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实验教学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初高中衔接视角下的物理实验教学以打点计时器为例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实验教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31

初高中衔接视角下的物理实验教学以打点计时器为例,本文是关于实验教学毕业论文怎么写和打点计时器和高中衔接视角和物理实验教学相关论文范文例文.

实验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实验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物理实验论文实验教学和仪器杂志大学物理实验期刊物理教学杂志

摘 要:针对“打点计时器”教学中出现的困难,进行侧重于初高中衔接的教学实践研究,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能力,通过丰富感性认识、类比分析原理、利用实例讨论、展开合作学习、渗透数理结合等方法,改善教学中的困难情况.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实验教学打点计时器

初高中物理衔接是高一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通常可以从知识、方法和学科本质等方面展开研究和实践.此学段的学生,因其年龄和心理特点,可能最喜欢实验了.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地完成实验也会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许多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就是由实验串接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堂实验引导学生沿着“声、热、光、力、电”的研究道路走到高中.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多动手实验,帮助学生做好实验,从而顺利地完成初高中衔接,打好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下面以“打点计时器”教学为例,分享一些我的实践与探索.

一、打点计时器实验与初中物理实验的比较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列出的20个学生必做实验项目中,以测量为目的的实验有10个,以探究为目的的实验有9个,以及1个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其中,直接测量的有6个(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测量工具比较常见且能直接读数;间接测量的有4个[测量物理运动的速度原理:

v等于s/t;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原理:二力平衡);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原理:ρ等于m/V;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原理:P等于UI)],原理相对简单,测量和计算的过程比较简明清晰;定性探究的有6个(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定量探究的有3个(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过程相对简略,多为探究两个易测物理量间简单的数学关系.

因而,衔接阶段的学生对打点计时器比较陌生,且实验的原理和操作也相对复杂,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比较多,测量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也比较复杂;整个实验既涉及测量,也涉及探究,处理纸带时不确定因素较多,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思维水平,能全面地分析、判断和选择;计算量大,精确度要求高,需要借助图像研究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学能力,并能以严谨的态度有条理地进行实验,坚持完成烦琐的数据处理.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导致“打点计时器”教学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衔接阶段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水平、数学能力还基本停留在初中阶段,不能完全符合高中阶段的要求.针对此种情况,在“打点计时器”教学中,我立足学生身心特点和实际能力,着重在初高中衔接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二、侧重于初高中衔接的“打点计时器”教学实践

(一)丰富感性认识,激发操作兴趣

大多数高一新生对打点计时器是完全陌生的.考虑到动手操作仍是衔接阶段的学生了解事物的重要途径,我在教学中增加了学生操作的机会,以丰富学生对打点计时器的认识.

(参考教材上自制打点计时器的内容,让学生用手和笔模拟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如图1.)

师这样的“打点计时器”有什么缺点?

生打点时间间隔不一定相等.

生纸带上的点迹弯曲,说明没有沿一条直线拉动纸带.

师观察打点计时器,它是如何改进上述问题的?

生频率稳定的交流电能改进打点时间间隔不相等的问题.

生让纸带穿过两个限位孔能改进没有沿一条直线拉动纸带的问题.

师实验中应该先启动电源,还是先拉动纸带?顺序能颠倒吗?动手试一试.

生应先启动电源后拉动纸带,顺序不能颠倒.

师准备两条纸带,用手慢速拉动和快速拉动纸带各进行一次实验,在纸带上分别标注“慢”和“快”,两条纸带上的点迹有什么不同?

生慢速拉动时纸带上的点迹比较密,快速拉动时点迹比较疏.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比如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异同、碳粉纸盘或复写纸的放置技巧、实验中排除简单故障的方法等.通过操作,学生对打点计时器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为后续学习做了铺垫.

(二)类比分析原理,树立学习信心

打点计时器在衔接阶段学生的眼中是神秘的、复杂的,而实际上打点计时器的内部电磁构造与学生初中学过的电磁继电器是非常相似的,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够较快地了解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

师(出示图2)这是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图,请结合原理图思考,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为什么要及时关闭电源?

生因为线圈电阻很小,长时间通电会导致线圈过热而被烧坏.

师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振针为什么能够上下振动?如果使用直流电能使电磁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吗?

生图甲中线圈右端为S极,与铁芯相连的振针会在磁铁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图乙中线圈右端为N极,与铁芯相连的振针会在磁铁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使用交流电时,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不断改变,连续重复出现图甲、图乙的情况,使得振针连续上下振动.如果使用直流电,振针不能连续上下振动,电磁打点计时器不能正常工作.

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学生利用初中阶段已经掌握的物理知识类比了打点计时器工作原理的奥秘,树立了进一步学习使用打点计时器,进而处理相对复杂问题的信心.

(三)利用实例讨论,化抽象为具体

关于测量瞬时速度,教材中这样表述:两点间的平均速度Δx/Δt可以大致表示瞬时速度.两点距离越小,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而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

我认为这样抽象、不确定的表述,学生是难以理解的,因为初中阶段关于实验的描述多数是具体且明确的.而且从思维发展来看,衔接阶段的学生还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的深刻性远没有达到教材编者的预期要求.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借助一条实验纸带来具体分析.

关于减小测量误差的分析——

师我们在初中学过,任何测量都有误差.请大家阅读教材P98“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绝度误差和相对误差”,思考“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中的“误差”具体是指哪种误差.

生相对误差.

师使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可以认为绝对误差是0.2 mm,如果希望将相对误差控制在5%以内,所选两点间的距离至少应为多少?

生(计算得出)4.0 mm.

师如果所选定的两点间距离为2 cm,长度测量的相对误差为多少?

生(计算得出)1%.

师我们日常使用的毫米刻度尺,它的绝对误差一般是确定的,如果希望减少测量的相对误差应该怎么办?

生为了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所选的两点距离应该大一些.

关于平均速度近似瞬时速度的分析——

师如果我们选定了纸带上的两个点,如何得到这两点间的速度呢?

生可以通过Δx/Δt计算得到平均速度.

师计算得到是平均速度,那如何得到瞬时速度呢?

生将Δt取得非常非常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Δx/Δt就可以大致表示瞬时速度.

师要用两点间的平均速度Δx/Δt表示瞬时速度,所选的两点距离应该怎样?

生为了使平均速度近似等于瞬时速度,所选的两点距离应该小一些.

激发深入思考——

师这里好像有了矛盾:为了使平均速度近似等于瞬时速度,所选的两点距离应该小一些;而为了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所选的两点距离应该大一些.这一矛盾如何解决?

生我们可以采取一个折中的方案,例如取Δt等于0.1 s.

师(出示图3)从纸带点迹可以判断,小车作加速运动,用O至A段的平均速度表示A点的瞬时速度合适吗?

生不合适,偏小.

师用A至B段的平均速度表示A点的瞬时速度合适吗?

生不合适,偏大.

生(引导下得出)OB段的平均速度应该更加接近A点的瞬时速度,Δt为0.2 s,也满足“Δt非常非常小”的条件.即vA等于v-OB等于OB/2T.

至此,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讨论出了由纸带上点迹得到瞬时速度的思路,并感受了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精确的方法,突破了难点.

(四)展开合作学习,提升整体效果

合作学习强调同伴交往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作用.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会有意识地模仿同伴的行为来思考和完成具体的任务.合作学习过程中,尚未完全掌握的同学会更积极主动地思考、请教;掌握较好的同学会更认真细致地讲解、辅导,这是促进学生“最近发展区”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本次分组实验任务是:按要求完成纸带的处理和描点作图工作.在全班讨论出由纸带得到瞬时速度的思路后,各组开始动手处理纸带、描点作图.组员间的讨论此起彼伏:

生A点的瞬时速度究竟怎么算呀?

生OB段的平均速度就是A点的瞬时速度.

生不是要“Δt非常非常小”吗?OB这么长能行吗?

生OB段的时间只有0.2 s,“唰”一下就过去了.

生还要除0.2 s,要是改成除0.1 s行不行?

生你是想用OA除0.1 s表示哪一点的瞬时速度呢?

生OA之间随便哪个点,行吗?

生不行吧.(边说边画,如图4)你看,纸带是越来越快的吧,你用OA除0.1 s得到OA段的平均速度,用它来表示O点的瞬时速度显然偏大,表示A点的瞬时速度显然偏小;那同样的,表示点1的瞬时速度也偏大,表示点4的瞬时速度也偏小;表示点2的瞬时速度也偏大,表示点3的瞬时速度也偏小;用来表示点2、3之间的某一个点刚刚好,可惜没有,所以不行啊!

生也就是说某一段的平均速度最好用来表示中间那个点的瞬时速度?

生是的,所以还是除0.2 s吧,也不算太麻烦.

上述的讨论中,通过小组合作,将一位教师对几十位学生的“单向传输”变成了同学间的“多向传输”,可以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且学生的思维大多比较接近,对同一问题具有大致相同的理解方式,可以站在彼此的角度上来讲解问题,也更能理解彼此思维上的困惑和想要表达的意思,沟通更加顺畅,课堂效果自然更好.

(五)立足数学基础,渗透数理结合

在教学由实验所得的v-t图像求加速度时,部分学生遇到了难题: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我尝试用y等于kx+b和v等于at+v0的类比来讲解,但仍有部分学生不能理解.后来,通过与数学教师的交流,我了解到现在初中数学对函数的要求有所降低,导致了学生的数学基础与物理学科要求脱节的现象.在数学教师的提示下,我改用了“三角形相似法”:由图5中三角形相似可得Δv/Δv′等于Δt/Δt′,进而得到Δv/Δt等于Δv′/Δt′,即a等于a′,加速度不变.由此得到v-t图像为倾斜的直线意味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在此基础上,学生再结合实验所得v-t图像分析小车的运动情况,得到在钩码拉动下和在斜面上,小车的运动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且钩码的拉力越大,小车的加速度越大.

在与数学教师的交流中,我还了解到,高中阶段数学教学滞后于物理学科要求的情况还会发生,甚至本实验中用到的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等数学内容,学生也并没有完全掌握.我认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物理教师可以自己给学生及时填补,也可以请数学教师协助.但在渗透数理结合时,必须立足于学生现有的数学基础,不能由于数学学习的困难而影响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李新乡,张德启等.物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廖伯琴.创新人才培养:物理探究活动开发与指导[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4] 曹前程.浅谈教材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策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3(4).

[5] 邓中良.“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学案例及分析[J].物理通报,2008(2).

该文结束语:上文是一篇关于打点计时器和高中衔接视角和物理实验教学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实验教学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实验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对物理实验的作用给予充分重视,并积极展开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 教师在教学上要积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让学生的创新发展意识获得提高,从.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龚晓波(重庆市朝阳中学 重庆 400700)摘 要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手段不仅抑制学生的物理实验兴趣,同时也抑制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本文针对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

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学从一诞生就是一门以实验性为基础的学科,类似于宋明理学的格物致知观,物理学也是以穷尽现象,并再将现象演绎的基础上加以归纳,因此,又有人直接说,物理学就是一门科学 对此,笔者深感认同,因为无论是最基.

中高职衔接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
【摘 要】目前,我国中高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中……职业教育以及高……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开始得到了广泛重视 在中高职衔接的视角下研究英语教学,要从我国中高职英语教学衔接的现状,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