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目录>材料浏览

关于华中方面毕业论文范文 与邹韬奋在华中抗日根据地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华中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6

邹韬奋在华中抗日根据地,该文是关于华中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抗日根据地和邹韬奋和华中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华中论文参考文献:

华中论文参考文献

邹韬奋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出版家、杰出的新闻记者.在抗日战争非常困难的时期,他不畏,以笔代剑,怒斥敌寇,反对投降,勇敢战斗在民族解放第一线.

1942 年11 月22 日,韬奋在上海地下组织的安排下,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华中抗日根据地.他首先到了如西县江安区的一个小村庄,大众书店同新四军苏中军区第三军分区的《江潮报》社这时正移驻在这里.40多年以后,当时在《江潮报》工作的徐中尼回忆起往事还是非常激动:“书店同志事先都不知道有谁要来,只见王兰芬挽着一位四五十岁戴眼镜的人的手臂,诸克跟随在侧,徐步走来.王兰芬欢叫着:‘邹先生来看我们了!’大家简直不敢相信.韬奋同志激动地紧握同志们的手,说:‘我回到家了.’从大后方转来的生活书店同志都像见到日夜想念中的久别的亲人一样,个个流出了热泪.”

当时敌情紧张,军部命令分区司令部确保韬奋的安全,尽快派部队护送他到苏中军区司令部去.但书店同志热情挽留他当夜在书店休息,他辞谢了分区司令部的邀请,同书店同志共叙离情.在这难忘的晚上,韬奋深情关切地询问了这些同志辗转到敌后的工作和生活.他说,这次他是路过苏中,想到军部同陈毅代军长研究在华中敌后根据地开展文化出版事业.如果情况允许,他想再通过敌后根据地到延安去,会见一直盼望能见到的.他勉励书店同志:不管在敌后如何险恶艰难,一定要坚守岗位,决不能后退,党需要我们,敌后军民需要我们.

第二天晚上,韬奋在军分区领导机关召开的欢迎晚会上,以亲临其境、耳闻目睹的经历,生动形象地介绍他在广东东江游击队的见闻.他还精辟地分析了时局,把中国的命运寄托在和八路军、新四军身上.当有人问到国民党积极反共、消极抗战,结局会不会投降日本?他回答说:“国民党蒋先生是很为难的,他挂着两块招牌,一块是三义,一块是抗战.两块招牌全丢了,他也就什么都完了!”引起了群众会心的笑声.

定于26日出版的《江潮报》第92期正在编写.他们立即改排了版面,发了一条醒目的新闻,主标题是:“运动健将邹韬奋先生抵苏北”,副题:“辗转经年备尝艰苦”,“欢迎会上畅论团结问题”.标题旁配了韬奋的速写画像.这是徐中尼按照书刊上的照片,在蜡纸上描画的.寥寥数笔勾出了韬奋的风貌,很传神.

韬奋到达苏中区党委驻地时,区党委副书记陈丕显立即出门迎接.他后来回忆道:“韬奋先生身穿古铜色呢袍,清秀的脸上架着一副黑边框眼镜,瘦弱的中等身材,约莫四十来岁.当时,韬奋先生身体欠佳,却还抱病听取我们关于苏中根据地建设的情况介绍.他手里总拿着小本子,一边听,一边记,而且问得很详细,不清楚的地方,往往询问再三.”

在新四军1师师部驻地东台县三仓河逗留期间,新四军第1师师长粟裕、苏中区行政公署主任管文蔚和陈丕显一起,跟韬奋交谈过好几次.粟裕主持了欢迎大会.韬奋在国民党迫害下,长期颠沛流离,睡不安枕,食不甘味.此时进入解放区,他第一次享受到了真正的自由,兴奋之情可想而知.

由于苏中基本上是游击根据地,战事频仍,各级党政军驻地,以及县区乡组织经常移动,为韬奋的安全考虑,苏中区的领导把他安置在海边农垦公司的地主家里,四周还布置了警戒岗哨.粟裕、陈丕显等领导希望他在苏中安静地住一段时期,增强体力,再行北上.

韬奋到达苏中区后,不顾旅途疲劳和身体虚弱,向陈丕显提出,想看一看根据地的民兵、妇抗会、儿童团、学校,深入了解基层的政治实施情况.于是,陈丕显陪同韬奋前往三仓河东部垦区采访体察.一路上,韬奋向陈丕显等人介绍了许多关于沦陷区、国统区各阶层人民抗日救亡的情况,以及他前几年赴美国、苏联及欧洲考察的观感.韬奋很健谈,而且谈得很生动.陈丕显见他身体很虚弱,旅途又很辛苦,特地关照许墩乡乡长崔宗宽买两片猪肝,给韬奋增加点营养.那时猪肝可算是最珍贵的补品了.

韬奋对解放区的一切都有强烈的兴趣.他除了参观外,还与干部、群众及各阶层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当时在新四军1师工作的夏征农也参与了接待韬奋的工作.他回忆道:“韬奋同志对于根据地的一草一木都有兴趣,每事必问,而且问得很仔细.我们从根据地的战斗情况、政权建设、人民生活、军民关系、经费来源以及文化教育等情况,都一一谈到.他对于所谈的问题,一点不含糊,稍有不明之处就立刻提问,力求把问题搞清楚,并把所谈的问题记下来.”

当时,东台县许墩乡正进行乡选,陈丕显和管文蔚陪韬奋前往.墩塘庄召开有千余群众参加的欢迎会.会场布置得十分隆重,到会群众格外兴奋,韬奋颇受感动.那时他耳朵里常流脓血,开会前还疼痛难忍.但他坚持出席会议,而且强忍疼痛,作了精采的演讲,回答人们提出的问题.他畅谈大后方民众致力于抗日救亡和运动的事迹,抨击国民党当局制造“皖南事变”的罪恶行径.最后,他热情勉励苏中军民建设好根据地,并带头振臂高呼:“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

会议结束,韬奋累得几乎瘫倒,但情绪却很好.稍稍休息了几天,他又到许墩乡参加了几次干部、群众、中小地主座谈会.他无比感慨地说:农民群众能选举乡长,只有在领导下才能做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创举,也是中国的希望所在.他还说,自己过去从事的运动,与此相比只是隔靴搔痒,如今在抗日根据地才亲眼见到真正的政治.

韬奋在苏北考察期间,一直在印证自己的信念,遇到一人一事,都和自己的追求联系起来.他对苏中根据地的文化建设、教育事业、政治赞叹不已.离开三仓河以后,韬奋由苏中区委委员刘季平陪同,继续参观考察.即将分别时,韬奋郑重而恳切地表示:“我曾经向周恩来同志提出过要求加入中国.周恩来同志回答说,‘你现在以党外人士的身份同国民党斗争,比一个员的身份作用更大.’现在我已经不能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露面,这样的时期已经过去.我希望同意我入党.”刘季平听了很高兴,立即电告华中局,转达了韬奋的心愿.

韬奋到达苏中军区以后,不断地和各级领导、干部以及普通群众进行交流,并向广大群众做过多次演讲.他还应邀为当地的报纸写文章.但由于他是受党邀请前往延安,有重大任务等着他,也由于他的耳病苏中无法治愈,军部的医疗条件比苏中好,所以苏中军区领导决定早日送他到军部去.陈丕显找到军区党委的干部施平,请他护送韬奋前往新四军军部,再由军部派人送他去延安.为了保证韬奋的安全万无一失,粟裕派了师警卫团副团长、老红军出身、战斗经验丰富的姜子和,率领一个加强连的兵力随行,和施平一起护送韬奋.

大概走了二十几天,韬奋一行到达了3师师部.师长黄克诚、参谋长洪学智和盐阜行署主任曹荻秋等领导都在驻地外迎候.韬奋很兴奋,下担架和大家一起步行到住所.黄克诚请他休息几天后为师部全体官兵作报告,韬奋说今晚休息一下,明天就可以.

第二天早饭后,千余名新四军官兵聆听了韬奋关于国内国际形势的报告.韬奋指出,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恐怖统治、官吏的贪污腐化,已经是完全了.因此,人们都把救中国、建设富强新中国的希望寄托在人身上.全场热烈鼓掌,经久不息.此后,韬奋还同各方面的人士举行了座谈,到农村到部队参观,对3师根据地的各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在苏北根据地的考察,韬奋对中国及其领导下的军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对苏北根据地有两个最深刻的印象:“第一是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忠实,充分而周到的照顾各阶级的利益,使全根据地人民紧密地团结起来,坚持了敌后抗战.第二是政治的实现,三三制的彻底执行,使政治真正成为人民大众自己的政治.他还表示要写一本关于苏北的书.他觉得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全国最模范最理想的地方,他所憧憬着的自由,在领导下的敌后根据地实现了.

韬奋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受到新四军广大指战员的热烈欢迎.他刚到达1 师师部时,陈毅代军长就打来电报,指示要保证他的安全,并希望在盐城新四军军部与韬奋共商如何在华中广大解放区开展文化出版事业.韬奋来到3师师部时,正值严寒侵袭,陈毅特地让人缝制了一件崭新的羊皮袍送给韬奋.韬奋到达盐阜区时,陈毅正好到4 师视察,接着又启程前往延安,因此他们俩没有见上面.但他们彼此敬佩,互致书信,情谊至深.韬奋在南通考察时,给几个新识的朋友写了4 幅字,两幅是文天祥的,一幅是陶渊明的,还有一幅他特意抄写了陈毅将军的诗《卫岗初战》:“故国旌旗到江南,夜半惊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以表示他对陈毅的崇敬之心.他边写边说:“血写的光辉战史,不是我用书法可能表达万一的.”

在苏北根据地期间,韬奋亲眼看到了反“扫荡”过程中解放区军民的合作情况,从而对中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他在给陈毅的信中说,“我真正的了解了的统一战线决不是只有形式的寒暄请客,而是和各阶层人民结成了生死之交”,“这是的伟大成功”.

(编辑孙素成)

小结,上文是一篇关于华中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抗日根据地和邹韬奋和华中相关华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姚依林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革命经历
徐玉凤姚依林是从封建官僚大家庭中走出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1935年11月加入中国,是一二·九抗日爱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在全国抗日战争中,他参与领导了冀东抗日,参加了建立和巩固平西抗.

抗日让人现原形
1933年3月12日至3月24日,第二十九军用大刀砍得日本人屁滚尿流,取得了喜峰口战役的胜利 一时间全国振奋,喊出了“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口号,报纸争相报道 当时桂系黄绍.

刘秀以韬养晦
摘自南风窗张国刚 文刘秀跟随兄长刘演造王莽政权的反 从舂陵乡起兵到攻打湖阳县,舂陵兵与常林、下江兵一起作战,小试锋芒,获得初胜 “军中分财物不均”,战利品分配起冲突,差点火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