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研究生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大学生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跟老子思想对大学生精神教育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主题:大学生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5

老子思想对大学生精神教育,该文是关于大学生方面本科论文范文和老子思想和启示和大学生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大学生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大学生廉洁教育论文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论文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才竞争的激烈,当下大学生的精神困惑普遍存在,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强调要突显大学的精神价值与精神教育,关心大学生的精神归属和精神状态的调适.《老子》(又名《道德经》)是一部博大精深、言辞隽永的哲学诗,包含着宏奥的哲理,他虽没有明确提出“精神教育”,但其中的一些思想确实能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一、老子思想与大学生精神教育具体内涵的契合

根据王坤庆所著《精神与教育》,“精神教育”这一理论范畴是指“旨在形成健康心理品质、引导和谐道德生活、培育崇高精神信念的教育活动的总称”,老子思想与这三个内涵都有契合之处.

(一)老子思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观照

对大学生的精神教育指向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包含心理疾病的咨询与治疗、情绪障碍的调适、心理发展咨询等基本内容.老子思想中有一种独特的看似消极、实则积极的进取型人生观,对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无启示作用.第一,老子可以教给大学生“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第十九章)”的身心修养方式;第二,老子思想可以陶冶大学生“报怨以德(第六十三章),不责于人(第七十九章)”的宁静心态;第三,老子思想可以引导大学生“抱朴守真、宁静淡泊”的人生关怀.第四,老子思想可以教会大学生“为而不争”,“为而不有”(第八十一章)的宠辱不惊.第五,老子思想可以激励大学生“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第二十七章)”,即对自身发展的自信.

(二)老子思想对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滋养

对大学生的精神教育内含大学生的道德水准的提升.《老子》又名《道德经》①,有学者甚至直接将其解读为一部德育思想的经典,专门探讨其在德育理论上的独到建树.当老子把“道”规定为天地万物本体和本原时,也把“道”规定为人生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第二十一章)”.老子还有一个著名的命题,即“尊道贵德(第五十一章)”,它以尊“道”重“德”为要义,并作为德育的最高范畴,成为人类道德的根本要求和内在价值目标.它集中体现了老子对德育的高度重视.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第五十一章)”.老子倡导的是一种“见素抱朴(第十九章)”、“复归于婴儿(第二十八章)”,回归自然本真状态的道德理想.“见素抱朴”中的“素”是没有染色的丝布,“朴”是没有雕琢的木材,而婴儿之所以最具有德性,是因为他没有造作、没有伪诈、没有私欲,他的一切活动都纯任自然,都是其天性的真实反映.就道德而论,素为自然之道,朴是顺应自然之德,明道守德,修养如婴儿般的道德即见素抱朴.一个人一旦获得了这种真朴之德,就达到了与道合一的最高境界.真正体道而且有德性的人,就像“朴”一样,从来不做表面文章,更不哗众取宠,而注重内在的修养,正所谓“是以圣人被褐怀玉(第七十章)”.

(三)老子思想对大学生精神信念的导引

所谓“精神信念”主要是在超越的意义上讲人的精神追求,它既指向于人的精神归宿,又指导人的现实精神生活,是人们选择生活类型的根本价值标准.王坤庆教授认为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世界观层次的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根本看法;二是人生观层次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超越.

对于第一方面,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根本看法,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包括人与人的关系.老子思想对这两重关系都有独到的见解.首先,老子站在道的立场,认为物无贵贱,人与自然本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人应按自然的方式生存.人是与道、天、地并行的第四者.人的目的应该与道的自然目的性完全合一,这才是“法自然”.“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的根本意旨是“人法自然”的生命法则.只有遵循自然的目的性,人与自然才能实现内在的统一,而不是处在对立和冲突之中.“自然”就是人的本性,人如果把自利的目的、意志强加于自然,甚至对自然施以暴力,企图征服自然,那么,人也就违背了自己的本性,必然会遭到惩罚.宇宙自然与人类自身是一个和谐的有机统一体,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顺应自然,而不可侵略自然,甚至破坏自然.其次,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老子主张尊道贵德,慈俭不争,提出了著名的三宝:“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第六十七章).”“慈”蕴含了仁的内涵,“仁”是从血缘关系出发的,“慈”是不分亲疏的普遍的爱,无偏私、无彼此.很显然老子是主张以包容、宽容之心来对待万物的,而宽容是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基石之一.

对于第二方面,审美人生观也是老子的追求.作为一种人生境界层次的“道”,则正是对人生的导引.人生境界是人的精神修养及思想觉悟程度的范畴,是人对宇宙和人生的自觉和理解水平的范畴.老子向往形而上之“道”,“道”是自由的象征,体道就是打开封闭的心灵、走出世俗之心的过程,丧“小我”后见“真我”,是一条超越社会苦难和自我局限的自由之路,是一种审美人生的体验.老子把“同于道”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与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之为容,豫兮若冬涉川;忧兮若畏四邻;严兮其若容;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第十五章)”,这正是千百年中国人来所推崇的进退自如、和谐理想的自足自恰的人生之境界.引领大学生们去追求这种超越名利荣辱之现实价值观的人生境界,可以安顿大学生个体心灵的共同心理需要.

二、老子思想对大学生精神教育实施策略的启示

(一)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第三章)”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它旨在通过无为而达到无不治的目标.不违反自然而另求作为就是“无为”,只要按照道的要求行事,处处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背离自然去追求个人的目的,一切工作就能够通过道的运行“功成事遂”(《道德经》第十七章),这就叫做“无为而无不为(第四十八章)(《道德经》第三十七章)”.在老子看来,“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无为而无不为”,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我们可视此为一种难得掌握的管理艺术.可见,老子并不反对人类的积极努力,而是主张“为而不恃(第二章)”.如果把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同学生管理工作结合起来,通过管理方面的“无为而治”来淡化行政管理的痕迹,同时注重以精神教育引导为主,定能从根本上强化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隐性教育

老子说教论德其实强调的是一种修养的过程.“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二章)”,这是一种潜隐的德育方法.“行不言之教”是指从事道德教育的人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引导大学生,避免强迫灌输.圣人应当是“希言自然(第二十三章)”,即圣人很少说话,他能遵循自然律,让受教育者接受了教育而又不觉得是负担,只认为这个道理本来就是我自己悟来的,感到心中十分愉悦,显示了“圣人”施教的睿智,教育人于无形之中.自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国内外一些教育理论界逐渐出现的对隐性教育的研究与老子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隐性教育是指给被教育者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辅助被教育者自生自长,被教育者并不感到有外力强加,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种方法具有愉悦性、知识性、多样性和潜隐性,它在世界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不可缺少的辅助作用.

(三)辨证思维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和共同规律,自身包含着内在的矛盾,它总是相反相成辩证统一的,这就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第四十章)”.“反”就是否定.老子认为,事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矛盾的双方在斗争中各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其中否定则构成了联系的*和发展的环节.“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十七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柔弱胜刚强(第三十六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五十八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第二十二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第六十三章).”这一对对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互为因果.在大学生精神教育过程中,辅导员应该注意借鉴老子的这种思想,破除思维定势,突出主体,从否定和反面把握事物,采用反向用力的操作方法使对立面的转化朝着有利于主体意愿的方向发展.

该文总结,上文是大学硕士与大学生本科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老子思想和启示和大学生方面论文范文.

网络社交对大学生精神孤独的影响与教育以陕西省十所高校为例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对人们的生活中产生的影响越来凸显 社交网络的日益繁盛,使得人们慢慢远离了现实中的人与人的交往和沟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交往逐渐开始趋向于虚拟的网络交往.网络交.

大学生信心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张俊杰1  刘 硕2(1 信阳师范学院 河南 信阳 464000 2 信阳学院 河南 信阳 464000)摘 要信心属于理想信念的重要部分,而信心教育作为理想信念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促进大学生形.

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信仰教育实现路径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在大学教育中进行信仰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任务之一也是必然要求 2017 年12 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整治工作会议中,总书记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

论文大全