我国的大类招生改革只在重点院校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很多本科类院校改革的力度不够[13],就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而言,多数院校的改革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任何真正的新东西融入.它们的改革只是针对课时安排和课程内容的调整而已,并未做大幅度的整改,这使得学生的素养无法得到提高,学校的各项作用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要对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就需要高校考虑到大类招生的大背景,从管理体制、学科素质、专业背景等有关方面进行改革,充分考虑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层面上的需求,将学生的需求转化成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将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板块结合起来,形成相应的课程体系.

五、结语

促进高校大类招生改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长,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大学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

[ 参考文献]

[1] 陈廷柱.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应注意的问题[J]. 高等教育研究,2010(7):50-52.

[2] 周鹃. 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与学生党建工作转变——基于大类招生、分类培养背景的分析[J]. 学理论,2017(7):156-158.

[3] 禹奇才,蔡忠兵,苗琰. 推进高校大类招生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J]. 高教探索,2014(1):136-139.

[4] 王恒安. 高校按“大类招生培养”的研究[D]. 汕头: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 卢燕. 论高等教育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必然性[J].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9(1):95-98.

[6] 梁明亮,胡殿宇,苏东民. 高校大类招生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17(1):16-17.

[7] 李斌,罗赣虹. 高校大类招生:精英教育的一种推进模式[J]. 大学教育科学,2012(5):11-16.

[8] 郑朝荣. 高校大类招生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 教育教学论坛,2016(24):69-70.

[9] 潘潇潇. 高校大类招生改革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探讨[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3):196-197.

[10] 陈士夫,王瑛. 关于地方高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08(1):64-65.

[11] 李晶,禹奇才. 关于高校大类招生模式的若干思考[J].嘉应学院学报,2013(6):87-90.

[12] 唐苏琼. 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09(1):88-89.

[13] 赵志泉,杨玉荣,李倩茹. 高等农业院校按类招生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2):141-143.

[责任编辑:陈明]

归纳上文:上文是一篇关于招生和高校和改革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招生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招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独立学院实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若干问题与探析
【摘要】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实现人才培养多样化,推动学校转型发展,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推进“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招生与培养模式 但是独立学院实行这一招生与培养模式中出现的人.

关于地方农业院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
摘要目前,大类招生模式已经成为高……教育下一阶段的发展趋势,而且我国已经在一些重点大学进行试点,在这个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 同时一些地方的农业类院校也在积极探索、试行这一招生培养模式,参考重.

以立德树人理念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模式
一、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虽然大部分高校在思政课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学生存在认知误区当前,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
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起来、活起来,关键是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党的“十八.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