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人物形象论文范文 与《雅典的泰门》和《李尔王》主人公人物形象异同对比分析方面论文范文

主题:人物形象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6

《雅典的泰门》和《李尔王》主人公人物形象异同对比分析,该文是人物形象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跟《雅典的泰门》和《李尔王》和对比分析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人物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人物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李约瑟难题论文人物分析论文历史人物论文人物论文

摘 要:《雅典的泰门》和《李尔王》这两部作品,无论是故事情节发展还是主人公的遭遇都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但是,剧作中,对他们二者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较大的差别.具体而言,泰门的原始自然性和李尔的自负性,泰门转变后的反击和李尔转变后的反思;剧本的背景环境相似性和差异性导致二人不同的性格转变;人文思想在人物身上的覆灭与回归等.

关键词:《雅典的泰门》;《李尔王》;泰门;李尔;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当我们对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的时候,首先要寻找一个大的前提,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是很难进行比较的,就算进行了比较也通常是无意义的.所以我们进行比较的时候,首先的基点是我们的比较对象是有共同点或者相似点.《雅典的泰门》和《李尔王》这两部作品出自同一个作者,并且同样是悲剧,大的历史环境背景也基本相同,最重要的是进行比较的主人公的遭遇情况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被人欺骗,从被众人瞩目到被众人抛弃;一个是万贯家财的贵族沦落到一贫如洗资不抵债,一个是身居高位的国王被抛弃荒野.那么这两位遭遇相似的主人公的性格有哪些相同或不同之处?莎士比亚塑造的这两个人物形象分别寄托了什么样的思想或者象征了什么意义?同时莎士比亚对于这两个主人公在创作和设计上艺术手法有什么不同?本文对两个主人公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且结合戏剧的背景环境、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人文思想的回归与覆灭进行比较分析.

一、泰门和李尔王两个主人公的性格差别

(一)泰门的原始性自然性和李尔王的自负性

泰门的性格体现着一种最自然最原始的单纯和朴实,他出身为雅典的贵族,并且喜欢广交朋友,不管朋友有什么困难他都慷慨相助.他拥有很多财产,但是他自己并不贪图富贵,他送人珠宝和马匹,乐善好施,凡是有需要他帮助的人,他从来不拒绝,就算别人故意欺骗他而获得财产他也不在乎,他觉得自己对别人好,当自己有难处的时候,别人也一定会来帮助他.这其实体现了一种非理智的自然个性.人的最初本性是善良还是邪恶是一个哲学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人类的最原始社会中并没有出现压迫,无论食物还是其他财产都是均分和共同拥有的.后来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产生了不同的文明和规则,包括等级,包括阶级,包括尔虞我诈,所以泰门的性格和情商就是一个几岁的孩童而已.我们现在读到这部剧还觉得泰门这个人物的性格很荒唐,但是如果我们把泰门看成一个小孩子,那么他的所作所为似乎就合情合理了,所以泰门的性格实际上是幼稚的原始自然个性,人们对他的欺骗就像是对一个小孩子的欺骗.

相比泰门,李尔王的极端性格并不是幼稚,而是自负.李尔王内心是知道利益的划分的,这点和泰门完全不同.泰门是压根不知道怎么划分和经营自己的利益,把自己的财产拱手相送.如果李尔王像泰门那般幼稚的话,恐怕自己的国家早就送给别人了,更别说治理一个国家.李尔王故事发生的原因是因为李尔王年事已高,欲将自己的土地和权力划分给三个女儿,他和泰门完全相反的一点是李尔王是主动要求自己的女儿对自己吹捧、赞美、承诺.他做为一个国王,对吹捧和奉承是极为享受的,他的身份地位决定了自负的个性.李尔王是被自负冲昏了头脑.甚至当李尔权力旁落时,他仍然幻想着国王般的待遇,他心里的自负以及对权力的与大女儿和二女儿对待他的态度格格不入,最终被赶出了家门流落荒野.而泰门则恰恰相反,泰门并没有要求自己的朋友对自己阿谀奉承,一切施舍都是他自己本人愿意,驱使泰门的所作所为的是他的自然本性.

(二)泰门的反击和李尔的反思

泰门和李尔王最后的结局都死去了,但是细细分析,两者死前有较大的不同.首先是泰门在对众人失望后的态度,当泰门家里的钱财全都散尽之后,泰门并没有马上意识到尴尬的局面.反而还一心以为自己有很多朋友会帮助自己,认为即使自己贫穷也是一种幸运的事情.然而他的所谓的“朋友”对他落井下石、恩将仇报、甚至有的人直接讨债逼债,之后泰门意识到了人性的丑恶,他经历一段时间的痛苦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复仇.缺乏理性的泰门马上准备反击,通过邀请朋友赴宴来对朋友进行羞辱.他把温水泼到了那些所谓的朋友身上,并且骂他们狼心狗肺,没有人性,虽然这种反击方式十分幼稚,只是逞一时之勇,但是却十分符合泰门的性格,这是有仇就报、直接反击的原始自然本性.在受到打击之后,泰门流落到野外的洞穴去居住,泰门的自然原始本性使他开始讨厌雅典城里的所有人,甚至他开始讨厌人,泰门认为,只要是人就是丑陋邪恶的,他厌恶所有的人.直到有一天他那个忠实的管家佛莱维斯来到了他的洞穴门口,他不得不承认世界上确实还有诚实可靠的人,但这时候泰门的原始自然本性又体现了出来,他还是把这个老实人赶走了,因为就算是忠实诚实的人也是人,心智不成熟的泰门已经讨厌了所以人.莎士比亚笔下的主人公往往有二元对立性,但是泰门身上的性格并不具有这一点,泰门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可能是因为往往最纯粹的人受到欺骗之后最容易走到极端的缘故,泰门开始讨厌一切雅典城里的人,当雅典城危险的时候,泰门不仅没有接受元老们的请求去帮助雅典人打败入侵者,甚至还把捡到的金子分给入侵者让他们把雅典城夷为平地.

李尔的转变则和泰门有很大的不同,李尔不像泰门那么单纯的转变,相比泰门而言,李尔在复仇上多了成熟的、真正具有大智慧的、洞察世情的可敬、可畏、可亲之人,人性甚至神性的光芒在他身上闪烁.泰门像一个被人欺骗的傻孩子,而李尔却更像一个浪子回头的好汉.在李尔过度的自负被重重打击之后,李尔并没有像弄人说的那样去给女儿求情以换回温暖的一席之地,而是甘心流浪荒野,保留自己的尊严,并且着手准备复仇的计划.与此同时,李尔表现出了一个完全的忏悔的形象.就像李尔之前想的那样,他认为他的权力是神所赋予的,所以李尔转变后不断地进行了自我反思.李尔的人性因素逐步地向神性方向靠拢.相比泰门的反方向发展,李尔更是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不断改正.例如在法军的军营里,李尔和自己小女儿相逢后说的一席话:“你必须原谅我,请你不咎既往,宽赦我的过失.”虽然李尔最后还是因为自己之前所犯的错误尝到了恶果,使最疼爱自己的小女儿也搭上了性命,同时自己因为过度悲伤和悔恨而死亡,但是李尔的性格和人设在不断的修正得伟大.

二、背景环境对主人公性格的塑造

(一)相似主人公身份地位造成相似的性格

首先说泰门和李尔的背景环境相似性.悲剧的发生往往是由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造成的,内因基本就是指二位主人公的性格因素,而外在因素则是二位主人公所处的环境.首先他们最重要的相似点就是身居高位.泰门是雅典的贵族,他直接继承了家族大量的金银财宝和土地,这就为他的慷慨助人、乐善好施、千金散尽打下了一个物质基础.当然,他那幼稚的自然原始本性也和他的贵族出身有直接关系,如果他出身在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就要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怎么可能会有如此幼稚、原始、自然的性格呢?李尔身上也一样,正是因为身居高位,他习惯了发号施令,拥有君王的权力和地位,从来不用受人命令只是发布命令,造就了他自大自负的性格特征,他的专横、傲慢,都和他的地位有关.

例如肯特和李尔的对话:

肯特 让它落下来吧,即使箭镞会刺进我的心里.李尔发了疯,肯特也只好不顾礼貌了.你究竟要怎样,老头儿?你以为有权有位的人向谄媚者低头,尽忠守职的臣僚就不敢说话了吗?君主不顾自己的尊严,干下了愚蠢的事情,在朝的端人正士只好直言极谏.保留你的权力,仔细考虑一下你的举措,收回这种卤莽灭裂的成命.你的小女儿并不是最不孝顺你;有人不会口若悬河,说得天花乱坠,可并不就是无情无义.我的判断要是有错,你尽管取我的命.

李尔 肯特,你要是想活命,赶快闭住你的嘴.[1]

我们尽可以看出李尔当权时候的自大自负,他的这种性格和其身份地位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可以总结说,恰恰是二人身份地位这个外在因素的作用,造成了二人在发现被欺骗前,不听忠言、不辨是非的个性,同时也为后来发生的故事奠定了性格基础.

(二)差异性环境造成不同的性格转变

泰门和李尔的差别主要是在自己意识到被欺骗后的转变.首先从泰门的身份地位来说,他作为一个有大量财富的贵族,并没有承担一些普通人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和风险.所以实际上泰门是处于一个养尊处优、不管家事的享受状态,所以他最大程度保持了这种原始状态.

我们从剧本中一段对话里探究一下泰门之前的生活状态:

弗莱维斯 啊,我的好大爷!好多次我把账自拿上来呈给您看,您总是把它们推在一旁,说是您相信我的忠实.当您收下了人家一点点轻微的礼品,叫我用许多贵重的东西酬答他们的时候,我总是摇头流泪,甚至于不顾自己卑贱的身分,再三劝告您不要太慷慨了.不止一次我因为向您指出您的财产已经大不如前,您的欠债已经愈积愈多,而您却对我严辞申斥.我的亲爱的大爷,现在您虽然肯听我把实在的情形告诉您,可是已经太迟了,您的家产至多也不过抵偿您的欠债的半数.

泰门 把我的土地一起卖掉好了.

弗莱维斯 土地有的已经变卖了,有的已经抵押给人家了;剩下来的还不够偿还目前已经到期的债款;没有到期的债款也快要到期了,中间这一段时间怎么应付过去呢?我们这一笔账,到最后又是怎么算法?”

泰门 我的土地不是一直通到斯巴达吗?

弗莱维斯 啊,我的好大爷!整个的世界也不过是一句话;即使它是完全属于您的,只要您一开口,也可以把它很快地送给别人.[2]

因为缺少生命中的磨练,所以造成了泰门这种单纯幼稚的性格,同时也因为泰门这种单纯的性格造成了他后来极端反方向的性格转变,从幼稚地施舍一切到幼稚地厌恶一切.他变得厌恶一切金钱、厌恶一切人类,这些极端的幼稚性格完全符合这种贵族环境下的人物形象发展.

李尔则是一个担负着国家命运的老国王,即使之前再自负自大傲慢,当他改变之后他还留有一个给自己改正和忏悔的空间和余地.包括他在性格转变之后的反思、忏悔、成熟甚至睿智也都和他的君王地位有关,因为君王的位置不像贵族一样的安逸,他就算万人之上,也需要承担一个国家的责任.相比泰门,李尔则拥有更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磨练,而这些磨练为他后来向积极方向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三、两个主人公人文主义思想的不同表现

在莎士比亚时期,一场“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文艺复兴运动席卷欧洲各国,使得被天主教会长期禁锢的人本思想在慢慢的复苏.莎士比亚的作品中表现了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而《雅典的泰门》和《李尔王》分别代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两个不同方面,一个是人文主义的覆灭,一个则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回归.

(一)主人公泰门心中人文思想的覆灭

泰门从一开始就是一位具有资产阶级人文思想的人,他性格和善,对人平等,对于一些地位低下甚至贫穷的人他毫不吝啬地给予帮助,丝毫没有看不起任何一位比他地位低贱的人.同时,他也没有因为一些人地位比他高而去巴结对方,对于一些达官贵人,他也同样一视同仁,他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权平等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一些生活遇到苦难的人,例如帮助他的仆人鲁西律斯.鲁西律斯与一个女孩子相爱,但是女孩子的父亲却因为鲁西律斯的贫穷和地位低下而拒绝自己的姑娘和他在一起,当泰门知道这件事情后,主动拿出金钱给他的仆人完婚,因为在泰门看来,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而他对仆人的帮助也是应该的.其次,泰门对人坦诚,敢于表露心迹.他对人没有防备,对所有的人都真心实意,坦诚相待,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人文主义者.他具有很多人性的光辉,对财产和金钱十分淡泊,凡是任何有需要帮助的,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金钱上的,他都有求必应,颇有一种人类大同的先进思想.可是泰门的人文思想却被当时的社会地利用了,泰门为了帮助“朋友”将自己的财产贡献得一干二净,但是却没有换来人们的帮助,人们看重的只是他的金钱,一个具有人文思想的理想人物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理念彻底击败了.于是他开始讨厌所有的人,他开始变得十分冷谈,甚至想要屠杀干净所有雅典城的居民,这种残酷的环境促使人文思想走向覆灭.

(二)李尔人文思想的回归

李尔的转变和泰门恰恰相反,李尔身上体现了人文思想的回归.李尔最开始的性格是一个自负、专制、骄横的老国王,可以说他的身上不仅没有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的特征,反而还是一种封建君主时代一些污点的代表,李尔在转变之前有很多人性的恶习,但是在经历子女的欺骗和抛弃之后,他的身上体现出了人文思想的回归,他开始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开始反思自己的罪过,甚至直接向自己的小女儿跪地求饶,他变成一个成熟、稳重、宽容甚至具有一个人性光辉的老君主形象.他从一个只相信权力,藐视一切,傲慢地让三个女儿对他大放赞美之词,任由自己忠实的仆人劝阻无动于衷的人,成为一个具有国王尊严、宁死不屈、惭愧自己之前所犯错的闪耀着人文光辉的形象.李尔和泰门同样地经历被欺骗、被抛弃,但是一个表现出的是人文主义的覆灭,一个表现出的是人文思想的回归.

四、结语

就《李尔王》和《雅典的泰门》剧作整体而言,是对当时英国社会的虚伪、金钱至上进行的严厉批判.因而,李尔王和泰门这两个人物悲剧命运的形成也就染上了鲜明的时代色彩,体现出作家对当时社会生话的理解和思考.泰门和李尔是两个相似却不同的人物形象,通过对他们的人物形象多方面的分析,透彻地把握和理解这两个悲剧人物和这两部作品,对于阅读和学习莎士比亚其他的作品也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莎士比亚.李尔王[M].朱生豪,译.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14-15

[2]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M].朱生豪,译.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64-67.

作者简介:吕博,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戏剧戏曲学硕士研究生.

上文结束语,这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雅典的泰门》和《李尔王》和对比分析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人物形象本科毕业论文人物形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精神分析学说下的《白夜行》主角人物形象解读
许培哲摘要白夜行一直在各书籍榜单居高不下 本文尝试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从人格系统理论、力比多以及童年经历对心理的影响来分析白夜行当中的主角人物形象 关键词白夜行 精神分析 人格系统 力比多白夜.

英雄战士之壮丽悲歌《高山下的花环》之人物形象塑造探析
高山下的花环是一部反映38年前、历时28天并改变现代世界格局之中国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影片 影片直面人性、直指人心、紧扣时代脉搏,自1984年问世就引发了长达数年的“家国何为”的大.

向死而生只为面朝大海影片《敲开天堂之门》
摘 要德国导演托马斯雅恩执导的电影敲开天堂的门通过主人公马丁和鲁迪两个身患绝症的人,临死前想去看一眼大海的故事探讨了生命与死亡,他人与自我两个方面,所体现出向死而生的哲理性命题,以及还原本真的人性诉求.

话剧《商鞅》主人公的形象
王紫萱 (辽宁广播电视台 110000)摘要商鞅不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还是中国封建社会基本制度的重要奠基人,“为变法而生,为变法而死”便是对其璀璨同时悲惨一生的有.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