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养生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香之三理养生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养生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0

香之三理养生,本文是关于养生类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和三理养生和浅论香和三理方面论文怎么写.

养生论文参考文献:

养生论文参考文献 中医养生论文现代养生杂志社健康养生杂志现代养生杂志

中国传统香文化中用香的形式很多,范围很广,其养生意义也非常明显.大多数香材的中药性味确定了香能够杀菌祛疫、祛病疗疾,实现“生理(命理)养生”功能;在香的和合、品闻及使用过程能够使人闲雅、静心、去躁,达到修身养性的“心理(性理)养生”效果;而香修、礼佛、祭祀、通灵开悟则是用香之最高境界“哲理(灵性)养生”.

“三理养生”①—生理养生、心理养生、哲理养生是楼宇烈先生提出的养生理念.而中国传统香在人类养生领域的运用也正契合与遵循了这一理论.古代香学典籍中众多和香方剂,史上各阶层、各民族用香史实,足以证明香之三理养生作用的存在和不容忽视.当今,芳香植物对人体作用的科学实验和众多用香案例也证实了纯天然香的三理养生功能.

“香”概念及内涵外延

“香”是一种气味.《说文解字》解释:“ 香,芳也,从黍,从甘.”②即为,香就是芬芳之气,由“黍”和“甘”组成的会意字.“黍”表谷物;“甘”表香甜美好,本义为: 五谷的气味.可引申为好闻的气味.《春秋传》也说:“黍稷馨香.凡香之属皆从香,香之远闻曰‘馨’.” ③意思是,香为谷物之气,近闻为“香”,远闻为“馨”.《新华字典》注解:气味好闻,与“臭”相对:香味.香醇.芳香.清香.

香气有多种多样,也有多种分类方法.根据其特征、强度、浓度及不同的理化性质,我国调香界前辈把香气划分为花香和非花香两大类.花香香气有:清(青)韵;清(青)甜香韵;甜韵;甜鲜香韵;鲜韵;鲜幽香韵;幽韵;幽清(青)韵.非花香香气有:青滋香(包括清香);草香;木香;蜜甜香;脂腊香;膏香(包括树脂);琥珀香;动物香;辛香;豆香;果香;酒香等.④

“香”,还指含有芳香挥发物的物质.这类物质在植物界和动物界都存在,也可通过采取、制作、提炼、合成等方法使之释放和产生令人芬芳感受和有益于健康的气味.纯天然芳香植物类,据不完全统计在世界上有 3600 多种,被有效开发利用的有400 多种.又可分为草本、花卉、木本、脂类香.还有动物类香,如麝香、龙涎香、灵猫香、甲香等.

“香”更是通灵的介质.在人们的意识领域,香,不单单指一类物质,有时候还营造出一种虚无缥缈的神韵,营造出一种灵性的境界.如,人们在祭祀、礼佛、修道或禅静时,一缕馨烟可以是:人、神沟通的天线;身、心对话的平台.人们用它在祭坛之上祭天、祈愿,在庙堂之中礼佛、拜祖,它就是人与神沟通的载体.在人们修行之时,香可以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心神合一、内观自省,可启智开悟.

“香”是人们品德、修为的一种境界.《尚书·君陈》有:“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⑤是说人的高尚的品德,才是最好的“香”.物质的香是汲取天地之精华,由大自然孕育而成.而天地生灵的人类,千百年来也在社会人文中汲取着精华文化,修炼自身素养.那些自身素养、修为、品德、境界高尚的人,会被称为“兰心蕙质”“流芳百代”.相反,有一类人因作恶多端、德位不配、不齿于人类的人被唾弃为“臭名昭著”、“遗臭万年”.

“说香话,做香事,为香人.”—人们修为境界之“香”乃是人间最高之香.也是习香、知香、用香的人们一生追求之香精神、香境界.

“三理养生”概念

“所谓三理养生,就是从生理上、心理上、哲理上来养生”.这是当代著名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老师,依据中医学提出的养生观点.在其著作《中国人品格》和多次专题讲座中提出并阐述.其基本要义为,通过饮食起居和运动达到生理养生;通过调节情绪和修身养性来达到心理养生;通过参透人生观、世界观,悟透人生的道理来达到哲理养生.三理养生是人类整体养生观,重视三理养生而不是片面强调肌体健康,忽视对心理和哲理(事理通达)的修养,才能达到健康的人生.

这一养生观点,强调了“调节情绪”和“修养德行”的重要性.强调节制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做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论语》)⑥.要提升自己的品德,修身养性.并提出更高层次的养生,就是要悟透人生的道理、世界的道理,澄然明志,宁静致远.

中国传统香之“香药同源”特点和“香养情致”功能正对应的是“养命”、“养性”,及生理养生和心理养生.而香在宗教、祭祀和通灵开悟时使用,又对哲理养生起到了很大作用.这正契合了楼老的“三理养生”理论,尤其契合心理养生与哲理养生观点.香自开使用的那一刻起,就与人类养生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香材、香药本身芳香除秽、祛病疗疾直;品香、用香所营造的减压祛躁、修身养性的香氛围;借香修道、礼佛、通灵开悟,释然开窍,通达事理等.其养生作用贯穿人之“三理”,通达身、心、灵.其香性,下解黎民百姓疾苦,中达修身养性,上通天界神灵.

史上用香与三理养生

中华民族用香史,可上溯至五千多年前的史前文明红山文化时期(由考古出土陶炉盖和陶炉为证).用香的史实记载,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香文化经过汉、唐时期迅速发展,到宋、元时期达到顶峰,在明、清时期呈现总结和传承之势,清代末期由于种种原因开始衰落到近年来香文化的复苏.纵观香文化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阶层、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用香形式.归纳起来,用法无外乎焚燃、熏煎、佩戴、涂敷、蒸煮、食用等.使用人群也很广,从朝廷官宦、后宫佳丽到文人雅士、佛道医孺,甚至黎民百姓.都曾经把香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香,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起着它 “养命”、“养性”和“通灵”的作用,始终未变,一脉相承.

1、用香伊始:最朴素的“保命”、“养命”

蛮荒时代的 “燎祭”,一说是先民用香的开始.点燃香木、柴草,在空旷的原野、湖边、山前,赤膊*、手舞足蹈,祭雷神以求雨,祭湖神以免灾,祭山神以求福,其实,是一种最朴素的“养生”—也可叫求生诉求.因为,当时的先民们,还处于动物本能需求阶段,对于生活的要求就是“食,果腹.”但,大自然的洪荒、水火常常危及他们的生命,于是, “保命”就是生存之根本.而,以他们的羸弱和蒙昧,根本无法抵御和改变.所以,当灾难来临之时,只能束手就范.人类求生是一种近于动物的本能,但人类用思维改变困境却是高级动物的本能.于是,通过焚草木、献牺牲的方式祈求上苍,用燎祭的方法寄托自己的求生、保命的愿望.

周代有佩戴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礼记·内则﹒第十二》也记载:“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纵,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昧爽而朝.”郑玄注:“容臭,香物也.”即指香囊.⑦佩带容臭,是为了接近尊敬的上辈时,避免自己身上有秽气触冒他们,也是古代洁身,芳香避秽的开始.先秦古籍《山海经》记载有:〝有草焉,名曰薰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⑧这被视为是现存对芳香植物防病功效的最早记载.佩戴香囊、熏艾等,来驱蚊、避虫、祛疫,是提高生命质量的需求.较之燎祭祈求的“保命”,只应该属于“养命”范畴,是先民们直接的提高生命质量的诉求.净化生存环境,保障肌体健康是“养命”需要.

正是这一“保命”和“养命”的需求,奠定了香在之后千百年不变的功用.之后的历史长河中,人们每遇灾难就想起祭祀,燃香火、奉牺牲、祷告天地神灵,从此香火不断.人们每遇疾病,就想起用香草祛疫,从宫中御医,到民间郎中无不以香为药,治病、疗疾、养生.这是香“生理养生”的开始.

2.香文化发展史上香之三理养生体现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士大夫屈原把香草佩戴在身上,含在口中,赋予洁身自好,正直美德.《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⑨屈原这里佩戴的“江离(”即川“芎、)芷(”芷“草、)秋兰”这些香草,并不单纯是祛秽除疾,而是修身养性,同时,彰显自己的德行.

“椒房专宠”.汉代,未央宫有“椒房殿”,是皇后的住处.汉哀帝迷恋美少年董贤,爱屋及乌,将董贤的妹妹也立为妃子,名号为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她所住的宫殿也被改名为“椒風殿”,以与皇后的椒房殿相抗衡.张衡《西京赋》“后宫则昭阳飞翔,增成合欢,兰林披香,凤凰鸳鸾.”⑩和凝《宫词》? 中“红泥椒殿缀珠珰,帐蹙金龙窣地长”.写的便是椒房殿、椒凤殿中安卧修养的美景.君王为宠爱的妃子修建椒房,其颜色呈粉色,暧昧而温馨.花椒芳香,本身具有,驱寒、暖宫作用,加上其本身多子,皇妃当然受宠若惊.正是身、心俱养.

胡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有一批香囊、药枕、燻炉,内中还遗留有辛夷、佩兰、茅香、花椒、肉桂等芳香类药物;这都说明了当时已有以芳香药物防治疾病、辟秽消毒、清洁环境的风俗习惯.

唐代孙思邈著的《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或《千金方》),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加之后来补著的《千金翼方》?,两部书收载了当时宫廷和民间的大量的香疗方法.书中还专设有“面药方”、“薰衣浥香方”、“令身香方”等专章,收录香疗法古方近百首.其中对香药之本、诊治之诀、针灸之法、养生之术的论述也很完备.

宋代香文化发展到鼎盛,用香也“巷陌皆香”.把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为上流社会优雅生活的“四般闲事”.所谓“闲事”就是闲情逸致,属休闲养生范围.品香、制香、焚香、咏香,则是这般休闲雅事的较高境界.

“但令出香不见烟”的“隔火熏香”(煎香)在宋代渐渐多用.这种形式是:把燃好的炭埋在香炉的灰中,在香灰中间探火孔,放隔片(云母、银叶等),再把香丸、香饼或香材放在隔片上,减少烟气,让香味缓慢而悠长的散出.这种没有明火和烟气的熏香方法,使香味更加纯粹,舒缓绵长.文征明的《焚香“》银叶莹莹宿火明,碧烟不动水沉清”,杨庭秀《焚香》“削银为叶轻如纸”“不文不武火力均”就是隔火焚香的情景.这种用香方式,标志着焚香已经从生活的附属品和修行的辅助品,开始上升为一门艺术,并以此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用精美的炉器具做一炉隔火香,一边品茗,一边闻香,一边鉴赏书法、画卷,耳畔琴声悠扬,案上花枝清雅……三五知己,四般闲事,何等优雅闲适,心神俱安,达到物我两忘.

宗教用香在于修持通灵,各大宗教都与香有不解之缘,修炼、供养、正念、开示都离不开香.佛教用香在《本草纲目》中梵药以同药异名记载的植物类有 36 种.如(草部条)茅香(《金光明经》? 称温户罗)、香附子(《金光明经》称月萃哆)、郁金香(佛书称荼矩摩)、霍香(《金光明经》称钵恒罗香),可见,这些都是佛教常用之香药.

佛家认为香对人身心有直接的影响.好香不仅芬芳、使人心生欢喜,而且能助人达到沉静、空静、灵动的境界,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戒定,证得自性如来.而且好香的气息对人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可培扶人的身心根性向正与善的方向发展.拈香供佛,是藉香薰染自性清净,贴近佛菩萨本怀.在清爽芬芳的氛围中,尘世的纷扰、纠葛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身心的轻逸、持稳;凝神静观袅袅,藉此,人天的距离被拉近了,诸佛菩萨如现眼前,怀慰着众生的疾苦.香,可谓是凡界与圣者间的信使.修得正果、消除恶业,乃是最高的养生境界!

道教用香极其普遍.在中国传统的道教文化中,祭天、通神、避邪等道教仪式都离不开香.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道教逐渐衍生出了独特的香文化道.道教香文化主要体现在道教斋醮焚香、养生修行、用香神话等方面,它的长足发展与历史时期朝廷对道教的重视不可分离.

宗教用香的屡屡香氛,让人心生宁静、虔诚、感恩、恭敬,让人在那一刻与神圣、天地、灵性沟通,或观照自省,或顿悟事理,去达到养生之最高境界—哲理养生和灵性养生.

香之三理养生实现的条件

1.香养生与中药养生、芳香疗法的异同

香养生与中医药养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欧洲的芳疗也有相似.但又不同于这两种养生,有其独特的原理和方法.

中医药养生,注重中药对肌体的调理和综合医治,而且多是以内服形式、消化道吸收方式达到肌体保健.香料、香材或香品则是用熏、燃、品闻等嗅觉吸收方式达到养生.尽管许多香料就是中药,香、药同源,但运用的方式不同,吸收的器官不同.通过食道、胃、肠给药的中医(主要给药方法)药疗疾养生,香药是由内通过运化和气机升降来实现的.香养生直接以气韵的形式进入呼吸道、肺部,直接参与气机升降.这一形式从生理养生角度来说,更快捷,也更安群而少副作用.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乳香、安息香、樟木并烧烟熏之,可治卒厥”,就是利用香如呼吸道的快捷作用和迅速走窜、疏通经络的作用.

来自欧洲的芳疗,也是香的外用疗法,利用芳香植物的提取物—香精油,接触身体推拿、抚触或者熏闻.但受治者属于被动型接受.中国传统香使用时有参与过程,由养生者主动参与、与香互动,眼观、手触、鼻嗅、心想,在过程中呼吸香芬,达到养生效果.同时,中国香养生所使用的香品更加自然、纯朴,使人更加贴近自然,融入天地之间,获得灵性的感知.

因此,香养生才能达到以上两种养生所不能达到的境界—生理、心理、哲理三理养生.

2、香材、香料、香药本身所具备的生理养生功效

天然香所用香材、香料大部分可以入药,有明确的性味、归经,符合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配伍原理.香、药同源,中药一大部分也是香料,称芳香类药物.自汉、唐以后医家、药师用香入药已很普遍.如:沉香、檀香、麝香、丁香、木香、甘松、白芷、细辛、艾草等本身就是中药.沉香性温,味辛、苦,可入肾经、脾经、胃经、肺经;檀香性味辛、温,入脾、胃、心、肺经;甘松味辛、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理气止痛,醒脾健胃的功效.

《》 ? 有:“五气各有所主,唯香气凑脾.”之说.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为人体后天之本.香气通过口、鼻、皮毛等孔窍进入体内,入脾经运化,可以影响五脏六腑的功能,平衡气血,调和脏腑.这个理论也得到了西医研究的证实,香气味分子可以促进人体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提高身体抵抗力,同时能调节全身新陈代谢,平衡植物神经功能.从而达到芳香辟秽、健脾化湿、活血通络、开郁散结、止痛顺气之功效.

这使得闻香、涂香和饮食香药时对生理肌体起到防病、抗病、疗疾、祛疫等功效,实现生理养生.

3.用香过程的修心、养性原理

“性”、“命”双养,原本就是香对人体的根本作用.而香养性,即修身养性则更为重要.科学证明,人的嗅觉能辨别上千种气味,比味觉灵敏一万倍.当嗅觉感受器感受到气味的刺激时,会将信息传递给大脑中主管情感的区域,从而达到调节人的感情和行为的目的.

鼻司呼吸,生命在于呼吸之间.资料显示:每人每天呼吸两万八千次左右,鼻子上端有五百万根神经末梢,它们将吸入的空气分子很快送到中脑周边记忆系统,而鼻黏膜和末梢神经把感知的气味通过经络,迅速送到身体各部位.气息在胸中,随着气机的生、降、出、入,其运行上至咽喉,下及丹田,贯注与心脉以行气血,从而输布全身百脉.芬芳好闻的气息,传道给神经系统后能够使人深呼吸,而深呼吸可以进入更多的芳香因子和氧气,从而全身放松,心情平复,伴随有脑电波、激素、血压等众多生理指标的良性改变.使人产生舒缓、放松、美好的感觉.这种心理感受,正是修身养性的养生基础.

用香过程不仅给人提供丰富的嗅觉美感,训练人们嗅觉的敏感和细腻,而且给人们提供了优雅的视觉美感,这种视觉美感又使人心性得到修养.自古以来,生活用香和文人用香都会在雅致的空间,聚三五好友,一起品茗、闻香.雅乐声声、香氛袅袅、器物精美,在这种环境中静品香之美妙,自然是心生欢喜.而宗教或祭祀用香环境则庄严、肃穆有仪式感,令人心生敬慕、戒定、神圣.身、心、灵都会得到洗礼.

香之三理养生在当代的应用

提倡香之三理养生观,是对中华香文化的传承,更是当代健康用香的必要.在当今香文化复苏期,以端正、严谨的态度,用科学、健康的方法,按传统、创新相结合思路,去探究用香之根本,去传承香之精粹.

1.用健康香

所谓用健康香,首先是指做香品时使用的香原材料必须是有益健康的.提倡原生态、纯天然道地香材、香料、香药作为制香的原材料,拒绝化学添加剂.

精心选择纯天然、原生态的香材.因为要保证香材本身的性味特点,香气纯正,养生功能明确.目前,采集香材、香药没有统一渠道,散在药材市场、香料市场、茶市场,甚至香家手中.在这些市场购得到好的原材,需要经验和辨识水平.

选购天然香材,一般需要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火试、水试、综合比(五感六识法),再加上平时经验判断,才能选出真正好的香材.对稀有和贵重不常见的香材(尤其对初学者),更是要精心挑选.如,沉香,目前市场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商家区别也很大.根据香品目标需要,气味好,具有明显减压、祛躁、养心功能的单品香,必须是选择油脂含量在 20% 以上的沉香.同时还要注意结香部位和香材形态,壳子稍便宜但杂质多,油皮或边角料多有混杂优劣不等,有时需要一块一块挑选,上火品闻,上水浸泡样品,才能把有黏胶的、压油的挑选出来.稍有不慎,就可能选错了料.符合做养生香的原香材,可以参考中药材选择标准和检验方法,但又要有香材的突出特性—香气特点.因为香是凭嗅觉品闻而达到养生的.

成品香选择难度更大,因为香材经过炮制、和合、加工后会有综合香气,在综合香气中辨别出纯天然而不含化学添加剂更需要经验和方法.好在,一般成品香都会有试用品,拿试用品充分辨别就可以认出真品.现就常见线香辨别做—说明.

纯天然线香的特点是:线条均匀;光泽自然;无刺鼻异味;点燃烟色浅淡;留香灰一厘米左右;香灰松散、色淡、不烫手;香氛馥郁、有大自然之气等.

挑选步骤是:一看;二嗅;三点燃.

看外观:打开线香包装(盒或管),取出一枝,放于眼前

看颜色自然、亚光素颜、没有漂亮的染色、没有特别坚硬的感觉.

闻气味:纯天然线香在没有点燃时通常没有明显的香味散发出来,尤其是单方沉香、檀香.药香和藏香会有淡淡的药香气.不会有浓烈、刺鼻、辣眼的气味.

点燃:纯天然香在点燃后 30 秒观察,烟色浅灰白,细腻、缭绕;香味醇正自然,除稍有木质味外不会有刺鼻感.烟灰自然留在香头,疏松不结团,用手碾碎,细腻、滑爽、没有异物感,不烫手(没有添加香精和助燃剂的证明).

当代生活用香还有许多不同形态的和香.如,香囊、香牌、塔香(倒流香)、炼蜜古法香丸等,都需一一品鉴选择,纯天然,有益健康的,才是好香.

2.健康用香

让香在使用时能够起到对生理、心理、哲理的养生作用,科学而健康的使用方法才是最重要的.传统香文化中,用香的方式很多,可归纳为.

焚燃法:指直接点燃香料、香材、香品,使之在明火状态下燃烧,已产生香气而达到对香功能的利用.这种用香方式往往伴随有烟同时产生,形成缭绕,视觉、嗅觉同时感知.李白的诗句“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杨叛儿》);李清照词:“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满庭芳》)都描述的是燃香情景.篆香、线香、盘香、塔香皆是这种用法.这种用法香气充足,适合大环境、透气性好不密闭的空间,闻香、观烟、静心、凝神效果较好.但不适合小环境里长时间燃香或环境密闭,以免烟雾密集对呼吸道影响.

熏香:指隔火或隔水加热香料、香材、香品,使之不接触明火而预热出香.自汉代以来熏衣熏被,文人伴读,“四般闲事”品香香,香席雅赏等多采取此种用法.唐代李商隐:“八蚕茧绵小分炷,兽焰微红隔云母.”(《烧香曲》)宋代陈敬:“焚香必于深房曲室;用矮桌置炉与人膝平.火上设银叶或云母,制如盘形以之观香,香不及火,自然舒慢,无烟燥气.”(《陈氏香谱》引颜博文《香史》?)均指的是这种熏香形式.所用原香材多是沉香、檀香当然也会有柏子香,所用香品多是和香丸,如:宫中香、帐中香、清远香、闻思香等炼蜜和香丸.这种用香方式雅致、无烟、无尘而出香,适合雅聚、香席品香、闻香悟道等,但要求香材或香品品级较高并有针对性功能.佩香:指佩戴在身上、车上、床帐中供清闻雅赏之类香品.如,香囊、香牌、香珠、手钏等.从周代小儿戴“容臭”到战国屈原佩“香囊”到清代香珠十八子.以及今天结合时尚养生的各种香木手串等,都属于佩香类.佩香是一种兼饰品和时尚功能的用香方法,方便、实用、美观,在养眼、悦心和别人的夸赞声中完成养生.

美妆用香:指用香来美容、美体、香浴、精油养生等用香方法.是把闻香与生理养生其他手段综合运用的一种方式.古代的口脂香、敷身粉、黛眉香,现在的精油养生、香蒸、香浴均属此种类型.

健康用香养生还应有健康的心态.

不攀比,不从众.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用香的季节、地域、身体状态不同,要用不同类型和功能的香.如:藏香多用藏地药材和辛香料,比较适合藏地或高寒地区使用,使用时也需要相对大的空间.若内地或北方干燥季节使用过多就会有燥气引起不适.沉香气韵好,减压、祛躁、助眠、养心效果好;檀香静心、凝神、启智、开悟、杀菌效果好;艾草香除湿、排毒、通经活络也不错;和合香(复方香)香性融合、香韵和美、不同种类适用范围广.各有千秋,选择自己最合适的.结 语

香之三理养生的观点,并非标新立异,是对千百年来中华传统用香文化及功能的总结.香文化在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中,在中华各民族、社会各阶层心中都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也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对于生理、心理和哲理的养生作用,或许也正是它能够流芳百代、薪火相传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当代香文化复苏期,愿我们真正的香文化研究者、传承者认真探寻传统香之精华,总结前人的经验和精神,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引用文本注解: 略

丨作者介绍丨

师宝萍香文化学者.北京京西翰方医学研究院院长,翰方香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北京农学院特聘教授;北京香文化促进会学部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非遗名家;国家香道师教材专家委员;国家香道师培训导师.

汉语言文学与基础医学双学历,多年从事中医药行业和香学研究,首提“用香之道,养生为本”观点.师宝萍老师研究中国传统香与养生,践行古法和香、当代养生和香及香之修心养性技法.

倡导中国“天人和一”香之大道.编著《品香鉴香用香图鉴》(中国化学工业出版社);编写《香与养生》(文创教材);副主编《天然香料产业发展设计》(c),参与编写人社部《香道师》培训教材(专家编委);CCTV电视栏目《围炉艺话》(一炉香事)特约嘉宾,曾赴日与日本泉山御流香道交流香文化,并互赠书籍,共论香之道.)

回顾述说:这是关于养生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三理养生和浅论香和三理相关养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苏东坡自创养生香泉功
杨吉生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自创了一种养生法,称之为“香泉功”,主要有4部分步息功 通过行路与调息相配合的功法 具体做法是通过缓缓步行,配合以细微的呼吸,达到吐故纳新的功用.

秋季养生法收敛之气
顺万物收敛调我身心素问·四气调神论有“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因此.

书法养生乐陶陶
每个丽日晴空的上午,父亲神采奕奕地站在他宽大的书桌前,展平宣纸,饱蘸浓墨,躬身挥毫……不一会儿,一幅笔力道劲的书法作品便展现在了眼前 父亲今年已经八十岁高龄了,但他精神矍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