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职业教育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模式比较类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主题:职业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7

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模式比较,该文是职业教育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跟高等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和衔接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职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职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职业教育论文现代职业教育期刊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摘 要:本文对国外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模式的类型、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与比较;对国内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探究不同的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模式的优势与劣势、运行规律、发展路径等;最后提出省域内不同的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衔接贯通时应注意的主要方面.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模式;探讨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并特别强调要完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理性审视当前职业教育的现状,有效衔接贯通省域内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关系到本省中、高职教育各自的精准定位,更关系到本省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省域内产教融合的必然要求.这不仅具有职业教育理论性探讨意义,更是新时代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选择.

一、国外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模式比较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当前,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大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要已转变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强势迈进,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任何时候来得更为迫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充分体现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出发点,借鉴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成功经验,比较分析各国中高职衔接的模式特点,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着眼于服务全面深化职教改革,有效衔接贯通省域内中高职人才培养“立交桥”,办人民满意的现代职业教育,以适应职教学生可持续、全面发展需求,更好服务于产教融合发展.

综观西方发达国家,各国中高职衔接的模式不尽相同,甚至差别很大,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文凭等值衔接模式”,以西方老牌发达国家英国为典型.该模式认可不同层次职业资格与相应普通学校教育文凭的等值关系,并通过国家制定的职业资格认可制度加以保证,普通教育的文凭与通过职教并获得国家认定的职业资格是等值、同效的,通过职教获得国家认定的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可以取得相对应上一层级的普通高等教育的升学权利.同层级职业资格证与普通学校获得文凭在升学、就业方面是同等效力的.二是“通过预备教育(专门补习或工作经历)衔接模式”,以西方制造强国德国为典型.德国中职学生是不能直接升入高职类大学的,中职毕业生如果要进入高职类大学学习深造,不仅要具备高中毕业的文化水平(经过专业高中文化补习),或一定时限的相关企业的从业经验,两者具备才能获得高职教育的入学资格.因此,德国这种中高职衔接模式更规范,不仅保证中职生升入高职院校的文化水平,更强调中职生实际技能水平,对德国保持其长期的世界先进制造水平功不可没.三是“一体化衔接模式”,以美国为代表.该模式是通过对中高职教学大纲、课程设置体现二者分层性、递进性,从而构成中高职教育体系.二者通过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有效衔接的方式接轨,中职学生可以直接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体现学制一体化模式.

西方各国中高职衔接的模式如果从办学实际、学制结构等特征上也可划分为两种衔接模式,一种是中、高职分别办学,各自独立,中职学校的学生可以参加由高职院校组织的对口升学考试,择优录取中职生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另一种是由中、高职院校通过统一课程设置,学生可在校际间分阶段完成中、高职学习课程,也可以在一个校内完成中、高两阶段学习课程.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继续学习深造,延长中职生学习时间,更好适应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二、国内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模式研究比较分析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准确定位中、高职教育层次性,构建中、高职有效衔接贯通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中职优秀学生提高学历、技能的要求,形成政府主导、院校主体和企业发力的高效职业教育合力机制,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于中高职有效衔接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国内学者主要是从学制角度进行研究的,如李玉保、刘斌、刘国栋等学者从学制角度,对中高职衔接的模式划分如下:“一贯制”模式、对口招生模式、直通式模式.刘迎春等人则认为当前我国中、高职有效衔接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可分为一体化结构和独立结构两种类型;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助理研究员杨长亮主要从中、高职院校之间的衔接方式及相互关系,将其分为中高职一体化、行业集团化办学、区域集团化办学、自由组合等模式.

中高职一体化模式.该模式是所有模式中结合最紧密的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方式,实际上是在同一个学校内分为中、高职两个部门,对中、高职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进行统一设计,由于是同一所学校便于教学管理.但由于高职部普遍高于中职部,两者在同一所学校,地位却不平等.对于中职阶段师资、实训等方面投入不够,教学管理也不够严格,导致中职教育特色没有突显,创新意识不够.这些都导致中、高职衔接贯通存在不足,由于是一体化办学,中职生升入高职较容易,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不足,导致进入高职阶段学习大多数存在困难,这也使当前开展中高职一体化的职业院校逐渐减少.

行业集团化办学模式.该模式是依托某一行业,组建职教集团对同一行业的中高职院校开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中、高职学校依据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依托于自身专业优势,对中、高职进行有效衔接贯通,贯通专业可以贴近行业需要,专业定位相对精准,中职生国家免学费政策落实较为到位.由于中职生进入高职院校需要择优录取,中职生虽然专业技能方面比普高生要好,但文化水平方面有待加强.该模式目前是我国中、高职有效衔接贯通应用最广的,能依据行业、产业发展有效对中、高职人才进行调控,更加符合当前产教融合发展要求,有利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但由于学生中、高职分别在不同学校学习,对课程设置、实训等方面有一定重复,难以开展一体化课程设计,内部管理体制不畅通.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强化职教集团内部管理体制创新,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参与积极性,国家可以从税收方面给予参与企业一定的优惠,依据当前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对中职院校在师资、实训等方面重点配置、投入,强化对中职学生通识文化水平的提升,在职教集团内部中、高职以互利共赢、求同存异的态度来发展相互联系,突显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创新产教融合机制,使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体系更畅通、更有效.

区域集团化办学模式.该模式立足区域经济需要,对同一区域的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统一规划、调控,有利于职业教育的主管行政部门对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统一政策、经费管理,在师资调配、教学管理等方面有一定地域便利,有利于联合管理.但由于区域内各中、高职专业优势、特色不尽相同,人才培养定位不同,导致贯通专业基础不均衡,很难发挥学校、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主动性,势必影响到培养效果.

自由组合模式.该模式不受制于中高职一体化、行业集团化办学、区域集团化办学模式的限制,是上述三种模式之外的自由组合模式.该模式的优势在于为中、高职教育有效贯通培养提出了多种可能性,更多体现学校人才培养方面的强强联合,但获得职业教育的主管行政部门对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政策、经费支持力度较弱,院校之间由于主要领导替换易导致合作贯通培养出现困境.

三、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衔接方面的问题还很多,通过国内外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模式比较研究,作者认为不管采用何种模式都必须以省域内社会经济为基础,都应结合本省产业布局及未来区域对各类技能人才需求规律,合理建构适应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各层次递次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既涉及省域内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又关系到能否提高本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通过对国内外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模式现状的阐述,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不足:一是中高职定位与差异问题至今仍在争论之中,培养目标比较含糊,缺乏清晰的差异定位和体系规划,中高职衔接缺乏有力的理论依据.因此,必须明确省域内中高职定位,实行分类培养,共同发展,为区域内对各类技能人才需求提供合理、优质教育.二是目前学术界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于中高职各种人才培养衔接模式所涉及的培养目标、内容、课程等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特别是课程开发与衔接缺乏有力的理论依据,导致培养目标不明确,各类课程开发更需科学、合理,更应在中职教育加大实训设备及场地的建设,注重中高职各种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加大对中职师资的培养力度.三是中高职人才培养有效衔接模式既涉及宏观教育体制的衔接,也涉及微观教学领域的衔接,具体包括教育体制、招生考试制度、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材、职业能力培养的衔接等.要借用知识经济发展理论,即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理论,更加注重省域内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模式的可行性和现实性,分析省域内不同的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模式在培养规模、资源协同、品牌优势等方面的差异,深入探究省域内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有效地整合省域内不同的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结合省域内产业布局及未来区域对各类技能人才需求规律,合理建构适应省域内社会经济建设的各层次递次贯通的现代职教体系,为职业教育各类学生的成长成材建构合理、有效的“立交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概括总结:这是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和衔接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职业教育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职业教育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摘要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既是高……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对高……职业教育质量进行检验的严格标准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图分.

新时期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路径
摘要河北地质职工大学是以地质类专业为主的,长江以北地区唯一一所拥有区域特色的专业种类齐全的高级职业院校 院校秉承特色办学、立足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利用地矿局行业办学优势,积极与河北省地矿局下属二十多家单.

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摘要从2005年起,我国就将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到了国家政策层面,从多个文件中可以看到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子,2005年11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

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成人高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崔少博(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1)【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转型已成为定局,同时应用型高校的创建也是我国高……院校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必须转变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