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斗士邹韬奋论文范本 和斗士邹韬奋:以笔代,六次流亡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主题:民主斗士邹韬奋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5

斗士邹韬奋:以笔代,六次流亡,该文是关于*斗士邹韬奋方面本科论文范文和邹韬奋和流亡和斗士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民主斗士邹韬奋论文参考文献:

民主斗士邹韬奋论文参考文献 隔代教育论文医学论文代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1926 年10 月,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黄炎培的推荐下,邹韬奋接手《生活》周刊.1931 年9 月18 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东三省.邹韬奋倾尽全力,把《生活》周刊作为动员的号角,揭露日本强盗的残暴行径,对不抵抗主义的方针和政策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国民党当局当时正在对和革命力量进行军事上和文化上的“围剿”,对主张抗日反对内战的报刊视为眼中钉.黄炎培是《申报》的董事长,而《生活》周刊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机关刊物,都与黄炎培有关.把黄炎培申斥了一顿,要《申报》和《生活》周刊改变态度,拥护国民党,否则就要查封.

在的高压下,《申报》再不登批评国民党的文章.黄炎培要求邹韬奋改变政治态度,否则就声明与中华职业教育社脱离关系.邹韬奋坚决拒绝改变政治态度,同意与职教社脱离关系,由他自己负责办下去.国民党政府对《生活》周刊先是恫吓,进而下令禁止邮寄,直到最后查禁.邹韬奋在这些伎俩面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1932 年12 月,邹韬奋参加宋庆龄、鲁迅和蔡元培发起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被推举为执行委员.1933 年6 月18 日,民权保障同盟秘书长杨杏佛被特务.邹韬奋的名字也被列入黑名单.朋友们从安全考虑,劝他暂时躲避一下.1933 年7 月,邹韬奋离开祖国,开始了第一次流亡.

“不做陈布雷第二”1935 年8 月27 日,邹韬奋从美国回到上海.当时,日军大批入关,策动华北五省“自治”,而国民党政府却“对于友邦,务敦睦谊”.1935 年11 月16 日,邹韬奋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但是《大众生活》只办了16 期,就被国民党关闭了.12 月9 日,北平爱国学生和知识分子掀起了抗日救国的“一二九”运动.消息传到上海,邹韬奋立即予以最热烈的声援.国民党政府十分害怕,使用各种卑鄙的手段对付《大众生活》,并对邹韬奋进行毁谤和恫吓.指派复兴社总书记刘健群和国民党部长张道藩为说客,找邹韬奋谈话.刘健群恐吓说:“今日杀一个邹韬奋,绝对不会发生什么问题!”邹韬奋针锋相对地回答:“个人生死早置度外!”

刘健群、张道藩回南京不久,杜月笙又奉之命,准备“亲自陪送”邹韬奋到南京“当面一谈”.邹韬奋不为权势所动,坚决回绝.一个和走得近的银行家对邹韬奋说:“你拂逆了老蒋的意志,看来只得再度流亡了.”处境危殆,邹韬奋考虑再三,不得不再度流亡.这次,他出走到了香港.时隔数年后,张群在重庆向邹韬奋无意间透露:“那次接你到南京,是蒋寻奇才,因为陈布雷太忙,要你留在南京帮帮布雷先生的忙.”竟要邹韬奋做“陈布雷第二”,殊不知邹韬奋是硬骨头.( 注:陈布雷是“国民党第一支笔”,号称“的文胆”.)“转移阵地的流亡”多年来,邹韬奋一直希望办一种合乎大众需要的日报.1936 年6 月7 日,《生活日报》在香港的贫民窟诞生.《生活日报》在香港出版55 天,共出5 期,日销量为2 万份.但是,由于香港偏离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没法满足读者的要求.8月1 日,《生活日报》迁移到上海,邹韬奋不顾个人安危,也跟着回到上海.但因国民党政府不给办登记手续,《生活日报》没有再和读者见面.此后,邹韬奋积极参与援助绥远抗战,积极支持日商纱厂工人罢工,在《生活星期刊》发表社论积极声援.正当邹韬奋和救国会领导人一起积极推动政府实行抗日救亡国策,1936 年11 月22 日深夜,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罪逮捕了他,同时被捕的还有沈钧儒、沙千里、史良、王造时、李公朴、章乃器,这就是轰动中外的“七君子事件”.1937 年8 月3 日,邹韬奋从苏州狱中释放,回到上海,立马投入到全国团结御侮的活动中.11 月12 日,上海沦陷.邹韬奋和他的挚友以及生活书店的大部分干部准备西撤,重点是重庆和西安等地,并部署内地开设分店.

11 月27 日,邹韬奋坐一条法国船离开上海.邹韬奋对这次流亡的心情曾说:“第三次流亡的心理,和第一、二两次以及以后几次都迥然不同.”这次是因为“转移阵地的流亡,也只是为工作的转移地点.”唯其如此,“这次的流亡更富有向前积极努力奋斗的意义.”在重庆引起国民党嫉恨从武汉到重庆后,在抗战的大形势下,邹韬奋不失时机地发展生活书店,经过努力,不到两年时间里,在50 多处开设了分店.生活书店不断扩张及出版大量进步书籍,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嫉恨,于是,生活书店和邹韬奋便成了他们连连打击的目标,大批分店遭封,大批工作人员被捕.到1940 年6 月,生活书店50 多个分店,只剩下6 个分店.国民党对生活书店如此摧残,邹韬奋愤怒不止,他到,找到部长叶楚伧、副部长潘公展,请他们主持公道.叶、潘佯说他们不知道此事,是“地方党部的行为”.其实,这是推托的谎言,真相是国民党党部把生活书店看做眼中钉,叶楚伧和潘公展公然提出:要生活书店和国民党管的出版社联合.

1941 年1 月,国民党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一些反动报刊迎合国民党要求,大骂新四军,只有邹韬奋卓尔不群,自成观点写成一篇.正准备发表,遭国民党新闻审查官扣留,《全民抗战》被勒令停刊.紧接着,生活书店在昆明、成都、桂林、贵阳等5 个分店全被查封,只保留了重庆一个分店了.同样,读书出版社和新知书店的所有分店,除重庆外,也被封闭了.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之下,邹韬奋决意离开.2 月25 日,邹韬奋告别重庆.刚刚到达桂林,当地国民党特务就接到电报:扣留邹韬奋.不等特务们作出反应,邹韬奋就乘飞机去了香港.

“文化游击队从香港转移”邹韬奋一到香港,就与先期抵达香港的范长江,作了一次心情舒畅的交谈.在范长江的鼓动下,邹韬奋为《华商报》撰写长篇,把他在重庆参加政治活动所接触的事实做一番检讨,以助运动.这就是长篇连载《抗战以来》.

1941 年4 月间,大批文化人从重庆、桂林等地纷纷到了香港,香港的文化空气盛极一时.正是这个时候,邹韬奋把在上海出刊被查禁的《大众生活》周刊在香港复刊.邹韬奋除了参加政治活动外,主要精力和时间,投入编刊物和写文章中.1941 年12 月8 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九龙、香港被日本占领.邹韬奋成为日本间谍和汪伪特务以及国民党特务所关注的对象.在此之后的一个月时间里,邹韬奋不断地搬迁、躲藏、流离失所.在此时,一场由领导的一场大救援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周恩来特别关注当时国民党特务准备迫害的柳亚子和邹韬奋,致电南方工委书记方方,指定专人负责护送,确保他们的安全.经地下组织周密安排,1942 年1 月11 日,邹韬奋离港奔赴东江游击区.在欢迎会上,邹韬奋自喻是跟随“文化游击队”从香港转移阵地回来.在东江,生活困难,战斗激烈,邹韬奋全然不顾,依然进行忘我的工作,作报告、写文章.可是,不久,东江游击司令部接到南方局通知,说国民党当局已秘密下令通缉邹韬奋,指令各特务机关严密监视邹韬奋行踪.党组织征得邹韬奋同意,让他去广东梅县乡下暂住.

“到八路军、新四军方面去”1942 年4 月,邹韬奋以香港某某商行股东李尚清的名字,寓居在梅县江头村陈启昌家中.在梅县乡下,邹韬奋过着紧张而又充实的隐居生活.周恩来认为,邹韬奋隐居在广东乡下不一定就不出问题,为了保证他的安全,并使他能为革命继续发挥他的作用,建议邹韬奋考虑是否前去苏北抗日根据地,还可以从那里转赴延安.邹韬奋接受劝告,决意到苏北去.他十分愤慨地认识到:“我毕生办刊物,做记者、开书店,简直是‘题残稿纸百万张,写秃毛锥十万管’了,但政权军权还在手里,他一声令下,就可以使千万人头落地!千万本书籍杂志焚毁!连我这样的文弱书生、空谈爱国者,他都一再使我流离失所,家散人亡呢!我现在彻底觉悟了,我要到八路军和新四军方面去,在、周恩来、朱德等同志领导下,参加革命斗争.”9 月27 日,邹韬奋告别梅县江头村,又走上了流亡的路途,前往沦陷区上海,然后从那里到苏北解放区,这是他一生中第六次流亡,也是最后一次.

( 据《世纪风采》)——/附录/——邹韬奋临终申请加入1944 年7 月24 日7 时20 分,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邹韬奋因耳癌在上海病逝,年仅49 岁.他在遗嘱中说:“我自愧能力薄弱,贡献微小,20 余年追随诸先生,努力于民族解放、政治和进步文化事业,竭尽愚钝,全力以赴,虽颠沛流离,艰苦危难,甘之如饴……我死后,恳切要求严格审查我一生奋斗的历史,如其合格,请追认入党.”对邹韬奋给予了高度评价:“接读韬奋遗嘱,更增加我们的感奋,韬奋先生十余年为救国运动,为政治,为文化副业,奋斗不息,虽坐监流亡,决不屈于,决不改变主张,直到最后一息,犹殷殷以祖国人民为念,其精神将长在人间,其著作将永垂不朽.”邹韬奋逝世后,接受了他临终的请求,追认他为中国党员.

本文结论,这篇文章为一篇适合邹韬奋和流亡和斗士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斗士邹韬奋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斗士邹韬奋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致敬永远的强者邹市明:痛失金腰带,你虽败犹荣
2017年7月28日晚,WBO蝇量级世界金腰带争夺战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震撼上演,邹市明迎战日本选手木村翔,在第11回合时,邹市明被木村翔连续重拳击倒,痛失金腰带 36岁老将邹市明泪洒赛场,向全场观众致.

邹韬奋在华中抗日根据地
邹韬奋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出版家、杰出的新闻记者 在抗日战争非常困难的时期,他不畏,以笔代剑,怒斥敌寇,反对投降,勇敢战斗在民族解放第一线 1942 年11 月22 日,韬奋在上海地下组织的安排下,来到了.

李可染夫人邹佩珠:为爱倾尽一生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 岁时学画山水 43 岁任美术学院教授,49 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

边陲行者:一家三代人的坚
“徐徐前行”四个字,是对徐氏家族三代人“走边儿”故事的凝练概括 40后的“老徐”用一台摩托车、一部胶卷相机,行走边疆8万里;70.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