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文化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跟文化和情感的和弦《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实录与评析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文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6

文化和情感的和弦《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实录与评析,该文是文化方面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与《送元二使安西》和和弦和情感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期刊中国文化论文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

执教:江苏省如东县双甸镇双甸小学 佘 娟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何建军(特级教师)

一、揭示诗题,引出“送”字

师:同学们,自古多情伤离别.离别,在白居易的笔下是那生机勃勃的古原春草,在李白的眼中是那随波而去的一叶孤帆.那么在诗人王维的心中离别又是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穿越历史的隧道,回到1200多年前的唐朝,去见证那一场深情的送别.(出示课题《送元二使安西》)谁来读一读?

生读课题.

师:停顿非常恰当.(出示停顿节奏)我们一起读诗题.(生齐读)

师:诗人要送的人是谁呢?

生:元二.他是王维的一位好朋友.

师:对,他姓元,名常,因为在家中排行老二,大家就叫他——元二.这样的称呼让你感觉怎么样?

生:很亲切.

生:他们的关系很亲密!

师:是的,只有家人、朋友之间才会如此亲热地称呼.

师:“使”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生:出使.

师:你预习时关注到了书中的注释.结合书中的注释来理解,是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

师:出使可不是随随便便去一个地方,通常是带着旨意去的.一般是带着谁的旨意呢?

生:皇帝、朝廷.

师:所以,“出使”通俗一点说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被朝廷派往某地去做官.

师:当时的唐朝国力强盛,疆域辽阔,边关绵延数万里,需要大批的士兵和官员去镇守边关,保卫国家.元二正是担负着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出使安西的.

师:安西在哪儿呢?

生:今天的新疆库车.

师:现在,谁能把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生: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

生:王维送元二到安西去做官.

【评析:新课伊始,在文化视野下,由学生熟悉的送别诗入手,营造了浓郁的离愁别绪,为整堂课奠定了基调;解诗题时,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注释、日常学习的经验以及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等,让学生简要把握古诗中所描写的内容.师生互动中,学生得言、得意、得法.】

二、初读古诗,感知“送”意

师:这是一番怎样的离情别意,我们来读古诗.(出示学习提示:请认真朗读三遍:读第一遍时,注意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得字正腔圆;读第二遍时,注意把诗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读第三遍时,争取把诗的味道读出来.)

生自由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现在,谁来为大家读读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听听他的字音有没有都读准.(一生朗读,师相机红色显示诗中文字:朝、舍、更、尽)

师:读得不错,字正腔圆!

师: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一次,我们听听他是怎样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板有眼.(推荐一名学生再读)

师:听出来他是怎么停顿的吗?

生:他在每一行的第四个字后面停顿了.

师:是的,这是七言诗一般的停顿规律.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我觉得还可以这样停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样停顿更有味道.(出示带有“/”的古诗.)“/”表示古诗中的停顿,不过在吟诵时却要将它延长,这样读才有诗的韵味.

师:按照这样的节奏再自由读一读,找找诗的韵味儿.(生自由读、齐读)

【评析:诵读,古诗学习的“常规武器”.教者精心设计了诵读的三个层次:读正确,读出节奏,进而读出味道.学生拾级而上,大胆地表达和表现自己对诗歌停顿的理解,从而自由、自主地领悟到了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

三、一咏三叹,体悟“送”情

师:好朋友元二即将出使安西,诗人王维从京城长安赶到渭城来给他饯行.读着这首诗,你体会到此时此刻,王维是怎样的心情吗?

生:是依依惜别的心情.

生:心中充满了离别的伤感.

一叹:浓浓离别情

师:是啊,相见时难别亦难!这份离愁别绪就藏在字里行间.请同学们对照学习提示,再来品品这首诗.

出示学习提示:

(1)默读全诗,想一想:哪些词句传达着诗人的惜别之情?

(2)圈画出让你有所感触的词语,选择一处写写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交流.

友情提醒:结合注释和插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你的体会会更深刻哦!

(学生对照学习提示,自主学习交流)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分享.每个同学可以先交流分享一处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其他同学来补充.)

生1:我从“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更尽”一词中体会到,王维和元二喝了一杯又一杯的酒,他们是那样的依依不舍.

生2:我仿佛看到他们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就好像把满腔的情意都放在酒中.

师:是啊,都说“酒逢知己千杯少”,因为是知心朋友,无论喝多少酒也表达不了自己的情意啊!就请你带着这份情意再来读读这句诗.

(生读,师点评:你是在用心吟诵!)

生3:我从“故人”一词感受到,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是相处多年的好友.(板书:故人)(生读后两句)

生4:我从这句中的“劝”字体会到,王维不忍分别,好像在用这样的方式挽留元二呢!

师:一腔的情谊都在这个“劝”字中藏着呀!把你的感情放进去,再读.

(生读后两句,师点评:读出了恋恋不舍.)

师:这份不舍就融化在酒中!(板书:酒)我们一起读——(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评析:古诗以凝练的语言文字,刻画形象,构成某种特定的意境,来抒发诗人的情感.教者引导学生紧紧扣住诗中直接抒发惜别之情的关键词语,移情入境,展开想象,将诗中人物的一颦一动化为饱蘸情感的语言,勾勒成一幅栩栩如生的送别场景.】

二叹:依依窗外景

师: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透过窗户,看到窗外的景色,这种难舍难分的情绪会更加强烈.请同学们再读读诗的一、二两行,是哪些景物让元二与王维触景生情,离别的愁绪更浓了呢?

生1:我觉得是“朝雨”.这雨轻轻柔柔的,不大不小,刚好润湿了地面,使原本尘土飞扬的道路变得洁净清爽,真是天从人愿啊!(板书:朝雨)

生2:我觉得在临别的时候下雨,还烘托出了一种伤感的气氛,就好像是老天爷也在落泪一样呢!

师:是的,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时刻送别,真是别有深意.

生:我知道在古代“柳”的谐音是“留”,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师:是的,在我国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板书:柳)柳者,留也!不止王维,许多文人墨客都善于用“柳”来表达惜别之情,你们看——(出示,齐读)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送别》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秦观《江城子》

师:再看看他们所住的地方——

生:客舍.

师:客舍就是——

生:旅店.他们都住在旅店中,就表示,此刻他们都身在异乡.

师:是的,王维自己就曾多次出使边疆,他当然更加理解元二“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受啊!(板书:客舍)

师:此刻,渭城细雨绵绵、柳色青青,可元二却要启程去往遥远的安西,这怎能不令人惆怅!你们看,诗人在这两句诗中只字未提“离别”,却又处处充满了惜别之情,这样的写法就叫——寓情于景!(板书:寓情于景)

师:元二啊,那小雨还在不断地下着,是在挽留你的脚步吗?这惜别之情化作——(一生接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元二啊,我只身漂泊,而你也将远走他乡,怎能不令人伤感?这惜别之情化作——(一生接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元二啊,窗外杨柳依依,今朝一别,不知何时再见?这惜别之情化作——(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评析:王国维语:一切景语皆情语.细雨、客舍、杨柳恰到好处地为送别渲染了一种美好而又伤感的情绪.教者对“柳文化”适时地解读和补充,再加上一咏三叹的回环诵读,让学生如临其境.学生在古诗学习中,丰富了文化底蕴,滋润了情感.】

三叹:迢迢阳关道

师:真的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说了多少句惜别的话.然而,不忍分别终须别!元二要前往的安西离渭城有多远呢?你们猜猜看.

生:三百公里!

生:一千公里!

师:(出示图)你们看,从渭城,也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出发,一路向西,再经过甘肃敦煌西南的阳关,一共要走3000多公里,横穿大半个中国才能到达安西都护府.就是用当时最快的交通工具——马,也要走上两个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啊?

生1:这是一条漫长的路.

师:(出示沙漠组图)这还是一条怎样的路?

生2:这是一条充满危险的、艰辛的路!

师:我们不妨想象一下,这一路上,元二可能会经历些什么?

生3:一阵沙尘暴刮过来,可能他的半个身子都会被埋到沙子里去.

生4:白天,烈日灼烧着他,把他烤得口干舌燥;晚上,冷风侵袭着他,将他冻得瑟瑟发抖.

生5:就是生病了,也找不到医生,只能忍受病痛的煎熬,咬紧牙关坚持!

……

师:难怪边塞诗人岑参在诗中这样写道:(出示,学生结合注释自己读一读.)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唐·岑参)

沙碛:指沙漠、戈壁.

终朝:从早到晚.

师:读着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马蹄在流血,狂风在怒号!

师:是啊,元二踏上的将是这条崎岖、坎坷的路!此时此刻,除了不舍,你觉得王维这杯酒中还藏着什么情绪?

生:我觉得还有对朋友的关心和担忧.

师:朋友此去担负着保家卫国的使命,你觉得这杯酒中可能还包含着什么?

生:还有对朋友的祝福和希望,希望他一路平安,早日归来.

师:是啊,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都融化在这杯酒中啊!同学们,那就让我们走进王维的内心,写下他的不舍、他的担忧、他的祝福、他的叮嘱!注意,把自己当成王维,会写得更加情真意切!

元二啊,__________________……咱们再干一杯!(学生在课文纸上书写并交流.)

(在《阳关三叠》的音乐声中朗读)

生1:元二啊,你这一路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不知要遇到多少危险!我多么希望你能平平安安地到达,再平平安安地回来啊!咱们再干一杯!

师:是的,你这一去将会遇到多少坎坷与艰辛?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2:元二啊,咱们这次一分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我是多么舍不得你啊!你一定要早点回来啊!咱们再干一杯!

师:是的,你这一去要多久才能回到我的身边?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3:元二啊,你远走边疆,在那里也不知道还能不能遇到像我这样的朋友,你可一定要保重身体啊!

师:是啊,你这一去有谁可以与你喝酒,有谁可以与你聊天?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出了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这有情有义的故人了.那里还会有这温馨如家的客舍吗?还会有这依依惜别的杨柳吗?还会喝到这满是深情厚谊的酒吗?(没有了,没有了)那么,陪伴元二这一路上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

生:还有朋友之情!

师:一个字!

生:情!

师:这一切的一切都化作了一个字——情!杨柳也好,美酒也罢,永远忘不了的是朋友的深情;阳关也好,安西也罢,永远走不出的是这朋友的牵挂啊!

【评析:洋溢着“游戏精神”的“猜”,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画面、古诗、生活,有效融通.从不舍到担忧,从担忧到期盼,学生的思维不断向着情感的更深处漫溯.此刻,引导学生以言表“意”,将对古诗的理解和言语的表达融合在一起,促进了“言”“意”的和谐共生.】

四、拓展延伸,升华“送”味

师:五年以后,王维就去世了.他再也没有等到元二回来的那一天,再也没有机会和元二一起喝酒,一起聊天.这次告别竟成了永别.让我们再来吟诵这首诗,铭记这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阳关三叠》音乐起,去掉字幕)一杯酒、一首诗、一生情!和着音乐,我们一起来背诵.

师生齐诵.

师:后来,人们还把这首诗谱成了一首曲子,那就是代代传唱的《阳关三叠》.当吟诵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情感时,就可以轻轻地吟唱起来——(播放音乐).这首曲子反复吟唱会更有味道,课后我们可以跟着学唱.

师唱,生和.

师:同学们,在古代,交通极为不便,朋友分别后很难再次相逢,于是“送别诗”便在当时盛行起来.这些诗或豪迈、或委婉、或深情、或惆怅,但感情却同样真挚.

还未分别,已盼归期,诗人这样追问: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

朋友之情,山高水长,诗人这样劝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友人归去,依依不舍,诗人这样叮咛: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师:课后,请同学们走进“作业超市”,自主选择两项练习.

(1)抄写《送元二使安西》,注意行款整齐,大小一致.

(2)搜集“送别诗”,体会诗人的感情,并选择一两首背诵摘抄下来.

(3)将《送元二使安西》改写成记叙文,注意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评析:通过教者的语言渲染,将音、诗、画巧妙融合,丰富了学生的审美体验.这段千古绝唱,因此注入了新的感染力.古诗学习中,学生实现了文化视野中“送别诗”的审美建构,感受着文化和情感的和谐共振.】

上文总结,这是一篇关于文化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送元二使安西》和和弦和情感相关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以序定教,以疑促学,教学相长《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实录与评析
由于是第一次和学生见面,需要“热热身”,我请大家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有理有据地说话 今天是3月5日,我说“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请大家补充理由 第二件.

在言语实践中叩开传统文化大门《赵州桥》教学实录和评析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师河北省有个赵县,古时叫赵州,赵州有座赵州桥 请读课题 生(齐)赵州桥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现在我找几个同学读读看 (生读第1自然段)师你读得很流畅,尤其是最后的数字 (生读.

回归生活,体验语言文字之美《桂林山水》教学实录和评析
一、回顾内容,梳理结构师这两天时间,大家通读了10篇描写或介绍全国各地自然景观的文章,还从地图上了解了这些景观在什么地方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测试 不要打开文章,直接给出答案 请问,趵突泉的欣赏一.

规律探究:路径、过程和反思《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实录和评析
黄芳1执教,林晓江2评析(1.江苏省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214105;2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龙池小学,211507)一、教前思考“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设.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