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残疾儿童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跟农村残疾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主题:残疾儿童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3

农村残疾儿童家庭教育方法,本文是残疾儿童有关论文范文集跟残疾儿童和家庭教育和初探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残疾儿童论文参考文献:

残疾儿童论文参考文献 国家级期刊的查询方法论文调查方法农村新技术杂志论文方法有哪些

保定市蠡县特殊教育学校 赵敏 王坤

摘 要:在特殊教育中,家庭教育至关重要,而我国农村特殊教育中的家庭教育远远落后于普教学生的家庭教育.由于父母对残疾孩子学习、康复专业知识的欠缺等问题,造成了残疾孩子的教育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大包大揽,要么置之不理.我们的家长要学会正视自己孩子的残疾,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了解孩子特点并同学校积极合作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参与到教育教学当中,做好学生的家庭教师.学校也要积极探索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的家校互动模式,特别是要利用好先进的、家长易于接受的先进沟通工具.

关键词:特殊教育 家庭现状 转变心理 家校配合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个子系统,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离开哪一个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在这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许多力量参与人的教育过程,第一是家庭,第二是教师,第三是集体,第四是孩子……”.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残疾儿童的教育是特殊教育的一部分,通常人们所说的狭义的特殊教育,主要包括感观残疾(盲、聋)、肢体残疾.语言残疾、病残和智力残疾五大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接触身心障碍儿童时间最多、最了解特殊儿童的人,因此在帮助残疾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地位及重要性绝不亚于教师或相关专业人员,父母的角色与任务也是任何人不能取代的.而在我国农村,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有些问题非常令人担忧,必须引起重视,本文就此问题略述己见.

一、农村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一)由于残疾儿童的父母生活在农村,文化水平一般较低,不熟悉国家有关特殊教育的政策和法规,不了解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懂得特殊儿童缺陷补偿和矫正方法,不能正确看待孩子的残疾,因此产生了教育无用论,认为自己作为残疾儿童的家长本身就是人生中的不幸,孩子成了家庭中的沉重包袱,甚至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家有残疾儿童,于是让孩子呆在家里,不与外界接触,更不会带他们出去感知丰富多彩的世界.还有的家长觉着孩子残疾是自己的过错,于是对孩子过分迁就忍让,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尽力满足孩子的要求.

(二)有些残疾儿童的父母本身也是残障人员或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家长完全把孩子交给隔辈家长抚养,隔辈家长对待残疾孩子或溺爱迁就、百依百顺,或歧视嫌弃、任其发展,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这样不仅忘记了教育残疾儿童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耽误了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影响了身心健康成长.

(三)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残疾儿童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对绝大多数家长而言无疑是个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对家长造成精神上、物质上的巨大负担.大量的金钱支出、长期的精神紧张和体力透支,让家长力不从心,对残疾儿童的教育缺乏科学的观念、规划和方法.由于残疾儿童有独特的教育需求,对家长而言就构成了特别的冲击与挑战.他们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急躁和焦虑情绪,不能很好地体谅孩子的真实感受,导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不耐心、不冷静.有的信心缺失,认为孩子将来也很难有出息,从而悲观放弃.

二、农村残疾儿童家庭教育方法初探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家长,并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或是在校学生的问题管理,或是送教到家的教育方法传授,与家长进行了多次的沟通与交流.我们的认识和做法是:

(一)正视现实,转变心理,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1.正视残疾事实,热爱孩子

无论是原性性还是继发性的残疾、障碍儿童的家长,在发现孩子有残疾或障碍时,往往经历了震惊、绝望、乱投医、放弃几个阶段的心理路程.事实上,作为家长最正确的做法是接受现实,理性接纳孩子的特殊性,尽早从不良的心理氛围中转变过来,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给孩子足够的温暖和安全感,尽快带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与训练.家长要注意引导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其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怯懦、任性、粗暴以及敏感的不良心理品质,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建立健全的人格.

对于特殊儿童,父母要给予更多的亲情关爱和家庭温暖,尊重、亲近孩子,多给予其平等参与家庭生活的机会和权力.家长在教育特殊儿童的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孩子将来是必须要走入社会、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的,所以要尽早让他们学会与外界沟通,与人交流,学会适应社会,学会一技之长.关爱并不溺爱,要多跟残疾孩子交流谈心,多鼓励他们,同时给他们提出努力方向和目标,和他们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与痛苦.

2.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家长在正视孩子残疾的基础上,要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不能因为孩子的某种缺陷而将他们限制于封闭的家庭环境中,过度地保护孩子,而是要帮助孩子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走向社会,让他们享有与健全人相同的基本权益.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相信即使孩子有残疾,但他们也有潜能,通过教育也能促进其潜能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未来既要有设想,又不要有幻想,应根据时展的需要以及残疾儿童自身存在的潜力来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观念,把孩子培养成残而不废的人.在教育抚养的过程中或许会遇到很多挫折或困难,但家长一定要及时地调整心态,因为家长言行、思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所以在教养的过程中要有充分的爱心、耐心、恒心,成为合格的“家庭教师”.

(二)配合学校,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1.开展家庭辅导

父母是最直接、最深刻了解自己子女状况的人,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养,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而有效的补充.残疾孩子如果想在学校接受教育及在社会上独立地生存,适应能力是最基础的条件.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出来的,残疾儿童的家长要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出发,不要过于低估孩子的能力,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尽快地获得基本的生活技能.只有在家庭中训练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使孩子在学校顺利地接受教育.

2.参与学校教育

家长与教师有着共同愿望和目的,那就是让残疾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所以,家庭要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去,按时参加家长会,或通过书信、网络、电话、面谈等方法及时跟教师交流沟通,向老师提供孩子的个性、成长史、孩子在家的表现等,同时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学习情况,获得孩子的心理、思想上的动态.通过这种双向沟通,使学校教师和家长的目标有连续性和一致性.残疾儿童的课程开发和教学安排,家长也要积极和学校合作,和学校共同制定出最适合自己孩子的课程.

3.推广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作为未来特殊教育的趋势,家长对融合教育应该有正确的态度,了解其重要性.因为残疾孩子在经过一系列的教育后,最终回归的还是社会,要想让残疾孩子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尽早地让他们参与社会活动,适应社会,融合教育势在必行.学校作为融合教育的实践者,不是单一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以及社会各界支持.如:以残疾儿童为主,适时参加与一般幼儿的共同学习、共同活动;找适时机会接触正常的社会环境,参与正常的社会活动.

三、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作为家长,由于平时很难接触到有关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所以特殊教育的对象不单是特殊的学生,还应包括他们的家长.要想让家庭教育充分发挥作用,学校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开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家庭教育方法,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家长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教育心得.

(二)学校利用现有资源对家长加大宣传和教育,如:开展心理疏导课堂、召开家长会、播放特殊儿童教育宣传片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到自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学校和社会的被动性宣传转变为家长主动接受了解更新理念.

(三)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人和人的联系不仅仅局限在面对面或者是电话的沟通.微信、、微博等现代的沟通工具更容易让家长接受,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工具的沟通功能.例如:微信群不仅仅是发个通知、留个作业,而是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随时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并通过学生的表现指导家庭配合方案.

总之,要让残疾儿童家长更主动更充分参与到学校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中来,发挥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配合与协助,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残疾儿童,给他们良好的教育,在社会上享有平等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晓角)

结束语:该文是关于残疾儿童和家庭教育和初探方面的残疾儿童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残疾儿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
武安市石洞乡史二庄小学教师 吴艳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正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由于父母在城市打工、孩子交与祖辈或者亲戚照看,农村儿童与正常的父母家庭教育脱轨 家庭教育的缺失使留守在农村的儿童在.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和
【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正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农村条件艰苦,为了生计,父母在城市打工、孩子交与祖辈或者亲戚照看,农村留守儿童与正常的家庭教育脱轨 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农村留守儿童在基本的生活.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山东省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民到外省就业,留守儿童相对也比较多,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典型地区 阳谷县是山东省聊城市下属县,存在明显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目前,阳谷县全县小学总人数.

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状况比较探究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b 2018 12 066摘要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开创新时代新局面“一.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